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王陽明悟道弘道的心路歷程*

2016-03-19 06:22:29王路平
關(guān)鍵詞:龍場陽明王陽明

王路平

(貴州省社會科學(xué)院,貴州 貴陽 550002)

?

論王陽明悟道弘道的心路歷程*

王路平

(貴州省社會科學(xué)院,貴州 貴陽550002)

王陽明從少年時代起,就立下成圣之志,以成己成物、救心救世為己任,開始了內(nèi)圣外王理想人格的追求,其最終龍場悟道的機緣在于世代書香之家的平臺、溺習(xí)騎射的經(jīng)歷、泛濫詞章的積淀、出入佛老又歸本儒學(xué)的思考和龍場歷經(jīng)苦難而創(chuàng)立心學(xué)。龍場悟道以后,王陽明便開始大講心學(xué)、專攻良知的弘道。由之展現(xiàn)了他一生坎坷多舛而豐富多彩的悟道弘道的心路歷程。

王陽明;悟道;弘道;心路歷程

王陽明少年時就立下成圣之志,最終悟道弘道,成為一代宗師,并以在立德、立功和立言“三不朽”方面都有突出建樹而聞名中外。清代學(xué)者王士禎在《池北偶讀》中贊:“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贝搜钥芍^至論。因此,探討王陽明一生之悟道、行道的心路歷程,對于深入理解和揭示陽明心學(xué)的內(nèi)涵有著重大意義。

一、世代書香之家的平臺

梁啟超云:“孟子知人論世之義,以謂欲治一家之學(xué),必先審知其人身世之所經(jīng)歷,蓋百家皆然,況于陽明先生者,以知行合一為教,其表見于事為者,正其學(xué)術(shù)精詣所醇化也。”[1]王陽明能夠“龍場悟道”而創(chuàng)立心學(xué),成為一代宗師,這與他生長的家庭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

王陽明出身于世代書香之家。據(jù)《王陽明年譜》記載,晉代光祿大夫王覽是王陽明的先祖,原居住于山東瑯琊,到王覽曾孫王羲之時遷居浙江山陰[2]1220,至王覽的第二十三世孫王壽,官迪功郎,又遷至余姚。此說確否姑不論,然到陽明六世祖王綱(字性常)為文武全才史乘應(yīng)無疑義。王綱曾官明洪武年間的兵部郎中、廣東參議[2]1220。陽明五世祖王彥達,一生以儒學(xué)為業(yè),終生不仕。陽明高祖王與準(zhǔn),號遁石翁,精通《禮》、《易》,著有《易微》,亦終生不仕。曾祖父王杰,字世杰,因先世嘗植三棵槐樹于家門前,故自號槐里子,幼時即有志于學(xué),及長已盡通四書五經(jīng)及宋儒之學(xué),因父命而補邑庠弟子員。后“以明經(jīng)貢太學(xué)”[2]1220,官至編修。曾著有《易說》四卷、《春秋說》五卷、《周禮考證》六卷和《槐里雜稿》數(shù)卷。

祖父王倫(?—1490),字天敘,號竹軒,精通儒學(xué),在家鄉(xiāng)以教書為生,其父王杰早逝,所遺惟書史數(shù)篋,乃窮年口誦心記,于書無所不讀。有《竹軒稿》、《江湖雜稿》行世,封翰林院修撰。王倫精通經(jīng)綸,高風(fēng)亮節(jié),對其孫王陽明的早期成長影響至深。王陽明生于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年10月31日),他出生時,其祖母“夢天神抱一赤子,乘云而來”[3],其祖父因命其名為“云”,鄉(xiāng)人亦因命其誕生地址為“瑞云樓”。陽明出生雖有祥云,然而自幼體弱多病,至5歲還不會說話,此可謂其坎坷人生之第一難。其祖父根據(jù)《論語·衛(wèi)靈公》“知及之,仁不能守,雖得之,必失之”之意,改其名為“守仁”,令人驚奇的是陽明隨即說話了。陽明5歲即能默誦王倫平日所讀之書,5歲前雖不能開口說話,但由于經(jīng)常聽祖父讀書,加以默記,后能開口說話時,竟能“誦竹軒公所嘗讀過書”,王倫大驚而問之,陽明回答:“聞祖讀時已默記矣?!盵2]122111歲隨之往京師,過鎮(zhèn)江金山寺,即席賦詩,語驚四座。

父親王華(1446-1522)是王倫的第二子,字德輝,別號實庵,晚號海日翁,因讀書余姚龍泉山中,人稱龍山公。王華35歲時考中成化辛丑狀元,任京師翰林院修撰,后官至南京吏部尚書。有《禮經(jīng)大義》、《諸書雜錄》、《龍山稿》、《垣南草堂稿》、《雜錄》、《進講余抄》等書行世。王華本人推崇儒學(xué),反對通過佛老去體悟人生意義,求得生命安頓,這種思想多少會影響王陽明人生歸宿的選擇。

從以上王陽明的家世可知,至少從陽明六世祖王綱開始,一直到陽明的父親王華,王家稱得上世代書香之家。陽明也曾說“吾宗江左以來,世不乏賢。自吾祖竹軒府君以上,凡積德累仁者數(shù)世,而始發(fā)于吾父龍山先生?!盵4]出身世代書香之家,使陽明先天沉浸在各種經(jīng)典書籍中,沉思人生的意義和歸宿。王陽明出生于這樣的家庭中,自然便有了先天的成圣平臺。陽明10歲時,其父王華中了狀元,陽明11歲時,父親王華進京為官,便帶陽明進京。其少年時期聰明過人,12歲時隨父華寓京師就塾師,即有為圣之志。曾問塾師何為世間第一等事,塾師曰:“惟讀書登第耳?!标柮髡f:“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xué)圣賢耳?!盵2]1221陽明悟道后曾引孔孟之言曰:“先立乎其大者,而小者不能奪?!标柮髯杂准聪攘槭ブ笾?,其余無關(guān)宏旨之小者終不能奪其志,以致其最終能達成圣賢之境界。這為陽明將來求道悟道奠定了深厚的學(xué)術(shù)基礎(chǔ)。

二、溺習(xí)騎射、泛濫詞章的積淀

陽明在京城時還喜歡騎射與兵法。15歲時出游居庸關(guān),慨然有經(jīng)略四方之志:“詢諸夷種落,悉聞備御策,逐胡兒騎射,胡人不敢犯?!盵2]1222湛若水《陽明先生墓志銘》亦云陽明“初溺于任俠之習(xí),再溺于騎射之習(xí)”。到了26歲,他進而精究兵法,留心武事,“凡兵家秘書,莫不精究,每遇賓宴,嘗聚果核列陣勢為戲”[2]1224。

與此同時,陽明也“泛濫于詞章”,又“搜取諸經(jīng)子史讀之,多至夜分”[2]1223。因用功過勤,積勞成疾,得了肺病,以致影響陽明一生學(xué)問行事,這是他坎坷人生的一大災(zāi)難。弘治五年(1492年),他21歲中鄉(xiāng)試。22歲與25歲兩次會試都落第。連續(xù)兩次落第,并沒有使陽明灰心,他還安慰同時落第者說:“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盵2]1223-122428歲時,他第三次參加應(yīng)試,終于獲得進士及第。

陽明在詞章方面的興趣,延續(xù)了相當(dāng)長一段時間,一直到31歲(1502年)才覺其非,慨嘆“焉能以有限精神為無用之虛文”[2]1225。其弟子王畿亦具體記述了陽明思想的這次轉(zhuǎn)變:

弘正間,京師倡為詞章之學(xué),李、何擅其宗,先師更相倡和,既而棄去,社中人相與惜之。先師笑曰:“使學(xué)如韓、柳,不過為文人;辭如李、杜,不過為詩人,果有志于心性之學(xué),以顏、閔為期,非第一等德業(yè)乎?”就立論言,亦須一一從圓明竅中流出,蓋天蓋地,始為大丈夫所為。傍人門戶,比量揣擬,皆小枝也[5]。

陽明當(dāng)時在京師與文學(xué)“七才子”結(jié)社,即喬宇、汪俊、李夢陽、何景明、顧璘、徐禎卿、邊貢,其中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領(lǐng)袖,陽明先與之倡和,后即棄之,即認(rèn)為詞章之學(xué),不是心性之學(xué),不能解決安身立命的精神生命問題,故非第一等事業(yè),在其中耗費精力,只能是浪費有限生命的時間。

雖然王陽明在青少年時期,溺習(xí)騎射,泛濫詞章,耗費了很多精力,然而對于他以后用兵平亂、文道合一,卻有著莫大的影響。而科舉入仕,卻為他內(nèi)圣外王的政治實踐,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歷史舞臺。

三、出入佛老,歸本儒學(xué)的思考

陽明中進士之后,入仕工部,奉命督造威寧伯王越(1423—1498)的墳?zāi)?。時朝廷因星象變化下詔求言,陽明乃上《陳言邊務(wù)疏》,所言邊務(wù)八事,系統(tǒng)地提出了一整套戰(zhàn)略思想以求抵御西北邊境瓦剌的威脅。次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弘治十七年(1504年),陽明33歲,主考山東鄉(xiāng)試,改任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

這是王陽明從政的第一個時期,也是他尋求思想歸宿的探索和思考時期。他出入于佛老,最后在龍場悟道,以儒家孔孟思想為歸宿。實事上,他尋求思想的歸宿,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了。

他17歲時,從北京回浙江余姚,然后到江西南昌結(jié)婚?;槎Y舉行期間,他偶入南昌的一個道觀鐵柱宮,與觀中一道士討論養(yǎng)生術(shù),并修煉導(dǎo)引術(shù)竟達一個通宵。陽明為什么會出入佛老,尤其對道教的養(yǎng)生術(shù)感興趣呢?這是因為他自幼多病,在青少年時代就患上了肺病,使他偉大的人生抱負(fù)與體弱多病的身體形成強烈的反差。他出入佛老,一方面是為了解決人生精神生命歸宿的問題,另一方面卻是為了醫(yī)治肉體生命的病痛,陽明從31歲始先后13次上疏請求準(zhǔn)予歸家養(yǎng)病。然而由于他最后放棄佛老,歸本儒學(xué),故其一生都沒有醫(yī)治好肉體的病痛,以致在58歲時死于這個如影隨形跟隨他幾乎一生的肺病。

27歲時,陽明在京師按朱熹循序致精之法讀書,發(fā)現(xiàn)“物理吾心終若判而為二”[2]1224,深思既久,以致舊疾復(fù)發(fā),只得回家鄉(xiāng)休養(yǎng),對道教的養(yǎng)生之學(xué)更增加了濃厚的興趣,一度有“遺世入山之意”[2]1224。入仕之后,他的肺病時有發(fā)作。在31歲時最為嚴(yán)重,于是只得上疏告假回鄉(xiāng)養(yǎng)病。他在家鄉(xiāng)會稽山陽明洞筑室修煉道教的導(dǎo)引術(shù),按時靜坐,前后達一年之久。病情雖有好轉(zhuǎn),但未完全治愈。弘治十四年(1501年),30歲的陽明任職刑部,奉命到安徽審查案件,事竣遂游九華山,進住山中無相、化城諸寺院,多與寺中和尚談佛參禪。越二年,他移居杭州西湖養(yǎng)病,遍歷西湖的南屏、虎跑諸寺。有一次,他在西湖的佛寺中,對在寺中坐禪三年、不語不視的和尚喝道:“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甚么?終日眼睜睜看甚么?”和尚猛然一驚,“先生問其家,對曰:‘有母在。’曰:‘起念否?’對曰:‘不能不起?!壬粗笎塾H本性諭之,僧涕泣謝。明日問之,僧已去矣?!盵2]1226他發(fā)覺道教主張的修煉長生,離世遠去,佛教主張的出家為僧,深山修行,不僅是簸弄精神,而且后果必然是割斷親情。而割斷從孩提時就具有的這種親情,就將毀滅種性。此外佛道二教不但不可以治國平天下,而且在啟發(fā)人們覺悟方面,也不及孔孟儒家之道那樣高明和切合中國實情。經(jīng)過長期冥思苦想后,他終于與佛道二教決裂。

陽明出入佛老,一方面對于他打通儒佛道三教,援佛道入儒,構(gòu)建其心學(xué)體系有增上助緣,另一方面,他站在儒學(xué)的立場,對佛老特別是大乘佛教的排斥,不僅是一種門戶之見,而且也是對佛老的誤讀。再說拿一個尚未悟道的和尚來說事,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因為這個和尚不懂得“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個道理,其修行坐禪只是呆坐而已。陽明以佛老二氏為非的這一立場最終使陽明未能沖決封建君臣觀的羅網(wǎng),而使其英年早逝,惜哉!

先出入佛老而后又與佛老分道揚鑣,陽明開始確立孔孟儒家思想。在探索儒家之道的過程中,陽明經(jīng)歷了極為艱苦的思考,有好幾次都因為感到捍格不通而苦惱徘徊,以至大病兩場。先是在弘治二年(1489年),他18歲由南昌完婚后回家鄉(xiāng)余姚途經(jīng)江西,在廣信(上饒)拜謁了明初朱熹學(xué)派吳與弼(1391—1496年)的弟子婁諒(1422—1491年,字克貞,別號一齋,廣信上饒人,門人私謚文肅先生),婁一齋向他闡述了圣人可學(xué)而至的思想以及朱子的格物窮理之法。從此,他開始按照婁一齋所教之法進行探索。21歲,隨父至京師,“遍求考亭(朱子)遺書讀之”[2]1223,朱子認(rèn)為一草一木都包含至理,陽明乃以父親官署中的竹子為對象,試圖窮究竹子之理,苦思達七日之久,以至于大病。于是他自認(rèn)為沒有做圣賢的天分,乃放下為圣之志,去學(xué)習(xí)詩文和兵法。27歲時,他感到學(xué)習(xí)詩文與兵法并不能解決他心中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問題,復(fù)歸為圣之心志,因而再讀朱子之書,當(dāng)看到朱子《上宋光宗疏》提出的“居敬持志,為讀書之本;循序致精,為讀書之法”時,便懷疑自己的讀書之法與朱子之法不同,是博而不精,因此沒有收獲。于是,他又按朱子之法,集中精力,循序漸進,結(jié)果仍感到朱子之心與理終判為二,外物之理如何能促使自我達到圣人之境呢?陽明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遂又再一次引發(fā)大病。其后,他出入佛老,仍然不得要領(lǐng),發(fā)覺佛老思想與人的本性矛盾,遂與之決裂,重歸儒學(xué)。弘治十八年(1505年),陽明34歲時在北京正式提出立志成圣的宗旨。是年門人始進,至此專志授徒講學(xué)。時湛若水(字元明,號甘泉,廣東增城人)為京師翰林院庶吉士,兩人一見志同道合,相互切磋,共以倡明圣學(xué)為事。陽明后來回憶說:

夫求以自得,而后可與之言學(xué)圣人之道。某幼不問學(xué),陷溺于邪僻者二十年,而始究心于老、釋。賴天之靈,因有所覺,始乃沿周、程之說求之,而若有得焉。顧一二同志之外,莫予翼也,岌岌乎仆而后興。晚得友于甘泉湛子,而后吾之志益堅,毅然若不可遏,則予之資于甘泉多矣。甘泉之學(xué),務(wù)求自得者也[6]。

陽明對朱子之法產(chǎn)生懷疑后,遂開始從有別于朱子的周敦頤、程顥那里尋求精神資源。然而除了偶爾有一二同道者外,竟然找不到可以對話交流之人,以致陽明的思想非??鄲灒搬пШ跗投笈d”,曾經(jīng)一度發(fā)生動搖,最后結(jié)識甘泉,在與他的交往和鼓勵中,思想才逐漸明確,信仰才逐漸堅定。其間,甘泉的“自得”思想給陽明以新的啟示,對他爾后龍場悟道提出的“吾性自足”說有很大影響。

四、龍場苦難創(chuàng)立心學(xué)的悟道

陽明最終歸本孔孟,悟得圣人之道,是緣之于龍場悟道。黃宗羲(1610—1695年)云:“先生之學(xué),始泛濫于詞章,繼而遍讀考亭之書,循序格物,顧物理吾心,終判為二,無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處困,動心忍性,因念圣人處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學(xué)凡三變而始得其門?!盵7]陽明之學(xué),凡三變:始泛濫于詞章,繼學(xué)朱子之書,又出入于佛老,最終龍場悟道而始得其入圣之門。其后陽明序《朱子晚年定論》亦云:

守仁早歲業(yè)舉,溺志詞章之習(xí)。既乃稍知從事正學(xué),而苦于眾說之紛撓疲疢,茫無可入,因求諸老、釋,欣然有會于心,以為圣人之學(xué)在此矣!然于孔子之教,間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缺漏無歸;依違往返,且信且疑。其后謫官龍場,居夷處困,動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體驗探求,再更寒暑,證諸《五經(jīng)》、《四子》,沛然若決江河而放諸海也[8]。

因此正德三年(1508年)37歲陽明在龍場悟道,這是他學(xué)術(shù)思想上的一個分水嶺。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十一月,因救言官乃上《乞宥言官去權(quán)奸以章圣德疏》,將矛頭直接針對劉瑾,結(jié)果被劉瑾矯旨將他廷杖四十后系獄,十二月謫為貴州龍場驛丞。在遠赴龍場的路途中,由于先前的牢獄生活,陽明的肺病再次復(fù)發(fā),身體更加衰弱。但這種身心交困的遭遇并沒有使他怨天尤人,動搖其為圣之志。在躲過劉瑾的刺客追殺后,他又歷盡艱險奔赴龍場。事后,他寫有《泛?!芬辉?,表達他度過艱險處境后的超然心情:“險夷原不滯心中,何異浮云過太空!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fēng)。”[9]謫官龍場,是陽明坎坷人生的最大一次災(zāi)難,也是促成他悟入圣人之道的大事因緣。在貴州的三個年頭里,陽明遍歷種種苦難,受到無盡的折磨,但卻在貴州悟道成道,創(chuàng)立了自己獨特的心學(xué)體系。

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陽明抵達龍場。當(dāng)即面對五大苦難:一是環(huán)境艱險。龍場在今貴陽西北40公里的修文,當(dāng)時處于“萬山叢棘中,蛇虺魍魎,蠱毒瘴癘,與居夷人鴃舌難語,可通語者,皆中土亡命?!盵2]1228外來之人,水土不服,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二是居無定所。陽明來到龍場,并無居所,只好自己在境內(nèi)小孤山下結(jié)草庵居之,陽明在《初至龍場無所止結(jié)草庵居之》詩中對此曾描述:“草庵不及肩,旅倦體方適。開棘自成籬,土階漫無級。迎風(fēng)亦蕭疏,漏雨易補緝。靈瀨響朝湍,深林凝暮色。群僚環(huán)聚訊,語龐意頗質(zhì)。鹿豕且同游,茲類猶人屬。污樽映瓦豆,盡醉不知夕。緬懷黃唐化,略稱芧茨跡?!盵10]又常至小孤山一巖洞中讀《易》,陽明名其洞為“玩易窩”,在其中陽明寫有著名的《玩易窩記》。其后陽明又移居龍場境內(nèi)龍岡山(又名棲霞山)的“東洞”中,改其名為“陽明小洞天”,以此寄托對故鄉(xiāng)浙江紹興會稽山陽明洞的思念之情。洞中深行4米,左側(cè)有一個2米寬,1.6米高,2米長的小石窟,這是陽明棲身的石床。陽明曾有詩句“白云晚憶歸巖洞,蒼蘚春應(yīng)遍石床”[11]記此事。陽明居無定所,常居于陰濕幽暗的山洞中,其艱難可想而知。三是生活無著。在上述如此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陽明的生活也沒有保障,面對的是一無所有的世界:無米、無菜、無鹽、無油、無火、無水……為維持生計,存活下來,陽明以一文弱書生親自去砍柴、挑水、采蕨、摘菜、煮飯、澆園,直至請學(xué)于農(nóng),種田南山。從陽明《居夷詩》中的“夷俗多火耕,仿習(xí)亦頗便。”“下田既宜稌,高田亦宜稷。種蔬須土疏,種蕷須土濕。”“去草不厭頻,耘禾不厭密?!薄凹词菂①澒?,毋為輕稼穡!”“采蕨西山下,扳援陟崔嵬”等詩句[2]695-696,可以看出他親身參加了各種生產(chǎn)勞動。四是疾病纏身。環(huán)境艱險,居無定所,生活無著,窮途潦倒,使陽明多次舊病復(fù)發(fā),加之當(dāng)?shù)厝贬t(yī)少藥,瘴癘侵之于外,憂郁攻之其中,隨時都有被疾病奪去生命的可能。陽明在其名文《瘞旅文》中就描寫了京城一吏目,攜一子一仆,同赴任所,途徑龍場,在一晝夜之間便都病死于境內(nèi)蜈蚣坡下。從陽明的《居夷詩》“臥疴閉空院,忽來故人車?!薄奥菲Ч俦安∫骈e,空林惟聽鳥間關(guān)。地?zé)o醫(yī)藥憑書卷,身處蠻夷亦故鄉(xiāng)?!薄耙胺虿∨P成踈懶,書卷長拋舊學(xué)荒。”“移居正擬投醫(yī)肆,虛席乃煩避講堂?!薄芭P病空山無藥石,相傳土俗事神巫”等詩句中[12]701,704,亦可看到陽明在龍場一直是疾病纏身,他四處問藥,有時無藥,只好憑借讀書來消除自己的病痛,甚至還想到依靠當(dāng)?shù)氐纳裎讈磲t(yī)治自己的疾病,人不至絕境,何至于此!五是官吏迫害。先是在赴謫途中,陽明曾被劉瑾的刺客追殺,至龍場劉瑾對陽明的威脅并未解除。是時都御史王質(zhì)巡撫貴州,借口王陽明傲視朝廷地方官府,遣人至龍場凌侮陽明,不料卻引起當(dāng)?shù)孛缫椭T鄉(xiāng)民的公憤,他們把差人圍困起來羞辱并痛打之,最后將差人趕出龍場。差人向王質(zhì)告狀,王質(zhì)大怒,要陽明認(rèn)錯謝罪,陽明不畏強權(quán),拒不謝罪,后賴陽明同鄉(xiāng)、時任貴州按察副使的毛科從中調(diào)解方罷。陽明在《答毛憲副》書中曾記其事,并大義凜然地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

某之居此,蓋瘴癘蠱毒之與處,魑魅魍魎之與游,日有三死焉;然而居之泰然,未嘗以動其中者,誠知生死之有命,不以一朝之患而忘其終身之憂也。太府茍欲加害,......則亦瘴癘而已爾,蠱毒而已爾,魑魅魍魎而已爾,吾豈以是而動吾心哉![13]

面對這五大苦難,陽明怎么辦?這五大苦難的折磨,超過了一般人所能忍受的限度,而他卻能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在龍場這種出生入死的臨界境況下,長期困擾陽明心中的生命精神歸宿的問題再次空前大爆發(fā)。德國存在哲學(xué)大師雅斯貝爾斯認(rèn)為,大病、生死是人實存的“臨界境況”或“邊緣處境”,它能促使人突然覺悟,發(fā)現(xiàn)日常世俗生活的虛幻和無聊,大病、死亡迫使人們重新檢視生命存在的本真價值,尋找人生的終極意義。陽明從京城到龍場,已經(jīng)在長期的思索和人生的實踐中,超越了得失榮辱,惟生死尚未了斷。到達龍場面臨五大苦難,促使他做出最后的了斷。陽明設(shè)想“圣人處此,更有何道?”于是他拋開一切得失榮辱、生死之念,藐視困難,開始靜坐沉思,以求靜一。他終日默坐“玩易窩”中,冥思苦想,反復(fù)誦讀《周易》,“始其未得也,仰而思焉,俯而疑焉,函六合,入無微,茫乎其無所指”,后經(jīng)思索再三,認(rèn)識到“精粗一,內(nèi)外翕,視險若夷,而不知其夷之為厄”的道理[14],終于悟出“心即理”之道,“格物致知”之旨,這就是震驚中外的“龍場悟道”?!赌曜V》對陽明龍場悟道作了如下描述:

時瑾憾未已,自計得失榮辱皆能超脫,惟生死一念尚覺未化,乃為石墎,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靜一,久之,胸中灑灑。而從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飼之,又恐其懷抑郁,則與歌詩;又不悅,復(fù)調(diào)越曲,雜以詼笑,始能忘其為疾病夷狄患難也。因念“圣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驚。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2]1228。

龍場悟道后,王陽明自覺得失榮辱、生死之念皆已超脫,他的疑問全部得到解決。接著他以自己的體悟印證于五經(jīng),無不契合。之后便提出了他的“知行合一”之說,并奠定“致良知”的理論基礎(chǔ),后來進而形成完整而系統(tǒng)的心學(xué)理論體系。

陽明龍場悟道后,心中充滿光明,萬緣都已放下: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朝悟道,夕死可矣。陽明尋找光明,得到了光明,最終心中充滿光明,由此死不足畏、死無所憾、死而瞑目矣!故其臨終“此心光明,亦復(fù)何言”之語,蓋早出之于龍場悟道之時也。有了龍場悟道的這一大事因緣,以后使他在酬酢萬變時能夠排除任何困難,當(dāng)行則行,當(dāng)止則止,不勉而中,當(dāng)下即是,陽明的人生之舟開始揚帆入海,破浪前行!悟后起修,陽明一掃郁悶陰霾,心情感到輕松自如,這從其《居夷詩》中的“投荒萬里入炎州,卻喜官卑得自由?!薄皦艋昙嫦矡o余事,只在耶溪舜水灣。”“交游若問居夷事,為說山泉頗自堪。”“漸覺形骸逃物外,未妨游樂在天涯。”“改課講題非我事,研幾悟道是何人”[12]702,713等詩句即可見之。這時陽明已有預(yù)感,他的人生已否極泰來,他將會出山弘道,并且不久將會離開龍場,這從其《居夷詩》中的“寄語峰頭雙白鶴,野夫終不久龍場!”“陰極陽回知不遠,蘭芽行見發(fā)春尖”[12]703,707等詩句中即可見之。

五、大講心學(xué)、專攻良知的弘道

果然陽明弘道的因緣很快就來到了。為報達當(dāng)?shù)孛缫袜l(xiāng)民對他生活上的幫助和照顧,陽明在龍場創(chuàng)建龍岡書院,不知疲倦地“講學(xué)化夷”,深得當(dāng)?shù)亍耙拿瘛奔爸T生的敬服,一時各地士人感慕者云集聽講,苗彝鄉(xiāng)民環(huán)聚而觀如堵,遂使落后閉塞的龍場成為士人諸生向往的儒學(xué)圣地。陽明龍場講學(xué),聲名大振。貴州按察司憲副兼提學(xué)副使毛科書請陽明至府城貴陽講學(xué),他以病婉辭。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毛科致仕歸里,席書調(diào)任貴州提學(xué)副使,再次懇請陽明出山來貴陽文明書院講學(xué)。陽明見席書敦請懇切,乃欣然應(yīng)聘,于正德四年暮春來到貴陽,主講于文明書院,首倡“知行合一”之說,“諸生環(huán)而觀聽者以數(shù)百,自是貴州人士始知有心性之學(xué)”[15]。

正德五年(1510年),陽明39歲,三年謫遷期滿,升任江西廬陵縣知縣。在半年多的任期內(nèi),陽明始用心學(xué)治理政務(wù):整頓基層組織,建立保甲制度,清理交通驛傳,杜塞苛捐雜稅,禁止迷信神會等,都先開導(dǎo)人心以求逐步實現(xiàn)。同年八月劉謹(jǐn)伏誅,十二月調(diào)任南京刑部主事。

正德六年(1511年),陽明40歲,入京師調(diào)任吏部驗封清吏司主事,尋升文選清吏司員外郎。七年(1512年)升考功清吏司郎中,年底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在北京的這兩年從政時期,陽明還積極從事學(xué)術(shù)活動,隨處弘道,大講心學(xué)。早在陽明34歲任北京兵部主事時,即有門徒問學(xué),故《年譜》載“是年門人始進”,但未見錄門人之名。正德二年,陽明36歲,在赴貴州龍場謫所的途中,在浙江收徐愛等三人為徒,赴龍場后,創(chuàng)辦龍岡書院,又收有許多弟子。以后,他即使在軍政繁忙的時候,也不停止講學(xué)和創(chuàng)辦書院。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后,他講學(xué)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門徒人數(shù)大增。正德九年(1514年),升南京鴻臚寺卿,正德十一年(1516年)陽明45歲,升任南贛僉都御史。此后一直到逝世,他的哲學(xué)思想進入到最后的成熟階段。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50歲之前,陽明仍舊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注重靜坐,主張“靜處體悟”。在是年之后,則專主致良知,要求動靜結(jié)合,在“事上磨練”,最后提出了有名的四句教。在這階段中,他在軍事上平定了江西藩王寧王朱宸濠的叛亂,鎮(zhèn)壓了南贛農(nóng)民和廣西少數(shù)民族的造反,在平亂用兵的過程中,他認(rèn)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16],因而特別注重“攻心”的戰(zhàn)略,希望通過政治改良的措施,防止農(nóng)民造反。同時在戎馬倥傯之際,仍大開杏壇,倡致良知教,使江西成為當(dāng)時全國王學(xué)的重鎮(zhèn)。

良知與致良說是陽明心學(xué)的最后教法,也是其心學(xué)思想發(fā)展的最高峰。良知之說,實際從陽明龍場悟道后即有此意。如陽明所說:“吾良知二字,自龍場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點此二字不出,與學(xué)者言,費卻多少辭說。今幸見出此意,一語之下,洞見全體,真是痛快,不覺手舞足蹈?!盵17]關(guān)于致良知的提出,早在正德七年(1512年)陽明41歲與徐愛論學(xué)時,就已涉及,他當(dāng)時說心之本體就是良知:“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發(fā),更無私意障礙,即所謂‘充其惻隱之心,而仁不可勝用矣’。然在常人不能無私意障礙,所以須用致知格物之功勝私復(fù)理。即心之良知更無障礙,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盵18]6正德九年(1514年),他43歲在滁州與弟子講學(xué)時,便正式提出了這個學(xué)說:“良知本體原是無動無靜的,此便是學(xué)問頭腦。我這個話頭自滁州到今,亦較過幾番,只是致良知三字無病?!盵18]105至正德十六年陽明50歲在江西南昌,“是年先生始揭致良知之教”[2]1278。并且致書信鄒守益曰:“近來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門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盡,今自多事以來,只此良知無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瀾淺瀨,無不如意。雖遇顛風(fēng)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沒溺之患矣。”[2]1278-1279從此以后,陽明在思想上就專主致良知了。誠如陽明自己所說:“區(qū)區(qū)所論致知二字,乃是孔門正法眼藏,于此見得真的,直是建諸天地而不悖,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考諸三王而不謬,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19]

同年,明武宗逝世,世宗即位,陽明升任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嘉靖元年(1522年)二月父王華卒,七月,陽明回浙江服喪。同年禮部給事中章僑、御史梁世鏢疏陳攻擊陽明心學(xué)為異端,主張“嚴(yán)禁以端士習(xí)”[20],結(jié)果得到世宗的批準(zhǔn),并明令宣布學(xué)禁。此后一直到嘉靖六年(1527年),陽明在家鄉(xiāng)賦閑達六年之久。在這一段時期,他又再次專心講學(xué),倡導(dǎo)心學(xué),于是全國各地的名士學(xué)子群集至越,門人日進,以至“宮剎卑隘,至不能容,蓋環(huán)坐而聽者三百余人”[2]1290。陽明學(xué)說雖遭到朝廷禁令,但仍通過他大力講學(xué)、創(chuàng)辦書院,以及他的弟子們刻印其文集而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以至在當(dāng)時形成了一股王學(xué)沖擊波。

嘉靖六年(1527年)陽明56歲,朝廷任命他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征討廣西思恩、田州兩府的少數(shù)民族造反。他到任后,以“用兵之法,伐謀為先;處事之道,攻心為上”的戰(zhàn)略[21],改征討為招撫,很快就平定了思、田兩府之亂。

在這次奉命到廣西的前夕,陽明寫下全面闡述他心學(xué)思想的哲學(xué)大著《大學(xué)問》,交給大弟子錢德洪。在《大學(xué)問》中他還著重論述了“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思想。錢德洪與陽明的另一個高弟王畿爭論陽明為學(xué)宗旨不決,二人請陽明解答。陽明將他們帶至天泉橋上說:“二君以后與學(xué)者言,務(wù)要依我四句宗旨,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以此自修,直躋圣位,以此接人,更無差失?!盵2]1307這說明天泉橋上四句教是陽明晚年立教的主導(dǎo)思想,這就是中國哲學(xué)史上著名的“天泉證道”。后來由此引發(fā)他的弟子對他的學(xué)說的不同理解,引起很大的爭論。其實這四句話的本意是:從先驗性來說,人心就其本性來說,是至善自足的,沒有與之相對立的惡,所以它本身就沒有善與惡的區(qū)別和對立;善惡的區(qū)別和對立,是人心意念活動的產(chǎn)物,因為人心的意念活動是一種經(jīng)驗的和現(xiàn)實的指向外物的意向活動,因而它常被外物遮蔽、污染,甚至被外物所轉(zhuǎn);人心的良知是人人都先天具有的,它只能被遮蔽,不會被丟失,它本身能分辨知道善惡,是判斷善惡是非的標(biāo)準(zhǔn);格物致知就是去做為善去惡的功夫,轉(zhuǎn)物而不被物轉(zhuǎn),只要我們每一個人自強不息,用功去蔽,都可以超凡成圣。簡言之,四句教的精神,是說我們每個人先天地具有為善的根據(jù),只要我們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做為善去惡的功夫,就都能成圣成賢。

嘉靖七年(1528年)陽明57歲,十月,他的肺病因過度勞累而大發(fā)作,臥病廣西南寧,便上疏請假回鄉(xiāng)養(yǎng)病。十一月遍身發(fā)腫,咳嗽晝夜不止,便未等批示就起程回鄉(xiāng),當(dāng)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10日),行至江西南安青龍鋪病故。臨終前,南安推官門人周積問陽明有何遺言,陽明微哂曰:“此心光明,亦復(fù)何言?”[2]1324。說完瞑目而逝,年僅57歲,墓葬于余姚洪溪。死訊傳至京師,當(dāng)時官方在吏部尚書桂萼的主持下,竟做出決議說:“王守仁事不師古,言不稱師,欲立異以為高,則非朱熹格物致知之論,知眾論之不予,則為朱熹晚年定論之書。號召門徒,互相唱和,才美者樂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虛聲,傳習(xí)沿詆,悖謬彌甚。但捕討軬賊,禽獲叛藩,功有足錄。宜免追奪伯爵以彰大信,禁邪說以正人心?!盵22]由是停止陽明的恤典和世襲,并禁其學(xué)。一直到隆慶初(1567年)才平反,詔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后人又稱之為王文成公。而與此不同,民間對陽明的敬仰則與官方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的對照。嘉靖八年(1529年)十一月發(fā)葬時,“門人會葬者千余人”[23]。后來民間私祀陽明者幾遍天下。毛奇齡對此評述云:“初公喪歸時,世宗不諭祭,而民間之私祀者遍天下。及穆宗賜祀,而前此之私祀者悉改官祭。凡祠祀書院,合不下數(shù)百所,亦綦盛矣。”[24]

縱觀王陽明五個時期的為圣之路,可以清楚地看到,悟道期是陽明人生最關(guān)鍵的時期,他先立為圣之志,繼而經(jīng)過艱苦的探索,終在龍場悟道,最后弘道,將儒家心學(xué)弘傳天下,其立德立功立言,天下第一,彪炳青史。當(dāng)然這五個時期的劃分是相對的,它們之間又有交叉關(guān)系,在悟道期亦有弘道的成分,在弘道期亦有悟道的成分。陽明一生弘揚心學(xué),振聾發(fā)聵,八坐書院(龍岡、文明、白鷺洲、濂溪、稽山、白鹿洞、敷文、陽明),弟子上千。正是由于陽明不遺余力的大力弘道,其學(xué)才普被海內(nèi),以致在全國形成了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粵閩、泰州、黔中八個王門后學(xué)系統(tǒng),影響后世達數(shù)百年之久,至今在海內(nèi)外仍有廣泛影響,陽明子與陽明學(xué)可謂共傳不朽!

[1]陽明傳及陽明先生弟子錄序[M]//梁啟超.飲冰室合集:第5卷飲冰室文集.影印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

[2]黃綰.王陽明年譜[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黃綰.陽明先生行狀[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407.

[4]易直先生墓志[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927.

[5]王畿.浙中王門學(xué)案二[M]//黃宗羲.明儒學(xué)案:卷12.北京:中華書局,2008:248.

[6]別湛甘泉序[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31.

[7]姚江學(xué)案:文成王陽明先生守仁[M]//黃宗羲.明儒學(xué)案:卷10:北京:中華書局,2008:180.

[8]朱子晚年定論[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27.

[9]泛海[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684.

[10]初至龍場無所止結(jié)草庵居之[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694.

[11]龍岡漫興五首[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703.

[12]居夷詩[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3]答毛憲副[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801.

[14]玩易窩記[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897.

[15]吳中蕃,李祺,等.貴州通志:習(xí)書傳[M].貴州省博物館藏清康熙刻本.

[16]與楊仕德、薜尚謙[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68.

[17]錢德洪.刻文錄敘說[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575.

[18]傳習(xí)錄[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9]與楊仕鳴[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85.

[20]夏燮.明通鑒:嘉靖元年[M]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1]綏柔流賊[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650.

[22]夏燮.明通鑒:嘉靖八年[M]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3]年譜附錄[M]//王守仁.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327.

[24]毛奇齡.王文成傳本續(xù)補[M].影印本.濟南:齊魯書社,1997.

責(zé)任編輯盧勁英文審校孟俊一

On the Course for Wang Yangming to Realize the Truth and Expand the Teachings

WANG Lu-ping

(Gui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China)

Since his childhood, Wang Yangming had made the will to be a sage by taking the duty of salvation and pursuing the ideal personality. The opportunity to realize the truth or philosophic theories at Longchang lied in the platform of his scholarly family for generations, his experiences of riding and shooting, the accumulation of frequently-used prose and poetry, the thinking of Confucianism after Buddhism and Taoism, and creating the Mind Theory by suffering a lot at Longchang. After realizing the truth at Longchang, Wang Yangming began to propaganda the Mind Theory, and specialized in expanding the teaching of conscience. In doing so, Wang Yangming showed his bumpy life and his rich and colorful course to realize the truth and expand the teachings.

Wang Yangming; to realize the truth; to expand the teachings; Course

2016-07-15

王路平(1956-),男,貴州貴陽人,貴州省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員,貴州陽明研究院副院長。研究方向:貴州陽明文化、佛教文化。

B248.2

A

1001-733X(2016)05-0111-09

猜你喜歡
龍場陽明王陽明
高中生物錯題集建立的實踐研究
貴州水城龍場銳鈦礦礦床地質(zhì)特征及成因
杲杲冬日陽明暖好時光
《王陰明 教條元龍場諸生》之改過
中華詩詞(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1
陽明學(xué)
晚晴(2016年10期)2016-11-16 22:07:48
羅陽明:大瑤山里的年輕博士
金色年華(2016年7期)2016-02-28 01:39:02
淺析王陽明“知行合一”說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43
威寧小黃姜帶富一方
關(guān)于王陽明的入仕之道
王陽明研究的知識進路
新田县| 浮山县| 宣城市| 荆门市| 肥东县| 鹤庆县| 锡林郭勒盟| 盐山县| 赣州市| 岑溪市| 汉阴县| 永登县| 托克逊县| 苍南县| 将乐县| 卢氏县| 闸北区| 厦门市| 阳高县| 辽阳县| 海兴县| 永清县| 聂荣县| 龙川县| 奉化市| 会宁县| 滁州市| 宽甸| 鄂州市| 屯门区| 来安县| 延边| 玉山县| 罗山县| 罗江县| 云林县| 射阳县| 全椒县| 邮箱| 大城县| 新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