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俊霞,李世偉
(1.西南石油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2.西南石油大學 規(guī)劃與評估處,四川 成都 610500)
?
以院校研究與行動研究提升高校自我評估效能
段俊霞1,李世偉2
(1.西南石油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2.西南石油大學 規(guī)劃與評估處,四川 成都 610500)
提升學校自我評估效能是普通高校確保審核評估取得理想成績的核心。院校研究與行動研究在有效提升自我評估的科學性及效能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與功能。當前普通高校在實施自我評估時存在的問題有:評估參與主體缺乏廣泛性,研究能力總體不強;重經驗,輕研究,自選特色項目特色不突出;規(guī)定審核項目中對問題挖掘不透徹,缺乏有效解決措施等。因此,提升自我評估的效能在于:專家引領與合作,提升教職工自我評估研究能力;促進自我評估文化轉型,涵養(yǎng)“開放 ”與“研究”文化;實施 “項目制”,調動全員參與,贏在中層和基層;以校為本,借力院校研究,自我反思,提煉特色;以行動為核心,依托行動研究,評建結合,切實整改。
教育評價;審核評估;自我評估;院校研究;行動研究
審核評估前的學校自我評估,指的是學校針對審核評估的要求和特點進行自我評估和建設的階段。學校做好自我評估,提升自我評估效能又是確保審核評估取得理想成績的核心。本研究基于院校研究與行動研究的特性及自我評估的特點,分析了院校研究與行動研究對提升普通高校自我評估效能的價值,并分析了當前普通高校自我評估存在的問題,院校研究與行動研究在自我評估中的運用現狀,進而探索一條利用院校研究與行動研究提升普通高校自我評估效能的有效路徑。
2015年4月15日,在教育部召開的專題辦公會上,袁貴仁部長對教育評估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評估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杠桿和指揮棒,做好本科教學評估工作,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弊?990年國家教委頒布《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評估暫行規(guī)定》起,中國高校已經實施了五次評估,評估制度也從最初的合格評估發(fā)展到新時期的“五位一體”評估制度。其中,審核評估作為“五位一體”中的重要一“位”,已在全國全面推開,其在助推學校加強內涵建設、發(fā)展本校特色、找準自身合理的辦學地位,強化人才培養(yǎng)中心地位及建設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等方面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高校作為被評估的對象,同時也作為高校自身內涵建設及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者、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承擔者,如何進行審核評估前的自我評估對其審核評估的成功有著極為基礎和關鍵的作用。審核評估前的自我評估不同于慣常的評估,要求高校順應審核評估的特點,以審核評估的“一堅持、兩突出、三強化”*《教育部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通知》( 教高[2013]10號),在附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方案》里,明確了評估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規(guī)劃綱要為指導,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方針;突出內涵建設,突出特色發(fā)展;強化辦學合理定位,強化人才培養(yǎng)中心地位,強化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簡稱為:“一堅持、兩突出、三強化”。為指導思想,以審核評估的“五個度”*《教育部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通知》( 教高[2013]10號),在附件《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方案》里,提出了審核評估的總體要求:審核評估堅持主體性、目標性、多樣性、發(fā)展性和實證性五項基本原則,簡稱為“五個度”。(主體性、目標性、多樣性、發(fā)展性和實證性)。為自評估的評價標準,努力做到“評建結合、搞出特色,畫像要像”。這就要求普通高校在自我評估中要注重特色性、問題性和務實性。
而院校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 是把現代管理科學和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成果應用于高等學校管理,旨在提高高等學校管理水平的一門學科和一個實踐領域,是促進對高等院校計劃管理與運行的理解,并促使其得以改進的研究[1]。行動研究以“由行動者研究、在行動中研究,為行動研究” (research by actors, research in action, research for action)為鮮明特點,是“由社會情景的參與者, 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或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 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依賴的背景的理解進行的反思研究”[2]。兩者在提升普通高校自我評估效能方面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1.有效提升自我評估的科學性
科學、適宜的評估方法是科學自我評估的重要手段。自我評估工作既是高校自我管理、自我建設活動,具有一般事務性特點,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研究,這就要求高校不能僅僅通過經驗總結來完成,而需要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由專業(yè)的教育研究人員或經過培訓的人員來完成?;谧晕以u估本身的事務性特點,使得其又不同于高深的理論建構及純粹的理論研究,這一研究主要是應用研究。自我評估還是一種對“自我”的研究,其研究具有個體性和針對性,其結果不要求具有推廣性,卻要求能對學校個體問題的解決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因此,高校必須尋求適合其特點的研究方法進行自我評估,而院校研究和行動研究的特點剛好契合了這一需求。
院校研究和行動研究都具有應用研究的特點,都是一種研究而不是日常事務工作,都強調要運用理論的指導及科學的方法,對學校教學、管理問題進行系統(tǒng)研究。院校研究是把學校事務中碰到的難題當作課題進行研究,是對學校實際問題的解決;其研究對象就是單個院校,是研究者對所在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的研究,不同于慣常的高等學校教育管理研究(其是外來人員對教育教學管理等問題的帶有普適性的研究),自我評估的評估體系中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囊括于院校研究的問題之中。行動研究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其研究對象更廣泛,高校的教學、管理等問題都屬于行動研究關注的對象。雖說行動研究不是僅僅針對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的研究,卻完全可以運用于對高校的研究之中。因此,把這兩種方法運用于自我評估,具有較高的契合性,能有效提升自我評估的科學性。
2.有效提升普通高校自我評估的效能
效能是達到系統(tǒng)目標的程度。自我評估效能是高校通過自我評估達到目標的程度。自我評估應順應審核評估的導向,以審核評估的要求作為自我評估的目標,以達到審核評估要求的程度作為判斷普通高校自我評估效能的高低的重要標準?!澳繕诵詫颉⒍鄻有詫?、主體性導向、發(fā)展性導向”是審核評估的四個重要導向;“一堅持、兩突出、三強化”是審核評估的指導思想;“五個度”是審核評估的審核重點[3]。因此,判斷自我評估是否順應這些導向,是否貫徹了這些指導思想,是否有利于提高審核評估重點強調的五個“度”是判斷自我評估效能高低的重要標準。而院校研究和行動研究的價值和功能就在于其不僅有利于自我評估對審核評估這些重要導向、指導思想的貫徹及評估重點的落實,尤其是在順應多樣性導向(引導高??茖W定位、多樣化發(fā)展及辦出特色),堅持方針(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及重在建設),突出特色發(fā)展及為評估提供實證性支撐材料等方面,發(fā)揮著獨特的價值和功能。
第一,順應多樣化導向,貫徹突出特色發(fā)展的指導思想?!耙龑Ц咝?茖W定位,各安其位,多樣化發(fā)展。遵循規(guī)律,深化改革,辦出特色”是審核評估的重要導向之一,“突出特色發(fā)展”是審核評估的重要指導思想之一,要想在審核評估中取得理想成績,提升自我評估效能,就必須順應這一導向,遵從這一指導思想。院校研究的特點與價值追求跟這一導向和指導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在自我評估中的運用有利于自我評估效能的提高。首先,院校研究是一種科學研究,強調科學發(fā)展,科學決策,因此,將其運用于自我評估有利于高校定位的科學性,而不是隨意為之或僅僅是經驗之談而缺乏科學理論深度。其次,院校研究是一種自我研究,院校研究的研究人員主要是本校人員,(當然在一些層次較低,研究能力薄弱的學校也不排除需要邀請外校人員來幫其做院校研究),其研究對象主要是研究人員所在的院校,其研究問題主要是本校問題,注重對單個學校實踐問題的研究。本校人員作為研究者研究自身的問題,其優(yōu)勢在于作為當局者、當事人、自己人(雖然可能有“當局者迷”的可能,但通過科學訓練則應該可以避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本院校,明了本院校的優(yōu)缺點,找準自己的特色,科學地定位自己。
第二,強調行動性,貫徹“以評促建,重在建設”的指導方針?!耙栽u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是審核評估的重要指導思想和自我評估必須堅持的指導方針,“內部質量保障的有效性以及為達到質量標準而采取的改革建設措施、政策措施和取得的實際效果”是審核評估的重點,能否在自我評估過程中解決問題且取得實際成效是普通高校能否取得審核評估滿意成績的重要影響因素,在自我評估中,重問題解決、重行動落實與整改是自我評估高效能的保障。 院校研究強烈的“問題意識”與行動研究的“為了行動、服務行動”的價值追求,正好契合了審核評估的這一指導方針,其在自我評估中的運用將有效提高自我評估的效能。首先,院校研究不是純粹的理論研究,其主要是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管理學的一個實踐研究領域,是一種應用研究,注重的是對單個學校實踐問題的研究,重視發(fā)現院校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策略[4]。這一敏銳的問題意識有利于自我評估的“以評促改,以評促建”。其次,行動研究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實質上也就是強調在工作中發(fā)現問題,強調把發(fā)現的問題課題化來進行研究?!盀榱诵袆印笔瞧溲芯康淖非?,其研究追求主要不是為了著書寫作,發(fā)表論文,或建構理論,而是為了改善自己的行為,解決自己行為中的問題,是通過研究解決自己的問題、促進自己的進步及成長,契合了審核評估的指導思想。
當前,審核評估在全國高校已全面推開,南京大學、同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10所高校已經接受了國家評估中心的評估,安徽、江蘇、陜西、吉林、廣西等省也對當地部分高校進行了審核評估,參加審核評估的學校已經覆蓋了13個省市自治區(qū),今后將會有更多已通過合格評估的其他高校逐漸被納入審核評估的對象。參加審核評估前的自我評估是每個參加審核評估的高校的必須工作與規(guī)定動作,當前,很多普通高校自我評估工作都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自我評估實施的現狀如何?實施自我評估時面臨著什么問題?這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
1.評估參與主體缺乏廣泛性,研究能力不足
普通高校自我評估是不同于他評估的自評估,其總的主體是普通高校本身,但在實施過程中普通高校的自我評估肯定還需要有具體的評估人員來實施。普通高校在實施自我評估時,當前存在的首要問題是廣大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潛能還沒有被充分調動和挖掘出來,自我評估參與的主體缺乏廣泛性。有些學校自我評估的參與者主要就是教務處、評估處(評估中心)等機構的行政人員,其他二級院校和行政部門只是按要求提供各種資料,一線老師和教職員工對自我評估了解甚少,也不積極參與,甚至一些教師還采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而部分教務處、評估處(評估中心)的行政人員也想當然,認為自我評估是其份內職責,自己是天然的評估主體,一線廣大教職員工是屬于被評估、被監(jiān)管的對象,一線教職員工的評估主體身份不能得到賦權和確認。
此外,普通高校自我評估的評估人員還存在評估素養(yǎng)不夠的問題。教務處、評估處(評估中心)等機構的人員,作為學校自我評估的中心樞紐機構的人員,是學校自我評估核心成員和主要組織者,其評估素養(yǎng)將直接影響著普通高校自我評估的效能。然而,在有些學校,這些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卻令人擔憂。其表現之一是:缺乏教育管理、評估的專業(yè)背景,所學非所用,在面臨自我評估高要求的情況下所學不能滿足所用。其表現之二是:盡管有些老師具有一定的專業(yè)背景,然因培訓學習機會不多又缺乏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其在面臨高要求、新情境下的自我評估時難以適應。另外,高校教職員工的評建素養(yǎng)也亟待提高。高校教育質量是一個需要全員參與的、群策群力的事情,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應覆蓋質量全過程和參與質量活動的全體人員。因此,高校的全體教職員工都直接或間接地屬于質量保障體系的一部分。作為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直接相關人,高校自我評估中的“評”和“建”都需要廣大教職員工的實際參與,然而當前一些普通高校的教職員工除參與度不高外,“評”、“建”能力也都亟需提高。首先,從一線行政人員來看,基于各種原因,中國高校行政系統(tǒng)的從業(yè)人員中靠“照顧”、“安排”的還占有一定比例,這些人員缺乏一定的行政專業(yè)背景,不了解自我評估知識,缺乏深入學習,往往不能很好地應對新形勢下的自我評估的自評和自建工作。其次,從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來看,盡管其基本都擁有較高的學歷和較深厚的專業(yè)背景,具有較強的專業(yè)領域的科研能力,然而這并不能說明其具有較強的“評建”能力。專業(yè)水平高,教學能力不一定強;專業(yè)研究能力強,教學研究能力也不一定強。自我評估的評建不僅需要一定的評估知識和技能,而且需要一定的教學研究能力來發(fā)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并能有效地進行整改。因此,必須培養(yǎng)在行動中研究的態(tài)度。雖然高校教師在任教前都參加過一定的崗前培訓及在職培訓,但因為培訓時間較短,培訓內容也未必完全適合教師的需求,加之部分教師對學科教學知識的輕視,使得一線教師尤其是未接受過系統(tǒng)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訓練的非師范類教師,在評價、整改與建設工作中并不能勝任,從而影響自我評估的評建效能。
2.自我評估態(tài)度與方式:重經驗,輕研究
普通高校在實施自我評估的過程中,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評估也是影響自我評估效能的重要因素,而善研究、真整改是自我評估取得理想成績的重要保障。教育是一門科學,只有遵循科學的規(guī)律,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培育、管理才能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人才。然而,當前一些高校在實施自我評估的過程中,由于對自我評估的科學性認識不足,在進行自我評估時常常把其當作一種“事務性”工作來對待,在處理自我評估中的問題時多靠經驗來解決,缺乏一種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不能理性對待。譬如,在高校定位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確立方面,個別學校不是借助科學理論指導,也沒有進行深入的調研,而是憑經驗來對學校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及質量標準進行確定,使得其科學性及合宜性值得質疑。又如,由于對教育的理論知識及方法掌握不夠以及對教育科學性的認識不足,有些教師在進行教學改革、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第二課堂(審核評估“培養(yǎng)過程”項目下的四個評估要素)時,缺乏科學適宜的方法,缺乏研究的態(tài)度,使得培養(yǎng)過程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另外,不善于研究也是部分普通高校評估人員在自我評估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上面所說的情況不同,這部分教職員工,在參與自我評估工作時已經意識到了研究的重要性及先進教育理論引導的重要作用,因而在教學改革中大膽引進先進理論和方法,在課堂教學改革中花樣翻新,時髦的理論及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但因對這些理論及模式的一知半解或缺乏“本土化”的改造,一味跟風流行教學模式卻不顧教學實際,最終實效不大,甚至南轅北轍。
3.自選特色項目特色不突出
自選特色項目作為學校可自行選擇的補充項目,是審核評估方案的重要部分,也是普通高校自我評估必須進行的重要內容。特色項目不是項目特色,是六個項目(方面)之外的,有特色的額外的項目。譬如,全面學分制,不同于原水平評估中的特色,而是指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優(yōu)于其他學校的特色。在對自選特色項目進行評估準備時,部分學校出現找不到、找不準特色項目以及特色項目沒“特色”,不突出的問題。這當然與其是否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特色項目有關,如果根本沒有創(chuàng)建,那么,在自我評估報告的陳述中就會底氣不足。因此,創(chuàng)建自己的特色項目至關重要。如何創(chuàng)建特色項目呢?不是慣常的運用經驗就可以解決的,如果沒有對審核評估的深入研究,沒有對教育理論的深切把握,沒有較深的理論基礎,其創(chuàng)建的特色項目的“特色”可能會大打折扣。另外一種情況是,學校在無意識中已經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特色項目,但囿于自己的理論水平或對審核評估要求的把握不透徹,“手中有寶”卻渾然不知,意識不到這是本校的特色項目,因而在匯報自己的特色項目時找不到或找不準。這種“渾然不知”現象也需要理論學習的激發(fā),通過學習先進理論,深刻把握當前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對所在學校的教學、管理等進行反思,找出自己的特色。
4.問題挖掘不透徹,缺乏有效解決措施
規(guī)定審核項目是審核評估的重要內容,同特色項目一樣,也是普通高校在自我評估時需要著力準備和進行自我評估的內容。此次審核評估特別強調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在2015年第二期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研討會上,專家明確提出:存在的問題要直接具體,要有原因分析,問題分析必須透徹,不能敷衍,問題及分析必須占1/3以上篇幅,要努力體現本校的自身特點和特有問題。這對于習慣了“自夸”、“講成績”而總是對問題遮遮掩掩、淡化問題的高校是一巨大挑戰(zhàn)。審核評估不僅是一種結果性評價,更是一種發(fā)展性評價,強調通過評估促進學校的發(fā)展。四個如何(“如何說的,如何做的,效果如何,如何改進”)是審核評估始終關注的重點,審核評估不僅要評價普通高校說了什么,還要看做了什么,做的效果怎么樣,無效怎么改。因此,在自我評估時,對自身問題的有效解決,對本校教學質量的改進就是學校在自我評估時必須重點考慮的,其問題解決度及有效整改度,是高校在審核評估中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績的關鍵。
近些年中國院校研究在普通高校已經取得了一定發(fā)展,但把院校研究和自我評估掛鉤,通過院校研究來促動自我評估的院校還不是很多。行動研究,因其在行動中,為了行動、服務行動的“行動”追求以及其相對重理論應用,而輕理論創(chuàng)新的研究特點,使得其在中小學教學改革中推廣較多,一直是輔助中小學教師 “作為研究者”的重要研究方法,近些年來這一方法也開始被高校所重視。與院校研究相似,把行動研究運用到自我評估中,尤其對自我評估的整改工作發(fā)揮作用的也不多見。
1.專家引領與合作,提升教職工自評估研究能力
善于研究是做好整改、提高評估工作的核心,提升普通高校教職員工的評、建能力是其在審核評估中能取得理想成績的保障。雖然高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擁有相對高的學歷并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理論研究水平,但是并不等于其就天然地具有教學研究能力和教育管理研究能力。針對當前評估參與主體缺乏廣泛性,研究能力總體不強的情況,尤其是廣大教師參與度較低、參與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研究能力總體不強的情況,我們認為,必須基于自我評估的需求及教職員工的短板,通過提供先進理論及適宜的研究方法,使教職員工能參與、能有效參與,使其真正成為學?!霸u建”的主體。通過專家引領與合作,提升教職員工的自評估研究能力是高校有效做好自我評估的重要保障。通過聘請校外教育專家、開發(fā)校內教育專業(yè)人士資源等途徑,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實際一線指導與合作等方式,利用教師教學發(fā)展中心、教師工作坊、評估沙龍等機構或組織,從理論到實踐進行院校研究、行動研究,結合最新教育理論進行全方位講解與示范,多方面提升教職員工參與自評估的研究能力。
2.促進自評估文化轉型,涵養(yǎng)“開放 ”與“研究”文化
針對自我評估中參與主體參與度不夠廣泛的情況,首先,要培育一種積極參與自我評估的氛圍,使評估關乎你我、積極參與、自覺承擔責任的理念深入人心,通過文化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全校教職員工對自我評估參與的熱情,提升自我評估參與主體的廣泛性。其次,應建立一種自我評估的開放型文化,改變部分領導者和管理者“壟斷”評估權的情況,培養(yǎng)其開放的評估心態(tài),使其深刻意識到一線教職員工不僅是教學管理工作的實施者和被評價者,同時也是重要的自我評估者,也是學校自我評估的參與者。最后,針對當前自評估參與主體研究能力不強,在評估工作中缺乏研究意識的情況,應大力培育自評估研究文化,擺脫把自評估工作當作一般行政事務、教學管理事務的狀況,逐漸培養(yǎng)一種用研究的態(tài)度、研究的心態(tài)、研究的方式來對待和處理自評估的日常工作,使自評估工作從一種日常事務型管理工作轉型到事務工作研究化,使研究成為解決教學、管理問題的新常態(tài),盡可能通過研究的方式來實施各項自我評估工作,增強自我評估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3.通過實施 “項目制”調動全員參與,贏在中層和基層
除了文化培育,能力提升,“項目制”也是激勵教職員工積極參與自評估、提升自評估效能的新的治理模式。只有抓住中層和基層,才能贏得自我評估工作。有效調動、動員中層領導和基層教職員工積極參與自我評估工作是自我評估準備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依據內部動員機制理論,在層級利益分化情況下,下級并不總是切實執(zhí)行上級的命令及要求,而是在利益權衡中有選擇地執(zhí)行,這種下級的“非正式反對”在常規(guī)運作中大量存在,而上級在推行重要目標時,必須借助合宜的推動力[5]135。
近些年來,“項目制”在國家、社會治理領域中的推動作用愈益彰顯。所謂“項目”,是一個涵義較寬泛的概念。它原本是指一種事本主義的動員或組織方式,即依照事情本身的內在邏輯出發(fā),在限定時間和限定資源的約束條件下,利用特定的組織形式來完成一種具有明確預期目標(某一獨特產品或服務)的一次性任務[6]115。一般說來,“項目制”是國家、企事業(yè)單位組織等項目實施主體通過政策引導與資金投入,通過實施項目的系統(tǒng)過程,以完成某一任務或達成某一目標。但“項目制”不單指某種項目的運行過程,也非單指項目管理的各類制度,而是一種能夠將國家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層級關系以及社會各領域統(tǒng)合起來的治理模式?!绊椖恐啤辈粌H是一種體制,也是一種能夠使體制積極運轉起來的機制。同時,它更是一種思維模式,決定著國家、社會集團乃至具體的個人如何構建決策和行動的戰(zhàn)略和策略[6]115。推動項目實施的主體是多樣的,從高位階的政府部門到一般企事業(yè)單位甚至于個體。
本文中的“項目制”實施的主體是普通高校?!绊椖恐啤钡闹匾攸c之一是非整體性、廣泛動員性,即“項目制”不是以“單位”為整體進行全面建設,而是為了實現特定目標,廣泛動員“單位”內外資源,對某些“項目”進行重點建設[5]35。依據此特點及“項目制”的優(yōu)勢,可以在學校內部通過設置自我評估專項課題(項目)的形式,重點攻克自我評估中的難題。這些課題的類型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類似于以往的教改課題,但在立項審核及結題要求上,不像以往那樣主要關注教改論文的發(fā)表,而是緊扣審核評估的要求,把審核評估關注的“效果如何,如何改進”作為教改項目立項和驗收的主要標準,強調把實踐效果及整改效果作為重要的考評標準。重在評量其是否運用了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否借鑒了最新的教育理論。第二種是專門為行政管理部門設置的管理類的評估專項課題。鼓勵學校中層領導以科室組團形式,鼓勵二級學院行政領導以教學管理中碰到的問題為核心,提煉課題,通過課題項目的形式攻關解決并整改,真正調動中層領導和基層教職工老師參與行動的積極性,讓其切實有效地參與到評估工作中。
4.以校為本,借力院校研究,自我反思,提煉特色
借力院校研究,層層任務分解,深刻了解與反思本校的所做所為,比較其多于常規(guī)項目的方面,基于特色理論分析其是否具有特色, 最終精選出本校一個或若干個項目。具體說來,在特色項目的選取與確定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分析自我評估中特色項目的內涵是什么,與水平評估中特色的異同,并通過會議、文件等形式告知各教學、管理單位。其次,對本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全方位總把脈,查家底,以審核評估的常規(guī)項目的6大項目(含24個審核要素、64個審核要點)為標準,逐一分析比照,查看本校在提升學校教育質量,提升內涵方面除了這6大項目之外,自己還做了哪些工作。發(fā)動各院系、各行政單位力量,讓其結合自己工作,嘗試發(fā)現各學院(部門)可能的特色項目。最后,對這些可能的特色項目進行鑒別比較,分析其是否具有特色。所謂特色,至少應具有獨特、卓越的特點。通過評價其是否契合先進教育理念、是否實質性地提高了高校教育質量、是否具有獨特性等方面來對這些可能的特色項目進行判斷,最終精選出一個或若干個特色項目。
5.以“行”為核,依托行動研究,評建結合,切實整改
針對當前自我評估中問題難說,空說不解決,說了難解決、說了不行動、行動效果不佳的問題,可以把行動研究引入到自我評估工作過程中來解決這些問題。行動研究一般包含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幾個環(huán)節(jié),在操作過程中,這幾個環(huán)節(jié)要循環(huán)進行,直至效果滿意為止。首先,借鑒行動研究的這一循環(huán)過程模式,注重培養(yǎng)教職員工在自我評估工作中良好的問題意識,鼓勵其以審核評估的要求、標準來反思自己的教學、管理工作,發(fā)現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其次,制定研究計劃,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參與研究的教職員工走出那種靠經驗和感覺進行問題解決的思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借助先進教育教學、管理理論以及他人的成功經驗,同時也可以和教育專家協(xié)商提出一個初步解決的研究計劃。再次,實施行動。按照研究計劃,參與研究的教職員工將計劃付諸實施,并隨時記錄、分析出現的問題。最后,效果評估。對自己的研究計劃及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分析其實效性,并對最初的計劃進行調整,形成第二輪計劃,開始新一輪的研究。經多次循環(huán),直至切實解決自我評估中發(fā)現的問題,真正做到評建結合,切實整改。
[1]劉獻君,趙炬明,陳敏.加強院校研究:高等學校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2(3):21.
[2]張民選.對“行動研究”的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 教育科學版,1992(1):60.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的通知,教高[2013]10號[Z].2013-12-05.
[4]劉獻君.論院校研究中的若干關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9(2):44.
[5]李福華.從單位制到項目制:我國高等教育重點建設的戰(zhàn)略轉型[J].高等教育研究,2014(2).
[6]渠敬東.項目制一種新的國家治理體制[J].中國社會科學,2012(5).
10.3963/j.issn.1672-8742.2016.02.003
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地方高校常態(tài)化自我評估制度及運行機制建設的研究與實踐”(X15021301002);南充市人文社科項目“南充市高校理工科畢業(yè)生質量追蹤調查研究”(NC2014B019);西南石油大學人文社科專項課題“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理論視域下川內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fā)展的研究”(2013RW023)
段俊霞(1973-),女,河南洛陽人,副教授,教育學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學、課程與教學論。
李世偉(1964-),男,四川南充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
G40-058.1
A
1672-8742(2016)02-0018-09
2015-10-15;編輯:榮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