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樹
?
真正的工人階級詩人在詩壇的崛起
——從《詩人王學忠評傳》談起
張寶樹
摘要:真正的工人階級詩人王學忠在中國新時期詩壇上崛起的艱難而輝煌的歷程,是這一新時期極其獨特的詩歌現(xiàn)象,它必將作為中國新時期文學壯劇中一個驚世駭俗的強音而響徹在中國新時期文藝復興的大潮之中?!对娙送鯇W忠評傳》這部著作對此作了真實生動的評述。
關鍵詞:《詩人王學忠評傳》;工人階級詩人;文藝;生活
安陽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陳才生撰寫的《用生命種詩的人——詩人王學忠評傳》一書于2015 年11月已由北京新華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是先生兩年來的嘔心力作,更是書寫、傳遞廣大底層勞動者的真實呼聲、全國詩人和學者的熱情關注,尤其是中國詩壇許多老一輩詩人的真心關懷和鼓勵的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評傳。我認為,真正的工人階級詩人王學忠在中國新時期詩壇上崛起的艱難而輝煌的歷程,是這一新時期里極其獨特的詩歌現(xiàn)象,它必將作為中國新時期文學壯劇中一個驚世駭俗的強音而響徹在中國新時期文藝復興的大潮之中?!对娙送鯇W忠評傳》這部著作對此作了真實生動的評述。
陳先生這部應運而生的《評傳》的意義和價值,首先在于它暗合并揭示了王學忠這位“工人階級詩人”成長、成熟、崛起的背景和大環(huán)境,即中國新時期文學的變革。新時期文學是我國當代文學史上一個重要轉(zhuǎn)折時期,是指1976年粉碎“四人幫”,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開始全面糾正“文革”中及以前的左傾錯誤,進而把工作重點轉(zhuǎn)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于是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加上1979年第四次文代會的召開,“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總口號的提出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重申,使得中國文學也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轉(zhuǎn)折變化,因此被稱為“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學”。
如果說新時期文學的發(fā)端可追溯到“天安門革命詩歌”的話,那么至今大體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粉碎“四人幫”至1978年撥亂反正階段,1979至1984年全面復蘇階段,1985至1989年多樣化探索階段和1989年至今倡導社會主義主旋律階段。而新時期詩歌同樣也經(jīng)歷了回歸、借鑒、多元甚至是扭曲、顛覆、變形的震蕩。從1976年至今,中國詩壇出現(xiàn)了三大潮流:一是現(xiàn)實主義的振興?!疤彀查T革命詩歌”發(fā)出第一槍,1978年4月30日,詩人艾青復出,同年12月《今天》在北京創(chuàng)刊,接著大批“歸來詩人”,如受“胡風反黨集團”牽連、被錯劃為右派的等一大批詩人紛紛走上詩壇,作品強化了批判性,由單一歌頌變?yōu)楦桧炁c批判并重,更加強了與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大眾的親密聯(lián)系,極富追求自由、深刻反省和積極進取精神。二是朦朧詩的興盛。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文革”后插隊落戶農(nóng)村的北京學生帶著懷疑、迷茫、傷感的復雜情緒走上詩壇。他們追求獨立意識和自我表現(xiàn),作品帶有強烈批判與憂患意識,又大膽借鑒西方現(xiàn)代派藝術手法,因詩意朦朧多義而被稱為“朦朧詩”。三是新生代詩歌的出現(xiàn)。到了1986年,新生代詩人已形成一股強大力量,據(jù)說全國就有2000多家詩社,詩人及流派多得可觀。新生代詩歌摒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創(chuàng)作出發(fā)點全是個人意識與體驗,完全脫離時代、社會與政治,只表現(xiàn)“日常生活”和“凡夫俗子”,更有激進者反傳統(tǒng)、反英雄、反崇高、反文化、反詩,以至于讓詩淪為直白口語的陳述。
而出生于1955年的王學忠,由于年齡的緣故,他并沒趕上“文革”前那些如火如荼、興師動眾的政治運動,就連“文革”十年動亂他都幸免了??墒菑摹对u傳》書寫他成年以后的經(jīng)歷中,我們還是隨時都能看到新時期的社會變革帶給他的生活動蕩和思想陣痛,特別是《評傳》中還滲透了許多新時期文學給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來的詩心的覺醒、詩
比如《詩情與詩思》一章中,作者就寫了他詩心的覺醒。作者說:“在經(jīng)過了一段自卑自憐的情緒宣泄之后,王學忠對生活的感受逐漸發(fā)生了變化。他開始思考那些導致自己挫折和命運的生活現(xiàn)象,他由自己的無能聯(lián)想到生活中那些‘能人’,由自己的貧困聯(lián)想到生活中那些‘闊人’,由自己的無社會關系聯(lián)想到生活中那些神通廣大的‘掌權者’……他開始痛斥那些道貌岸然的既得利益者。而且在他面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染上了濃郁的情緒色彩,他贊美陽光,詛咒黑暗;贊美春風,詛咒寒流;贊美生命,詛咒死亡;贊美抗爭,詛咒奴性;他痛恨一切強勢的力量,同情一切處于弱勢的生命?!脑娐芬桓囊酝淖员白詰z而走向?qū)ΜF(xiàn)實生活的審理與批判?!保?]47-48
再比如作者在《評傳》中談到粉碎“四人幫”之后,西方民主思想沖破種種禁錮在神州大地上傳播時,引述了“歸來詩人”白樺的《珍珠》詩和曹文軒的《中國八十年代文學現(xiàn)象研究》中的有關論述,接著便對王學忠的手抄油印《草兒集》做了評述,認為白樺的詩作和曹氏的論說,其思想“自然也表現(xiàn)在王學忠的《草兒集》中”。正如王學忠對筆者所言:“當時受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我的自由民主思想是那時萌生和形成的?!薄对u傳》又在《地攤與詩》一章中,詳實地記錄了詩人王學忠在20世紀90年代國企改制期間從安陽一家紡織企業(yè)下崗失業(yè)后,他所遭遇的生活貧困、精神崩潰、陷入感傷失落的漫漫長夜的情景,可貴的是《評傳》插敘了一段各地打工者“從各自家鄉(xiāng)踏上了一條顛簸不平、沉浮不定的生存之舟,相似的遭遇和命運使他們磨礪出相同的意志,并不約而同地走上以詩為旗的道路,他們組織詩會,創(chuàng)辦詩報,成為中國打工詩人隊伍的先驅(qū)者,為中國底層詩歌樹起了一面悲壯的旗幟?!保?]84
而這一段新時期社會變革的“陣痛”和中國底層詩歌運動的迅速興起的大背景大環(huán)境,無疑也催化了下崗工人王學忠詩興的迸發(fā),《評傳》摘引了《我是倒霉的一個》《遭遺棄的日子》《小屋》《思索》《夫妻店》《狂人日記》《三輪車夫》《真的,那不是淚》《小商販兒》和《我的詩》等許多催人淚下的詩,也記敘了許多感人的場景,并由此插入評述,以昭示詩人創(chuàng)作志向的堅定、創(chuàng)作理念的確立和詩風的重大轉(zhuǎn)變。還比如在《記錄生活》一節(jié),《評傳》就如此評說:“這些詩不僅是他生活的寫照,也是那個時代成千上萬像他一樣的下崗工人生活的寫照。詩窮而工,他在苦難與困厄中踏入了真詩的堂奧。”[1]103而且還夾敘夾議地寫道:“忠實地記錄生活,反映生活,表現(xiàn)生活,成為他詩歌的基調(diào)?!l(fā)誓,面對生活中邪惡,有些人可以麻木不仁,有些人可以高唱圣歌,有些人可以視而不見,有些人可以醉酒歡歌,但他不能,無論詩歌能否發(fā)表,他都要做一個真正的詩人,‘是瘡,我就要揭∕是冤,我就要伸∕是悲痛,我就要落淚∕是強盜,我就要憎恨∕誰也阻擋不了我的感情∕因為我是詩人’。(《因為我是詩人》,選自詩集《善待生命》)他的詩風也從此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保?]109
僅以上章節(jié)片段,就足以看出《評傳》真實而恰當?shù)赜涗浟水斈晷聲r期的社會變革、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時期文學潮流對詩人王學忠的沖擊、啟迪和深刻影響,更可見王學忠這位真正的工人階級詩人是與中國改革開放和新時期文學復興同呼吸,共命運,與時俱進,一起搏擊拼殺出來的。
如果說《評傳》的第三、四、五、六章是濃墨重彩描畫了工人階級詩人王學忠步入詩壇后迅猛崛起的形象,評述他在新時期社會變革和文學復興的大潮中是如何一面為生存苦斗,一面為詩歌奮爭,為底層勞動者歌與呼的話,那么從第七章開始,《評傳》就連用了七章的浩大篇幅,評述在詩人王學忠的成長歷程中老一輩詩人對他真誠的關心與愛護、積極的支持與幫助。這是中國當代詩歌壇的一段美麗佳話,也是新時期極具詩史價值的珍貴的文獻資料。其中七、八、九、十章分別是傳主王學忠與劉章、魏巍、賀敬之、雁冀四位詩壇老前輩的交往紀實,縱橫交錯地呈現(xiàn)的全是這些德高望重、經(jīng)驗豐富、成就卓著的前輩詩人對年輕詩人的關愛、幫助和提攜,其中記敘他們彼此之間那種詩作切磋、感情交流、情意融融的情節(jié)與場景感人至深,尤其對王學忠詩歌創(chuàng)作的方向、理念、題材和藝術表現(xiàn)等方面所給予的或重要或關鍵的影響,對王學忠詩歌的進步與成熟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導航作用。
比如《推手劉章》一章,寫到做了胃癌切除手術正在家休養(yǎng)的“農(nóng)民詩人”劉章閱讀王學忠詩集《挑戰(zhàn)命運》時激動的情景,他感到“這才是真正生活在底層人的吶喊、呼喚和悲歌,這樣表達大眾之聲的好詩自己好久沒有讀到了,可惜的是這樣的作品很難在時下的報刊上看到,而作者正在為生活的貧困而掙扎?!保?]136他想給學忠的詩寫一篇評論,又怕力不從心,就想到像學忠這樣的詩人“實在應該引起詩界的關注,詩友之間也實在需要溝通交流,詩壇的正氣太需要發(fā)揚、凝聚了?!庇谑撬崔嗖蛔⌒闹械募?,早上6點鐘就給學忠打了電話,告訴他想寫封推薦信,提供一些詩人的名單,讓學忠把他的信復印夾在書中寄給他們,說他們會關注支持你的。兩天后,劉章就把自己家的“宅電”“通訊地址”“推薦信”和一份劉章親筆抄錄的“向王學忠推薦詩人名單”寄到了安陽學忠的家。那份名單開列出35人,足足兩頁之多。這是多么讓人感動的細節(jié),又是多么深摯的情意呀!按照劉章的指點,王學忠將自己的詩集一本本寄了出去。很快,寄出的書都有了回音。一時間“他們的評論文章、書信像雪片一樣飛向豫北的小城安陽,飛入丁家巷那座淹沒在一片灰色民居中的狹窄小院,落在王學忠堆滿詩稿的書桌上。”這在那座古老的河南小城也算得上是一道奇異的風景了。結果不到一年的時間,王學忠收到的論文、書信就達100多篇,很快評論家余小剛和好友申愛萍就整理出300余頁的評論集《平民詩人王學忠——作品百家讀》交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了。為此,賀敬之親自題寫書名“平民詩人王學忠”,劉章親自作序。好大的氣派,浩大的評論家陣容,王學忠的名字很快就傳遍了中國詩壇。試想這對剛剛展露頭角的王學忠來說該是多么大的促進和鼓舞呀!
在《魏巍的關懷》一章中,《評傳》首先提綱挈領地指出:“2002年,王學忠在出版《挑戰(zhàn)命運》之后,詩路發(fā)生重大變化,作品中反映社會矛盾的內(nèi)容日漸增多,這種變化與文壇上一個重要人物有關,他就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魏巍?!保?]157《評傳》說,王學忠寄給魏巍詩集《挑戰(zhàn)命運》之后,一周就收到了魏巍“洋溢著火樣激情的來信”,信中寫道:“我們寫詩,愛詩,但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它當利劍,當作武器,用它來為親愛的階級兄弟說話,為他們的命運搏斗,為他們忠實地服務。”魏巍的來信,讓學忠大為感動?!对u傳》記錄了他當時讀信的情景:“手捧魏巍的來信,他激動得流出了眼淚,感到手和心在一起顫抖。他把信向親人和一起下崗的工友大聲朗讀時,禁不住號啕大哭。冷酷的生活使他想象不到,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還會有人惦念窮人,愿意為窮人說話,而且這個人還是位享譽中外的大作家。他像在漆黑的夜里看到了東方天際的曙光,在迷失的叢林里遇到了引路人,感到由衷的溫暖和幸福?!保?]1572003年9月17日,王學忠又把詩稿《雄性石》寄給魏巍,并請他作序。魏巍詳細閱讀了詩稿以后,大筆揮寫下了三千余言的序文,題目竟是《一個工人階級詩人的崛起》!不到一年,學忠又推出新詩集,魏巍很感自豪,就在序文中這樣寫道:“我高興地看到,王學忠的詩已經(jīng)得到全國那么多的詩人評論家的廣泛贊許,這是多年來詩壇少有的現(xiàn)象。依據(jù)王學忠的成長狀態(tài)和上述民意,我已經(jīng)有理由說,在中國詩壇上已經(jīng)崛起了一個工人階級的詩人。”《評傳》深沉地追述了魏巍六年來對王學忠的關心和愛護:“他給《雄性石》寫序,為《太陽不會流淚》題寫書名,幫他推薦詩人和評論家,介紹他加入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并且抽出時間和精力對他的詩作進行詳細的批改和指導?!保?]170在長達6年的交往中,王學忠共收到魏巍的來信20多封,魏巍還分別以《一個工人階級詩人的崛起》《希望更多的王學忠出現(xiàn)》為題對他的詩歌撰文推介,臨終前他依然沒有忘記這位為工人寫詩的作者,他的“政治遺言”都表達了對學忠的殷切希望。談到魏巍對自己的幫助,王學忠滿懷感激之情,他曾對《評傳》作者說:“是恩師培養(yǎng)我成為一位戰(zhàn)士,扶上戰(zhàn)馬,踏上壯闊征程的,……他不但交給了我怎樣寫詩,還教給了我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名真正的為工人階級的命運進行不屈不撓斗爭的詩人?!保?]178
如《走進賀敬之》一章,《評傳》開宗明義地就指出:“2003年,王學忠的人生道路上又出現(xiàn)了一位重要的指路人,他便是從戰(zhàn)爭硝煙里走過來的中國現(xiàn)代詩人賀敬之?!保?]181特別提到賀敬之曾為學忠的詩評集題寫的“平民詩人王學忠”七字,受到了廣大評論家和詩人們的贊賞,《評傳》引述了著名評論家胡業(yè)昌的話說,稱王學忠為“平民詩人”是他們的共識,因為王學忠“他始終堅守自己的平民情結、平民認知、平民話語。他的詩全部是反映平民生活、平民心境和平民情緒的。”認為“賀敬之老的‘點睛’和‘提煉’是非常慎重、非常精到的”,這一命題“集中概括了書中46篇專題書評、27封通信體書評、73篇短信書評的總體看法。”《評傳》還在專門引用賀敬之為王學忠的第十本詩集《地火》的題詞:“從生活底層踏上精神高地,為弱勢群體唱出時代壯歌?!备颖砻髁死弦惠呍娙藢と穗A級詩人王學忠的深度關注和高度評價。
《評傳》第十一章記敘了七位早期共產(chǎn)黨人李成瑞、魯煤、熊炬、野曼、屠岸、穆仁、涂途與王學忠的親密交往和王學忠所受到的指導和幫助,事跡感人肺腑,其中作為理論家的涂途對王學忠詩歌的社會價值和時代意義的高度評價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曾在王學忠詩集《地火》序文中這樣指出:學忠“最顯著的進步和升華是,他在努力地、有意識地、自覺地把自己的命運同整個階級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他認為王學忠“是新一代工人階級詩人,是新世紀工人階級詩人,是具有工人階級品行的奮發(fā)向上、戰(zhàn)斗不息的戰(zhàn)士詩人?!薄对u傳》認為,“這一文學定位出自一位治學嚴謹?shù)睦蠈W者之口,對王學忠而言,無疑在思想上產(chǎn)生巨大的精神支柱作用。”[1]261第十二、十三《忘年詩緣》(上、下)兩章則分別介紹了十位著名詩人、老作家和資深編輯對王學忠詩歌的贊賞和評介,真情實感溢于言表。特別是《評傳》介紹的段寶林對王學忠的崇高評價引人注目。段寶林對當代詩壇多有隱憂,他認為由于西化理論影響,許多詩人陷入了“現(xiàn)代派”“個人化”的迷途,詩歌創(chuàng)作呈現(xiàn)衰微狀態(tài),可是他卻從王學忠的詩看到了中國詩壇的希望,他欣喜地稱其為“難得的詩壇啟明星”,這是段寶林從美學的六個維度展開最嚴格的考察后得出的結論。《評傳》介紹的這六個“美學維度”是:“美感程度”“美感高度”“美感深度”“美感廣度”“美感新度”和“美感精度”,由此段寶林推論,王學忠無論在志向還是詩藝上都可以與中外歷史上任何大詩人相提并論,“民主精神、詩歌的群眾路線,是歷史的大潮所向,王學忠正是在這不斷發(fā)展的詩歌歷史大潮中涌現(xiàn)于潮頭的大詩人?!?/p>
《評傳》在十四、十五、十六章則點面結合地評述了王學忠詩歌的成就和影響。
其中《臺灣知音》一章中有關陳福成一節(jié)寫得很有特色。陳福成是一位博學而有擔當?shù)膼蹏鴮W者。隨著王學忠與臺灣詩歌界有了廣泛的聯(lián)系之后,2009年深秋時節(jié),在重慶西南大學舉辦的“第三屆華文詩學國際論壇”之上,王學忠與陳福成相識了,從此陳福成開始熱心關注并細心研究王學忠的詩歌創(chuàng)作,2012年4月,研究專著《中國平民詩人王學忠詩歌札記》由臺灣文史哲出版社出版,本書對王學忠多部詩集都做了分析,頗有見地。比如他“稱《未穿衣裳的年華》描繪出一片純真純潔的靈山凈土,創(chuàng)意獨特、韻律優(yōu)美、童趣盎然,靈動鮮活的想象力使童年寫真得到了升華;稱《善待生命》從一片凈土回到了五濁世界,在這充滿了是非善惡、黑暗與光明的世界里,詩人宣告了自己的寫作信念,那便是‘永遠和人民站在一起,尤其永遠與最艱苦的社會底層各類民工同一陣線,用他的詩筆揭瘡、伸冤、批判貪腐’;稱《流韻的土地》是走向生活的‘新山水田園詩’,在贊美山水、田園、鄉(xiāng)村、原野、豐收的同時,歌頌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地方繁榮;稱《挑戰(zhàn)命運》寫出了‘人間道’和‘社會百態(tài)’;稱《雄性石》寫出的‘全是問題’,詩人為‘廣大的勞苦大眾吶喊’,使他在眾神默默的時代里成為詩壇的‘領導’,‘領導著一股底層人民的浪潮’;稱《地火》乃‘人心之火’,稱得上是一首‘人民之歌’?!保?]342陳福成深入思考探究著王學忠詩歌的特質(zhì)與品格,認為王學忠詩歌現(xiàn)象從詩人的童詩開始,基因就已奠就,那便是“慈悲、仁愛與深情”以及詩人率真的性格、樸實的風格和人民性、批判性的特質(zhì),他認定,近兩百年來,能夠像杜甫那樣,為廣大勞苦的底層民眾代言的詩人,王學忠是絕無僅有的一個。《評傳》引出的這段陳福成的精辟而深刻的論述,其觀點是極其獨到、新穎的。由于陳福成《札記》在臺灣的廣泛傳播,王學忠的詩歌在臺灣產(chǎn)生了良好的影響。
而《評傳》第十五章《詩里詩外》(一),則披露了王學忠和他的詩歌當初在河南安陽所遭遇到的冷落、監(jiān)視和禁錮的艱難處境,介紹了像朱冀濮、劉文鳳、馮湘平、崔復生等當?shù)匚挠言诶щy的境況下對他的真誠鼓勵和幫助。比如《評傳》在談到安陽日報記者、總編室主任馮湘平于2006年8月28日在安陽日報的《內(nèi)部參考》上發(fā)表文章和編后語,極力舉薦王學忠一事之后,就全文轉(zhuǎn)載了那篇題名《王學忠詩歌引起詩壇關注》、副題為“失業(yè)不失志,愈難志愈堅”的專門介紹其成就的文章,其用意頗深。沒想到內(nèi)參發(fā)出后,竟依然如石沉大海、杳無反映,怪哉!后來還是從鄭州日報社調(diào)來擔任《安陽日報》總編的聶震回鄭州日報社介紹了王學忠的情況,鄭州日報社這才派記者來安陽采訪,發(fā)表了長篇特別報道《從下崗工人到平民詩人》,接著河南電視臺也派來記者,把王學忠事跡做成專題節(jié)目,在河南電視臺上播出。但是《安陽日報》依然沒發(fā)王學忠一篇作品!世俗社會所謂的“燈下黑”的現(xiàn)象何其露骨!直到2010年,《安陽日報》才連續(xù)發(fā)表了王學忠與賀敬之交往和寫魏巍的兩篇文章,也算作是被《安陽日報》解禁吧。按馮湘平的話說是,“《安陽日報》對王學忠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從最初的‘敵對’,到后來的‘淡化’,到‘作品還行’,到登出‘專訪’,到轉(zhuǎn)載其作品,對他已經(jīng)沒有什么限制了?!薄对u傳》最后小結道:“回憶起十年來自己的作品在《安陽日報》復歸的經(jīng)歷王學忠深切感到,老友馮湘平的拔刀相助功不可沒?!保?]376《評傳》書寫王學忠這一段經(jīng)歷,很有代表性,也頗具普遍意義,不僅說明王學忠成長經(jīng)歷的艱難、工人階級詩人和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崛起之路的坎坷,更能從中看到中國新時期社會變革和急需跟思想解放運動同步前進的中國新時期文學復興之路的長期復雜性。
之后《楊虛與王學忠詩歌的譯介》一節(jié),無疑又是一出重頭戲?!对u傳》指出:“從2004至2008五年間,楊虛先后為王學忠英譯了《王學忠短詩選》《王學忠詩稿》《王學忠詩歌現(xiàn)象研究論集(國外部分)》《王學忠詩歌鑒賞》《底層書寫與時代記錄——王學忠詩歌研究論集(國外部分)》等五部詩集和評論集,可謂成績斐然?!保?]379王學忠已經(jīng)多次在國際性的詩人筆會上展露了頭角,再加上楊虛連續(xù)不斷地向世界各國詩界的全面推介,王學忠作為中國真正的工人階級詩人及其作品的影響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彰顯,王學忠的藝術生命也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延伸。
筆者認為,第十七、十八、十九三章是體現(xiàn)《評傳》其內(nèi)涵與價值的重要章節(jié),是畫龍點睛地評述王學忠這位真正的工人階級詩人的思想與藝術的發(fā)展軌跡和風格品性的核心部分。
而《百家評說》一章則是這部分的重中之重,它在概述了王學忠詩歌的成就和影響之后,對王學忠詩歌現(xiàn)象加以“尋根”式的研究考察,分六個小題分別呈現(xiàn)“百家評說”:一、立足底層的平民立場;二、關注民生的憂患意識;三、現(xiàn)代史上的左翼血脈;四、仁厚悲憫的人文情懷;五、兩極對立的抒情倫理;六、濟時警世的價值元素。最后以“結語”指出,王學忠的作品“以其現(xiàn)實主義的詩性光輝給時代留下了鮮活的印記”,“從取材到書寫動機,從情感取向到歷史傳承,從書寫立場到主題思想,其中關注民生表現(xiàn)民主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是一致的。它是王學忠詩歌的靈魂,也是中國當代詩歌發(fā)展的方向?!保?]427陳才生在他另一本著作《地攤上的詩行——王學忠詩歌研究》中,對王學忠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有更加全面的論述。在該書中,陳才生用“現(xiàn)實主義的徘徊”“屁股坐在哪一邊”“來自底層的生活感悟”“憂患意識與批判性”“左翼地血脈”“濃厚的人民情懷”共六個部分對王學忠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進行深入挖掘[2]。字字千鈞,切中肯綮,閃耀著理性的光芒。
十八章《詩藝概述》、十九章《詩觀略論》同樣精彩,既有對王學忠詩歌藝術創(chuàng)作的審美特征的探求,又有對王學忠創(chuàng)作思想的繼承與蟬蛻的展示,鑒古通今,縱觀中外,旁征博引,言必有據(jù),令人信服。比如僅《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一節(jié),《評傳》就引用不下30多位中國古代、近現(xiàn)代、當代和外國名家的名作,從詩作的題材、意象、手法、體式、韻律、哲理等方面,在對比中分析王學忠詩歌的繼承與出新,令人折服,讓人稱道。比如在評述王學忠詩歌中的“大胸懷”與“大氣魄”時,《評傳》就摘引了多名中外思想家、理論家的論述;講到這一藝術家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時,《評傳》則回顧了“五四”時期陳獨秀提出的“推翻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學”的口號,二三十年代,蔣光慈提出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左聯(lián)”口號和延安時期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以及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從歷史縱深處解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這一文學傳統(tǒng)的傳承,同時又引述王學忠的許多詩作來一一印證他自己的這一堅定、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理念和創(chuàng)作道路。由此,我們更可以看出《評傳》的思想和藝術價值及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發(fā)出了偉大號召,他說:“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他特別列舉出14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涌現(xiàn)出的許多“文藝巨人”,贊揚他們“發(fā)出了新時代的啼聲、開啟了人們的心靈”。為此他鄭重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彼钋槠诖覈骷宜囆g家“應該成為時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他認為:“文藝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業(yè)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存在和死亡,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藝作品中找到啟迪?!彼麑iT談了一個問題,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他說:“人民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币虼怂貏e強調(diào):“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這個根本方向?!保?]筆者以為,如果說在文藝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及的當年“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是回顧第一次文藝復興的歷史的話,那么在改革開放的中國日益強盛崛起的今天,是習近平總書記吹響了中國文藝復興的強勁號角。
以中國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而論,這就像當年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從意大利揭幕一樣,這次實際上也等于是中國鄭重拉開了第二次文藝復興的序幕,奏響了振奮人心的序曲。正如筆者在開筆后所說,真正的工人階級詩人王學忠在中國新時期詩壇上崛起的艱難而輝煌的歷程,是這一新時期里極其獨特的詩歌現(xiàn)象,它必將作為中國新時期文學壯劇中一個驚世駭俗的強音而響徹在中國新時期文藝復興的大潮之中。讀過陳才生先生的《詩人王學忠評傳》之后,筆者更加確信,真正的工人階級詩人王學忠已然承擔起了中國新時期文學復興先鋒戰(zhàn)士的使命。
參考文獻:
[1]陳才生.用生命種詩的人:詩人王學忠評傳[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
[2]陳才生.地攤上的詩行:王學忠詩歌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215-238.
[3]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15.
(責任編輯:王念選)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28(2016)03-0077-05
收稿日期:2016-02-19
作者簡介:張寶樹(1942-),天津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管理學院研究員、天津社科院研究員。情的孕育、詩興的迸發(fā),真是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