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江之上,杜甫還鄉(xiāng)
公元769年,大唐詩人杜甫漂泊至湘江之上,踟躕于還鄉(xiāng)之旅。
六年前,一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杜甫就確定了從蜀中還鄉(xiāng)的時間和路線:“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青春三月,從巴峽穿巫峽,下襄陽向洛陽——洛陽是大唐的東都,那里有他的田園,往東不遠的偃師,是他的祖墓地,再往東是他的出生地鞏縣。
四年前的夏天,杜甫攜家人自成都萬里橋下船,經(jīng)宜賓、重慶,秋冬時病滯云安,開春轉(zhuǎn)到奉節(jié),一住兩年。一年前,杜甫將四十畝果園贈送朋友,由奉節(jié)放船,一家人直下江陵。
一到江陵,便遇老朋友鄭審、李之芳,聚首共飲、月下賦詩——杜甫生于世代奉儒守官之家,二十歲漫游蘇杭越臺,四年后返長安舉進士不第,再漫游梁宋齊魯,衣輕裘,策肥馬,射箭打獵,與高適、李白高歌豪飲,端的盛唐風氣。中年遭逢安史之亂,從長安脫身奔赴皇帝行在,麻鞋見天子,被授予極為清貴的左拾遺之職,轉(zhuǎn)成忠貞之臣。他的朋友遍天下,自是當然。
秋天,杜甫計劃順江而下,由漢陽北上襄陽,憑吊遠祖杜預,也憑吊孟浩然,實踐他早年與李白的鹿門之期,再北向洛陽。但仍未能成行,轉(zhuǎn)到公安住了數(shù)月,769年初到岳陽,向南逆湘江而上。從長沙到衡陽,又返長沙。
770年冬天,長沙飄雪,杜甫迅速衰老,他兩次寫詩示兒子宗武,懷念北方的故鄉(xiāng),懷念男耕女桑不相失、天下朋友皆膠漆的開元全盛時期。又在行李中翻到了十年前高適寫給他的“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當時高適任蜀州刺史,杜甫的成都草堂初成;后來嚴武兩次節(jié)度西川,對他關(guān)愛有加。而五年前高適、嚴武過世,不久前岑參在成都過世。“亂離難自救,終老是湘潭。”故人零落殆盡,杜甫已大概覺知了他的命運——湘江之上,生命將盡,還鄉(xiāng)之旅或成永恒。
冬去春來,杜甫遇到了另一位故人,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辈痪煤箝L沙發(fā)生短暫軍亂,杜甫入衡州,溯耒水,擬往郴州,水漲阻船,又返長沙。秋天時,他似乎最后下了決心,寫下《暮秋將歸秦,久別湖南幕府親友》,不久又寫下了絕筆詩《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將千古詩魂留在了湘江之上。
或者,所謂還鄉(xiāng),如他所說:“此身醉復醒,乘興即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