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
我的一位朋友的母親,近來突然開始血壓升高,失眠,脾氣暴躁,去醫(yī)院,醫(yī)院給用了一些常規(guī)的控制血壓的藥物,但是效果不好,家人很擔心,于是找我給看看。
我診斷后發(fā)現,這位老太太的舌頭很紅,舌苔是薄的,脈搏跳動快,這在中醫(yī)叫脈數,這些都說明老太太是陰虛的體質。
陰虛生內熱
陰虛是體內的陰液不足,中醫(yī)認為“陰虛生內熱”,打個比方,就好比是機器的潤滑油不足了,那么機器就會越來越熱,這就叫虛熱,這種熱并不是實熱,和外感導致的那種熱不同。這種陰虛導致的虛熱,是舌質紅,舌苔薄,脈細數,同時手腳心發(fā)熱,口干,眼睛發(fā)干,有的人還有腰膝酸軟的情況。一般小便是黃色的,大便很容易干燥。
這位老太太的癥狀非常的明顯,此時嚴重失眠,每天都無精打采的,同時容易發(fā)脾氣,血壓高,覺得整天腦袋都是暈的。
我診斷結束后,告訴他們,這種體質,在春天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因為中醫(yī)認為春天對應的是肝,屬木,這個時候樹木開始生長,需要津液,如果津液不足,則樹木就會出問題,所以,如果一個人陰虛,津液不足,那么肝木生發(fā)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所以會有一系列的反應。
滋陰清肝“一貫煎”
我給她開了一個食療的方子,很簡單,就是熟地九克、生地十五克、沙參九克、麥冬九克、枸杞子九克、當歸三克、豬脊骨一節(jié),熬湯喝,每日一副,這個方子在中醫(yī)里面叫一貫煎,原方里面沒有熟地,是我加的,豬脊骨也是我加入的,為的是加強滋陰的效果,原方還有一味藥叫川楝子,也叫金鈴子,如果患者肝火大,可以加入三克或者六克,我一般是用三天,肝火去掉了就不用這味藥了。
這個方子是滋陰清肝的,都是藥食同源之品,只要是陰虛之人,此時一般喝幾天就會改善癥狀。
結果,這個老太太說,喝藥的當天晚上,睡眠就明顯的改善,然后血壓開始平穩(wěn),也沒有怎么再發(fā)火,現在已經是喝了三天的豬肉湯了,感覺非常的好。
春天生發(fā)的“肝木”
那么,中醫(yī)所說的“肝木春天生發(fā)”之類的事兒,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其實,現代醫(yī)學也可以解釋這個問題,春天的時候,四周溫度上升,我們周身的毛細血管開始舒張,這樣需要的供血量就大,此時如果血液量不足的人,體液不足的人,就會無法正常供應,于是會出現一些不適應,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會感到春困的原因。此時一些心腦系統有病的人就容易出現危險,因為心臟為了滿足肢體的供應,就會拼命地工作,拼命地加壓,這樣就增加了負擔,導致血壓升高,甚至出現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