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報》訊 山東省眼科醫(yī)院、眼科研究所在青島市宣布,全球首例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術經過近3個月觀察,患者視力逐漸恢復并保持穩(wěn)定,手術取得成功。記者了解到,該生物工程角膜可極大地緩解捐獻角膜缺乏的困境。
據了解,2015年9月25日,山東省眼科醫(yī)院、眼科研究所謝立信院士為角膜盲患者王先生實施了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術?!盎颊咝g后近3個月時間里,復查過4次,角膜植片狀態(tài)很好,患者視力已恢復到0.3?!鄙綎|省眼科研究所角膜科主任翟華蕾介紹。
角膜盲是我國第二大致盲病因。我國現(xiàn)有角膜盲患者400余萬人,并且每年新發(fā)角膜盲患者約10萬人。全國每年捐獻的角膜僅有3000余例,加上國外捐獻或進口眼角膜,每年施行的角膜移植手術僅約5000例。此次手術采用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由謝立信院士和史偉云教授牽頭,與中國再生醫(yī)學國際有限公司合作研發(f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完成臨床試驗并上市的高科技生物工程角膜產品。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其效果接近捐獻人角膜。
據介紹,獲準上市的生物工程角膜雖然技術領先,優(yōu)點頗多,但其應用范圍相對人角膜狹窄,只能解決角膜移植中的板層角膜移植供體缺乏的問題,可以治療50%的角膜盲患者,其余患者仍需利用捐獻人角膜接受全層角膜移植術治療。
另據悉,我國角膜病專業(yè)醫(yī)生極度缺乏,國內能夠熟練完成角膜移植手術的醫(yī)生不足50人,再加上人工生物角膜與捐獻人角膜有著明顯不同的特點,從手術適應證選擇到圍手術期處理都有著獨特的技巧,因此手術醫(yī)生培訓是關鍵因素。截至目前,山東省眼科醫(yī)院已經舉辦三期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培訓班。
肝膽外科借“慧眼”實現(xiàn)精準診治
《健康報》訊 術前通過新型影像診斷技術,精確判定腫瘤大小和侵襲范圍;通過立體定量評估肝儲備功能,判斷術后預留肝臟的大小及功能;通過3D重建和術中導航技術,幫助外科醫(yī)師精密設計,實現(xiàn)手術方案的量體裁衣……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執(zhí)行院長董家鴻教授表示,肝膽外科的精準診治已不單純依靠經驗設計手術方式和手術方案,而開始借助生物學、影像學等先進技術,逐步實現(xiàn)可視化、可控化和可量化。
董家鴻團隊演示了三維打印個體化肝臟模型引導下的肝門部膽管癌精準切除術,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僅出血200毫升。作為該患者的主管醫(yī)生,北京清華長庚醫(yī)院肝膽外科項燦宏告訴記者,58歲的患者術后第二天已能下地行走,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由于肝門部膽管癌位置特殊,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無法手術根治性切除的癌癥。不僅如此,在術前影像學檢查中,手術團隊還發(fā)現(xiàn)這位患者肝動脈、門靜脈及膽管的解剖結構異于常人;腫瘤已經侵及門靜脈主干,需要切除重建;同時,腫瘤侵及的右后肝管解剖位置深藏在肝臟深處,使得膽腸吻合重建困難。該醫(yī)療團隊決定通過3D技術,真實重構患者肝膽解剖結構。
老人骨折可用PFNa內固定術
《健康報》訊 早晨8點左右,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人民醫(yī)院急診科突然送來一位高齡患者。老人今年81歲,早晨出門時不慎摔傷,經檢查診斷為左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老人強烈要求手術,因為他不想當一個“躺著的累贅”。骨外科李眾德主任為老人做了全面檢查,確認他具備手術條件。調整好老人身體狀況,完善術前準備后,在24小時內做了左股骨粗隆間骨折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術。
老年人骨折后,做不做手術都有發(fā)生并發(fā)癥的風險。據報道,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方式病人死亡率大于34.6%,國外目前治療該類骨折首選手術。由于老年人容易出現(xiàn)應激反應,所以不適宜用傳統(tǒng)手術。傳統(tǒng)手術需要切開一條長達20厘米的切口,手術時長2個多小時,輸血約400毫升。我們采用股骨粗隆間骨折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術,先進行閉合手術復位,再采用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在病人髖部切開3個1~4厘米的小切口,放入PFNa固定。PFNa屬于一種新型股骨近端內固定術,即用螺旋刀片鎖定技術取代傳統(tǒng)的2枚螺釘固定,未鎖定的螺旋刀敲入時,自旋轉進入骨質,對骨質起填壓作用,且不易松動退出。手術時間不到30分鐘,出血極少。病人清醒后就能起身半坐,3~7天后即可以在助行器的協(xié)助下行走。目前我們已成功治療100余位病人,明顯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質量。
青少年庫欣綜合征警惕罕見亞型
《健康報》訊 不久前,在積水潭醫(yī)院內分泌科與泌尿外科的通力合作下,醫(yī)生們終于將呂小姐增生的腎上腺切了下來,然而當看到病理標本時,在場的人們皆是一驚。原來,呂小姐患了一種罕見的腎上腺疾病。
兩年前,呂小姐發(fā)覺自己沒有任何原因的變胖了,而且面部皮膚發(fā)紅,大腿內側及腰腹部皮膚出現(xiàn)紫紋,還常有瘀斑出現(xiàn)。19歲的她正值花季,這些無緣由的變化令她十分著急,可到了當?shù)蒯t(yī)院檢查后只診斷出“腰椎間盤突出”,吃藥也不見效果。在之后的一年里,她的月經量明顯減少,體重卻持續(xù)增加,后頸部和肩背部的脂肪不斷增多,四肢卻越來越細。她的身體狀況逐漸變差,腰部的疼痛使她翻身困難,雙腿無力,甚至出現(xiàn)視物模糊。無奈下,她來到積水潭醫(yī)院就診,希望能夠找到疾病的真正原因。
了解呂小姐的病情后,醫(yī)生首先斷定她有重度的骨質疏松。為了找到骨質疏松和肥胖的原因,內分泌科的專家為她進行了激素水平的檢查,發(fā)現(xiàn)她的皮質醇明顯升高,但雙腎上腺無明顯異常。介入科專家采用分段下腔靜脈取血測量激素水平,發(fā)現(xiàn)其左側皮質激素升高顯著,初步診斷為庫欣綜合征。庫欣綜合征又稱皮質醇增多癥或柯興綜合征,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高皮質醇血癥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颊咧饕憩F(xiàn)為滿月臉、多血質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瘡、紫紋、高血壓、繼發(fā)性糖尿病和骨質疏松等。
在內分泌科的精心治療下,呂小姐的癥狀有所減輕,然而要想根治,還需要手術治療。為了避免出現(xiàn)腎上腺危象,泌尿外科王海東主任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2015年12月7日,歷時兩個小時,手術安全順利地完成。術后,當大家看到病理標本時都十分驚訝。通常腎上腺為金黃色,而患者的腎上腺有許多黑色小結節(jié),這種疾病有個學名叫作“原發(fā)性色素性結節(jié)狀腎上腺病”,是庫欣綜合征里十分罕見的一種亞型。該病好發(fā)于青少年患者,高峰在20歲左右。大多數(shù)病例病程較長,呈隱匿性進展,從起病到確診大約需要2~5年。部分患者有家族史。目前,呂小姐身體癥狀已經明顯緩解,為了防止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呂小姐還需要在院觀察一段時間。在激素水平回到正常之后,她的身體會慢慢恢復。
沖擊波治腱鞘炎見效快痛苦小
《健康報》訊 患者張女士,56歲,右側橈骨莖突部(靠拇指一側手腕處)疼痛兩年余,有時可放散至手和肘部,活動腕部及拇指時疼痛加重。近日,張女士手臂疼痛加重,來到北京積水潭醫(yī)院沖擊波治療室,診斷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我們采用放散狀沖擊波治療機進行標準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保持患側拇指功能位,患者拇指逐漸伸直,活動度增加,疼痛減輕明顯并且局部硬結變小。
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是骨科的常見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中老年人特別是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約為1:6,好發(fā)于從事手指和腕部工作的人?;颊咔覆槐?,尤以早晨最為明顯,但活動幾下即見好轉;局部有壓痛和硬結;嚴重時可產生彈響,患指屈而難伸或伸而不能屈;在橈骨莖突處有疼痛、壓痛和局部性腫脹,有時可觸及硬塊;指活動困難。
手的任何用力動作都涉及拇短伸肌和拇長展肌的收縮,動作頻率多而用力幅度大,也是此處腱鞘炎的好發(fā)因素。因此,肌腱滑動時會產生較大的摩擦力,從而更增加了肌腱和腱鞘的摩擦,使腱鞘在早期發(fā)生充血、水腫、滲出等無菌性炎癥反應,久之可發(fā)生腱鞘炎,鞘管壁變厚,肌腱局部變粗,逐漸形成狹窄癥狀。女性由于折角大,加之家務重,如抱小孩等動作多而多發(fā)。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主要表現(xiàn)為橈骨莖突部局限性疼痛,可放射至手、肘或肩、臂,活動腕部或拇指時疼痛加重,檢查時橈骨莖突處壓痛明顯。
研究表明,沖擊波可促進局部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huán),增強刺激神經纖維,阻止疼痛刺激增加并由此增強止痛效果;破壞疼痛受體的細胞膜,抑制疼痛信號的產生及傳遞。此外,沖擊波還可有效地改善治療區(qū)域的新陳代謝,減輕患處的炎癥反應,消除水腫,提高組織的機械負荷。沖擊波也可以治療其他部位的腱鞘炎,見效快,一般2~3次即可痊愈,且痛苦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