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2015年2月,山東某收藏家從歐洲拍賣行拍回一對蔣賜棨款掐絲琺瑯乾隆御題詩山水琮式瓶,因查到蔣賜棨為常熟人,遂向筆者求證并發(fā)來該瓶圖片。見到器物圖片,除確證該瓶時代特征明確,沒有異議外,亦為其精湛技藝所驚嘆。該瓶造型為四方玉琮式,紅銅胎質(zhì),高約30厘米。這對瓶中的一面均以掐絲與琺瑯色釉相結(jié)合技法制作了一幅對稱的青綠山水圖畫案,且在圖的上半部各有一首詩。經(jīng)考證,二首詩均為乾隆皇帝御題詩文,其一為五言:“結(jié)屋喬林下,虛檐古帙披。翻篇風代手,照字月當眉?;蚴菤W陽賦,不然宋玉詞。清光人颯影,故與弄參差?!毕率稹坝}詩”,鈐“臣”“賜棨”二枚印章。其二為七言:“云氣滃濛山勢蒼,流泉坐俯樹陰旁。茅庵童子烹茶候,拾得松枝發(fā)火香?!毕率稹俺际Y賜棨敬書”,鈐“臣”“賜棨”二枚印章。二詩書法皆為隸書。該器制作極為精美,其構(gòu)圖以《結(jié)屋喬林下圖》《山陰烹茶圖》為范本,在紅銅胎質(zhì)上,以金絲勾勒山水人物、花草樹木及屋檐欄桿內(nèi)填入各色琺瑯而成。岡巒起伏,遠山疊嶂,在群山峻嶺中,數(shù)幢亭臺樓閣拔地而起,四周白云裊繞,氣勢雄渾,美不勝收。上端御題詩文制作,亦為掐絲陰刻填金而成。在瓶底正中,鏨刻去地陽文“乾隆年制”年號款。整器給人以金碧輝煌、雍容富貴之感。
蔣賜棨,江蘇常熟人,出生于清代官宦世家。據(jù)《清史稿》《常昭合志》等記載,其祖父蔣廷錫官至清雍正間戶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明史》總編輯。父蔣溥,廷錫長子,雍正八年(1730年)二甲一名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蔣賜棨為溥仲子,字戟門,幼喜讀書,稍長即參與管理家政。于乾隆年間以父蔭任云南楚雄知府,先后歷任兩淮鹽運使、山東鹽運使、倉場侍郎、戶部右侍郎、順天府尹、戶部左侍郎等。從其歷任朝廷經(jīng)濟和皇城順天要職以及被授予世襲一等輕車都尉、賞戴花翎等榮譽,以及在嘉慶六年(1801年)以世職派往乾隆皇帝的陵寢裕陵守護來看,是受到乾隆、嘉慶兩朝皇帝信任和重用的官僚。
關(guān)于琺瑯器,是13世紀由陸路傳入中國的,在明代就有大量掐絲琺瑯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而一種叫做銅胎畫琺瑯的器物,則是由歐洲傳教士或商人在清朝康熙年間從海路帶入中國的??滴趸实蹖@些從遙遠的法蘭西運來的精美鮮亮的銅胎畫琺瑯器物非常喜愛,他邀請法國畫琺瑯的藝人進入內(nèi)廷造辦處,并要求他們傳授畫琺瑯的技藝。意大利耶穌會士郎世寧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來中國時就攜帶一批琺瑯器作為贈禮。由于康熙時期銅料緊缺,康熙曾一度要求研制以瓷胎代替銅胎的琺瑯器。雍正時期繼續(xù)有琺瑯器的制作。到了乾隆時期(1736~1795年),由于社會安定,經(jīng)濟文化繁榮,各類手工業(yè)獲得了空前發(fā)展,其中掐絲琺瑯器的制作在宮廷和民間均十分流行。由于乾隆皇帝本人對掐絲琺瑯燒造的重視和嚴格要求,使得乾隆時期的作品在繼承康熙、雍正制作工藝的基礎(chǔ)上取得了巨大的發(fā)展。其主要體現(xiàn)于:一是使用了既容易錘打又能使琺瑯釉牢固附著于胎體上的紅銅。二是釉色種類更加豐富,由數(shù)種顏色發(fā)展到十多種顏料。從紅、黃、藍、白、黑中分出深淺外,又有藕荷、葡萄等。特別是以金葉配合鏹水、硵砂煉制而成的粉紅色琺瑯釉大量運用于掐絲琺瑯器上。此時器物,一葉一色,釉面勻凈艷麗,填色飽滿,胎釉結(jié)合緊密,表面呈現(xiàn)蠟質(zhì)帶熒光的光澤。三是器物種類繁多,造型千姿百態(tài)。既有宮廷陳設(shè)品和宗教用品,也有文房用具及生活用品。同時,仿古器物大量增加。如皇宮內(nèi)各個宮殿為陳設(shè)和觀賞需要所制作的各式爐、罐、瓶、壺、樽、屏風等;宗教祭祀用的五供、八寶;仿古三代鐘鼎彝器;文房用具筆架、硯臺、水丞、墨床、鎮(zhèn)紙等。乾隆掐絲琺瑯器以圖案裝飾為主,構(gòu)圖有開光、纏枝、通景等。題材廣泛,除傳統(tǒng)纏枝圖案外,還大量使用花卉、動物、吉祥及宗教等紋飾,可說紋樣繁復、極盡工巧。而用掐絲表現(xiàn)繪畫作品則是乾隆時期掐絲琺瑯的一個創(chuàng)新品種。目前所見傳世乾隆時期掛屏、屏風、壁瓶、瓶件等陳設(shè)觀賞器,具有掐絲山水人物、田園風光、龍鳳花卉相結(jié)合的圖案紋飾,主要有當時宮廷畫家所畫山水人物、樓臺亭閣等作品,配上乾隆御題詩。這些御題詩除乾隆本人御筆外,很多是由永璇、于敏中、董誥、梁國治等皇親重臣書法家所書寫。當然,也有一些器物可能是臣子們精心制作后進貢給乾隆皇帝的。
關(guān)于上述琮式瓶,其出現(xiàn)的背景以及究竟屬于何種性質(zhì),筆者認為非常值得研究。第一,蔣賜棨在乾隆時期的最高職位是順天府尹和戶部侍郎,雖然繼承家族傳統(tǒng)善書畫,但并非如同時期的于敏中、董誥、梁國治一樣為大學士身份及著名宮廷書畫家。宮廷造辦處在制作掐絲琺瑯器時似乎也不太可能請他書法御題詩于上或使用其書法。非常巧合的是,在2014年5月25日香港四季酒店舉行的羅芙奧香港2014春拍賣會上,有一件傳為意大利軍官家族舊藏清乾隆紫檀御題詩嵌玉璧座屏,高33.2厘米,估價達600萬至800萬港幣。該屏以紫檀木雕成,屏心正中嵌玉璧,背面鐫刻隸書填金“御制玉璧詩”一首并落款“蔣賜棨敬書”和印章。另有2015年1月11日江蘇某拍賣公司的景泰藍專場拍賣會上,也出現(xiàn)了一件蔣賜棨款掐絲琺瑯乾隆御題詩山水掛屏,縱48.5厘米,橫69.5厘米。圖案亦為《山陰烹茶圖》,以金絲勾勒山水人物、花草樹木內(nèi)填各色琺瑯而成。陰刻填金御題詩內(nèi)容與上述第二件琮式瓶之七言詩完全相同,落款為“御題《岡巒松影》”,鈐“臣”“賜棨”二印。從以上情況看,說明存世多件蔣賜棨款文物。第二,乾隆皇帝在位60年,加上做太上皇5年共65年。深受其父雍正的影響,非常崇尚祥瑞。從現(xiàn)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沈陽故宮博物院的祥瑞器物來看,自乾隆三十年(1774年)后,獻瑞者絡(luò)繹不絕,他也津津樂道,不斷作詩以頌之。有時還特地召集大臣命題作詩,借以為其歌功頌德。如乾隆三十九年有人獻上一件直徑達一米的天然靈芝,其非常高興,請造辦處做成靈芝插屏,并作御題詩一首。隨即又召來劉統(tǒng)勛、觀保、董誥、于敏中等幾個近臣要求每人和其韻作詩一首,詩成稱旨后,亦皆制成詩屏。而從現(xiàn)存故宮檔案中所記載部分清宮進單亦可見一斑。例如:“乾隆四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奴才和琳跪進天然瑞芝成座?!薄扒∥迨晁脑露眨瑐}場侍郎臣蔣賜棨跪進瑞芝屏成件。”“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奴才寶琳跪進天然瑞芝兩座,只收一件交靜宜園。”“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湖北巡撫福寧進瑞芝成件,交熱河。”值得注意的是,從上述記載中,我們能夠知道在乾隆時期,至少乾隆中晚期起一些朝臣和地方高官向乾隆皇帝進呈亦即進貢其喜愛的器物是常有之事,而進獻靈芝只是其中的一例而已。同時,也知道進獻物品基本上是已經(jīng)能夠陳列或懸掛的成器,并且在乾隆五十年,蔣賜棨曾進貢過靈芝擺件。因而,從器物形制及御題詩內(nèi)容分析,大體上能推定那一對掐絲琺瑯御題詩琮式瓶與上述某拍賣公司景泰藍專場所出現(xiàn)的山水掛屏可能都是蔣賜棨制作的向乾隆皇帝進御之器,且可能制作于同一時間。
一般來說,乾隆時期的掐絲琺瑯器制作分別有宮廷造辦處、廣州和揚州三個地方。宮廷造辦處所制掐絲琺瑯器,不惜工本,鍍金光亮、厚實、富麗堂皇。而廣州、揚州制品鍍金較薄,尤其是揚州的掐絲琺瑯用金成色與火度次數(shù)不足,造成亮度相對較差。往往在器物的口沿、肩腹部裝飾有摩羯、螭龍、螭虎等圖案。該對琮式瓶雖然歷經(jīng)三百余年,但鍍金仍然光亮,琺瑯釉質(zhì)十分瑩潤。此外,瓶的口沿頸部圖案正是以摩羯作為裝飾。因此,基本可以斷定為揚州工藝師按照蔣賜棨所提供的詩畫范本而傾心制作。
蔣賜棨祖父及父親分別為雍正、乾隆時期入閣拜相的大學士和重要輔臣,并且他亦以父蔭授官,歷至倉場侍郎、戶部侍郎、順天府尹等要職,可謂皇恩浩蕩。乾隆皇帝對其甚為重用。如乾隆三十八年六月間,蔣時為順天府尹,乾隆皇帝為編纂《舊聞考》一書,下諭曰:“著福隆安、英廉、蔣賜棨、劉純煒選派所屬人員,將朱彝尊(《日下舊聞》)原書所載各條,逐一確核。凡方隅不符,記載失實,及承襲訛舛,遺漏未登者,悉行分類臚載。編為《日下舊聞考》。并著于敏中總其成。每輯一門,以次進呈,候朕親加鑒定?!鼻』实鄄粌H在文治武功上具有卓越才能,而且酷愛文學藝術(shù),喜歡寫詩。他的《御制詩五集》達四萬一千余首。蔣賜棨既然受命為乾隆皇帝搜集編輯《四庫全書》史料,必然也曾參加過命題作詩。因此,此對掐絲琺瑯御題詩山水琮式瓶應該是蔣在應召作詩后,通過揚州作坊制作后進貢,以答謝乾隆皇帝之恩寵。從目前各大博物館的藏品資料來看,此類掐絲琺瑯琮式瓶傳世稀少,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shù)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
(作者單位:常熟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