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在巴黎巴士底廣場旁,開了一家串串。
于是,她偶爾得跟客人解釋:“不是火鍋,不是烤串,是串串?!?/p>
當(dāng)然,對推門而入、滿口四川話的客人,就沒那么費事。只要問:“油碟還是干碟?”
在川渝之外,涮個鍋子的吃法,都算是火鍋。入了川渝,便不是那么回事。
火鍋是最正經(jīng)的。紅鍋翻浪,白鍋陪襯,給不擅吃辣又忍不住想嘗嘗禁果的諸位,預(yù)備著鴛鴦鍋。下料也是大盤端來。老練的吃客,看一眼紅鍋,就會點點頭,“你們老板是成都來的?”——因為重慶湯底,牛油普遍更厚,滴在桌布上,須臾便凝結(jié)為蠟狀;所以在重慶紅鍋里吃蔬菜,是件極考驗技巧的事,成都火鍋湯底也放牛油,但正經(jīng)火鍋店,講究底料豐富龐雜,久熬才香。
燙完起鍋吃的,是冒菜。冒菜是可以連湯吃的,于是沒有巨大成塊的牛油下鍋。
將食材處理成串串、下鍋燙后撈起來吃的,是縱橫中國東部各城市、雄霸宵夜半壁江山的麻辣燙。與冒菜算是兄弟。
而將串串?dāng)R在鍋里,燙完撈起來吃的,是串串——粗看,可算是火鍋的零碎版本。
對非川渝人士而言,上面這一套簡直像繞口令。“不都是在一個鍋里,吃得我嘴里麻麻辣辣的東西嗎?”實際上,真不太一樣。形式?jīng)Q定內(nèi)容。
比如,去吃火鍋,大家都要油碟:殷勤的店家會將蒜泥碟送上,讓你看過“確是新鮮蒜泥”,再下麻油。若吃串串,便是干碟:花生碎,黃豆末,佐以辣椒面和花椒面。貴州有些夜市,吃燒烤也是這個派頭。
比如,在重慶,吃火鍋不太耐煩吃羊肉肥牛,進門要的常是:鴨腸黃喉、毛肚菌花——外地人聽了,瞠目不知所對,甚至還有燙麻花吃的——有人偏愛吃煮軟一點的麻花,眼巴巴地守著自己那一個,眼看有人要夾,就喝止:“我這個煮了好久,快要耙(軟)咯,你吃得脆,各人另外煮嘛?!?/p>
吃冒菜,麻花、酥肉、菌花之類會少一些,而代之以牛肉,毛肚,土豆,藕片,以及各類蔬菜。有口味重的人,是可以喝冒菜湯的;但你如果敢喝重慶火鍋湯,那真是鋼食管鐵打的胃了。
“為什么不直接開火鍋店呢?”我問?!耙驗槲覀冮_的是串串嘛。”茹如是答。
“但川渝之外的人吃慣的是火鍋,他們也不知道什么是串串。”
“那就讓懂的人吃咯?!比愦稹K莻€成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