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
栽樹時,兩棵樹不可以靠得太近。太近了枝葉相挨,盤根錯節(jié),上奪陽光,下爭水肥,最后兩棵樹誰也生長不好。
農(nóng)諺有:“稠麥子,稀苞谷,背著干糧鋤蜀黍?!笔袷蚣锤吡?,高粱的穴距遠,農(nóng)諺似乎夸張過了頭,刨這一穴到刨下一穴,中間要休息一下,吃口干糧。但這種夸張是一種浪漫色彩,卻可以加倍地反映真實。
社會生活中的許多事物,也是或明或暗地要求人們講求距離。如朋友之間走動得太少容易疏遠,久之友情將慢慢淡漠,直至消逝;而走得太近了,也會像兩棵挨得太近的樹,通風(fēng)透光、吸肥飲水,都可能矛盾百出。漢朝人韓嬰在《韓詩外傳》中說:“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迸笥阎g不在于走得多近,而在于走得誠實。所以有人教訓(xùn)我們:要想得到一個朋友,你就去走近他;要想失去一個朋友,你就無止境地走近他。孔子也主張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yīng)保持適當?shù)木嚯x,“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表明人們的親近與距離要適度。
再如夫妻之間的愛情。愛一個人,只為證明使對方感到幸福和愉悅,卻并不將愛的手臂打造成鎖鏈,將對方死死地攏在自己的懷抱里。彼此相愛,不是把兩個人愛成一個人。男人或女人,同樣應(yīng)該是各自獨立生存的兩棵樹,根不盤連,枝不纏繞,有風(fēng)從他(她)們中間穿過,便響起默默的和聲。否則即是:沒有愛,只有被愛。愛情會變成一種負擔(dān)。所以有人告訴戀人們,如膠似漆的愛情,好處是彼此熟悉,不好處是太熟悉了。
這個世界,唯一最熟悉的人,只能是自己。否則,無論彼此是什么關(guān)系,只要是在對方面前一覽無余,都會是人生極大的忌諱。人類的所有美感,歸根到底是那種陌生感和遙遠感,距離產(chǎn)生美?!昂翢o保留”會走向反面,或許生發(fā)厭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