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杲
我的表哥馬成年,今年86歲;表嫂張秀云,今年84歲。他們居住在北京市西城區(qū)一個居民小區(qū)里,二老身體硬朗,性情豁達(dá)。表哥和表嫂60多歲開始熱衷旅游,他們用10年時間走遍了除西藏外的中國各個省份,寫下了長達(dá)40多萬字的游記。2015年,他們還自費出版了《旅行記》一書,書中記錄了他們豐富的旅游經(jīng)歷。
用旅游開啟最美退休生活
表哥馬成年原在郵電部門的一個企業(yè)工作,他從線務(wù)員干起,后來入黨當(dāng)干部,1990年退休。表嫂張秀云18歲參加工作,是鐵道部通信處一名話務(wù)員,1984年52歲退休。他們在崗期間,工作壓力大,生活負(fù)擔(dān)重,外出旅游是一種奢望。1990年表哥退休后,二老就萌生了走出去看看大千世界的愿望。表哥說:“作為一個中國人,不了解自己國家的大好河山、名勝古跡,會留下多大的遺憾?。 ?/p>
1996年7月22日,66歲的表哥和64歲的表嫂打點行裝,開始了平生的第一次旅游——大西南行。這次旅游讓他們大開眼界,領(lǐng)略了大西南的美好風(fēng)光。從此,他們每年都會花一個月時間去旅游,用這種方式為晚年生活留下美好記憶。
10多年間,表哥和表嫂從黑龍江的大興安嶺到海南島的三亞,從廈門的鼓浪嶼到新疆的吐魯番,從萬里長城的山海關(guān)到嘉峪關(guān),從內(nèi)蒙古的大草原到云南的西雙版納、香格里拉……除西藏外,他們走遍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游覽了300多處名勝古跡。
2006年后,表哥表嫂又先后去了香港、澳門和臺灣。香港的紫荊花廣場、維多利亞港,澳門的大三巴牌坊、媽祖閣,臺灣的阿里山、日月潭,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寫游記贊美祖國壯麗河山
表哥和表嫂為了留下旅游時的美好記憶,多年來堅持邊旅游邊寫作游記。在游記中,他們寫下所到之處的美麗風(fēng)光、旅途的見聞和感受。他們描述洱海,“湖面平靜如鏡,湖水清澈見底,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描述黃果樹,“奇山、奇石、奇樹,鬼斧神工地造就了一幅立體水墨畫,一座天然大盆景”;描述壺口瀑布,“水流湍急,驚濤拍浪,站在近處觀之,如飛流直下,蔚為壯觀;站在遠(yuǎn)處聽之,如雄獅怒吼、雷鳴貫耳,讓人產(chǎn)生不觀壺口大瀑布,難識黃河真面目的感覺?!?/p>
在山東長島游覽了有名的金黃色海灘后,他們在游記中寫下:“海風(fēng)輕輕地吹拂,海水蕩漾著漣漪,海鷗在低空翱翔著。我們完全陶醉在這大自然的懷抱中,忘卻了自己已是70多歲的老人,仿佛又回到孩童時代。我們挽起褲腿,打起赤腳,迎著海風(fēng),趟著海水,撿拾著被海浪打到岸邊的貝殼。在海邊玩了個不亦樂乎?!?/p>
在10多年的旅游中,二老寫下旅游日志300余篇,累計40多萬字。他們摘選了其中部分內(nèi)容,配以照片,出版了《旅行記》一書。在這本游記中,他們不僅介紹風(fēng)景名勝,還記錄了往返路線、交通工具、景點特色和老年人在旅游中應(yīng)注意的事項,尤其是總結(jié)了出行中的一些經(jīng)驗。比如,說走就走的旅行雖然瀟灑,但出門在外還是要周密考慮,定好出行計劃,參照地圖事先安排好路線和要玩的景點;堅持節(jié)日長假不出遠(yuǎn)門,以避開人流高峰;堅持自助游,以免行程太緊張、體力吃不消;去小地方旅游,坐晚上的火車,到站后把行李寄存在車站,輕松游玩一白天,到晚上再坐車去下一個目的地;要備足老年人日常用藥和應(yīng)急藥品。總之,吃、穿、住、行,都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靈活安排。表哥說,除了去臺灣,10多年來,他們每次出去旅游,開銷都沒有超過一萬塊錢。
現(xiàn)在,表哥表嫂經(jīng)常拿著《旅行記》,向親友及街坊介紹自己的旅游經(jīng)驗。翻看游記,分享故事,也成了他們老兩口接待客人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