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蘇州科技學院 教育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為伴侶動物不是無理性生物辯護
李瑩
(蘇州科技學院教育與公共管理學院,江蘇蘇州215009)
本文依據(jù)目前社會中對伴侶動物的不尊重行為,提出人類應該平等關愛伴侶動物,而伴侶動物被當做無理性生物,是其不能得到人類善待的根本,只有證明伴侶動物不是無理性生物,并同時指出伴侶動物是有機生命體,才可能讓人類以對待有機生命體的尊重態(tài)度,平等的對待伴侶動物.并呼吁在人類善待同類的同時,給予一切有機生命體以道德對待.
理性生物;無理性生物;伴侶動物
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的經(jīng)濟、文化、科技、政治的進步推重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不斷更替新的思維和認識,包括對人類、自然、動物等領域新的價值觀的建立.在卡西爾的邏輯中,符號哲學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支撐.符號哲學依據(jù)以人為本、和合至上等原則為價值取向,要求人類在創(chuàng)造文化和符號的同時加入以人為本、和合之上的觀念,才能推動人類社會更加穩(wěn)定的發(fā)展.而人類社會中符號之間的和諧,有利于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伴侶動物作為人類社會空間的符號,這種符號的發(fā)展會影響到整個空間發(fā)展.因此,人類對伴侶動物的認識和態(tài)度更有利于人類社會的發(fā)展.
對伴侶動物認識的深化,代表了人類從野蠻社會到文明社會的更替,代表了人類對動物界思想認識的提高,體現(xiàn)了人類精神文明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并進.對伴侶動物是理性生物或無理性生物意識的調整,將有助于我國社會中人與伴侶動物相處問題的解決,對社會中人與伴侶動物和諧相處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人和伴侶動物都具有感性,都可以用感覺器官感知世界.感性認識指:人們在生活中,通過感覺器官(眼、耳、鼻)等感知周圍事物,對事物有初步認識.而判斷一種生物是理性生物時,主要依據(jù)該生物在認識事物時是否可以運用到理性思維,即具備理性思維能力.理性生物指:某種生物在對待事物時運用理性思維,通過事物的現(xiàn)象認識到本質和內在原因.人類可以用自我意識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比如性行為),并且可以在生活中用意識控制自我行動.因此,人類即是感性動物又是理性動物.
判斷一個生物是無理性生物時,主要依據(jù)該生物在對待事情時不能運用理性思維,即不具備理性思維能力.無理性生物指:某種生物在對待事情時不能運用理性思維,通過事物的現(xiàn)象無法看到事物的本質,且在生活中不能用自己的意識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伴侶動物不能用自我意識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只能用感覺器官感受事物,不能運用理性思維認識到事物的本質.且不能用意識控制自己的性行為.因此,在人類社會中伴侶動物被視作無理性生物.
在人們的普世價值中,通常把伴侶動物視作無理性生物,伴侶動物的地位遠遠低于理性生物,因而伴侶動物沒有自由,是宇宙整體中次要的組成部分.因為伴侶動物被視作無理性生物,因此,人類對伴侶動物不需要負責,想要確立人類對伴侶動物的責任,必須要推翻人們把伴侶動物視作無理性生物的錯誤觀點.只有否認伴侶動物是無理性生物,才有可能實現(xiàn)人類對伴侶動物的責任.
首先,在主宰其行為方面,理性生物往往從其自身利益出發(fā),而無理性生物因為不能主宰其行為所以無法保證自身利益.其次,行為的生物是自由的,也是受奴役的.再次,“無論何時,一定的生物總是指向某個確定的目的,如果任何生物不能使自己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必定就有必要指向那些能夠達到這個目的生物,他們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指向這個目標的.理性生物受制于為了其自身的利益,其他生物是為了理性生物的利益而存在.”
但是,動物是否真的沒有意識,如果動物是無理性生物,生活中它們如何思考,又如何向后代傳遞信息.經(jīng)科學儀器檢測,像豺、狼,其協(xié)同作戰(zhàn)的精神未必比人類查.鯨魚的智商遠在人類之上.曾有科學家說,有些動物竟然可以做到為了保證集體的安全而犧牲自己的性命.因此,動物是否等同于無理性生物有待確定;大多數(shù)科學家認為:自然界中的有些動物切實可以用有意識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感,用有意識的精神體驗方式去傳遞生活中的必要信息.他們一致認為:鸚鵡、座頭鯨、大鼠、小鼠等生物存在復雜的思維能力.而鸚鵡、大鼠、小鼠均屬于伴侶動物范疇,因此,伴侶動物是否等同于無理性生物有待確定.
一些生物物種擁有曾被認為只屬于人類的特征.如:烏鴉家族、鯨魚和海豚、靈長類動物等,具有某些被人類視為接近于文化的東西.這種特征推動它們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行為方式,即通過示范和簡單模仿向同類和后代傳遞信息的能力.暫時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一種動物能夠單獨擁有人類的全部心智特征,但是幾乎所有人類擁有的單一心智特征都能在某種動物身上體現(xiàn).比如:大猩猩可以模仿人類的某些行為、伴侶動物——狗也會模仿主人的某些行為、動物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采取一些行動,即用意識控制行動等.總之,如果只憑借伴侶動物不能控制自己的性行為,或無法通過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就斷定伴侶動物是無理性動物過于牽強.
生活中的案例也說明了伴侶動物不是無意識的生物.我家住在一層,小區(qū)里有很多的流浪貓狗,東北的冬天很冷,人們喜歡把一些魚類、肉類、或者粘豆包掛在窗外(室外的冷藏效果比冰箱還要好),這就招惹了許多流浪貓總是光顧我家,我家裝魚和肉的袋子經(jīng)常被掏壞,總是少了一些魚頭或者魚尾,肉也被吃的“面目全非”.家人知道是貓來偷吃了,也不阻攔全當喂它們的了.但我家的狗卻對野貓憤怒不已,因為它除了偷吃魚以外,還總是分食狗的食物,這讓狗恨極了野貓,隨時準備攻擊.終于有一天在我開窗透風之際,野貓又來偷吃,準備好攻擊的狗蹭的一下穿了出去,對野貓狂叫不止,一場場貓狗大戰(zhàn)就要上演.我急忙跑出去,卻聽見了我家狗的慘叫,一只家中恃寵而驕小狗哪里是一只游走于社會中的野貓的對手!我家狗被打的嗷嗷直叫,見到我就往懷里鉆,我生氣的大聲訓斥野貓,因為看見它偷吃我從不驅趕,還總是給它“開小灶”喂它一些燉熟的魚和雞肝,天冷還特意加熱后喂給它,它卻這樣對我的狗.氣得我大聲訓斥了貓好番,還警告它再欺負我的狗以后就不給它吃的!事發(fā)當晚我氣還沒消它又來要吃的,樣子可憐,喵喵的直叫,天冷擔心它沒有食物,我再一次心軟,又喂給它早就準備好的食物.第二天一早貓來偷吃的時候又被我家狗逮到,這個狗好像記了仇,大聲的沖貓狂叫,貓卻唯唯諾諾的躲在一角,再不向前攻擊,看到這一幕我真是感到奇怪,它是聽懂了我昨天的話?還是因為我對它好,出于感恩之心善待我的狗?當然答案只有貓清楚,但因為這件事讓我重新思考動物沒有理性這一判斷是否真的正確.
證據(jù)的缺乏不能證明是偽證.目前雖然無法判定伴侶動物是理性生物,但不能因為缺乏對伴侶動物是理性生物的證據(jù)而判定伴侶動物是無理性生物.人們在判斷一個生物是理性生物或無理性生物時,應該避免訴諸無知的錯誤.同時,以上例證均可以指出伴侶動物是有感情、有感性、有感知的生物,伴侶動物不是無機物,不是私有財產.因此,伴侶動物享有一切有機生命體與生俱來的權利和福利,即便伴侶動物不屬于理性生物范疇,人類也應該對有機生命體做到最起碼的尊重,尊重動物的理性情感和生命主體性,這是對生命最根本的敬畏和尊重.在以后的時間里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人類對人類以外生物的認識,出于生命平等考慮,人類應該博愛的對待世界上所有生物,給予一切有機生命體以道德關懷.
簡而言之,無論是理性生物或無理性生物,只要是有感情、有感性、有感知的生物都應該得到人類的關心和愛護,人類不能用一種歧視的眼光去看待人類以外的其他生物.關愛同類是人類的本能反應,關愛人類以外的動物(包括無理性生物)也是道德要求.被愛不是人類或者理性生物的特權,它是每一個有生命的主體都應該享有的權利.人類不能因為動物是理性生物或無理性生物而對它們愛護與否,尊重與否.人類對動物的責任不能因為動物是無理性生物而消失,更何況伴侶動物是無理性生物的有待確定.
人類應該平等的對待一切理性生物和無理性生物,只要是有機物生命體都有與生俱來的權利和福利,都應該被尊重和善待.出于生命平等考慮,任何一種生物都有被關心和愛的權利,人類應該博愛的對待世界上所有生物.任何一種狹隘的、有限的、分離的、主觀的把理性生物和無理性生物區(qū)別對待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和荒謬的.在過去的時間里,人們可能因為早期的封建的、保守的、僵化的思想束縛,才把無理性生物與人區(qū)別對待,在以后的時間里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對無理性生物的認識,樹立正確的對待它們的方式和方法,讓它們早日享受到生命賦予它們的平等權利.
〔1〕蔣勁松.素食男的一千零一夜[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4.
〔2〕[澳]彼得·辛格,[美]湯姆·雷根著.陳澤環(huán)譯.動物權利與人類義務[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
〔3〕余謀昌,王耀先.環(huán)境倫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4〕[美]湯姆·雷根.動物權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
〔5〕陸承平.動物保護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澳]彼得·辛格.動物解放[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4.
〔7〕盧梭著.黃小彥譯.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11.
〔8〕[法]阿爾貝特·施韋澤.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9.
〔9〕莽萍.物我相融的世界中國人的信仰、生活與動物觀[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8.
〔10〕韓水法.理性的命運啟蒙的當代理解[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
〔11〕安德魯林基著.李鑑慧譯.動物福音[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
〔12〕孫江.空間生產——從馬克思到當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
B82
A
1673-260X(2016)10-0074-02
2016-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