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剛曹玉英李秀英相燕靜朱亞亞陳景清
·論 著·
雙相Ⅰ型與Ⅱ型障礙患者人格特點比較☆
王中剛*曹玉英△李秀英*相燕靜*朱亞亞*陳景清*
目的 探討雙相Ⅰ型與Ⅱ型障礙患者的人格特點和差異性。方法 收集68例雙相Ⅰ型障礙患者(雙相Ⅰ型組)、52例雙相Ⅱ型障礙患者(雙相Ⅱ型組)和79名正常對照者(對照組),采用人格診斷問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PDQ-4+)評估各組受試者的人格特點。結(jié)果 雙相Ⅰ型組和雙相Ⅱ型組患者的偏執(zhí)型、分裂樣型、分裂型、邊緣型、表演型、回避型、依賴型、強迫型、抑郁型因子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同時雙相Ⅰ型組的反社會型因子分和自戀型因子分高于對照組(均P<0.05),雙相Ⅰ型組的自戀型因子分高于雙相Ⅱ型組(P<0.05),雙相Ⅱ型組的回避型因子分高于雙相Ⅰ型組(P<0.05)。結(jié)論 雙相障礙患者存在多維度的人格缺陷,且雙相Ⅰ型和Ⅱ型障礙患者的人格缺陷存在差異性,雙相Ⅰ型障礙患者主動性相對較高,雙相Ⅱ型障礙患者則具有高回避性的特點,認識這點有利于臨床工作中全面評估雙相障礙患者的人格特點。
雙相障礙臨床分型人格特點
雙相障礙不僅共病軀體疾病問題突出[1],并且雙相障礙患者多具有某些特殊的人格特點,探討雙相障礙患者的人格特點有助于臨床治療和評估預(yù)后[2]。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雙相障礙患者多存在情緒不穩(wěn)定、外向性或高回避性等人格特點[2-3]。有學(xué)者對不同亞型雙相障礙患者的人格特點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雙相Ⅰ型障礙患者具有高外向性的特點,而雙相Ⅱ型障礙患者多具有抑郁等神經(jīng)質(zhì)的特征[4-5]。但是也有研究顯示兩型之間人格特點沒有差異[6]。上述研究結(jié)論不一致,且樣本量均較小,為此本研究擬采用人格診斷問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4+,PDQ-4+)[7]分析雙相Ⅰ型與Ⅱ型障礙患者的人格特點及其差異性。
1.1 研究對象 對2015年1~12月期間在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住院治療的雙相障礙患者進行簡明國際神經(jīng)精神訪談(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評估結(jié)果為雙相障礙的患者納入患者組。入組標準:①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5th Edition,DSM-5)中雙相Ⅰ型障礙、雙相Ⅱ型障礙的診斷標準;②目前病情基本穩(wěn)定,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ech-Rafaelsen mania rating scale,BRMS)≤5分,且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項版本)<8分,持續(xù)至少2周;③年齡18~55歲;④病程≤5年。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精神疾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②伴有影響量表測評的軀體疾?。虎?個月內(nèi)行電休克治療;④有酒依賴或毒品濫用史。雙相Ⅰ型組共入組雙相Ⅰ型障礙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齡18~50歲,平均(31.34±7.99)歲,受教育年限7~21年,平均(13.49±3.54)年;雙相Ⅱ型組共入組雙相Ⅱ型障礙患者52例,男35例,女17例,年齡18~55歲,平均(30.92±10.63)歲,受教育年限9~21年,平均(13.25±2.66)年?;颊弑救嘶蚱浔O(jiān)護人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為同期我院的工作人員、實習同學(xué)、保潔人員。入組標準:①年齡18~55歲;②采用MINI評估,排除精神疾??;③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史;④無精神疾病家族史。排除標準:①患有影響量表測評的軀體疾??;②有酒依賴或毒品濫用史。共入組79名對照,男45名,女34名,年齡21~46歲,平均(28.90±6.75)歲,受教育年限8~19年,平均(13.97±2.47)年。所有入組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橫斷面調(diào)查研究。
1.2.1 一般情況 采用自編一般情況調(diào)查表,患者組采集年齡、性別、受教育年限、起病年齡、總病程、首次發(fā)病類型、復(fù)發(fā)次數(shù)、住院次數(shù)、目前診斷等資料,對照組采集年齡、性別、受教育年限等資料。
1.2.2 人格特點評估 PDQ-4+問卷包括107項條目,分為12個維度,分別評估偏執(zhí)型、分裂樣型、分裂型、表演型、自戀型、邊緣型、反社會型、回避型、依賴型、強迫型、被動攻擊型、抑郁型等12種類型的人格特征。楊蘊萍等[7]的研究顯示該問卷在中國人群中應(yīng)用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和較高的靈敏度,適合作為人格特點的臨床篩查。本研究采用該量表評估被試的人格特點。
1.3 評定方法 在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心理測查室完成資料采集,測查室環(huán)境整潔安靜無干擾。研究開始前對2名研究人員進行MINI、BRMS、HAMD和PDQ-4+量表一致性培訓(xùn),對5例雙相Ⅰ型障礙患者、5例雙相Ⅱ型障礙患者評估進行一致性檢驗,組內(nèi)相關(guān)系數(shù)(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8。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兩組患者首次發(fā)病年齡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總病程、發(fā)作次數(shù)、住院次數(shù)為非正態(tài)分布,采用中位數(shù)(下四分位、上四分位)[M(QL,QU)]描述,秩和檢驗進行組間比較,首次發(fā)作類型采用χ2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DQ-4+各因子分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和對照組PDQ-4+各因子分的組間差異,LSD法進行兩兩比較。檢驗水準α=0.05,雙側(cè)檢驗。
2.1 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和對照組一般情況
三組間性別(χ2=1.89,P=0.39)、年齡(F=1.79,P= 0.17)、受教育年限(F=1.07,P=0.35)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雙相Ⅰ型組和雙相Ⅱ型組首次發(fā)病年齡(t=0.04,P=0.97)、總病程(Z=-0.96,P=0.34)、首次 發(fā) 作 類 型(χ2=0.91,P=0.34)、發(fā) 作 次 數(shù)(Z=-0.18,P=0.86)、平均住院次數(shù)(Z=-0.19,P= 0.85)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見表1。
2.2 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和對照組PDQ-4+各因子分 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和對照組在偏執(zhí)型、分裂樣型、分裂型、反社會型、邊緣型、表演型、自戀型、回避型、依賴型、強迫型、抑郁型因子分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兩兩比較顯示,雙相Ⅰ型組和雙相Ⅱ型組患者的偏執(zhí)型、分裂樣型、分裂型、邊緣型、表演型、回避型、依賴型、強迫型、抑郁型因子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并且雙相Ⅰ型組的反社會型因子分和自戀型因子分高于對照組(P<0.05);雙相Ⅰ型組的自戀型因子分高于雙相Ⅱ型組(P<0.05),雙相Ⅱ型組的回避型因子分高于雙相Ⅰ型組(P<0.05)。見表2。
表1 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和對照組社會人口學(xué)資料與臨床特征[(±s)、n(%)或M(QL,QU)]
表1 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和對照組社會人口學(xué)資料與臨床特征[(±s)、n(%)或M(QL,QU)]
組別n 性別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對照組68 52 79年齡(歲)31.34±7.99 30.92±10.63 28.90±6.75男性38(55.88%) 35(67.31%) 45(56.96%)女性30(44.12%) 17(32.69%) 34(43.04%)受教育年限(年)13.49±3.54 13.25±2.66 13.97±2.47首次發(fā)病年齡(歲)26.44±7.82 27.31±10.41 -組別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對照組總病程(月)26.50(20.00,33.75) 27.50(20.00,39.00) -首次發(fā)作類型抑郁40(58.82%) 35(67.31%) -躁狂或輕躁狂28(41.18%) 17(32.69%) -發(fā)作次數(shù)4.0(3.0,7.0) 4.5(3.0,6.0) -住院次數(shù)3.0(2.0,4.0) 3.0(2.0,4.0) -
雙相障礙是一種嚴重的精神障礙,部分患者存在人格缺陷[3,8]。雙相障礙患者伴有人格缺陷,會加重雙相障礙的疾病狀態(tài),降低患者服藥依從性,減弱藥物治療效果,增加疾病的復(fù)發(fā)次數(shù),不利于疾病預(yù)后[9]。因此通過相關(guān)量表評估雙相障礙患者的人格特點,更有利于評估患者的病情、治療效果和預(yù)后等情況。
本研究在既往研究[5-6]的基礎(chǔ)上擴大樣本量、增設(shè)正常對照組進行研究,有利于增加研究的可靠性,而且本研究中人格特點的測查是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的情況下進行,能夠更好地反映患者的人格特點。本研究發(fā)現(xiàn)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的偏執(zhí)型、分裂樣型、分裂型、邊緣型、表演型、回避型、依賴型、強迫型、抑郁型因子分均高于對照組,同時雙相Ⅰ型組的反社會型因子分和自戀型因子分也高于對照組,提示兩組患者均存在多方面的人格缺陷。ZIMMERMAN等[10]指出雙相障礙常共病的人格障礙包括邊緣型、表演型和強迫型人格障礙,BEZERRA-FILHO等[11]回顧既往文獻發(fā)現(xiàn)雙相障礙常共病的人格障礙包括邊緣型、強迫型、依賴型、自戀型、分裂型、分裂樣型、回避型、偏執(zhí)型、反社會型,本研究則發(fā)現(xiàn)雙相Ⅰ型、雙相Ⅱ型組患者的上述各因子分均高于對照組。本研究與上述學(xué)者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
有學(xué)者指出雙相Ⅰ型與Ⅱ型障礙患者間存在不同的人格特征[12-13]。本研究顯示雙相Ⅰ型組的自戀型因子分高于雙相Ⅱ型組,根據(jù)PDQ-4+因子的提示意義,說明雙相Ⅰ型組患者相比雙相Ⅱ型組患者更渴望成功,但是又存在一定的虛榮心;而雙相Ⅱ型組回避型因子分高于雙相Ⅰ型組,提示雙相Ⅱ型障礙患者相比雙相Ⅰ型障礙患者存在回避性高的特點,表現(xiàn)為行為退縮、自卑、被動、敏感等。IZCI等[3]研究顯示雙相Ⅰ型障礙患者主動因子得分較高,雙相Ⅱ型障礙社交退縮因子得分較高;ZANINOTTO等[14]的研究顯示雙相Ⅱ型障礙患者具有相對較高的回避性。本研究與上述學(xué)者的研究結(jié)果基本一致。但是李愛鳳等[6]的研究則顯示雙相Ⅰ型與Ⅱ型障礙患者人格特征無明顯差異,姚家樹等[15]的研究顯示雙相Ⅱ型組的邊緣型因子得分大于雙相Ⅰ型組,其他因子分未見差異。本研究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采用的測評工具不同有關(guān),本研究采用PDQ-4+評估患者的人格特點,而李愛鳳等[6]采用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評價人格特點,姚家樹等[15]采用Parker人格測量量表評價人格特點。此外本研究的樣本量均大于上述兩項研究,更具代表性。
本研究是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進行的橫斷面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雙相障礙患者存在多維度的人格缺陷,且雙相Ⅰ型和Ⅱ型障礙患者的人格缺陷存在差異性,雙相Ⅰ型障礙患者主動性相對較高,雙相Ⅱ型障礙患者則具有高回避性的特點,認識到這點有助于臨床工作中更全面地評估雙相障礙患者的人格特點。但是人格特點異常是否受疾病等因素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采用多種人格測量的方法,對同一患者的不同臨床相做動態(tài)觀察并進行對比分析,為探討人格特征與病情變化間相關(guān)關(guān)系提供更完整的資料。
表2 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和對照組PDQ-4+各因子分比較(±s)
表2 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和對照組PDQ-4+各因子分比較(±s)
1)與對照組比較,經(jīng)LSD-t檢驗,P<0.05;2)與雙相Ⅱ型組比較,經(jīng)LSD-t檢驗,P<0.05
組別n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對照組68 52 79偏執(zhí)型3.41±1.811)3.77±1.541)2.70±1.70分裂樣型2.85±1.541)2.73±1.721)1.92±1.47分裂型4.03±1.891)3.54±1.951)2.34±2.09反社會型2.37±1.571)1.77±1.64 1.25±1.78邊緣型3.87±1.951)3.42±1.741)2.34±1.95表演型4.74±1.831)4.23±1.571)3.58±1.89組別雙相Ⅰ型組雙相Ⅱ型組對照組自戀型4.19±1.541)2)3.00±1.61 2.49±1.88回避型3.66±1.571)2)4.42±1.561)2.99±1.88依賴型3.59±1.641)3.31±1.701)2.46±1.86強迫型4.90±2.011)4.65±1.861)3.61±2.28被攻擊型1.96±1.28 2.08±1.34 1.56±1.38抑郁型3.13±1.091)2.88±1.101)2.48±1.31
[1]李喆,楊曉蓉,李濤.雙相障礙與軀體疾病共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15,41(2):122-125.
[2]QUILTY LC,PELLETIER M,DEYOUNG CG,et al.Hierarchi?cal personalitytraits a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unipolar and bipolar disorders[J].J AffectDisord,2013,147:247-254.
[3]IZCI F,FINDIKLI EK,ZINCIR S,et al.The differences in tem?perament-character traits,suicide attempts,impulsivity,and functionality levels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I and II[J]. Neuropsychiatr Dis Treat,2016,12:177-184.
[4]KIM B,LIM JH,KIM SY,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Personali?ty Traits in Patients with Bipolar I and II Disorder from the Five-Factor Model Perspective[J].Psychiatry Investig,2012,9 (4):347-353.
[5]任孝鵬,戴曉陽.雙相情感障礙患者人格特征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xué)雜志.2001,9(1):52-53.
[6]李愛鳳,陽瓊,蔡穎蓮.雙相Ⅰ型和雙相Ⅱ型障礙間歇期患者人格特征的對照研究[J].臨床醫(yī)學(xué)工程,2013,20(8): 979-980.
[7]楊蘊萍,沈東郁,王久英,等.人格障礙診斷問卷(PDQ-4+)在中國應(yīng)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xué)雜志,2002, 10(3):165-168.
[8]于欣,方貽儒.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M].北京:中華醫(yī)學(xué)電子音像出版社,2015:18,42.
[9]代景蘭,苗國棟.雙相障礙與人格障礙共病的研究現(xiàn)狀[J].臨床精神醫(yī)學(xué)雜志,2014,24(6):425-426.
[10]ZIMMERMAN M,MORGAN T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bipolar disorder[J].Dialogues Clin Neurosci,2013,15(2):155-169.
[11]BEZERRAFILHO S,GALVAODE AA,STUDART P,et al.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euthymic bipolar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Rev Bras Psiquiatr,2015,37(2):162-167.
[12]YAO J,XU Y,QIN Y,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Disorder Functioning Styles and the Emotional States in Bipolar I and II Disorders[J].PLoS One,2015,10(1):e0117353.
[13]DERVIC K,GARCIAAMADOR M,SUDOL K,et al.Bipolar I and II versus unipolar depression:clinical differences and im?pulsivity/aggression traits[J].Eur Psychiatry,2015,30(1): 106-113.
[14]ZANINOTTO L,SOUERY D,CALATI R,et al.Temperament and character profiles in bipolar I,bipolar II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Impact over illness course,comorbidity pattern and psych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depression[J].J Affect Dis?ord,2015,184:51-59.
[15]姚家樹.人格障礙與雙相障礙Ⅰ型和Ⅱ型情緒狀態(tài)的關(guān)系[D].浙江大學(xué),2014.
R749.4
A
2016-07-11)
(責任編輯:肖雅妮)
10.3969/j.issn.1002-0152.2016.11.009
☆ 濟寧市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編號:2015-73);山東省醫(yī)藥衛(wèi)生
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編號:2015WS0423)
* 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濟寧272051)
△濟寧醫(yī)學(xué)院附屬醫(yī)院
(E-mail:wzg96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