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左傳》、《國語》時間副詞比較研究

2016-03-29 05:36周廣干
關鍵詞:國語左傳

周廣干

關鍵詞:先秦漢語;時間副詞;《左傳》;《國語》;語義功能

摘要:《左傳》、《國語》是研究先秦漢語的典型語料,兩書在文獻關系上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時間副詞是漢語副詞中的一個重要次類,使用頻率多,特點鮮明。對《左傳》和《國語》的時間副詞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兩書中常用的時間副詞在使用頻率方面表現(xiàn)出較強的一致性,在語法功能和句法分布方面的特點基本也是一致的,只是在個別副詞的使用上存在細微的差異。由此可以推測《左傳》、《國語》應當是出于同一派學者之手。

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4474(2015)04-0020-08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dverbs of Time in Zuo Zhuan and Guo Yu

ZHOU Guangg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China)

Key words: PreQin Chinese; adverbs of time; Zuo Zhuan; Guo Yu; semantic function

Abstract: Zuo Zhuan and Guo Yu are typical corpora for the study of PreQin Chinese. The two books have innumerable links with each other. Adverbs of time are a key subcategory of Chinese adverbs, featuring high frequency in use and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adverbs of time in Zuo Zhuan and Guo Yu. The comparison reveals that the two books show strong consistency in the frequency of common adverbs of time and demonstrates that grammatical functions and syntactic distributions are substantially consistent. In these two books, only the use of the individual adverbs has subtle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e infer that the two books might be composed by the scholars of the same school.

副詞的特點需要從語法的角度著眼,漢語缺乏形態(tài)標志,劃分詞類應該主要根據(jù)功能和分布,還要兼及意義。為了更清楚地認識漢語副詞在功能、分布方面的特點,很有必要把副詞同其他相關詞類進行比較、區(qū)別。本文的論述重點在于時間副詞與時間名詞、語氣副詞的區(qū)分上。

關于副詞與時間名詞的區(qū)分,楊榮祥先生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上指出:“副詞一般只能充當謂詞性結(jié)構中的修飾成分,而時間名詞除此之外,還可以充當體詞性結(jié)構中的修飾成分,一般都能和介詞組成介賓結(jié)構,副詞則不能”〔1〕。時間副詞和語氣副詞是副詞系統(tǒng)中的兩個次類。關于副詞次類的劃分,呂叔湘先生曾指出:“副詞的內(nèi)部需要分類,可是不容易分得十分干凈利索,因為副詞本身就是個大雜燴”〔2〕。楊榮祥先生在著作中也提到“副詞再分類的原則”問題,指出:“副詞的再分類,僅僅以語義為標準是不夠的,還應該從功能、分布方面分析各次類的特征……要在以語義為標準分類的基礎上,找出各次類在功能特征方面的共性以及它們對有關語法格式的制約作用,從而證明所作分類的合理性。”“副詞次類的語法功能特征可以從三個方面觀察:一、對被修飾成分的語法屬性的選擇;二、在句法結(jié)構中的語義指向;三,不同次類在句法結(jié)構中共現(xiàn)時的順序位置”〔1〕。關于時間副詞和語氣副詞的區(qū)分,由于同屬副詞次類,在功能特征上并無明顯的界限,我們可以根據(jù)語義特征進行一定的區(qū)分。馬真先生認為:“通常所說的時間副詞,大多不表示行為動作的‘時,而表示行為動作的‘態(tài)”〔3〕??傮w看來,時間副詞在語義上表示的是“時間觀念”,而語氣副詞表示的是某種語氣;另外在句法分布方面,由于“語氣副詞主要是表示說話人的主觀態(tài)度和情感,是對基本命題的主觀評價,所以它總是統(tǒng)攝整個謂詞性結(jié)構乃至整個句子”,因此語氣副詞在與其他副詞次類連用時,總是出現(xiàn)在最前面①。

根據(jù)時間副詞的功能和語義特征,結(jié)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左傳》、《國語》時間副詞的實際使用情況,我們對時間副詞進行如下分類:首先把時間副詞分為兩大類,即動作行為發(fā)生或狀態(tài)存在的時間(表“時”)和與時間相關的狀態(tài)(表“態(tài)”)②。然后根據(jù)表“時”表“態(tài)”的不同再分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可分為表示過去、已然,表示現(xiàn)在、進行和表示將來、未然三類;與時間相關的狀態(tài)又可分為表示久暫,表示先后早晚,表示始終,表示頻率、重復四類。

本文先按照兩書中共有的時間副詞、僅見于《左傳》的時間副詞和僅見于《國語》的時間副詞為序進行系統(tǒng)描寫、比較,在此基礎上就兩書時間副詞的語法功能進行比較并加以總結(jié)。

一、兩書均使用的時間副詞

(一)動作行為發(fā)生或狀態(tài)存在的時間

1.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進行所處的時間

【嘗10:嘗2】③用于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在以前、過去發(fā)生過,可譯為“曾經(jīng)”,在《左傳》和《國語》中各出現(xiàn)10例和2例,如: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僖公30年)④

(2)辭曰:“臣嘗陳辭矣,心以守志,辭以行之,所以事君也?!保〞x語八)

【既i125:既i85】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變化在說話之前,或在另一動作行為發(fā)生之前已經(jīng)完結(jié),經(jīng)常用于復句的分句中,可譯為“已經(jīng)”、“……之后”等,如:

(3)宋、衛(wèi)既入鄭,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敗。(隱公10年)

(4)今既免大恥,而不忍小忿,可以為能乎?(魯語下)

【既已1:既已1】表示動作行為已經(jīng)成為事實,可譯為“既然已經(jīng)”、“……之后”,如:

(5)既已告于君,故與叔向語而稱之。(昭公3年)

(6)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饜而已,是以三嘆。(晉語九)

【已i9:已i10】用于動詞謂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早已經(jīng)完成,可譯為“已經(jīng)”,如:

(7)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將何以戰(zhàn)?(僖公28年)

(8)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晉語二)

【以2:以1】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在過去、已然完成或狀態(tài)已然存在,通“已”,如:

(9)冀之北土,馬之所生,無興國焉。恃險與馬,不可以為固也,從古以然。⑤(昭公4年)

(10)從者將以子行,其聞之者吾以除之矣。(晉語四)

2.表示現(xiàn)在、進行

【方ii37:方ii10】表示動作行為正在進行,可譯為“正在”、“正”,如:

(11)晉君方明,四軍無闕,八卿和睦,必不棄鄭。(襄公8年)

(12)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魯語下)

【今257:今227】〔4〕常用于全句之首,有時用于謂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正在發(fā)生或存在,可譯為“現(xiàn)在”,其中包括“今日”、“今茲”的用例⑥,如:

(13)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隱公元年)

(14)昔歲入陳,今茲入鄭,民不罷勞,君無怨讟,政有經(jīng)矣。(宣公12年)

(15)今事已濟矣,蠡請從會稽之罰。(越語下)

3.表示將來、未然

【將417:將236】表示事情或動作行為即將發(fā)生,可譯為“即將”、“快要”,如:

(16)君子是以知息之將亡也。(隱公11年)

(17)卞人將叛,臣討之,既得之矣。(魯語下)

【將欲2:將欲1】兩個詞語連用,用于動詞謂語之前,表示將要實施某一動作行為或?qū)淼臅r間會發(fā)生的動作行為,意義同“將”,如:

(18)齊侯既伐晉而懼,將欲見楚子。(襄公24年)

(19)夫差將欲聽與之成。(越語上)

(二)與時間相關的狀態(tài)

4.表示久暫

【長4:長5】用于動詞或形容詞謂語前,表示時間久,如:

(20)魏子之舉也義,其命也忠,其長有后于晉國乎!(昭公28年)

(21)令彼在齊,則必長為魯國憂矣。(齊語)

【常i1:常i1】表示動作行為持續(xù)時間久長,還可以表示“永遠”、“永恒”:

(22)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襄公27年)

(23)今子圖遠以讓邑,必常立矣。(魯語上)

【恒4:恒5】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長久不變,可譯為“永遠”、“總是”,如:

(24)國家之敝,恒必由之。(襄公13年)

(25)夫廣川之鳥獸,恒知避其災也。(魯語上)

【既而37:既而2】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后不久,可譯為“不久”,如:

(26)蔡、衛(wèi)不枝,固將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桓公5年)

(27)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晉語四)

【遽11:遽4】用在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的急速,可譯為“急忙”、“緊急”、“迅速”等,如:

(28)仆人以告,公遽見之。(僖公24年)

(29)此志也,豈遽忘于諸侯之耳乎?(吳語)

【亟i2:亟i1】表示動作行為快速或時間間隔短,可譯為“趕緊”、“立刻”、“馬上”,都修飾動詞,動詞后都帶賓語,如:

(30)我死,乃亟去之?。[公11年)

(31)然而民不能戴其上久矣,難必及子乎!盍亟索士整庇州犁焉。(晉語五)

【驟i5:驟i1】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很短暫,某一動作行為在另一動作行為之后馬上發(fā)生,可譯為“突然”、“一下子”,如:

(32)虢公驕,若驟得勝于我,必棄其民。(莊公27年)

(33)子亹懼,曰:“老之過也?!蹦梭E見左史。(楚語上)

5.表示始終

【初i102:初i3】用于動詞謂語之前或句首,追溯往事的情況下常用,可譯為“起初”、“當初”,如:

(34)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隱公元年)

(35)初,惠后欲立王子帶,故以其黨啟狄人。(周語中)

【初ii9:初ii1】表示動作行為是第一回,可譯為“開始”、“第一次”,如:

(36)于是初獻六羽,始用六佾也。(隱公5年)

(37)收而場功,待而畚梮,營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見,期于司里。(周語中)

【始94:始19】追溯某一狀態(tài)或動作行為的開始,可譯為“剛開始”、“最初”等,一般用在句首或謂語之前,如:

(38)飲酒不樂,公與大夫始有惡。(哀公25年)

(39)是故歸惠公而質(zhì)子圉,秦始知河東之政。(晉語三)

【新18:新1】用于動詞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不久,可譯為“剛剛”、“剛開始”,如:

(40)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隱公11年)

(41)夫晉新得諸侯。(魯語上)

【終6:終3】用于謂語之前,表示最終,始終⑦。如:

(42)姑盟而退,修德息師而來,終必獲鄭,何必今日?(襄公9年)

(43)夫堅樹在始,始不固本,終必槁落。(晉語二)

【卒11:卒11】用于動詞謂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最終完成或?qū)崿F(xiàn),可譯為“最終”、“終于”,如:

(44)王孫蘇與召氏、毛氏爭政,使王子捷殺召戴公及毛伯衛(wèi),卒立召襄。(宣公15年)

(45)王卒使傅之。(楚語上)

6.表示先后、早晚

【后69:后19】用于謂語之前,表示一個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在后發(fā)生或后來才存在,如:

(46)君子以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后動于惡。(桓公2年)

(47)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jié)專車。(魯語下)

【遂4:遂67】用于動詞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準備達到的最后結(jié)果,可譯為“最終”、“終于”⑧。如:

(48)燭庸之越駟乘。自衛(wèi)將遂伐晉。(襄公23年)

(49)及定王,王室遂卑。(周語下)

【先97:先21】用于謂語之前,表示一個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在之前發(fā)生或已經(jīng)存在,可譯為“首先”、“開始”,如:

(50)宋公以幣請于衛(wèi),請先相見。(隱公8年)

(51)臣聞圣王公之先封者,遺后之人法,使無陷于惡。(魯語上)

【早19:早3】用于謂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或完成得早,如:

(5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僖公30年)

(53)必早善晉子,其當之也。(周語下)

【蚤1:蚤5】用于謂語前,用法意義通“早”,如:

(54)得志于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貳焉?。ㄙ夜?3年)

(55)孰使我蚤朝而晏罷者,非吳乎?(越語下)

7.表示頻率、重復

【常ii5:常ii3】用于謂語動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頻繁發(fā)生,可譯為“常常”、“經(jīng)?!保纾?/p>

(56)若常膏之,其天下輯睦,豈唯敝邑?(襄公19年)

(57)夫子員導賓主之言無私,子常易之。(晉語八)

【重12:重3】用于動詞謂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的重復,可譯為“再一次”、“又一次”,如:

(58)楚重得志于晉,晉之恥也(昭公元年)

(59)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晉語二)

【復137:復10】表示動作行為重復出現(xiàn),可譯為“重新”、“再一次”,如:

(60)秋,盟于唐,復修戎好也。(隱公2年)

(61)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滅禍不自其基,必復亂。(晉語一)

【薦4:薦4】用于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多次、屢次發(fā)生,可譯為“屢次”、“接連”,如:

(62)以大國政令之無常,國家罷病,不虞薦至,無日不惕,豈敢忘職?(襄公22年)

(63)天災流行,戾于弊邑,饑饉薦降,民羸幾卒。(魯語上)

【屢1:屢1】用于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屢次發(fā)生,可譯為“屢次”、“多次”,如:

(64)其御屢顧,不在馬,可及也。(襄公16年)

(65)余于伯楚屢困,何舊怨也?退而思之,異日見我。(晉語四)

【每8:每2】用于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多次重復發(fā)生,可譯為“每次”,如:

(66)齊陳乞偽事高、國者,每朝,必驂乘焉。(哀公6年)

(67)成王每出子文之祿,必逃,王止而后復。(楚語下)

【亟ii9:亟ii1】用于謂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重復多次的發(fā)生,可譯為“屢次”、“頻繁地”,如:

(68)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隱公元年)

(69)今王無以取之,而天祿亟至,是吳命之短也。(吳語)

【又121:又18】表示施事主語動作行為的重復出現(xiàn),可譯為“再”、“再次”或直接譯為“又”,如:

(70)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隱公3年)

(71)公說,乃城曲沃,太子處焉;又城蒲,公子重耳處焉;又城二屈,公子夷吾處焉。(晉語一)

【再44:再12】用于動詞前,表示同一動作行為第二次發(fā)生,可譯為“兩次”、“第二次”,由于是第二次實施某一動作,所以,動詞有時或經(jīng)常省略,如:

(72)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僖公28年)

(73)吾聞之曰:“一姓不再興。”(周語下)

【驟ii11:驟ii10】用于動詞謂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多次發(fā)生,可譯為“多次地”、“屢次地”,如:

(74)公子商人驟施于國。而多聚士,盡其家,貸于公有司以繼之。(文公14年)⑨

(75)昔吾驟諫王,王不從,是以及此難。(周語上)

二、見于《左傳》而不見于《國語》的時間副詞

主要有表示已然、過去的方i、曩者、日、昔;表示將來的其;表示久暫的既ii、久、素i、一i、壹;表示始終的一ii;表示早晚的前;表示頻率、重復的申、再三。分述如下。

1.表示已然、過去

【方i1】可以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不久之后,可譯為“剛剛”,如:

(76)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鋤遷于窮石,因夏民以代夏政。(襄公4年)

【曩者2】表示過去已久的時間,后面往往有“今”與之相對,如:

(77)曩者志入而已,今則怯也。(襄公24年)⑩

【日7】常用于句首表示往日、過去、以前,有時下文有“今”與之相對,用作時間副詞時多修飾后面的句子,一般不直接修飾謂語,如:

(78)日衛(wèi)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歸之。(文公7年)

【昔73】常用在句首或謂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在過去,可譯為“從前”、“過去”等,可以與其他詞語連用,如“昔歲”(3例、往年)、“昔者”(4例、過去)等,如:

(79)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僖公26年)

(80)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宣公12年)

2.表示將來

【其1】表示將來時間,可譯為“將(會)”、“將(要)”:

(81)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僖公23年)

3.表示久暫

【既ii10】有時可以單用,表示動作行為結(jié)束不久又發(fā)生另一行為,可譯為“不久”,如:

(82)既,又欲立王子職,而黜太子商臣。(文公元年)

【久6】用于動詞謂語之前,表示時間長久,如:

(83)寡人有弟,不能和協(xié),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隱公11年)

【素i1】修飾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行為或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在一段時間里的連續(xù)性,表示一向、一直、向來:

(84)背惠食言,以亢其仇,我曲楚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僖公28年)

【一i3】用于動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一旦做出就會出現(xiàn)相應的后果,可譯為“一旦”或“一……(就)”,如:

(85)蔡、許之君,一失其位,不得列于諸侯,況其下乎?。ǔ晒?年)

【壹1】用于動詞謂語前,可譯為“一旦”:

(86)今壹不免其身,以棄社稷,不亦惑乎?(襄公21年)

4.表示始終

【一ii11】用于動詞謂語之前,可以表示“一次”、“第一次”,如:

(87)齊桓公存三亡國以屬諸侯,義士猶曰薄德,今一會而虐二國之君。(僖公19年)

5.表示早晚

【前2】用于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得早,在另一些行為動作之前,可譯為“早”或“以前”,又可引申為空間的“在前”,如:

(88)然而前知其為人之異也。(昭公15年)

6.表示頻率、重復

【申3】表示動作行為重復出現(xiàn)、發(fā)生,相當于“再三”,可譯為“多次”、“再”,如:

(89)在軍,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之于勝之不可保、紂之百克而卒無后。(宣公12年)

【再三2】用于動詞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多次發(fā)生,可譯為“屢次”,如:

(90)及內(nèi)子與母弟叔孫,則不對。再三問,不對。(昭公25年)

三、見于《國語》而不見于《左傳》的時間副詞

見于《國語》而不見于《左傳》的時間副詞主要有表示久暫的一旦、永;表示始終的首;表示先后早晚的素ii以及表示頻率、重復的頻。相較而言,《國語》特有的時間副詞不如《左傳》豐富,分次如下。

1.表示久暫

【一旦1】位于動詞謂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突然在某個時間發(fā)生,仍譯為“一旦”:

(91)今臣一旦為狂疾,而曰“必賞女”,與余以狂疾賞也,不如亡!(晉語九)

【永3】用于動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的永久延續(xù),可譯為“永遠”,如:

(92)以遺后之人,使永監(jiān)焉。(周語下)

2.表示始終

【首2】位于動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的初次發(fā)生或開始發(fā)生,可譯為“首先”“開始”,如:

(93)段規(guī)反,首難,而殺智伯于師,遂滅智氏。(晉語九)

3.表示先后早晚

【素ii1】位于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在前,可譯為“預先”、“先前”,如:

(94)夫謀必素見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吳語)B11

4.表示頻率、重復

【頻1】用于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在一定時間內(nèi)頻繁出現(xiàn)、發(fā)生,可譯為“頻繁”、“屢次”,1例:

(95)日月會于龍坊,土氣含收,天明昌作,百嘉備舍,群神頻行。(楚語下)

四、比較分析及相關問題的探討

1.見次、出現(xiàn)頻率

總體看來,《左傳》中的時間副詞要比《國語》中的時間副詞豐富,用法更顯靈活。表示過去已然的時間副詞,《左傳》中多出了“昔、曩者、日、方i”等,而且“昔”的用例占到1/3強。表示這種用法時,《左傳》的時間副詞表達更精確;在表示久暫方面,《左傳》明顯多了幾個詞語,而且用例不在少數(shù);在其他用法方面,兩書就沒有太大的差別了,彼多于此或此多于彼的詞語用例都比較少。

《左傳》中共有時間副詞用例1829例,《國語》共有817例,在相對使用頻率方面,兩書的時間副詞沒有多少差別B12。在具體使用方面,“今”、“將”、“既”、“先”、“始”等在兩書中使用都較多,表明這些詞語是常用時間副詞;而有些詞語在兩書中差別較為明顯,比如“初”、“遂”、“復”、“新”、“既而”等,這或許與兩書的記事體例相關,存在差異的具體原因尚有待進一步考察。

不過總體看來,兩書時間副詞在見次、使用頻率及具體使用方面表現(xiàn)出較強的一致性。

2.時間副詞的語法功能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比較直觀地看出,兩書時間副詞在語法功能及在句中的分布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個別地方小有差異??梢姇r間副詞在《左傳》和《國語》中主要的功能是修飾動詞謂語,主要表達的是動作行為發(fā)生或狀態(tài)存在的時間以及與時間有關的狀態(tài)等,兩書時間副詞的功能、分布基本相同。

(1)表示過去、已然的時間副詞:“已”在兩書中的功能相同,都修飾動詞和形容詞,不修飾名詞;“既”在《國語》中可以修飾形容詞謂語,在《左傳》中沒有這種功能;“嘗”在《左傳》中可以修飾名詞謂語,在《國語》中沒有這種功能;《左傳》中的“以”2例用來修飾動、形、名詞謂語以外的其他成分,在《國語》中修飾動詞謂語。

(2)在表示現(xiàn)在、將來的時間副詞中,《國語》中的“方”可以修飾名詞謂語,這在《左傳》中是不見用例的;“其”在《左傳》中表示將來,《國語》中沒有這種用法,其他詞語功能相同、數(shù)量存異。

(3)“一”、“壹”、“素i”、“既”在《左傳》中作時間副詞,是其自身的一個特點,《國語》中沒有這些副詞,而“素i”作時間副詞修飾形容詞謂語是更為特殊的一個表現(xiàn);《國語》中的“久”、“一旦”和“永”等時間副詞,《左傳》中未見用例。從上面幾個副詞的運用并結(jié)合現(xiàn)代漢語加以思考,可以看出,《國語》中表久暫類和始終類的時間副詞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一直到現(xiàn)在仍在使用;相比之下,《左傳》的時間副詞運用稍顯隨意、雜亂。

(4)表先后早晚,《左傳》中特有“前”、“遂”;《國語》特有“素ii”,這也體現(xiàn)了《國語》的“素ii”在后世有較強的生命力,說明是典型性時間副詞,而“前”、“遂”用法多數(shù)發(fā)生了轉(zhuǎn)移。二書表頻率、重復類的時間副詞在語法功能上大致相同,《左傳》中獨有“再三”用例,這些都是漢語中生命力很強的詞語。

注釋:①

關于副詞次類連用的線性次序,本文依據(jù)楊榮祥總結(jié)出的觀點,可參《近代漢語副詞研究》。

②關于時間副詞表“時”和表“態(tài)”的區(qū)分,本文借鑒了馬真先生《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關于時間副詞”一節(jié)中的觀點,馬真先生的研究方法和結(jié)論對本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③文章以【advN1:advN2】的方式進行比較,前一時間副詞及后面的數(shù)字表示在《左傳》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后者表示在《國語》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具有兩項意義或用法的多義時間副詞,本文以“advi”和“advii”來表示,后面仍有出現(xiàn)頻次的數(shù)據(jù);僅見于一書的時間副詞直接以【advN】的形式表示,數(shù)字仍表示出現(xiàn)次數(shù)。下文在表述出現(xiàn)次數(shù)時,前面的次數(shù)為《左傳》,后為《國語》。為行文簡潔不再標出書名。在副詞描寫方面,本文按照副詞詞頭的音序進行排列,特此說明。

④“兩書中均使用的時間副詞”一節(jié)中的例句一般采用先《左傳》后《國語》的順序,詳明出處,不再標出書名,下同。

⑤《左傳》中另有一例為“自古以然”,義同本例中的“從古已然”,“自”、“從”作介詞。這種說法是先秦漢語的習語。

⑥“今茲”、“今日”在先秦時期已經(jīng)成詞,《漢語大詞典》分別釋義為“今此,現(xiàn)在”、“本日、今天”。將二者視為時間副詞是采用楊伯峻、何樂士先生《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中的分類和說明。

⑦“始”、“終”用作時間副詞,在文獻中??梢姷綄εe使用,如例(43),另外兩詞也可與其他時間副詞對舉使用,比如與“姑”等,如例(42)。我們認為兩詞是典型的時間副詞?!白洹弊鲿r間副詞表示“最終”,在語義上與“終”是相近的,在句中也是充當時間副詞。

⑧“遂”作時間副詞還是語氣副詞有一定的爭議,我們主要結(jié)合語義特征進行分別。杜預注《左傳》時有“遂,兩事之辭”或者“兩事故曰(言)遂”的解釋,因為是“兩事”,我們認為存在時間先后的順序。另外,根據(jù)副詞連用的線性順序原則,語氣副詞多在謂語成分修飾語的最前面。我們觀察文獻用例,發(fā)現(xiàn)“遂”一般都是直接用在謂語成分之前,一般不能放在修飾成分的最前面。依據(jù)這些內(nèi)容并結(jié)合文義,我們傾向于將“遂”處理為時間副詞。

⑨杜預注:“驟,數(shù)也?!薄秶Z》中“驟諫”凡5見,韋昭注出1例,即“今申胥驟諫其王,王怒而殺之”(越語下),韋注:“子胥數(shù)諫,王不聽,知吳必亡,使于齊,屬其子于鮑氏。王聞之,賜之屬鏤以死?!鄙瞎艜r期的“驟”到了中古時期被釋為“數(shù)”,表示“多次、屢次”。這一語義的“驟”與上文表示動作迅速義為“一下子”的“驟”是有明顯差異的。

⑩“曩者”與下一分句的“今”對舉成文,都是時間副詞。時間詞語后附上“者”構成復音時間詞,很早便已產(chǎn)生。

B11此例韋昭注:“素,猶豫也,履,行也?!崩小八亍迸c下一分句的“而后”相應,用作時間副詞,修飾動詞“見”,義為“預先(看到、知曉),然后施行”。

B12相對使用頻率是指兩書時間副詞的使用量與各文獻全部用字之比。本文將《左傳》、《國語》分別以18萬字和8萬字計,因此時間副詞的相對使用頻率分別為1016%和1.021%,差別極微。

B13表中對副詞所修飾的謂語成分的性質(zhì)進行統(tǒng)計,主要包括動詞謂語、形容詞謂語和名詞謂語。表中統(tǒng)計的頻率之和未必是100%,原因在于有些時間副詞修飾其他謂語成分,比如“日”一般修飾后面的句子,而很少修飾謂語。

參考文獻:〔1〕

楊榮祥.近代漢語副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3,47-48,228-270.

〔2〕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512.

〔3〕馬真.現(xiàn)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53.

〔4〕楊伯峻,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修訂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236-237.

(責任編輯:武麗霞)

猜你喜歡
國語左傳
《左傳》《國語》所見舊有繇辭及臨時自撰繇辭考辨
《左傳》“攝官承乏”新解
《左傳》疑難考辨一則
《左傳》“譏失教也”句獻疑
《國語·周語》“奉禮義成”辨析
《國語》故訓與古文字
朱希祖在國語運動中的貢獻
論“國語騎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孫武何以不見名于《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