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詞本來來好好的,玩著玩著就會被玩壞,女權也沒有逃開這個命運。正如雞湯黨分裂成了好雞湯和毒雞湯一樣,那些高呼著女權的人群也分裂成了女權、女權癌、偽女權三種。
“男女是平等的,我不是你的附屬品,我也有權利做我喜歡的事,請你不要干涉我的自由讓我來迎合你的品位和愛好?!薄@是女權。
用挪威來舉例子。挪威作為女權主義最成功的國家,女性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風貌:當女權獲得真正的法律保障(挪威法律規(guī)定了女性在政治與經(jīng)濟生活中擁有和男人一樣的權利,挪威的現(xiàn)任政府內(nèi)閣18人,8位是女性,加上首相也是女性,剛好一半,兩黨黨魁也均是女性,而早在2003年,挪威就產(chǎn)法要求企業(yè)董事會保證40%成員是女性。)之后,女性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嫁人不是挪威女人最熱衷的話題(這一點恰好和中國女人相反),工作是聊天的主題。她們普遍走路颯爽英姿,那種極為女性化的,穿著窄身裙子,戴著首飾,化著嚴妝的職場女性極為罕見。街上到處都是穿著跑鞋牛仔褲的精明干練的挪威女人,開車的是女人,主持國際文學討論會的是女人,挺著大肚子在臺上當主持的還是女人。
“男女是平等的,我不是你的附屬品,我也有權利做我喜歡的事,請你不要干涉我的自由讓我來迎合你的品位和愛好,但是你要是想娶我必須有房有車房產(chǎn)證上還要加我的名字,我爸我媽我弟弟妹妹七大姑八大姨家你都要養(yǎng)著。”——這是女權癌。
有一個網(wǎng)貼精辟地總結了這類“女權癌”患者們的兩大特征:一是一邊主張男女平等,卻又主張男人應該從經(jīng)濟、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無條件照顧、容忍、謙讓女人。簡單地說,就是有困難男的上,有便宜女人占。說到底還是男女有別。第二,一邊主張男女平等,一邊對男女在道德上采取雙重標準。被解放了的女人自然是不必服從相夫教子、婦德婦容的封建陳腐舊道德了,但對于男性的道德要求,卻一點不比傳統(tǒng)的少。具體表現(xiàn)為,男人必須依然保持紳士風度,要溫良恭儉讓,而女人則不必再有半點“淑女風度”;女人的錢是女人的,男人的錢也是女人的;男人不小心說一句“小婊砸”就是不尊重女性,是用觀念來“物化”女性,而女人滿嘴的“小鮮肉”,則是社會平等開放的標志……
女權癌女權主義者如同一句曾在美國廣為流行的俗語:“男女平等,但女人更為平等。”但“更平等”的潛臺詞,意味著“更多不平等”。
偽女權有兩種,第一類,一開口振臂高呼:“你要獨立、你要自強、你要平等、你要不依靠男人……”最后畫風一轉(zhuǎn):“因為只有成為這樣的女人,才會有更好的男人。”也就是,追求女性獨立只是手段,找到更好的男人才是目的。
第二類,則是混淆了“男女平等”和“男女相同”的概念。如上世紀60年代西方女權運動中女性拒絕穿高跟鞋,不戴胸罩,以及抽煙和留短發(fā)等,這些行為看似在拋卻各種男權社會強加于女性的含有物化意味的性指認,實則是在試圖成為男性。她們甚至不去客觀地探討一下,不戴胸罩會令女性更舒服還是更不舒服。
資料來源:騰訊網(wǎng)、鳳凰網(wǎng)、百度百科、知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