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奈
恐怖主義是某種形式的演劇??植婪肿痈鼰嶂杂谕ㄟ^吸引眼球使其問題處于人們關注的中心,而非行動本身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
恐怖分子已經(jīng)成為美國政治的最重要議題。2015年12月,民調(diào)顯示美國總人口的約16%,也就是每六個美國人中就有一位將恐怖主義視為國家最重要的問題,而上個月該比例僅有3%。盡管仍低于2001年9月11日恐怖襲擊后測得的46%,但其比例卻創(chuàng)下了近10年來美國人提到恐怖主義的新高。這樣的輿論變化影響在共和黨總統(tǒng)初選中體現(xiàn)得特別明顯。它無疑提振了反穆斯林言論尤其強硬(甚至頗具煽動性)的特朗普的競選活動。有些政治家開始將反恐戰(zhàn)爭冠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加利福尼亞州圣貝納迪諾2015年12月的襲擊表明,恐怖主義問題在美國確實存在。但這個問題卻被總統(tǒng)候選人和信奉古老格言“越血腥越吸引眼球”的新聞媒體所夸大。要想正確認識恐怖主義,美國人和其他人要牢記以下注意事項。
恐怖主義是某種形式的演劇??植婪肿痈鼰嶂杂谖矍颍蛊鋯栴}處于關注中心,而非行動本身造成的死亡人數(shù)。伊斯蘭國(ISIS)非常注重舞臺藝術。其借助社交媒體傳播的野蠻斬首,目的是引發(fā)震驚和憤怒——并以此來吸引眼球。通過夸大效果讓每次恐怖活動成為頭條新聞,我們正好中了他們的計策。
恐怖主義并非發(fā)達國家民眾所面臨的最大威脅。車禍和香煙的致死人數(shù)都遠比恐怖主義多。事實上,恐怖主義甚至算不上很大的威脅——就連小的也算不上。人們死于雷擊的可能性都比恐怖行動要大。
專家估計美國人每年死于恐怖襲擊的可能性是350萬分之一。美國人死于浴缸意外(95萬分之一)、家電事故(150萬分之一)、撞鹿事故(200萬分之一)或商業(yè)客機失事(290萬分之一)的幾率都比恐怖行動要大。每年有6000名美國人死于邊開車邊發(fā)短信或打電話,這比死于恐怖主義的幾率高出數(shù)百倍之多。美國死于激進伊斯蘭恐怖主義的人數(shù)還不及心懷不滿的辦公室和學校槍手多。因此,恐怖主義并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
全球恐怖主義已經(jīng)不是新聞了??植乐髁x浪潮往往需要一代人才能逐漸褪卻。20世紀早期,無政府主義運動因為烏托邦理想刺殺了幾位國家元首。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左翼”紅色旅和紅軍軍團曾劫持跨境飛機并綁架和殺害普通公民及商界和政界領袖。
今天的圣戰(zhàn)極端分子是披著宗教外衣的一種古老政治現(xiàn)象,他們的很多領導人都并非傳統(tǒng)的原教旨主義者,而是在全球化浪潮中被連根拔起并且在想象中的純伊斯蘭哈里發(fā)團體中尋找生存意義的民眾。打敗他們需要時間和精力,但伊斯蘭國自身的狹隘性限制了其受眾。其宗派主義襲擊甚至不能吸引所有穆斯林,更不要說印度教、基督教和其他教徒。伊斯蘭國最終會被擊敗,這和其他跨境恐怖活動沒有區(qū)別。
恐怖主義很像巴西柔術——小個選手借大個選手的力來打敗他。沒有恐怖組織像國家一樣強大,也沒有幾個恐怖運動成功推翻了政府。但如果能激怒一國民眾弄巧成拙,它們就有獲勝的希望。2001年基地組織成功地引誘美國侵入阿富汗,其后在美國領導的入侵伊拉克行動的瓦礫堆中誕生了伊斯蘭國。擊敗恐怖主義需要智慧的力量,因為智慧力量能將軍警硬實力和吸引說服的軟實力相結合。硬實力可以殺死或俘獲鐵桿恐怖分子,這些人基本不會接受引誘和勸說;與此同時,軟實力可以為頑固分子試圖招募的邊緣民眾打預防針。
最后我想強調(diào),注重輿論與在社交媒體上的形象和精準空中打擊一樣重要和必要。疏遠穆斯林并削弱其提供關鍵情報意愿的對立言論將為我們所有人帶來威脅。這也解釋了為何當前某些總統(tǒng)候選人的反穆斯林姿態(tài)造成如此適得其反的效果??植乐髁x是個嚴重問題,它理應成為我們情報、警察、軍事和外交機構的重中之重。它是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不讓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落入恐怖份子之手也至關重要。
但我們不應落入恐怖分子的圈套。如果讓他們接管公眾輿論的主要舞臺,將會有損我們公共生活的質(zhì)量、扭曲我們的重點日程。他們會用我們自己的力量來對付我們。
(作者為哈佛大學教授,著有《美國世紀是否結束?》,Project Syndicate, 2016。?www.project-syndicat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