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正華
【教材分析】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一篇課文。文章記敘了在高寒缺氧、環(huán)境惡劣的條件下,西部建設者以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難題,修筑了青藏鐵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滿了濃濃的正能量,字里行間包含了對西部建設者們的歌頌與贊美。
這樣一篇西部大開發(fā)的課文,引發(fā)筆者的三點思考:第一,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遙遠,學生很難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和思想,教師怎樣在文本與學生生活實際中架設一座橋梁,幫助學生學習?第二,這篇課文中5次出現(xiàn)“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但是出現(xiàn)的方式卻不一樣,有單獨出現(xiàn)的,有重復出現(xiàn)的,還有和其他句子聯(lián)合出現(xiàn)的,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第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如何讓學生做到真學、會學、樂學,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設計理念】
基于文本解讀的三點思考,筆者建構了四個學習活動:把課文讀成一個詞語、把課文讀成一個表格、把課文讀成一句話、把課文讀成一個豐碑。通過四個學習活動的組織,把一篇課文作四次改變,讓學生在自學、群學、討論、質疑中,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條理清晰的表達方法,稱贊挑戰(zhàn)極限、勇創(chuàng)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認讀“妖嬈”“隧道”等詞語,能理解“銀裝素裹”“杯水車薪”等詞語的意思。
2. 能借助表格梳理課文內(nèi)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鐵路修筑者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
3. 能用質疑、解疑的方法,了解反復寫法在不同呈現(xiàn)形式下的不同效果。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活動一:把課文讀成一個詞語。
1. 檢查字詞,掃清學習障礙。
師:同學們,在本組課文的學習中,我們觀賞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覽了神秘的絲綢之路,了解了扎根邊疆的白楊,祖國的西部真是景色奇麗,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條通往美麗圣城拉薩的鐵路——青藏鐵路。(出示課題,齊讀)
出示詞語,檢查落實。
第一組(檢查字音):妖嬈 隧道 機械 青藏
第二組(檢查意思):銀裝素裹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飛 劈頭蓋臉 杯水車薪 廢寢忘食
學生自讀、齊讀,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全班討論。
2. 了解起點,把課文讀成一個詞語。
師:通過預習,你覺得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
學生交流。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偉大、困難、壯觀……
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預習就能夠把這么長的一篇課文濃縮成這樣幾個詞語,用它們來表達自己的預習感受,這種歸納的閱讀方法值得贊揚。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用問題“你覺得青藏鐵路是一條怎樣的鐵路”,讓學生暢談預習感受,嘗試把預習的成果提煉成一個詞語。學生學習不是零起點,教師通過檢查預習情況,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進而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課堂教學,既有效節(jié)約課堂學習時間,又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學習活動二:把課文讀成一個表格。
1. 借助表格,自學課文。
師:就像同學們說的,青藏鐵路是偉大的,修筑是艱難的,那就讓我們打開課本,看看修建這條鐵路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出示表格)
師: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學習,老師給你們提供一些學習建議。(課件出示,學生自學)
2. 互動交流,完成表格。
(1)師生互動交流,完成表格內(nèi)容。
(2)閱讀表格,贊美修筑者。
師:同學們通過15分鐘的學習,把這篇課文由幾個詞語又讀成了一個表格,真不錯!看著這樣的表格,你想對鐵路的修筑者說些什么?(學生交流)
小結:正是如此,所以作者帶著敬佩、贊美之情,熱情洋溢地寫下這篇課文——(生齊讀課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設計意圖:把課文讀成一個表格,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完成連續(xù)文本和非連續(xù)文本的轉化,用多種角度、多種思維去思考文本的內(nèi)容和內(nèi)涵,可以為學生開拓思維提供另一種方法。獨學、群學、修改的學習活動展開充分,做到學習方式的變革。)
學習活動三:把課文讀成一句話。
1. 聚焦關鍵句。
師:課題“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5次)請把這5句話都找出來,畫上橫線。
課件出示:
第①處第1自然段: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第②處第5自然段: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第③處第7自然段: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第④⑤處第10自然段: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2. 提出疑問。
師:看著這樣五句話,你有什么想問的?(生提問)
3. 合作解疑。
師:以4人小組為單位,討論剛才提出的問題。
全班交流。
①為什么要出現(xiàn)5次?
這是反復的寫法,強調作者對西部建設者智慧與力量、吃苦奉獻精神的歌頌。
②為什么第2處和其他4處不一樣?
因為后面文章要講述“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句話起到過渡作用,而且句子讀起來有節(jié)奏變化。
③為什么第4、5次要放在一起出現(xiàn)?
這句話在文章結尾重復出現(xiàn)兩次,更能準確抒發(fā)作者的感情。
(設計意圖:課文無非是一個例子。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習這個例子,來教給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方法。在這個學習活動的設計中,根據(jù)針對反復出現(xiàn)的五句話的質疑,讓學生對反復的寫法進行思考,了解不同形式的反復能夠表達不同的思想,從而達到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學習活動四:把課文讀成一座豐碑。
1. 觀看青藏鐵路開發(fā)的視頻。
2. 練筆,把課文讀成一座豐碑。
師:如果要在鐵路經(jīng)過的海拔最高處為建設者立一塊紀念碑,你會在上面寫下什么呢?(生自由寫作)
3. 匯報交流。
4. 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獲。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練筆設計,通過給紀念碑題詞,既使學生感情積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時宣泄,也是加強理解、內(nèi)化情感、升華情感的手段,最后把課文變成一豐碑,永遠留在學生的心中。)
(浙江省溫州市育英國際實驗學校 3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