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夜鶯與玫瑰》是王爾德早期童話的代表作,也許王爾德聞名于世的主要是其詩作,但其童話作品也十分精辟!該作品中滲透著美學、愛情、生命觀等多種思想,本文將淺析其作品中蘊含的女性擇偶觀,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王爾德;《夜鶯與玫瑰》;女性擇偶觀
作者簡介:覃金晶(1992-),女,土家族,湖南常德人,湘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8-0-01
進化心理學是一種綜合心理學、生物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思想,是現(xiàn)代心理學原則和進化生物學的結(jié)合。其中對女性的長期擇偶策略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從理論背景、偏好內(nèi)容與實際擇偶行為等方面進行闡述?!兑国L與玫瑰》是王爾德第一本童話集《快樂王子》中的一篇小故事,其內(nèi)容雖短,卻語言精練,意義匪淺,值得深讀!
一、心之死——教授之女拒愛
“在進化過程中,雌性對雄性的資源的偏好也許是動物界雌性擇偶最古老、最普遍的偏好了。”關(guān)于對經(jīng)濟資源的偏好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一展無遺,王爾德的童話中也體現(xiàn)了這一偏好。教授的女兒無意承諾只要青年學生擁有一朵紅玫瑰便會與他共舞,而在其有了更好的選擇之后,便輕易背棄了自己的諾言。教授的女兒認為宮廷大臣的兒子更能給自己帶來富貴榮華,而青年學生則是“三無”人員:無工作、無背景、無地位。面對這樣的愛情選擇,她的選擇與社會大部分女性的選擇一樣:選擇經(jīng)濟條件好的那一方。在青年學生將艱辛獲得的玫瑰獻給她時,她卻擔憂與其衣服顏色不搭配,其實這也是一種委婉的拒絕,并直接表達宮廷大臣的侄兒已經(jīng)贈送她一些上等的珠寶,此處王爾德強調(diào)“上等的”表現(xiàn)宮廷大臣侄兒經(jīng)濟條件十分優(yōu)厚,而青年學生卻不具備這種條件,此外,教授的女兒直白珠寶比鮮花更加昂貴,因此拒絕了青年學生純真的愛情。愛情是童話故事永恒的主題,此篇小故事中也無一例外體現(xiàn)了愛情的主題。
被心上人拒絕之后,青年學生心灰意冷,無比心痛,恨意涌上心頭,將來之不易的紅玫瑰扔到了大街上,“玫瑰落入陰溝邊,一輛馬車從它身上碾了過去”,此句的描寫多么細致啊,體現(xiàn)了人物內(nèi)心微妙的情感,玻璃心在遭受打擊之后徹底破碎,猶如被馬車碾過的玫瑰一樣,破敗不堪。
二、血玫瑰——夜鶯的錯愛
在得知青年急需一朵紅玫瑰來拯救他的愛情時,夜鶯頗為吃驚并被其誠意所感動,是怎樣的真情打動了夜鶯?。∏嗄昕拗V說著自己對尋找玫瑰的無能,認為自己枉讀圣賢書,博學多才的自己的生活即將因為缺少一朵紅玫瑰變得不幸,夜鶯并不認識這位青年,純粹為其真情所感,因其真愛所動。夜鶯每晚都為他歌唱,認為自己發(fā)現(xiàn)了一位真誠的戀人,認為自己看到了真愛,看到青年之后,感觸更加深刻,“他的頭發(fā)黑得像盛開的風信子,他的嘴唇就像他想要的玫瑰那樣紅;但是他的臉卻因為擔心得不到愛而蒼白如象牙,眉宇之間也布滿了憂傷?!比绱饲榫霸跄茏屓瞬粸橹畡尤荩栽钢槐壑?,四處打聽玫瑰的下落,白色的玫瑰樹告訴她花是白得就像大海的浪花沫,白得超過山頂上的積雪。黃色的玫瑰樹告訴她花黃的就像坐在琥珀寶座上的美人魚的頭發(fā),黃得超過拿著鐮刀的割草人來之前在草地上盛開的水仙花。紅色的玫瑰樹告訴她花像鴿子的腳那樣紅,比在海洋洞穴中飄動的珊瑚大扇更紅,卻因為霜雪與風暴而無法開花。夜鶯不知所措,好心的紅玫瑰樹告訴了她一個不得已的辦法:借助月光用音樂培育它,用鮮血來染紅它。用胸膛抵在樹刺上為它唱歌。也就是說用死亡來換一朵玫瑰,多么大的代價??!可是為了愛夜鶯卻愿意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愛是世界的最高主題,任何人都無法離開愛而生存,夜鶯的選擇,是自身的向往,也是青年的不追求!
女性長期以來面臨的一個適應(yīng)性問題是,不僅要選擇一個擁有生活必需資源的男性,還要選擇一個愿意為她及其子女作出資源承諾的男性。由此看來,夜鶯為青年的情意所感動也是情理之中。在青年被教授之女拒絕后,隨手丟棄了夜鶯用生命換來的紅玫瑰,玫瑰落入陰溝邊,被馬車碾過,表明夜鶯用生命換來的成果付諸東流。王爾德在故事中描繪了當時社會流行的多種愛情觀,而他極力贊揚的卻是夜鶯這種敢于為愛犧牲生命的純美愛情。
三、珠寶——經(jīng)濟條件佳者“上位”
故事中宮廷大臣的侄兒有能力送給教授之女上等的珠寶,這暗含其經(jīng)濟條件優(yōu)厚,而在女性擇偶過程中,當代女性比男性更看重經(jīng)濟資源,1939年的研究表明女性對經(jīng)濟條件的重視程度是男性的兩倍,后面又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結(jié)論,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下,女性對于經(jīng)濟資源的重視程度都得到了證實。教授之女由最初想要一朵紅玫瑰發(fā)展成欲得到金銀珠寶的過程,也是心智發(fā)展的過程,體現(xiàn)了女性擇偶對經(jīng)濟條件的重視。此外,她藐視青年學生,認為他不會像宮廷大臣侄兒那樣鞋上釘有銀扣子,這個細節(jié)表明在其所處的年代,鞋上釘有銀扣子是顯貴身份的象征,是上層社會區(qū)別于下層社會的標志,將其與青年學生進行對比可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條件的天壤之別,因此,更看重經(jīng)濟資源的教授之女選擇了宮廷大臣的侄兒。另外,這也給了我們一個窺探西方社會的視角。因此,在無形的異性選擇中,宮廷大臣侄兒經(jīng)濟條件優(yōu)厚得以“上位”!
參考文獻:
[1]奧斯卡·王爾德著,蔡榮壽譯.快樂王子[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5.
[2]進化心理學:心理的新科學/(美)巴斯著;熊哲宏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3]秦水譯.英國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3.
[4]王佐良.英國散文的流變[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8.
[5]殷企平.英國小說批評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