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婉
春水詞(下)
范婉
五
第三次到過云樓是個下午,先游的怡園,后去的過云樓。
過云樓修得細,檐頭的瓦像是新的,剛好下了一場雨,不但黑,而且隱隱的亮,鱗片似的。舊日的痕跡差點修沒了,格局還是當(dāng)年的。
站在院子來,風(fēng)吹來,海棠花瓣紛紛飄落在鋪地上。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訴相思。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飛。”我越想越覺得——這詞特別符合我此刻的心情。
夏夜,涼月如水,顧麟士坐在石上彈琴。音樂的精靈在銀色的月光中跳躍,舞蹈,這番情境,可以用怡園小滄浪亭上的對聯(lián)來形容:“竹月涌當(dāng)局,松風(fēng)時在弦?!奔覍W(xué)傳承的擔(dān)子,在他的肩上負著。
代際傳承的單調(diào)秩序,已經(jīng)定型為一種公式。顧承去世后,顧文彬在家族中協(xié)議:過云樓全部收藏由顧承之子顧麟士繼承,因為唯有他具備這樣的學(xué)識與修養(yǎng)。家族成員的沉默表示了對于決定的認同。
照片上的顧麟士,圓臉,穿灰色長衫,敦厚、善良、儒雅。細看些,寬大的前額,透出的目光平靜而柔和。我在報紙上數(shù)次看見這張照片,在孩子們的心目中他應(yīng)該是溫存、慈祥、寬容的長輩吧。定居美國的鑒賞家王季遷對自己的這位老師,敬而思,晚年還撰文回憶在過云樓學(xué)畫的往事?!白畛踅o我啟蒙的是外舅顧鶴逸先生。他本身即是名滿三吳的大畫家,他的老家也就是以書畫收藏著名的過云樓,因此我從小就有機會窺見若干元明清的名畫?!蔽易x過徐小虎《畫語錄:聽王季遷談中國書畫的筆墨》,兩人以犀利而風(fēng)趣的問答,對中國古代書畫的時代風(fēng)格、筆墨特質(zhì)、用筆技法、構(gòu)圖布局提出了各種精辟的觀點。但顧麟士的“宋畫以骨勝,元畫以韻勝”顯然是更有前瞻性的見解,目光獨到,簡明扼要。
我在心里概嘆:日往月來,顧鶴逸先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只能從這些印鑒中來一窺他的音容了:顧麟士、顧鶴逸、顧麟士畫記、顧六、顧六手臨、麟士、麟士之印、麟士之章、鶴、鶴逸、鶴廬、鶴廬主人、西津老鶴、西津漁父、古稀老人、元和顧麟士之章。我習(xí)慣稱顧麟士為顧鶴逸,他的品德、氣質(zhì)、才情完全配得上這個名字。
相較于《過云樓書畫記》的著錄多以文獻考訂與畫學(xué)結(jié)合的方式,顧麟士在《過云樓續(xù)書畫記》中重點關(guān)注畫理筆法等風(fēng)格因素的鑒定。他的《鶴廬畫贅》和《鶴廬題畫錄》不僅是其繪畫觀點的集結(jié),也是以畫論的形式來闡釋獨特的藝術(shù)觀點。這樣的收藏寫作,像一條緩緩行駛的木船,只要一開始,就想要在兩岸夾樹的干將河中貫徹始終。
鄭逸梅在《藝林散葉》中記載:“過云樓藏李清照畫竹,朱淑真畫菊?!边@是真的嗎?簡直難以置信,事實很快說服了我。在2011年4月的北京保利拍賣會上,元代大畫家王蒙的《稚川移居圖》以3.5億元落槌,加傭金實際成交價達4.025億元。轟動一時。也許,金錢并不是衡量藝術(shù)價值的唯一標(biāo)準,但至少能說明一些問題。若是顧氏沒有家族經(jīng)商積累的資本,怎么能收購價格昂貴的古畫?話又說回來,當(dāng)今社會比顧氏錢多的人比比皆是,也未必有那樣的品味與雅趣,乃至修養(yǎng)。這件作品曾被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珍藏,后入藏過云樓,得到了當(dāng)代中國書畫鑒賞大家啟功、徐邦達、傅熹年的高度贊揚,認為它比故宮博物院所藏王蒙同一題材的《葛稚川移居圖》更為精妙。
王蒙的山水畫以隱居題材居多,風(fēng)格多樣。他的《太白山圖》畫的是寧波天童寺所在的太白山風(fēng)光,布局與筆墨與眾不同;還有代表作《青卞隱居圖》。我喜歡他的《稚川移居圖》,主題寫東晉道士葛洪全家移居羅浮山隱居煉丹的故事。畫中描繪的是一個理想的隱居環(huán)境。顧麟士想必也是十分喜歡這幅畫的。他隱居在蘇州干將河畔,沉浸于藝術(shù)中,追慕的正是陶淵明、嵇康、葛洪這一類人的魏晉風(fēng)度。
廊壁上,嵌著兩塊刻石,是舊刻。顧文彬、顧麟士墓志銘。王頌蔚作的《浙江寧紹臺顧公墓志銘》,冒廣生作的《元和顧隱君墓碣銘》,“隱君”兩字用來概括顧麟士恰如其分,這也是顧氏祖孫三代人生前志之所向。據(jù)說,顧麟士藏有“絳云樓”三字牙印,潤澤如紅玉。眾所周知,絳云樓是明代大儒錢謙益的藏書樓,收藏之富,令士大夫稱羨,不幸毀于大火。顧麟士對絳云樓一定是仰慕的吧!
在所著六卷本《過云樓續(xù)書畫記》的自敘中,顧麟士寫道:“予家自曾王父以來,大父及仲父、先子咸惟書畫是好,累葉收藏,耽樂不怠。溯道光戊子,迄今丁卯,百年于茲。唐宋元明真跡入吾過云樓者,如千里馬之集于燕市?!彼麑^云樓收藏的自負溢于言表。
屋子中間的矮玻璃櫥里,擺放著《過云樓書畫記》和《過云樓續(xù)書畫記》,都是復(fù)制品,書頁的紙又黃又脆,翻開了第一頁?!夺屩怯勒娌萸木怼酚浫搿哆^云樓書畫記》《卷一·書類一》之首,《卷一·畫類一》以“吳道子水墨維摩像軸”壓卷。但我從查閱的資料中得知,顧文彬其實并沒有收藏吳道子此畫。我不想揣測他當(dāng)時的用意?!哆^云樓續(xù)書畫記》中,顧麟士以“禪月大師畫佛軸”壓卷。解放后,顧公雄之妻沈同樾捐獻書畫給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特舉辦過云樓書畫展,貫休的畫卻不在其中。沈同樾感到奇怪,工作人員告知:這幅貫休的畫經(jīng)專家鑒別,不是真跡。我異常驚訝:書畫鑒定的難度之大,即使精明如顧氏這樣的鑒賞大家也有例外,不免失誤。
天色晦暗,我沒細讀墓碣銘上的文字,但知道上面寫的是獻給這位顧公子的贊詞?!读想S筆》中說顧麟士,“為人介特,不茍受施。東陽張公國維撫吳,延先生傅其子,筆硯外絕不干以私?!蔽蚁霊?yīng)景吟詩,只是我對顧麟士的了解,都是通過閱讀得來的,根本不能描繪出一個真實完整的他,嘴上便一句平仄也沒有。
院子里風(fēng)聲,樹聲,石影,花影,別有一番滋味。這位晚清大收藏家,離我們太遠了。怎么記住他的作為呢?差不多也只有想像。
那是一個無月的晴夜,父親牽著孩子的小手在河邊散步。天際如此遙遠縹緲,他們躺在草地上看蒼穹如墨,群星璀璨。
夜色深沉,街上人聲稀微,燈火閃爍明滅,似乎已置身無邊的蒼茫曠野,只有群星與他們同在。
偶爾有流星劃過,燃盡在大氣層中。
我想,除了和父親一起穿林過崗、探奇發(fā)現(xiàn),沒有哪種力量能把這幅大自然的圖畫深深地刻在一個孩子的頭腦中。
夢是知識和智慧的種子,但情感和興趣才是這種子生發(fā)的沃壤。童年是培育這情感沃壤的時期,一旦孩子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他們就會對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和振奮,產(chǎn)生感受美和敬畏的本能,并由此去探知激發(fā),那意義就會久久存留。
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都不值得羨慕,唯有一顆安靜平淡的心,愿與故鄉(xiāng)的青山綠水相契合,超然物外。他把自己融入大地、天空、樹木和星辰中,無限延伸、擴展,最終隨著一江春水流逝了。正如頭上那塊匾所題:過云樓。這是榜眼馮桂芬的字。
抬眼的這一瞧,不光知曉顧麟士的那些經(jīng)歷,還有對中國古老書畫藝術(shù)的理解。這樣的人,世上有幾個?我繞屋一走,對他充滿欽敬。
花窗里映出一株開著粉紅花的海棠,使老氣橫秋的過云樓露出了一絲少年的微笑。少年常常是不會微笑的,所以也就迷人。
少年時,顧麟士赴縣學(xué)應(yīng)試,看到一老童生因不慎弄污試卷,跪在堂下要求換卷,卻被試官厲聲訓(xùn)責(zé)。他由此厭惡科舉,不再應(yīng)試。我料想顧麟士是讀過蘇東坡《點絳唇·閑倚胡床》的?!伴e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從他的畫作中我同樣看到了這樣的心志。但他蕓窗奮志的歷練一定還是經(jīng)過的,不然,怎會有一筆好文字?
二樓靠窗的矮櫥里,放著《眉綠樓詞聯(lián)》《百衲琴言》,線裝,散發(fā)著古雅的氣息。這是顧文彬的詩集,我讀過幾首。顧麟士的詩我也讀過,是《歲朝圖》上的題畫詩,讀來天真爛漫。他確有一顆赤子之心。
下樓,經(jīng)管理員提醒,才發(fā)現(xiàn)案幾的桌面下隱藏有一臺觸控電子屏,將屏幕拉出———干將河邊,有一條泊岸的木船,長櫓的一半拖在水里,矮篷被細雨打濕,泛出烏亮的光。一個薄霧的早晨,水天明潔,楓葉荻花,空氣中夾雜著野草與泥土的芳香,解纜,搖櫓。吳昌碩站在船頭,衣衫飄蕩。他從浙江安吉乘船來到蘇州,來到過云樓。
吳昌碩長顧麟士22歲,卻對顧麟士敬重有加。吳昌碩在任伯年的《菊花圖》上題識自白道:“鶴逸六兄精繪事,一水一石不輕為人作。予畫亂頭粗服,無過問者。六兄然予用筆似雪個(注:八大山人),已亥華朝出八大《白鹿》一幀見惠。受而不報,非禮也,爰以是為贈?!笔樟税舜笊饺说漠?,回贈一幅任伯年的畫,價值太不對等了。我想,若是沒有顧麟士的提點,吳昌碩成為一代宗師的路還要長一些。
都說吳昌碩的畫清寒,近來我重新玩味,卻看出他的繁華夢,甚至富貴氣。當(dāng)年,吳昌碩在過云樓臨畫,把廢棄的惲派沒骨花卉的習(xí)作丟入字紙簍內(nèi)的不少,顧麟士從中挑選幾張作為資料保存。書畫圈內(nèi)的人因此調(diào)侃說:過云樓字紙簍里多的是吳昌碩的畫。
借畫是知禮,觀畫是通藝,贈畫是重諾,在這三件事上,顧麟士顯足了民國蘇州畫壇“虎頭”的胸襟與氣度,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常常想起怡園。金粟亭,藕香榭,歲寒草廬,坡仙琴館,畫舫齋,假山與池塘,園林的元素在怡園是那么簡單,但就是有味道。
顧氏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方式就是藝術(shù)。章鈺、費念慈、曹元忠、冒廣生這些文士名流常來園中盤桓;還有李嘉福、龐元濟、周星詒等鑒賞大家。依托過云樓的豐富收藏,怡園的書畫雅集名盛一時。
天陰了,風(fēng)大,春天也落葉紛紛。毛筆蘸了水墨,慢慢在紙上滲透,吳昌碩今天是要畫一朵殘荷,還是要畫一片紫藤;金心蘭會在他的畫邊添一枝綠梅;陸廉夫呢,即興涂抹了一叢墨竹,兩片紅葉……
樹影與樹影在堂里堂外滲綠,院落深邃,一派靜默。
我在顧麟士的書齋中稍立片刻,畫棟雕梁,屏門上冰裂紋的格心,窗戶的刻有山水戲文的絳環(huán)板,紫砂茶壺,澄泥硯,粉彩碗盞,舊墨,青花筆筒,白玉小玩意……顧麟士的書齋當(dāng)初是怎樣的陳設(shè),已經(jīng)不知道了。但對常到過云樓的劉公魯、吳子深、王季遷、顏文樑來說是再熟稔不過了。吳子深是跑得最勤的一位,王季遷也是???。他們都要求跟顧麟士學(xué)畫,但顧麟士一生不收學(xué)生,他指導(dǎo)年輕人臨摹古代名家名作,并把自己的作品掛在墻上,一起評論,尋找缺點,以便修改,甚至重畫。以后,顏文樑成為著名油畫家,吳子深、王季遷也成大家。真?zhèn)€是窗明幾凈,但在這里讀張岱的小品會覺得偏淡,讀徐渭的詩文書畫又覺得太濃,只有讀李商隱的無題。那才是人生的華麗。
站在過云樓,我遙望怡園。園子里的假山千巖萬壑,磊落有致。曲徑、洞穴、幽谷、石崖、絕壁,山重山復(fù),渾然天成。就像顧麟士的山水畫,峰巒輪廓分明,云水遠樹清淡,極有韻味。我在蘇州園林中看假山,第一次看出了親切感。園林是清高的,只對知己言語。
天一直陰陰的,近黃昏忽然升了太陽。
太陽底下,墻上的墓碣銘泛著亮光。顧麟士,這位站在遠處的人物瞬間亮了起來。多少次,顧文彬黑著燈靜坐在窗前,看著一輪圓月西沉,沉到流動的干將河,散作滿河的星星。冬去春來,北雁南飛,在這循環(huán)往復(fù)的更替中蘊含著無限愈復(fù)的力量。顧文彬注視顧麟士的眼神是敏銳的,同時又是溺愛與期盼的。作為家族接班人的顧麟士,悟慧豁達,除繪事外,對中醫(yī)、造園、種植、雕刻,樣樣精通。他是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嘴角常漾著一絲笑意。這一點可能秉承了他的祖父,至于他的父親,常年體弱多病,應(yīng)該是不茍言笑的。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因為離家遠,單位安排我暫住朱家園招待所,園中花木扶疏,綠意幽幽,偶爾能聽見野鴿子的嘀咕聲。在這里讀書是一種享受。夜間萬籟俱寂,只有松風(fēng)陣陣。我住了三個月,離開時,已是一片深秋的蕭瑟景象。那時我還年輕,對過云樓與顧氏知之甚少。直到前兩天偶然想起,原來那里竟是顧麟士的晚年居住地。這或許也是我寫這篇散文的一個情結(jié)吧。將來要試著把它寫進小說里,因為現(xiàn)在的小說很少有寫園林的——這只能說明園林已經(jīng)是與現(xiàn)實缺乏關(guān)系的事物了。難道它真的是這個時代的遺民?
這里幽僻清冷,不大有人來。只有喜歡書畫的人,對顧氏這幾位古人抱有感情。近年來,過云樓因為元代王蒙的《稚川移居圖》、宋刻本《錦繡萬花谷》在拍賣會上的驕人成績,才引起世人的矚目。將近四點鐘,陳列館馬上要閉館,我也要回去了。不經(jīng)意間瞥見院子的角落里有一口井,走過去,居然有水,估計與院外的干將河相通。
河上流金,我看了好一會兒,內(nèi)心泛起微微的漣漪。水上岸邊,柳陰路曲,人來人往,絡(luò)繹不絕。這是一幅畫,色彩鮮艷,早就入了宋人張炎的詞《南浦·春水》:“新淥乍生時,孤村路、猶憶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觴詠如今悄。前度劉郎歸去后,溪上碧桃多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