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審
卷首
“忍住不教”是一種能力
○王維審
有陽光的陽臺上,我閑坐那里讀一本清淺的書。在伸手去端面前的茶時,目光瞥到了樓下的一對父子。父親在前,回身看著孩子。孩子落在父親身后七八米遠的地方,正在努力把一個玩具足球放進同樣小小的玩具推車里。小推車的筐口是個窄窄的長方形,還有一個向前的斜坡,不能徹底放到筐底的小足球一次次滑落到地上。孩子顯得有些焦灼,時不時地瞅向前面的父親。父親稍稍挪動了一下腳步,猶豫了片刻又停下。孩子又開始往筐里放球,球仍然滑到地面。父親開始朝兒子的方向走,又停下。就在這時候,孩子把自己的上衣脫下來,搭在了筐口的斜坡低處。再放球,成功!
這一幕讓我忘記了喝茶,開始細細感受這對父子:這位父親的等待,他一定是在猶豫要不要跑過去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幸運的是他“忍“住了,并選擇了適當?shù)牡却?。而就在他的等待中,在孩子的不斷探索中,真正的成長真切地發(fā)生了。
而我們的老師,在很多時候卻舍不得浪費時間去完成這樣的等待。曾經聽過一位名師的公開課,在教學設計中預設的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老師拋給學生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并鼓勵學生獨立去完成。這個問題顯然出乎學生的預料,教室里開始出現(xiàn)了竊竊私語,一種探究的味道慢慢充斥了整個課堂。有的埋頭演算,有的搖頭嘆息,有的眉頭緊皺,有的頭對頭小聲討論……講課的老師最開始是滿意地看著學生笑,慢慢地面部表情開始變得凝重,時不時地看手腕上的表,并開始一遍遍提醒學生快一點,再快一點。最后,老師開始變得焦慮了,忍不住敲了敲講桌說:“可能是這個問題難度太大了,我們一起來完成好不好?”然后,這位老師熟練地講起課來,順利地“和學生一起”把問題完美解決。
這節(jié)課,恰到好處地結束了,與預設的時間分秒不差。在很多人贊嘆老師對課堂的掌控能力時,我的耳邊一直回蕩著身旁一個學生的惋惜:“唉!再給我一分鐘,我就可以自己解決了?!笔茄?!再給學生一分鐘,讓他自己把問題解決掉,這樣的效果肯定比現(xiàn)在要好得多。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再留給學生一分鐘呢?
對于大多數(shù)老師來說,從理念上一定知道要給學生充分自主的機會,要讓學生跳一跳自己摘到桃子。但是,具體到真實的教育實踐中,很多人往往又特別喜歡做人師,把自己知道的東西一股腦兒告訴學生。至于像這位名師一樣,已經懂得要“忍住不教”的道理,卻又不知不覺中“忍不住教”的現(xiàn)象,已經成為現(xiàn)代課堂的普遍現(xiàn)象,也是教師成長過程中的一份尷尬。
其實,在很多時候,一個問題要不要教,什么時候教,教到什么樣的程度,需要教師把握好“忍不住教”和“忍住不教”的分寸。忍不住教,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古老職業(yè)道德的本能,是過度追求效益和效率的傳統(tǒng)教育觀的弊端;忍住不教,是建立在教師對教育深刻理解基礎上的智慧,是現(xiàn)代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理性,更是優(yōu)秀教師必須擁有的專業(y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