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永寧路實驗學校 鄧加華
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策略
江蘇省濱??h永寧路實驗學校 鄧加華
數學教學要崇尚本真,回歸生活。針對學生數學興趣不高、思維發(fā)展受限的情況,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從構建人性的智慧課堂、構建容錯的智慧課堂、構建魅力的智慧課堂來闡述智慧課堂的構建策略。
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策略
教學智慧是對教學現(xiàn)象、教學理論的內省與感悟,是應對“偶遇”時的敏銳洞察,是面對不確定因素表現(xiàn)出的實踐智慧。教學智慧是在面臨復雜情境時的“急中生智”,是最富靈感的“點睛之筆”。如何提高授課者的智慧?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數學學科既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能煥發(fā)生命活力,張揚學生個性,讓每一個人都能到應有的發(fā)展。
1.喚醒學生的求知欲
“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睂W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就會喜歡上數學。教師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如在“24時計時法的認識”教學中,教者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24時計時法,“小明和小華約好周六8時到電影院門口見面,他們倆都按時去了同一個電影院門口,但是卻沒有見到面,你知道為什么呢?”故事中的兩個小朋友沒有說清楚是早上8時,還是晚上8時,當然就見不到面了。教者選取的情境接近學生們的生活,更容易激發(fā)他們的興趣。
新課程倡導學生“做中學”,教師適當地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如在“算‘24’點”教學中,教者讓學生準備A~9九張撲克牌,把A當作“1”,拿出其中的3張牌或4張牌,根據牌上的點數用加、減、乘或除法進行計算,每個數只能算一次,算出得數是24。教者以活動為游戲的形式告訴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輕松的過程中獲得知識。
2.幫助學生獲得自信心、成功感
我們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順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在體驗中獲取成功的快樂。我們要看到學生的進步,要捕捉學生的閃光之處,要及時給予肯定、贊揚,讓他們在贊美聲中獲得自信,從而產生成功感。我們要適時、適當地鼓勵學生去做、去思、去表達,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本領,讓他們盡可能地展示成功,從而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3.將生活資源開發(fā)成數學課程資源
教師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中收集學生學習的資源,改編成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使數學教學具有“生活味”。在學習“百分數的認識”教學中,教者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并讓他們說出每一個百分數背后的含義,媽媽的衣服商標上標有“成分:100%棉”表明衣服是全棉的。
4.開展互動的教學
教師是引導者、啟迪者,與學生同思考,同感動,也能在學生疑惑處點撥。在與學生的對話中,將自己的感悟融入其中。如在“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教學中,為證明游戲的公平性,學生提議用拋骰子、拋硬幣的方法決定輸贏,教者為學生準備了骰子?!拔覟榇蠹覝蕚淞藘煞N骰子,一種是均勻的,另一種是不均勻的。但不知道哪種是均勻的,1、2、3組是一種骰子,4、5、6組是另一種骰子,每個小組拋10次,記錄下點數,并進行簡單的統(tǒng)計?!苯陶咭龑W生反復試驗、探索,直到得出結論。教者在課堂中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很容易激活思維的狀態(tài)。
錯誤是極好的資源,我們要變“廢”物為寶,發(fā)揮錯誤的價值,將錯誤加以合理地利用,使課堂因錯誤而精彩。教師將錯誤加以合理利用,能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和情感的變化。因而教師要理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敢于暴露自己的錯誤。教者要善于發(fā)現(xiàn)錯誤,抓住錯誤,利用錯誤,但不能急于糾正錯誤,而要指出學生的錯誤后,再將錯誤拋給學生,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辨別錯誤、理解錯誤、改正錯誤。如在“角的度量”教學中,在教者讓一位學生演示他所認為角的度量時,有學生開始嘲笑他的“錯誤”,教者并沒有指責學生的錯誤,“還沒學,不會量很正常,但你敢于去嘗試,這個值得表揚。以前我們量的時候都是從‘0’開始的,這一點你做得非常好。”
沒有錯誤的課堂是不真實的,我們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犯錯的機會,讓他們大膽犯錯。教師要寬容、接納學生的差錯,不要為學生的錯誤辯解,要善意指出,并引導學生反思。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閱讀、仔細審題的習慣。
1.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教師要以幽默風趣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師生之間的交流更融洽。教師還要注重數學史料的挖掘,感受數學家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與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給予及時的點撥,及時將他們的思維引向深入。
2.啟迪學生的智慧
學習的過程是有疑到無疑,再從無疑到生疑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觀察、思考并產生疑問,哪怕這些疑問是膚淺的,都要引導學生及時地表達出來。教師要把思考的時間讓給學生,當他們不能通過自己的力量得以解決時,教師并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自己探索、釋疑,幫助學生養(yǎng)成質疑多思的好習慣。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人經驗,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從不同層面思考問題,采用不同的知識、方法去解決問題。教師要從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出發(f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釋放學生的個性,讓他們在無憂無慮的環(huán)境中自由成長。
3.教育教學機智的藝術
教師要巧妙設計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啟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做出及時地反饋。教師的提問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探索的氛圍,將學生帶進知識的海洋。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一切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吳小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
[2]楊俊林.把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
[3]黃秋菊.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9.
[4]唐絢紅.利用數學“錯誤資源”,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J].教育科研論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