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定市順平縣實驗中學 王 東 劉俊科
小組合作模式下班級自主化管理的實踐與思考
■保定市順平縣實驗中學 王 東劉俊科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的小組合作學習,其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積極溝通交流的平臺,使得學生能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協(xié)作意識。然而,我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這種僅限于課堂上的合作學習還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我們嘗試把小組合作與班級自主管理相結(jié)合,從而將小組合作延伸到課下、課外,甚至是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角落。
(一)民主選舉班干部,組建管理團隊。班干部是班級管理的骨干,在班級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民主選舉具有威信的班級領頭人,是實現(xiàn)自主管理的基本保證。首先,各班主任指導班級確定正副班長的候選人,候選人不僅要誠實守信、具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還要有服務班級的意識和靈活的頭腦。然后通過全班差額選舉,確立得票數(shù)的前兩名為班級的“領頭羊”。班級的常規(guī)事務一般由正副班長協(xié)商決定,只有當他們遇到難以解決的難題或者在意見產(chǎn)生嚴重分歧的時候,班主任才會協(xié)調(diào)、幫助。其次,正副班長共同提名班委會的其他主要成員,提交全體學生討論、質(zhì)疑,經(jīng)全班同學投票表決后,最終組成新的班委會。
(二)發(fā)揮班干效應,實行“群體”決策。“群體”決策是“人人參與”的決策,它超越了教師的個人智慧,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對班級的管理就是實行“群體”決策。一方面,班主任要堅信班委會討論的結(jié)果是全體委員們智慧的結(jié)晶,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班主任在處理班級日常事務時,既要讓全體委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還要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班委會自然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另一方面,班主任要使全體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并且在制度上落實。比如,全班學生參與班規(guī)的制定,班級的重大決定要表決,在每月一次的考評班會上,班委會不稱職的成員將被罷免。
為有效避免班級自主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學校依托《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中學生守則》,制定了《班級自主管理實施方案》。各班級依據(jù)學校要求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并先后制定了《班級自主管理實施細則》《自主管理月冠軍組表彰辦法》和《班級小組量化方案》。小組考核的具體內(nèi)容包括學習、紀律、衛(wèi)生、行為、課余生活等諸多方面,“輪值小組”給各小組打分,最后將評分結(jié)果在班級展牌公開展示。
(一)營造民主氛圍。把“班級還給學生”是班級建設的重點,小組合作模式下的班級自主化管理追求的目標就是把班級還給學生,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少管”。班主任老師的主任務是調(diào)動組長的積極性,給組長足夠的自主權,幫助組長樹立威信。任課教師則擔任起班級學習小組“顧問”的角色,具體指導小組開展活動。如,每周召開小組座談會;為小組成員提出階段性建議;指導小組具體實施班級目標,征求科任教師對本組成員的意見和建議。
(二)科學分組。為了追求班級分組的合理性,各班主任通過問卷調(diào)查、查閱學生檔案、個別談話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同時綜合性別、愛好、學習習慣、性格等因素確定分組方案。每個小組6 到8人,能否擔任小組長并不以成績好壞為標準,而是采用輪流組長制。另外,班級的任課教師分別擔任小組顧問,成為他們的“導師”。
(三)明確分工。班級的分組名單確定后,各“導師”必須及時通知召開小組會議落實以小組為單位建制,例如確定組名、奮斗目標(包括小組的目標和成員自己的目標)以及小組中幫扶關系等。小組內(nèi)的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職責:組長負責小組的日?;顒?,督促成員做好負責的工作;學習委員負責督促、提醒成員按時完成作業(yè),組織討論、探究活動等;每次的小組活動明確記錄員和發(fā)言人,負責與交流和互動,小組成員各盡其職、各負其責,既是領導者,又是服務者。另外,小組內(nèi)成員的角色也會根據(jù)各人的特長和意愿及時調(diào)換,照顧到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同時,關注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
(四)完善合作與競爭機制。在小組形成基礎上,健康的競爭與合作就成為班級自主管理的更深一層的方法的探究。如我校的八年級在小組管理中引進了“賞優(yōu)罰劣”機制,具體分周賞罰和月賞罰兩種:周賞罰是針對各周評出的優(yōu)勝組和后進組;月賞罰是針對每月評出的最佳小組和再努力小組。在這種“賞之于組,罰之于組”的激勵機制下,各小組成員為小組的榮譽盡職盡責,組內(nèi)也就形成了強烈的凝聚力和互幫互助的風氣。至于如何把握好競爭與合作的尺度,還需要老師加強指導,尤其是思想工作要跟上,要把集體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開展了合作學習之后,我們時常會看到這樣的教學場面:討論時,學生各抒己見,既不注重獨立思考和相互配合,更不會尊重別人的意見或者作進一步的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時,教師依次聽取匯報,匯報完畢,活動便宣告結(jié)束。據(jù)此,我們要求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師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合作學習前,要求學生對合作學習的課題要進行獨立思考,針對問題自主搜集資料、篩選信息;培養(yǎng)交流的習慣,討論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處,這就需要討論,攻克難點,形成解決方案;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不僅要讓學生肯聽,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并加以思考,從而重視并采納他人意見;培養(yǎng)遵規(guī)的習慣,每個成員都不能“任性”,討論過程要緊緊圍繞主題進行,切忌離題;培養(yǎng)“自我教育”的習慣,“自我教育”是小組合作的落腳點,合作學習后,每個成員應注意總結(jié)、體會、體驗。
(二)建立多元評價機制。采用成員自評、組內(nèi)互評、顧問點評、班級總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使每個成員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發(fā)現(xiàn)存在的不足,進而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1.爭星奪旗。根據(jù)《班級小組合作量化細則》,由“輪值小組”對合作小組的日常行為進行評價,具體做法是:一方面,科任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依據(jù)小組的參與程度和完成質(zhì)量給各小組打分,最終優(yōu)勝的小組將得到一顆“星”;另一方面,日常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小組經(jīng)“顧問”推薦、班主任和“輪值小組”認可獎勵一顆“星”。小組累計到五顆“星”,將晉級為一個“月亮”,四個“月亮”晉級為一面“紅旗”。
2.獎優(yōu)激勵進步。每個月,學校會根據(jù)各班級學習小組的“星旗”數(shù)量,展開表彰活動。積累“星旗”多的小組成為本班的“月冠軍組”,學校將給冠軍組頒發(fā)證書和“月冠軍”感言薄。每次表彰,冠軍組組長要發(fā)表獲獎感言,并要求成員把感言寫在“感言薄”上,激勵自己繼續(xù)努力。此外,學校還會進行年度總評,“星旗”數(shù)最多的小組,將會成為全校的“合作之星”。學校在表彰各班學習小組的同時,“顧問”老師也會有相應的加分鼓勵,學習小組的最終成績將與“顧問”教師的年度考核掛鉤。
我們認為,實施上述評價的最終目的是激勵學生、促使學生進步。一方面,學校明確要求:凡是有成員因嚴重違紀被學校批評的小組,不得被評為“月冠軍組”。這一規(guī)定的出發(fā)點是為了增強同學們的團隊意識,珍惜團隊榮譽,營造鼓勵爭先、鞭策“問題生”的氛圍。另一方面,學校要求班主任、“顧問”教師對“問題生”及時關注、幫助,教師和小組成員一起幫助“問題生”分析原因,指明努力的方向,為他創(chuàng)造機會改進不足,享受進步的快樂。
另外,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提高同學們的班級榮譽感,學校要求各班針對班級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自主·合作·互動式”班會。班會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由“輪值小組”組織、運作,各小組進行分析、討論,查找原因,明確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