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 郭躍華
讀者: 韓進
編讀往來
讀者: 李曉東
過去,我讀書往往只讀一遍就把書丟到一邊了。特別是讀許多文學(xué)作品,更是覺得讀過一遍,了解了大概內(nèi)容就可以了,再復(fù)讀就沒意思了?,F(xiàn)在我有了新的體會,我覺得自己原來的看法是不對的。
前段時間,我曾找出一些過去讀過的舊書又重讀了一遍,覺得對同樣一本書又有了新的認(rèn)識,切身體會到“溫故知新”的感覺。自己覺得年紀(jì)大了,閱歷豐富了,看問題深刻了,重新閱讀便有了新的感受。由此讓我認(rèn)識到,一本書或一部作品如果反復(fù)閱讀,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就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獲。
如果說,對那些僅供消遣娛樂的通俗讀物,隨意地瀏覽一遍還算可以,而對那些經(jīng)典名著和思想內(nèi)容含義深邃的書籍,一定要反復(fù)研讀。
讀者: 汪志
李曉東讀者:
您好!
人的年齡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樣。同樣一件事,年輕時可能很在意,中年時可能偶爾想想,而老年時則完全不以為然。閱歷不一樣,對事物的看法也會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豐富,人的世界觀也會發(fā)生變化,所以,同樣一本書,年輕時讀完的感受和中年、老年時都不會一樣,反復(fù)閱讀的確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建議讀者朋友也嘗試一下。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兒,怎么愛你都不嫌多……”
優(yōu)美的旋律,動聽的舞曲,寬敞的文化大廣場,翩翩起舞的上百號人群,我和妻子也在其中,一起熱跳廣場舞,扭動著身材,揮舞著雙臂,呵呵,我這個大男人已經(jīng)跳廣場舞快兩年了。
記得第一次跳廣場舞時,清一色的女性中只有我一個男子,由于不會跳,渾身不自在,感覺有許多雙眼睛看著我,笑話我。為了盡快讓我入門,剛開始幾天,妻子在家教我,學(xué)得差不多時,我才敢到廣場。經(jīng)過幾天時間的鍛煉,跳著跳著,我的心態(tài)就放開了,在我的帶動下,漸漸地有不少男子漢也加入了。
自從愛上廣場舞后,現(xiàn)在每天我都有一個念想,只要天氣適合,我必去無疑,為此推掉了很多晚上的應(yīng)酬。記得有一天,我感冒嚴(yán)重,渾身疼痛爬不起來,妻子叫我不要去了,但我還是堅持去了,想不到回來后身體輕松多了,感冒也好了許多。如今的我呀,腰不疼了,腿不酸了,頭也不暈了,精神煥發(fā),用妻子的話說,干嗎嗎成,吃嗎嗎香!
汪志讀者:
您好!
很佩服您的勇氣。其實,很多老年男士也想?yún)⑴c到廣場舞中鍛煉身體,但是一看到滿廣場都是“大媽”,便望而卻步了。您的這篇文章一定會帶動他們走進廣場。
很多人都有湊熱鬧、從眾的心理,本來不想做的事看大家都做了也去做,本來想做的看沒幾個人也不做。其實大可不必,強身健體是自己的事,管別人什么眼光呢,況且也沒誰注意你跳得咋樣?,F(xiàn)在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老年男士走進了廣場舞的隊伍,跳起來吧,用不了幾年,廣場舞的主力軍就會是“大媽”“大爺”平分秋色了。
讀者: 郭躍華
早些年,我和很多人一樣,總喜歡自怨自艾。
那會兒,心中滿是不平的情緒。工作上,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兒,總覺得是自己吃虧,別人占了便宜;生活上,一點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兒,都會放在心上。有時,看書或者上網(wǎng),也會習(xí)慣關(guān)注一些負(fù)面的消息。久而久之,整個人的精神顯得有些萎靡。
意識到這點后,我才有意識地進行了調(diào)節(jié)。
首先,多做點好事。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的心理也能獲得滿足,這便是一種情緒上的調(diào)節(jié)。其次,正確看待吃虧。有時候吃了虧,不妨換個角度,把吃虧當(dāng)成做好事,也未嘗不可。如此一來,整個人自然變得豁達了。
說好事,做好事,自己也才能擁有好的健康。
郭躍華讀者:
您好!
每個人都想快樂,做好事幫助別人是取得快樂的捷徑,這么說是有科學(xué)依據(jù)的。心理學(xué)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五類,做好事、關(guān)心他人、幫助他人就屬于社交需求,做了好事就滿足了個人的社交需求,你自然就會快樂。
盛夏傍晚,院子里的老人們又出來乘涼了,話題最多的就是兒女子孫們的事情。
張嬸說:我閨女說過年回家,卻幾個年都不回來了,說得好好的,到時就變卦。
李叔說:我兒子就住在市里,一打電話就是忙,大半年也不見一個人影。前兩天說回來,到時來電話說公司臨時有任務(wù),讓我空歡喜一場……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對兒女不守承諾表示氣憤,言語中流露出做父母的失落感。
在世上,父母的愛是人間最無私、最純凈的愛。孩子生下來三年之久,才離開父母懷抱自己走,讓父母稍稍松口氣。是啊,天地間唯有人倫為重。
人們常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即使兒女長大成人,也是“兒行千里母擔(dān)憂”。
當(dāng)父母不辭辛苦,把兒女養(yǎng)大時,父母卻衰老了。古人云:“養(yǎng)兒防老,積谷防饑”。父母千辛萬苦一輩子,到老了,病了,多指望兒女之孝順。
凡為人子者,要知道自己長一日,父母老一日。及時行孝要說到做到,履行好自己對父母的諾言。悉心呵護好父母那顆善良而脆弱的心,孝順就是要說到做到。
讀者: 韓進
韓進讀者:
您好!
您來稿中提到的話題是老年人共同關(guān)心的話題。孝順老年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每個做子女的都應(yīng)該無條件地履行這個義務(wù)。當(dāng)然,現(xiàn)在的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很大,但這并不能成為不孝順的理由。其實,老年人希望子女孝順,并不需要他們給多少錢,買多少東西,經(jīng)?;丶铱纯?,經(jīng)常噓寒問暖,老人就很滿足了。上了歲數(shù)的人都喜歡熱鬧,盼望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而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子女與老人分過,平常子女上班,大多數(shù)時間老年人過著空巢的生活。一旦得知兒女哪天要回來,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盼著,如果盼來一場空多傷心啊,所以,您說得太對了,兒女孝順就要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