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關 穎
尊重兒童權利父母不可任性
文|關 穎
李克強總理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政府工作要“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作為家里的“掌權者”,父母養(yǎng)育孩子同樣應當“有權不可任性”。父母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把握好為人父母的邊界,才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而一些父母隨個人意愿行事,不顧及孩子的需求和特點,漠視甚至剝奪孩子本該有的權利—
一些父母解除婚姻關系后,隨即放棄、削弱了自身對孩子的養(yǎng)育職責;
一些父母為了掙錢不顧家庭,外出務工與孩子長期分離,孩子必要的生存條件得不到保障,感受不到父母親情;
更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違背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逼孩子超前學習、給孩子層層加碼、對孩子過度培養(yǎng),把孩子當成實現自己愿望的工具……
在許多家庭中,孩子很少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成年人憑主觀臆斷評價孩子、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不傾聽孩子意見的情況非常普遍。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學校選擇,乃至找對象、生孩子都由父母說了算。在父母的卵翼下,孩子喪失了獨立做事的愿望和能力,成了父母的“牽線木偶”。
還有一些父母總是從成年人的視角來觀察、分析孩子的問題,用成年人的需求、成年人的權威左右孩子,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盯著孩子、糾正孩子的“錯誤”上,而無視尊重和愛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這些任性的作為,表面上是父母用自己的長者權力和權威做了許多自認為正確、對孩子好的事,實際上卻是忽視了孩子作為人的基本含義,扭曲了孩子成長的路徑。
解決父母任性問題的關鍵,在于對兒童權利的了解和尊重。
聯合國頒布的《兒童權利公約》中規(guī)定的兒童權利有幾十種,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明確提出“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fā)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用兒童權利視角審視當今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履行對孩子權利的保護職責,尊重孩子的權利,以孩子為本,把孩子當作獨立的權利主體來思考和解決孩子的問題。
孩子是弱小的,需要成年人的呵護和陪伴;貪玩、淘氣是孩子發(fā)展中的特點而不是缺點;孩子不聽話、跟大人“對著干”,是試圖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愿,爭取對決定自己事情的參與權。父母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就很難在與孩子互動中達到和諧,更難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大道至簡”,就是家長要在孩子的撫養(yǎng)教育中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權利,以兒童最大利益作為處理一切與孩子有關問題的基本原則,而不是隨心所欲由著自己的欲望、自己的性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