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周口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河南 周口466000)
?
伏羲文化研究綜述與國際化傳播視角
張博
(周口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河南 周口466000)
摘要:伏羲文化研究歷史悠久,研究成果眾多,給后來的研究提供了參考和借鑒。這些伏羲文化研究包括:伏羲文化研究地域、伏羲文化輻射影響研究、伏羲文化交叉學科研究、伏羲文化對比研究。今后伏羲文化研究應著眼國際視野,從國際化角度來豐富、完善伏羲文化。
關鍵詞:伏羲文化;國際化傳播;英譯研究
伏羲文化起源于今天天水一帶,隨著伏羲族勢力的強大,其文化也不斷發(fā)展,并向四周輻射傳播。中原地區(qū)土地肥沃,經(jīng)濟發(fā)達,交通便利,文化底蘊豐厚。伏羲文化在這里得到廣泛的分布與發(fā)展,最終形成了以陳(今淮陽)為都的新的文化中心。近些年來,由于伏羲文化研究的深入和考古資料的印證,人們對于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達成共識。本文將結合伏羲文化現(xiàn)有文獻資料,對伏羲文化作一綜述,同時提出伏羲文化研究的國際化視角,以期將伏羲文化研究推向世界。
一、伏羲文化歷時研究
將“伏羲文化”字樣錄入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顯示:共400多篇相關文獻。將這些文獻進行歸納總結之后,得出以下結論。
1.伏羲文化研究地域局限。這400多篇文獻關于天水的伏羲文化研究較為普遍,且具有代表性和號召力,而關于河南淮陽地域的伏羲文化以及其他地域的伏羲文化研究數(shù)量較少,且受關注度相對較低。其中天水伏羲文化研究占總文獻的4/5,關于其他地域的伏羲文化只有1/5。8000 年前,伏羲氏部落不斷壯大,為尋求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間,開始由原生地成紀( 即今甘肅省天水地區(qū)) 向其周邊慢慢遷徙、繁衍。近年來,隨著大地灣遺址的挖掘發(fā)現(xiàn),學界對伏羲文化的研究不斷深入,天水逐漸成為海內(nèi)外學者研究伏羲文化的重要基地,是海內(nèi)外華人的精神寄托和尋根祭祖的圣地[1]。天水文化也開始引起當?shù)卣淖銐蛑匾暎瑹o論是在天水伏羲文化旅游業(yè)方面,還是天水伏羲文化協(xié)會、研討會建設方面,都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和資助,由此形成良性循環(huán),天水伏羲文化越來越為伏羲文化研究者所關注,成為研究的重點與焦點。與此相反,遷徙、繁衍地的伏羲文化則越來越不受重視。這就出現(xiàn)了伏羲文化研究地域局限的問題。完整的伏羲文化研究,需要對所涉及的各個地域進行研究與分析。其中周口淮陽伏羲文化的研究僅占5篇左右,其數(shù)量從統(tǒng)計學角度,不具有統(tǒng)計性。這是伏羲文化研究方面的不足之一,需要引起伏羲文化研究者的高度重視。尤其是地處中原的伏羲文化研究者需要借助自己的地理優(yōu)勢,進行深入研究。
2.伏羲文化輻射影響研究。在伏羲文化研究初期,主要是關于伏羲文化起源、伏羲文化內(nèi)涵等方面的研究。之后,伏羲文化研究延伸到對后人的影響研究,涉及多個領域,比如:伏羲文化對我國武術起源[2]、醫(yī)藥發(fā)展[3]、祭祀樂舞[4][5]、古代數(shù)學[6]、氣象預報新聞學[7]以及對楚辭文學作品[8]等方面的影響。
據(jù)中國知網(wǎng),關于伏羲文化研究的第一篇論文出現(xiàn)在1995年,但直到2004年才有了第一篇關于伏羲文化輻射影響的研究文獻。這方面的研究打開了伏羲文化研究的思路,伏羲文化研究方向有了進一步突破。其中關于淮陽伏羲文化方面的輻射研究主要集中在太昊廟會以及泥泥狗文化方面,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數(shù)量和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袁劍俠[9]論述了淮陽泥泥狗與淮陽地域、伏羲文化的重要聯(lián)系,以及泥泥狗的造型和花紋所體現(xiàn)的淮陽伏羲文化精髓。通過對伏羲文化的輻射研究,可以傳播相關文化,或是拉動地緣經(jīng)濟。比如只有人們了解了淮陽伏羲文化,才能夠明白“二月二”太昊廟會的氣魄。因此,此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伏羲文化交叉學科研究。將伏羲文化與考古學專業(yè)、旅游方向進行交叉研究,其研究結果更具有可靠性及延展性。比如:與以往關于伏羲文化起源研究不同,考古學研究的介入,使得研究結構有了數(shù)據(jù)的支撐,比起直白的語言,研究結果更加客觀。高世華[10]指出,正確運用考古學材料,建立伏羲文化考古學研究體系,是伏羲文化研究深度開展、有所突破的關鍵。
此外,關于伏羲文化的交叉學科研究中與旅游業(yè)結合較多,這與人們?nèi)找嫣岣叩纳钏?、思想觀念有很大關系。盡管已經(jīng)開辟了關于伏羲文化的交叉學科研究,但這些交叉點需要不斷擴大與發(fā)展。比如將伏羲文化與英語專業(yè)進行交叉研究,使譯者承擔起傳播、傳承伏羲文化的使命,將伏羲文化推向國際。
4.伏羲文化對比研究。以往研究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對比研究:(1)與西方亞當夏娃對比研究。葉婷[11]首先將亞當夏娃與伏羲女媧的發(fā)展方式進行對比,亞當夏娃神話較為系統(tǒng)性,編于《圣經(jīng)·舊約》的《創(chuàng)世紀》中,而伏羲女媧神話比較零散。因此,進一步對伏羲文化進行系統(tǒng)歸納編撰迫在眉睫。筆者從兩者的形象、受罰誘因、方式、結果、文化身份、宗教倫理、美學意義、對后世影響、婚戀觀等方面一一作出了對比研究。作為英語專業(yè)的研究者,建議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在熟悉西方文化背景的基礎上,深入與伏羲文化的對比研究,這樣的研究對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更深遠的意義。(2)與李氏文化的對比研究。范三畏[12]提出伏羲文化與李氏文化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將其契合點歸結于兩者擁有共同的虎圖騰。這對伏羲文化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此外,有研究者還將伏羲文化與中國古史傳說、彝族八卦等方面進行了對比研究。
在伏羲文化的研究中存在著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重復性研究較多。眾多篇關于伏羲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伏羲文化的起源、精神意義、伏羲文化的影響、姓氏方面的研究等。而核心期刊數(shù)量僅占總數(shù)的1/10,其余均是一般期刊,并且被引用次數(shù)很低,下載率最多的是2007年發(fā)表的一篇文獻,共下載288次??傊?,若要深入伏羲文化的研究,需要有新的突破口,那就是伏羲文化的國際化研究。
二、伏羲文化國際化研究新視角
伏羲文化的歷時研究已經(jīng)足以讓國人了解伏羲文化,現(xiàn)在應該著手做的是將伏羲文化進行國際化傳播,將伏羲文化推出河南,走向世界。具體有待研究方向如下:一是伏羲文化文本資料的英譯。文本資料的英譯會使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伏羲文化,促使外國人積極參與伏羲文化研究,以期伏羲文化研究有更大的突破,取得國際性研究成果。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有李乃慶《伏羲贊》英譯研究等。二是伏羲文化影視資料的收集。在當今科技高度發(fā)達、影視資料豐富的年代,拍攝伏羲文化影視資料是傳播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翻譯影視資料字幕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傳播伏羲文化的一種方式。三是伏羲文化旅游景點導游詞英譯研究。充分利用地理優(yōu)勢,讓與伏羲文化有地緣關系的高校學生走近伏羲文化,將伏羲文化作為就地取材的教學材料,必要的時候組織學生分組分批摘錄園區(qū)英語標識語,將這些材料搬到英語翻譯課堂,相信學生在翻譯課堂上積極性會異常高漲。
參考文獻:
[1]宋云芳.天水地區(qū)伏羲文化研究[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2]段寶林.中華武術的起源與人祖伏羲[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9(4).
[3]馬敏.論伏羲文化對我國中醫(yī)學的影響[J].教育文化論壇,2009(2).
[4]劉大軍,等.伏羲祭祀樂舞——夾板舞的歷史演變及現(xiàn)代文化價值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8).
[5]閆虹.伏羲祭祀慶典樂舞——夾板舞調(diào)研[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4).
[6]侯維民,江悅,康世剛.伏羲文化對中國古代數(shù)學的影響[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1).
[7]顧尚品,張會斌.論伏羲氣象預報的新聞學意義[J].理論界,2011(7).
[8]張崇琛.伏羲文化與楚辭作品——從“伏羲駕辯”說起[J].職大學報,2008(3).
[9]袁劍俠.淮陽泥泥狗和始祖圖騰文化[J].尋根,2013(4).
[10]高世華.伏羲文化研究綜述與考古學研究評析[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4(2).
[11]葉婷.文化學視域下的伏羲女媧與亞當夏娃比較研究[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11.
[12]范三畏.“伏羲文化”與“李氏文化”的關系[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高考英語改革與大學英語教學轉型的契合度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42400411338;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要點’字幕對中國學習者二語發(fā)展水平的影響”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3-QN-562)
【責任編輯:郭德民】
中圖分類號:K90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600(2016)05-0107-02
作者簡介:張博(1983—),女,河南濟源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