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河患、信仰與社會:清代漳河下游地區(qū)河神信仰的歷史考察*①

2016-04-13 20:43:59胡夢飛
關(guān)鍵詞:河神漳河縣志

胡夢飛

( 聊城大學(xué) 運河學(xué)研究院,山東 聊城,252059 )

河患、信仰與社會:清代漳河下游地區(qū)河神信仰的歷史考察*①

胡夢飛

( 聊城大學(xué) 運河學(xué)研究院,山東 聊城,252059 )

漳河是流經(jīng)華北地區(qū)的一條重要河流,民間對漳河神的崇祀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清代漳河下游地區(qū)水災(zāi)頻發(fā),對沿岸民眾的生命財產(chǎn)造成了嚴重危害;而漳河每次漫溢之后,所遺留下來的淤泥又使得當?shù)剞r(nóng)田成為豐腴之地,故沿岸民眾既希望能夠避其害,又盼望能夠得其利。這種復(fù)雜的情緒和感情共同導(dǎo)致了河神信仰的盛行。河神信仰在保有祈雨、治水等傳統(tǒng)職能的同時,其職能亦有所拓展。由信仰而衍生出來的廟會和祭祀活動在凝聚人心、社會教化、維護地方社會秩序等方面發(fā)揮了顯著作用。河神信仰與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成為“河流共同體”理論的重要典范。

清代;漳河下游地區(qū);河患;河神信仰

國際數(shù)字對象唯一標識符(DOI):10.16456/j.cnki.1001-5973.2016.06.011

中國是一個河流密布的國家,自古以來,河神信仰就極為發(fā)達。遠古時期,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十分惡劣,加上人們受其本身認知能力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限制,對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及現(xiàn)象懷有恐懼與敬畏意識,由此產(chǎn)生“萬物有靈”觀念,并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展為自然崇拜,這其中就包括對山川、河流的崇拜。在各種河流崇拜中,莫過于對黃河河神的崇拜。廣義上的河神泛指各種河流之神,黃河、運河、淮河、衛(wèi)河等俱包括在內(nèi);狹義的河神則專指黃河河神。河神信仰則是指官方和民間對河神的觀念和態(tài)度、相應(yīng)的儀式制度、行為習(xí)慣和社會風(fēng)俗以及崇祀活動等。河神信仰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開展相關(guān)研究,具有重要的學(xué)術(shù)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由于黃河的影響力及其對中華民族的重要意義,有關(guān)黃河河神信仰的研究,學(xué)界取得了大量成果,漳河、衛(wèi)河等中小河流,由于其影響力遠不及黃河,故相關(guān)成果尚不太多。本文以流經(jīng)華北平原的海河支流漳河為視角,選擇其河流下游地區(qū)為重點考察區(qū)域,在論述河神廟宇分布情況的同時,重在探討河神信仰盛行的原因及其對區(qū)域社會的影響。

一、河川有靈:河神廟宇的地域分布

漳河,中國華北地區(qū)海河水系的南運河支流。上游由兩河合一,一為清漳河,一為濁漳河,均發(fā)源于山西長治。其中清漳河發(fā)源于山西省和順縣境內(nèi),至涉縣污犢村入河北省。由于流經(jīng)地區(qū)多變質(zhì)巖,泥沙含量不多,河水清澈,故名;濁漳河發(fā)源于山西省襄垣縣,流經(jīng)下馬塔后進入河北省,流經(jīng)地區(qū)多黃土丘陵,河水混濁,故名。兩漳河在涉縣合漳村匯合后稱為漳河。下游作為界河,劃分河北與河南兩省邊界,至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境內(nèi)合流衛(wèi)河,稱漳衛(wèi)河、衛(wèi)運河。漳河流經(jīng)三省四市21縣市區(qū),長約412公里,干流長179公里,流域面積為1.82萬平方公里。本文所指的漳河下游主要指漳河平原段,即現(xiàn)今涉縣合漳村至館陶徐萬倉一線,地域范圍主要包括現(xiàn)今漳河流經(jīng)的涉縣、磁縣、臨漳、大名、館陶等地以及歷史上受漳河河道變遷影響的曲周、成安、肥鄉(xiāng)、邱縣等地區(qū)。

漳河歷史上的改道路徑大致有三:其一是漳河北源與滏陽河合流,史稱“北道”,大體自臨漳,經(jīng)廣平至邱縣,出威縣西北,過新河縣一線。其二是漳河南行與衛(wèi)河合流,史稱“南道”,故道大體自臨漳、魏縣、經(jīng)大名、至館陶一線,并在館陶縣以上入衛(wèi)。其三是介于北道、南道之間的“中道”,大體自臨漳,經(jīng)肥鄉(xiāng)、廣平東北流,至冀縣與滹沱河合流,再北流河間等地直達天津入海。從時間上看,走南道時間最長,從公元 1368~1942 年的 575 年間,有347年走南道。明初,漳河主要分兩股,行中路和南路。中路自臨漳、成安東北流,經(jīng)肥鄉(xiāng)、曲周而下,直達天津入海。南路由臨漳東至成安注于魏縣,再經(jīng)元城 (今河北大名縣境)之西店村(今大名縣西北西店村)達館陶入衛(wèi)河。漳河起初中、 南兩路并行,其后逐漸以南流為主*石超藝:《明清時期漳河平原段的河道變遷及其與“引漳濟運”的關(guān)系》,《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3期;《乾隆臨清州志》卷二《山川》,《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第94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214頁。。

永樂九年(1411年),漳河在張固村決口,與滏陽河合流,主行北路。*(清)張廷玉等:《明史》卷八十七《河渠志五·漳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130頁。為接濟運河水源,元代曾使漳河支流引入衛(wèi)河以減其勢,到了永樂年間已經(jīng)堙塞,但是舊跡依然存在。正統(tǒng)十三年(1448年),御史林廷舉奏請引漳水由館陶入衛(wèi)河。*(清)張廷玉等:《明史》卷八十七《河渠志五·漳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131頁。于是在廣平大留村“發(fā)丁夫鑿?fù)?,置閘”,自此“漳河水減,免居民患,而衛(wèi)河水增,便漕”,自此“漳水遂通于衛(wèi)”。*(清)張廷玉等:《明史》卷八十七《河渠志五·漳河》,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2131頁。此次漳衛(wèi)合流是通過疏通永樂年間已經(jīng)阻塞的舊河道,這便是明代“引漳入衛(wèi)”的開始。正德初年,漳水“徙于元城之閻家渡入衛(wèi)河,又十余年自魏縣雙井村入衛(wèi)河?!?《乾隆臨清州志》卷二《山川》,《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第94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214頁。嘉靖初年,漳水“自回龍村入衛(wèi)后,復(fù)自內(nèi)黃縣石村入衛(wèi)河?!?(清)張度、鄧希曾修,朱鏡纂:《乾隆臨清州志》卷二《山川》,《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第94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214頁。漳水入衛(wèi)的地點不同,同時也證明了漳河“易遷徙”的特點。但到萬歷二年(1574年),“漳河北溢由魏縣、成安、肥鄉(xiāng)入曲周縣之滏陽河,而館陶之流絕?!?(清)張度、鄧希曾修,朱鏡纂:《乾隆臨清州志》卷二《山川》,《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第94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214頁。萬歷初年,漳河又北徙入滏陽河,不再入衛(wèi)。由此可見,明代漳河和衛(wèi)河時分時合,北流的時間遠多于南流。

清朝初年,政治局面尚未穩(wěn)定,因此也無法修整運河。直到順治九年(1652年),漳水至廣平縣平固店直注邱縣分為兩道,“一從縣西逕直隸廣宗縣下達于滹沱河,一從縣東逕直隸清河縣北支青縣入于運河。”*(清)張度、鄧希曾修,朱鏡纂:《乾隆臨清州志》卷二《山川》,《中國地方志集成·山東府縣志輯》(第94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214頁。漳水再次入衛(wèi),此時自萬歷二年(1574年)漳水不再入衛(wèi)已過去124年。順治十七年(1660年),“衛(wèi)水微弱,糧運澀滯,乃堰漳河分溉民田之水,入衛(wèi)濟運?!?趙爾巽:《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七《河渠志》,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770頁??滴跞?1693年),“衛(wèi)河微弱,惟恃漳為灌輸,由館陶分流濟運?!?趙爾巽:《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七《河渠志》,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775頁??滴跞?1697年),漳河“仍由館陶入衛(wèi)濟運?!?趙爾巽:《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七《河渠志》,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775頁。從以上可以直接看出引漳入衛(wèi)的目的是濟運。康熙年間,因衛(wèi)河水流微弱致使漕運難以進行。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濟寧道張伯行建議 “引漳入運”,以補衛(wèi)河水不足。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漳水“入邱之上流盡塞而全漳入于館陶,自此漳、衛(wèi)匯流,舟行順利無膠澀虞”*趙爾巽:《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七《河渠志》,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第3775頁。,從而實現(xiàn)了“全漳入衛(wèi)”。嗣后,漳河雖變遷不定,但一直在南道。1942年,漳河在河北省館陶縣徐萬倉入衛(wèi)至今,形成了現(xiàn)在漳、衛(wèi)河合流的態(tài)勢。

有關(guān)漳河神的崇拜由來已久。古都鄴城在今臨漳縣境內(nèi),是 “河伯娶親”和“西門豹治鄴”故事的發(fā)生地。戰(zhàn)國時期,魏國漳河年年泛濫,給當?shù)厝嗣駧砗艽蟮牟恍?。當?shù)亓餍兄环N惡俗:居民們每年都要向漳河神——河伯奉獻一位年輕的女孩,給河伯當老婆,期望法力無邊的河伯息雷霆之怒,不要用洪水殘害人民。后來,漳河邊來了一位賢明的地方官西門豹,他了解了河伯娶親的真相后,就設(shè)計把那批魚肉百姓的鄉(xiāng)紳、里正統(tǒng)統(tǒng)扔到河里,并帶領(lǐng)當?shù)鼐用衽d修水利,從此,漳河兩岸的人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日子。*王迎喜:《安陽通史》(原始社會-1949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6頁河北沙河市境內(nèi)有“漳河神壇碑”。碑文記載河南修武縣人張導(dǎo),字景明,東漢建安三年(198年)為鉅鹿太守。時漳河泛濫,民不能耕,導(dǎo)按地圖原其逆順,揆其表里,修防排通,以正水路。水患既絕,人壽年豐。黎民于銅馬祠側(cè)建漳河神壇碑,以志其德。*(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264頁??梢姡宕暮友匕兜貐^(qū)河神信仰的盛行并不是偶然,而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

嘉慶《涉縣志》記載涉縣漳河神廟:“在南關(guān),始建無考,乾隆元年重修,以六月二十四日祭。別有廟在原曲村,明萬歷間建,任令澄清記?!?(清)戚學(xué)標纂修:《嘉慶〈涉縣志〉》卷三《政典祀典》,《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2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540頁。咸豐《大名府志》記載大名府河神廟在府治南關(guān)陲高岸上,即艾家口,咸豐元年,道、府、縣捐資重修,漳、衛(wèi)龍神合祀。*(清)朱煐等纂修:《咸豐〈大名府志〉》卷六《秩祀》,《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57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179頁。魏縣漳神廟在縣城東郭外。*(清)朱煐等纂修:《咸豐〈大名府志〉》卷六《秩祀》,《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57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179頁。光緒《臨漳縣志》記載臨漳縣漳河神廟:“在南關(guān)外,同治七年,直線駱文光重修,舊地五畝,知縣陳大玠新充西太平村河地一頃八十畝,又附縣四關(guān)廂官地四十七畝三分三毫以供香火?!?(清)周秉彝修,周壽年、李燿中纂:《光緒〈臨漳縣志〉》卷二《建置·祠祀》,《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5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222頁。清人王履泰《畿輔安瀾志》記載成安縣漳河神廟:“在縣城外東南河濱,順治十一年,知縣張一霆建,康熙十一年重建?!?(清)王履泰:《畿輔安瀾志》,《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第8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68頁。曲周縣漳、滏二神祠:“在曲周縣東東橋南河畔?!?(清)王履泰:《畿輔安瀾志》,《續(xù)修四庫全書,史部·政書類》(第84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568頁。民國《肥鄉(xiāng)縣志》記載肥鄉(xiāng)縣漳河廟:“在城北堤上,耆善修廟三楹,知縣王建中增修墻壁?!?張仁侃等修,李國鐸等纂:《民國〈肥鄉(xiāng)縣志〉》卷十八《壇祠》,《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5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62頁。雍正《館陶縣志》記載館陶漳神廟:“在城西南四十里,雍正四年,奉旨敕封為惠濟漳河之神,知縣趙知希設(shè)立牌位,懸掛匾額,每年春秋致祭,行禮如制?!?(清)趙知希纂修:《雍正〈館陶縣志〉》卷八《祀典志·祠廟》,《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2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90頁。民國《邱縣志》記載邱縣漳河神廟:“在北極廟后,康熙四十五年,知縣楊兆億鼎建?!?薛儒華修,趙又楊纂:《民國〈邱縣志〉》卷十三《地理志·古跡》,《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3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522頁。

關(guān)于漳河神的人物原型,說法不一。通觀相關(guān)史料,主要有張果老、女娃、汜水孫孝廉三種說法。山西沁縣漳源村漳河神廟,又稱通玄先生廟,供奉的是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長治發(fā)鳩山靈湫廟供奉的漳河神則為女娃。發(fā)鳩山位于長治市長子縣城西30公里處的玉峽鄉(xiāng)。也名“西山”,海拔1646.8米,相傳為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發(fā)生地。據(jù)《山海經(jīng)》載:“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談。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迸匏篮?,被百姓奉為漳河神,并在發(fā)鳩山上修建了靈湫廟。對聯(lián)上寫著:女娃理水,經(jīng)南緯北,神泉匯集高靈淵。漳源瀉碧,西流東注,灌溉上黨萬頃田。*《漳澤水庫志》編纂委員會:《漳澤水庫志》,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年,第385頁。漳源村和發(fā)鳩山都位于漳河上游,廟宇建立年代較為久遠,承載著當?shù)氐臍v史和文化,民眾多對其進行演繹和改造,故充滿濃厚的神話和傳說色彩。而臨漳縣漳河神廟建立時間相對較晚,故其人格神的形象更為突出。臨漳知縣駱文光在《重修臨漳縣漳河神廟碑記》中對臨漳縣漳河神廟中所供漳河之神做了記載:“世傳乾隆間,有汜水孫孝廉,北上渡河,沒于漳水,遂為茲川之神?!?(清)周秉彝修,周壽年、李燿中纂:《光緒〈臨漳縣志〉》卷十四《藝文·記下》,《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5冊),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59頁。

二、利害相關(guān):河神信仰盛行的原因

南宋初年,黃河奪淮入海以后,在華北平原留下了高出地面的黃河故道,加之漳河含沙量大,將淀泊淤成平陸,河水盛漲,泄水受阻,至使漳河經(jīng)常泛濫成災(zāi)而不可制約。漳河歷代遷徙無常,明清時期, 有史料可考的河流改道就達近80次, 平均6-7年就會發(fā)生一次變遷。*石超藝:《明清時期漳河平原段的河道變遷及其與“引漳濟運”的關(guān)系》,《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3期。清順治九年(1652年)至光緒二十年(1894年)242年間,漳河泛濫成災(zāi)40次,平均約6年一次。人們稱之為“桀驁不訓(xùn)的漳河”。以水患最為嚴重的臨漳縣為例,明代臨漳縣之漳河或入滏河,或入衛(wèi)河,而無衡定。漳水屢臨城下,為害更甚。此時漳河經(jīng)彰德府北、臨漳城南(落村、崗陵城)流人魏縣界,分為二股:一股經(jīng)館陶,注入衛(wèi)運河,另一股在魏縣大名之間,與西南流來的汲水合流。明洪武十八年,漳水沖毀縣城(今杜村鄉(xiāng)小莊);洪武二十七年,移縣治于理王村(今臨漳)。永樂九年,在西南張固村河口(今杜村鄉(xiāng)西營西南約三里處),漳滏合流;十三年,漳滏并泛。洪熙元年,漳河決三冢村等堤(宣德八年,復(fù)筑此堤)。正德元年,漳滏泛溢,決杜村西南堤。隆慶二十五年秋,漳河北徙;三十年,漳河又西徙。英宗時,漳河已通衛(wèi)。后來漳水復(fù)入新滏河。自此,漳河入衛(wèi)之道漸漸湮沒。*臨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臨漳縣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136頁。

清代,漳河遷決頻繁,為害不息。順治五年,漳河發(fā)二次,環(huán)城數(shù)十里,城門淹沒五尺;九年,漳河又發(fā),水與城門齊,淹田11萬畝;十一年,大水沖入西門,環(huán)城皆水,房屋盡毀;十三年,雨水連綿,漳河泛濫,城中搭浮橋往來??滴跗吣?,漳河泛溢,沖田2700畝;五十九年,漳河自距城三里的坊表村西,再次南遷,向東流經(jīng)杜成營北、羊羔北、成安縣徐村南、說法臺(今成安南)南,至館陶入衛(wèi)河;六十一年七月初三日,漳河暴發(fā),水泛溢,城中可行舟。雍正元年,漳河徙城北,二年、三年,漳河屢徙;八年,漳河屢臨城下,又再次遷到城南;分二股,一股沿康熙五十九年河道而下,另一股自三冢村經(jīng)武學(xué)、趙坦寨、王明寨、崗陵城、七里營、西羊羔南、五岔口北,至成安町上村,于館陶李鴨窩,注入衛(wèi)運河。乾隆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兩次入城;四十六年,漳河決小柏鶴村;五十四年,漳河自銅雀臺南分支,經(jīng)韓陵山南與洹水同入運河;五十八年,漳河大徙,復(fù)歸故道(雍正年問);五十九年,漳河決三臺,向東南遷,至胡家口入洹水。道光三年,漳河決商家村,經(jīng)大樓王西、沙河岸南,于胡家口流至內(nèi)黃慶豐莊入衛(wèi)河。十四年,漳河決三宗廟;二十三年,漳河決段汪村,三十年,再決三宗廟,流經(jīng)杜村莊南、曹村莊北、孫陶莊西南、教書屯東北,于胡家口入安陽界。咸豐元年、二年,漳河兩次決口三宗廟東流。光緒十二年,漳河決二分莊,十八年,漳河?xùn)|流決于辛莊;光緒二十一年,漳河再決二分莊,經(jīng)張小莊南,后佛屯北,硯瓦臺南,從老莊南,都村北,入魏縣界。*河北省臨漳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臨漳縣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136頁。

自萬歷初年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漳河以“北流”為主,流經(jīng)邱縣境內(nèi)。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漳水驟至館陶與衛(wèi)河會。此后,北流漸微。雖然起初南、北、中三路并行,但此后逐漸轉(zhuǎn)為以南流為主,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全漳入衛(wèi)。民國《邱縣志》記載漳河:“自萬歷四年,出御河(即衛(wèi)河)入滏陽,遂為曲梁東關(guān)巨浸。雖泛濫無常,旋而歸壑。迄康熙三十一年,遂出滏陽東泛,全漳盡徙邱境?!闭暮庸实乐饕袃蓷l:“一自直隸曲周村,北經(jīng)邱縣西門外,西北至宋八疃,入直隸曲周界;一自曲周縣南堤村,經(jīng)邱東門外盛水灣,即黃河故道,北至柳疃,入直隸清河界?!闭暮拥牧鹘?jīng),亦給當?shù)貛砹藝乐氐乃肌m樦问荒?1654年)五月,“漳水大溢,嚙城門盡頹,麥田漂沒,歲大饑。”*薛儒華修,趙又楊纂:《民國〈邱縣志〉》卷九《大事志·災(zāi)祥》,《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3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60頁。次年秋,“漳水復(fù)溢,平地水深丈許,陸地行舟?!?薛儒華修,趙又楊纂:《民國〈邱縣志〉》卷九《大事志·災(zāi)祥》,《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3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60頁??滴跞荒?1692年)六月十三日,“漳水自成安縣決口,直奔邱城,水環(huán)城北下,西北五十余村,田禾廬舍,漂沒無算。”*薛儒華修,趙又楊纂:《民國〈邱縣志〉》卷九《大事志·災(zāi)祥》,《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3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60頁。次年六月初三日,“漳水自決口大至,故道湮淤,全河注邱,西北田廬,漂沒殆盡,只禾無存,人民逃散。”*薛儒華修,趙又楊纂:《民國〈邱縣志〉》卷九《大事志·災(zāi)祥》,《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3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60頁。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六月,“漳水盛發(fā),繞城,漂沒房舍,沒盡秋禾?!笨滴跷迨哪?1715年)五月,“漳河泛溢,盛永等五營盡被水患?!?薛儒華修,趙又楊纂:《民國〈邱縣志〉》卷九《大事志·災(zāi)祥》,《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3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61頁。次年,漳水再次決堤,“勝永等五營平地水深數(shù)尺,田廬漂沒,禾稼無存?!?薛儒華修,趙又楊纂:《民國〈邱縣志〉》卷九《大事志·災(zāi)祥》,《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3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61頁。

漳、衛(wèi)二河在館陶縣(縣治在今冠縣北館陶鎮(zhèn))境內(nèi)合流,同樣是水患極為嚴重的地區(qū)。清代著名學(xué)者包世臣在其《閘河日記》中記載:“壬辰(道光十二年)春,予北上,迂道存翰風(fēng)于館陶署。翰風(fēng)言境內(nèi)漳神廟,乃直隸、河南、山東三省輪奉旨致祭之大祠。今年廟斷不可守,吾子當有法止其沖塌,已具輿馬,請前往相度之。廟去城三十里,予至廟,詢住持,云:‘漳去廟前舊有二百丈,今山門前僅容一車,大約入夏必圮矣?!枰娭睆R門二十余 丈外,河心有磚墩,周圍四五十丈,乃本廟戲臺被沖入水,已三十年?!别^陶漳河神廟位于城南四十里漳河岸邊,因常年為漳水所沖擊,以至面臨傾圮的危險,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漳河水災(zāi)的嚴重性。*譚其驤:《清人文集·地理類匯編》(第4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47頁。

“災(zāi)害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必然要反映到人們的頭腦中來,并通過社會實踐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發(fā)生影響?!?汪漢忠:《從水旱災(zāi)害對蘇北區(qū)域社會心理的負面影響看水利的作用》,《江蘇水利》2003年第3期。頻繁發(fā)生的水災(zāi)無疑是導(dǎo)致漳河下游地區(qū)河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借助神靈之力鎮(zhèn)攝、平息水患,保障生命財產(chǎn)安全,成為沿岸地區(qū)官民信仰河神的根本目的。臨漳知縣駱文光在其《重修臨漳縣漳河神廟碑記》中云:“漳河,冀豫間一巨浸也,溯其源來自太行山右,匯清、濁二流,東至舊閘口。閘以上,山石夾護,雖湍流迅激,不能為害。自雀臺以下一帶,平原曠野,夏月水勢漲發(fā),洶涌異常。往往淹及田疇,甚且為城郭、村墟之患。而臨之民處漳下游,耕鑿為業(yè)者,獨能當橫流而不驚,集中澤而無虞,非有神明為之呵護乎 ? ……能捍大災(zāi)、御大患,是即有功德于民者,固宜列入祀典也?!?(清)周秉彝修,周壽年、李燿中纂:《光緒〈臨漳縣志〉》卷十四《藝文·記下》,《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5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59頁。

頻發(fā)的水災(zāi)不是導(dǎo)致河神信仰盛行的唯一原因,人們在受其害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得其利。雍正《館陶縣志》記載:“漳河南徙于康熙四十二年、五十年、六十一年間為災(zāi)為甚,懷襄之勢居然水國矣。今則其勢少馴,每逢天雨連綿,矣間有泛濫之憂,但漳水性渾濁,與黃河無異,隨挖隨淤,且其中沖溜無定,難施疏鑿之功,至設(shè)立閘座啟閉,恐一淤又復(fù)他道矣。且漳水南徙,民憂漳水之淹,而亦甚德漳水之淤。蓋漳水所過薄地,盡膏其為利,亦復(fù)甚普也?!?(清)趙知希纂修:《雍正〈館陶縣志〉》卷八《地理志·山川》,《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2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28頁。漳河在臨漳的利和害,歷史上評論不一。古人褒者,說漳河為“富漳”,斥者則稱其為“浪漳”。歷史上改道之害繁多,數(shù)百年中,受其害者不僅有縣城,而且有數(shù)百個村莊。光緒《臨漳縣志》載有杜念祖的《漳干行》,就具體敘述了漳河之害:“滔滔漳流不計年,形勢變更幾萬千。春日清波魚可數(shù),入夏萬頃盡茫然。濁浪無邊平地涌,禾沒奚從辨陌阡。水耕火耨前功棄,家家向隅呼蒼天。水退潮平波猶怒,數(shù)里折灣直奔注。地裂岸崩不須臾,沃壤盡作馮夷路?!?(清)周秉彝修,周壽年、李燿中纂:《光緒〈臨漳縣志〉》卷十四《藝文·詩》,《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5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505頁。然而在同一縣志中,同是身居漳河邊的呂游(煙寨人)與李澤蘭(常家屯人),則言漳水之利。因杜念祖是被洪水沖淹之村,而煙寨與常家屯,則是漫水淤泥之村,故評論不一也。西門豹治鄴時,投巫開渠,利用漳水溉田,以利民生,未言及河害之大。周、秦時代,漳河經(jīng)鄴城北,注入黃河故道。當其暴漲時,臨漳是漫溢之區(qū),故既可開渠,又受淤泥之惠。西門豹、史起治鄴,政清物阜,為鄴城之興起,奠定了物質(zhì)基礎(chǔ)。二賢令之功與漳水之利昭然。由于民殷物阜、經(jīng)濟優(yōu)裕,隨著發(fā)展,鄴地由軍事重地,漸為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商朝發(fā)祥地在商丘,而曾多次遷居。其中有河直甲居相,相址,在今孫陶鎮(zhèn)。古人在游牧?xí)r期,逐水草而居。轉(zhuǎn)為農(nóng)耕,則是選擇肥沃之地域定居。河宜甲居相,則因相地肥沃,適合耕牧之故。商代,漳河流經(jīng)九侯城(今鄴鎮(zhèn)附近)北、今臨漳北、成安南,至肥鄉(xiāng)注入黃河故道,臨漳正是漫溢之區(qū)。順治時,知縣萬廷仕《修建漳河神祠碑記》中記載此地是大河以北之膏壤,民殷土沃。*(清)周秉彝修,周壽年、李燿中纂:《光緒〈臨漳縣志〉》卷十四《藝文·記上》,《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5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37頁。雍正時,陳大玠《?;萸洝分幸嘌裕骸耙爻亲耘f縣移建于茲,幾四百年矣。漳水忽北忽南繞四圍,退則泥淤積歲月而成膏壤?!?(清)周秉彝修,周壽年、李燿中纂:《光緒〈臨漳縣志〉》卷十四《藝文·記上》,《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5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46頁。民國時期,漳河兩岸在未筑堤之前,每有漫溢,翌年二麥(大麥,小麥)必然豐收。但秋季常有水災(zāi),輕重不一,故兩岸居民,喜種高粱,不惶水淹,以防歉收??v論漳河,以往言害者多,而忘其利,更忽略其在歷史上的價值與影響。

三、鄉(xiāng)土神靈:河神信仰的功能及影響

利用祈禱和祭祀河神平息水患、祈求降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在地方官員和普通民眾看來,這也是河神最為基本的職能。受史料的限制,有關(guān)這方面的記載較少,但毫無疑問是存在的。

漳河河神作為沿岸官民心目中的鄉(xiāng)土神靈,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地方保護神的角色。同治八年(1870年),敕加河南臨漳縣漳河神“昭惠”封號。*(清)昆岡:《清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第10955頁。光緒《臨漳縣志》記載了加封漳河神的原因:“同治二年,山東會匪自范、觀擾至臨境,及渡漳,人馬淹沒過半,勢以孱削。同治七年正月,捻匪北竄,擾及臨境,從九王毓瑩等率鄉(xiāng)勇迎敵陣亡,同時死者男女共四百余人,及匪渡漳,覆溺賊騎無數(shù),幾斷流。撫部院李具題八年六月初二日,奉旨敕加河神‘昭惠’封號,并頒賜‘雙源匯澤’匾額?!敝h駱文光《重修臨漳縣漳河神廟碑記》對此記載更為詳細:“同治二年秋,山左會匪由范、觀等縣進竄臨境,蟻聚者三四千人,比渡河,覆溺無算。(同治)七年正月,(駱)文光宰是邑,皖捻北竄,時正水淺可涉,先二日上游忽暗漲,溺斃者幾至斷流。二月杪,賊又回竄,官軍、民團拒至河干,忽水復(fù)漫溢,殲斃以千計。嗣積雨連綿,流勢倏分數(shù)道,向東北奔注,一似躡跡追蹤 ,驅(qū)令入海隅。俾戎事得以合團成捷,神之靈佑昭著,不特臨境蒙其庥,即豫疆亦因之鞏固。軍事竣,文光稟陳、李撫帥,蒙奏準敕加昭惠封號,頒給‘雙源匯澤’匾額。嗚呼!圣世崇德報功,祀漢祭淮,列在巨典,神之功配四瀆得荷,褒榮尤足,傳之史筆,炳曜鴻文,而為臨民所永仰也!”*(清)周秉彝修,周壽年、李燿中纂:《光緒〈臨漳縣志〉》卷十四《藝文·記下》,《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5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59頁。

崇祀河神在凝聚人心、社會教化以及維護地方社會秩序方面亦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作為溝通國家和民眾的橋梁,地方官員把修建廟宇作為社會教化的重要內(nèi)容。臨漳知縣萬廷仕《修建漳河神祠碑記》云:“今年春,余承乏茲土,蒞治甫閱月,邑人有南郭廟事之舉,立碑致享,問序于余。余以受命漳邑,則漳神之妥侑與社稷等分不容辭,又懼荒略不克,道揚其盛。竊念漳之為利,億萬斯年,民殷土沃,生生有庸,邀神之惠,匪朝伊夕;其頻歲以來,蕩析離居,罔有定止,豈神之怒。此一方抑或守土者不修政事,不蠲祀享,致神之恫,以貽毒百姓?!鄙頌榕R漳知縣的萬廷仕在《碑記》中認為修建神靈廟宇是地方官員的份內(nèi)之事,為的是能夠保佑當?shù)亍懊褚笸廖帧?,而如果守土者“不修政事,不蠲祀享”,就會招致神靈的憤怒,給百姓帶來危害,以致“蕩析離居,罔有定止?!?(清)周秉彝修,周壽年、李燿中纂:《光緒〈臨漳縣志〉》卷十四《藝文·記上》,《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5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37頁。

漳河與沿岸民眾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guān),河神在人們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共同修建廟宇、祭祀神靈等活動,可以起到凝聚人心、強化地域認同、維護地方社會秩序的目的。駱文光《重修臨漳縣漳河神廟碑記》載:“逮庚午秋,工告成,邑民來與會者不下二萬眾,文光因倡議,以每年九月九日興會半月,五年繕整廟宇一次,其一切獻牲、演劇、修葺之需,均按沿河四十莊派費,載在規(guī)約。庶幾歲修有例,而廟貌常新,勉厥同人纘承無舛。至管鍵廟門,向由住持僧職掌,尤慮玩忽從事,或致庭除蕪穢,今議仿西史大夫祠,亦設(shè)義學(xué)于廟之東廂,取贍書院地租,延師授讀。選邑中端謹士,昕夕在廟,兼察住持勤惰。凡此,皆所以崇神烈,隆祀典,而令邑之黎元蒸蒸向化,知樂利所由來也?!?(清)周秉彝修,周壽年、李燿中纂:《光緒〈臨漳縣志〉》卷十四《藝文·記下》,《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5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459頁。為此,還專門制定了《漳河神廟秋報會規(guī)約》:“每年九月九日廟會,派城鄉(xiāng)紳士四人,本城四街殷實鋪家四人并庫吏、錢糧房、漕糧房、銀爐四人,共十二人為會首,總理一切;每保派首戶二人,每營派首戶一人,分四路挨日赴廟獻供行禮,會首接待茶飯”?!罢暮由駷橐灰乇U?,萬民蒙福,各保各營遇豐年愿扮雜劇來獻者,聽;所派香資不準攤及小戶,至每保、每營派定首戶,不親赴廟行禮,即以不敬論,罰錢十千文。東南鄉(xiāng)漳河兩岸過水之地,既蒙神佑,每逢麥收,一頃以上之戶,每畝捐麥一升,先由督催于九月會中報明地數(shù),注入捐簿,至次年五月,如數(shù)催收交倉,四路督催亦準預(yù)會?!暮幼冞w靡常,設(shè)遇漳水改流,有窮民淹沒田廬、被災(zāi)較重者,酌提谷麥若干石,代神賑濟;功德無量,赫赫在上,監(jiān)觀不爽,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該首等能多盡一分心力,即多獲一分善報,試看吞公項、霸祠產(chǎn)、吃廟地者,其人果何如哉,可不勉歟!”*(清)駱文光:《同治〈河南省臨漳縣志略備考〉》,《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109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第69-72頁?!兑?guī)約》對廟會的經(jīng)費來源及組織、運作做了極為詳細的規(guī)定,可見當?shù)毓倜駥φ暮由駨R會的重視程度。除臨漳縣外,邱縣、肥鄉(xiāng)等地亦有祭祀漳河神的廟會。邱縣漳神廟為康熙四十五年(1706)知縣楊兆億所建,每年六月十日當?shù)囟紩e行漳河神廟會,演劇祭賽漳河神。*薛儒華修,趙又楊纂:《民國〈邱縣志〉》卷十三《風(fēng)俗志·歲時禮節(jié)》,《中國地方志集成·河北府縣志輯》(第63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第522頁。肥鄉(xiāng)漳神廟在城北堤上,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這一天,當?shù)匾嘤袕R會。*李文海:《民國時期社會調(diào)查叢編·宗教民俗卷》(下),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646頁。

河神廟宇還成為當?shù)刂奈幕坝^。成安縣清風(fēng)觀約建于1930年左右,縣志記述其沿革規(guī)模,清晰易懂,全文摘錄如下:“清風(fēng)觀在邑城東南隅,隔堤有高地一區(qū),古漳神廟在焉。前邑侯高公景祺,資其地鑿井種樹,標為農(nóng)事試驗場者也。惜不久廟遂傾圯,近邑紳趙召南王紹平請人,以保存古跡之心,懷恢復(fù)名勝之志,醵金修葺,以關(guān)圣呂祖與漳神,合記一堂,名之日清風(fēng)觀。雖規(guī)模隘小,不能與平津各大公園并衡,然每當城關(guān)集會期間,亦仕女遨游之佳境也。”*成安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成安縣文史資料》(第1輯),1989年,第43-44頁。

四、結(jié)語

河神信仰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不僅與官方治河活動密不可分,也與沿岸民生息息相關(guān)。從相關(guān)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清代漳河下游頻發(fā)的水災(zāi)是導(dǎo)致沿岸地區(qū)河神信仰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人們希冀從漳河漫溢中得到利益,這一點原因同樣不容忽視。河神廟宇不僅為官方所敕封,也成為地方官員和民眾祭祀河神、表達利益訴求的重要場所。

與黃河、運河不同,漳河作為一條區(qū)域性河流,雖然在清代有過敕封,但遠沒有金龍四大王、黃大王、白大王等黃、運河神有名,故其官方史料中記載相對較少。相比江南、珠江三角洲以及運河沿岸等地區(qū),漳河下游地區(qū)地處華北平原一隅,較少被學(xué)界所關(guān)注。地方性和世俗性是漳河下游地區(qū)河神信仰最為顯著的特征。

隨著近年來“水利共同體”、“河流共同體”等概念的提出,對河神信仰這一社會生態(tài)命題的探討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河流是個有機整體,在這個有機整體中,不僅有水和水的載體,還有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它們可以統(tǒng)稱為河流共同體?!?張純成:《現(xiàn)代黃河文明及其生態(tài)補償》,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18頁?!叭祟惻c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其他生物一樣,都是河流生命共同體中的一員?!?雷毅:《河流的價值與倫理》,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7年,第157頁。在傳統(tǒng)倫理學(xué)那里,人是河流的主人,河流是人的奴隸,人與河流之間是征服和被征服的關(guān)系?!昂恿鱾惱淼臉?gòu)建,使人從河流的征服者轉(zhuǎn)變成河流共同體的普通一員,和其他成員相比,人沒有什么高貴特別之處,有的只是平等和普通。這不僅意味著人類應(yīng)該尊重包括人在內(nèi)的河流共同體中的所有成員,也意味著人類沒有任何特權(quán)凌駕于河流共同體其他成員之上?!?張純成:《現(xiàn)代黃河文明及其生態(tài)補償》,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18頁。

“河流的生命過程有其自身的特點與規(guī)律,人類開發(fā)利用河流的活動,應(yīng)遵循發(fā)現(xiàn)、尊重和順應(yīng)河流自身規(guī)律的法則?!?李宗新、李貴寶:《水文化大眾讀本》,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年,第149頁。古人對河神的敬畏和信仰,正是河流倫理觀念的集中體現(xiàn)。通過對沿岸地區(qū)河神信仰的考察,在深化區(qū)域社會史研究的同時,也為我們處理人地關(guān)系、探討區(qū)域社會生態(tài)和民眾心理提供了重要視角。

責(zé)任編輯:時曉紅

Floods, Religion and Society: 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igion of River God at the Lower Reaches of Zhang River in the Qing Dynasty

Hu Mengfei

(Institute of Canal Studies,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252059)

Zhang River is an important river flowing through North China, and the worship of the God of Zhang River is a tradition with a long history. The lower reaches of Zhang River flooded frequently in the Qing Dynasty, bringing serious harm to the life and property of the people living along the both banks; and after each overflow of Zhang River, the sludge remained made the local farmland rich and fertile, so the people living along the banks wanted to avoid its harm, and hoped to get its benefit. This complicated emotion and feeling together led to the prevalence of the religion of river god. The religion retained the traditional functions of praying for rain and controlling water and, at the same time, expanded its functions. Temple festivals and sacrificial rites, which were derived from the religion,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unifying public feelings, educating the society, and maintaining the local social orders and so on. The religion of river go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daily life, and it became an important model of the theory of “river community”.

the Qing Dynasty; the lower reaches of Zhang River; floods; religion of river god

2016-11-06

胡夢飛(1985— ),男,山東臨沂人,聊城大學(xué)運河學(xué)研究院講師,博士。

本文為山東省社會科學(xué)規(guī)劃項目“明清時期山東運河區(qū)域民間信仰研究”(16DLSJ07)、聊城大學(xué)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明清時期京杭運河沿線金龍四大王信仰研究”(321051519)的階段性成果。

K24

A

1001-5973(2016)06-0123-09

猜你喜歡
河神漳河縣志
漳河軼事
中國三峽(2022年6期)2022-11-30 06:15:08
漳河三棱鏡
中國三峽(2022年6期)2022-11-30 06:15:00
漳河有一水庫群
中國三峽(2022年6期)2022-11-30 06:14:46
寂靜的漳河
中國三峽(2022年6期)2022-11-30 06:14:38
河神與海神
河的第三條岸
小小說月刊(2021年4期)2021-04-19 10:31:53
縣志里的鄉(xiāng)賢
飛天(2020年8期)2020-08-14 10:07:31
河神與頭腦黑客
祿命
讀者(2017年12期)2017-05-27 22:01:22
縣志
方圓(2015年15期)2015-09-10 07:22:44
祁阳县| 体育| 尼勒克县| 海城市| 静海县| 渭南市| 波密县| 枣庄市| 朝阳区| 射阳县| 博兴县| 拉孜县| 阿拉尔市| 齐齐哈尔市| 澄城县| 高雄市| 西贡区| 肃宁县| 宁城县| 临泉县| 阜阳市| 鄂托克前旗| 西城区| 蓬安县| 漳平市| 穆棱市| 西乡县| 龙川县| 邳州市| 玉树县| 沙洋县| 盐池县| 沂源县| 贵南县| 象山县| 贺州市| 香港| 罗山县| 吉木萨尔县| 睢宁县|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