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敏,“清初四王”之一,在清代畫壇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他注重摹古,學習宋元時期繪畫的筆墨和意趣,他的繪畫師承明代董其昌,也學習元代黃公望的繪畫技法。王時敏一生留下許多仿古作品,他的畫作臨習古人筆墨意趣,表現(xiàn)文人畫的意境,形成了具有個人風格的藝術形式。對后世影響深遠。
王時敏,清初畫家,字遜之,號煙客。與清初畫家王鑒、王翚、王原祁合稱“四王”,再加上畫家吳歷、惲壽平合稱“清初六家”。王時敏是“四王”之首,又開創(chuàng)“婁東派”,工詩文,畫山水,也作花鳥,是清代著名山水畫大師。清代山水畫領域中,文人士大夫繪畫占有絕對優(yōu)勢,尤其在董其昌所倡導的“南北宗”文人畫理論影響下,逐步發(fā)展了一批畫家群體,特別是“四王”。王時敏作為“四王”之首,也在這一趨勢下進行發(fā)展。王時敏承襲明代董其昌的文人畫理論,運用于實踐加以發(fā)展,他廣泛吸收前人的精髓,晚年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
“摹古”之法
王時敏,明朝宗萬歷二十年八月十三日出生于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家世顯赫,其父王衡早亡,爺爺王錫爵是明朝大官,他從小在爺爺?shù)拇髮W士府長大,深受祖父的喜愛,生活富足,條件優(yōu)越,生活情趣雅致。他早年時,由于其祖父及其家族與董其昌交往密切,王時敏師從董其昌,并得到真?zhèn)?。因此,王時敏的繪畫受董其昌的影響極深,也很好的繼承了董其昌的藝術思想。董其昌主張師法古人,變古法為我法,并提出了著名的“南北宗”論。該理論要求作畫者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大量臨摹,從臨摹中學習前人繪畫作品中的筆法、用墨、篇章、布局等,將不同的繪畫形式組合到自己的作品中。當時對文人畫家自身的學識和修養(yǎng)十分重視,因而逐漸被認可,成為一種注重筆墨趣味和精神氣韻的藝術模范形式。
王時敏的藝術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深受董其昌的藝術理論思想的影響。他習畫以古代畫家的真跡作為臨摹粉本,不局限于一家而習。臨摹古代名家作品,將此作為繪畫的基礎,注重“筆墨”的學習。研習宋元時期山水畫作品的運筆、用墨、結構、造型等各個方面,主張摹古,但是不拘泥于古人之法。王時敏對傳統(tǒng)繪畫技法進行精細的學習,但不是完全刻意的習古,而是通過臨摹學習,將作品的筆墨風格進行打散與重組,再結合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最終形成個人的藝術風貌?!澳」拧敝L,是受當時的時代背景所影響的趨勢。中國藝術發(fā)展過程中,元代藝術家,尤其是“元四家”的繪畫作品,筆墨、結構、創(chuàng)作都達到難以逾越的高度,后代的畫家習古成了盛行之風。這一現(xiàn)象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他們仿制古人繪畫作品,通過學習前人作品中的固定程式,結合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表現(xiàn)出自己的藝術風格及特點。這樣看來,“摹古”不是沒有創(chuàng)新的死學,而是山水畫的必然趨勢,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山水畫發(fā)展。王時敏師從董其昌,走出了正確的山水道路。
筆墨形態(tài)的形成
王時敏后來醉心于對黃公望的學習,筆墨意趣更為接近黃公望,同時也學習董源、巨然。在筆墨表現(xiàn)上,嚴格遵循“南宗”繪畫體系。具體來看,表現(xiàn)山體時,王時敏多用披麻皴,先用淡墨勾勒出山體的輪廓,再以長披麻皴自上而下縱向皴染,干筆淡墨,塑造山體的結構。這種畫法在他的很多作品都有體現(xiàn)。此外,在仿制其他名家作品時,也會表現(xiàn)出某一家筆墨中特有的個人式樣。在畫石塊時,多以三面為主,以淡墨勾勒定輪廓,采用干筆淡墨,以細碎的小筆觸在石塊下部左右兩側皴,以此表現(xiàn)石塊的立體感。在他的作品中,常出現(xiàn)一種“Y”字形畫法,這種畫法主要源于黃公望的筆法,為表現(xiàn)石塊的立體感,在石塊中下部加“Y”字,以表現(xiàn)石質的三面體態(tài)。王時敏畫樹,多在近景緩坡或石塊上描繪樹木,中景中,以不規(guī)則的筆墨粗寫小樹,以表現(xiàn)山體的郁郁蔥蔥。樹木造型中,處處可見黃公望畫風。其作品中前景樹木皆雙勾出樹木,用墨的干濕濃淡來表現(xiàn)不同樹木的前后關系。樹葉的表現(xiàn)也是多種形式并用,在樹木下穿插小樹或矮亭,高低不一,錯落有致。在表現(xiàn)泉水時,多用留白的形式,以淡墨皴染兩旁的山石,中間留白,留白處加以墨線,表現(xiàn)水波流動之態(tài),極富動感。王時敏畫云多為擠云法,用前面山體和后面山體的留白出來表現(xiàn),在兩座山之間擠出云霧繚繞之感。這種方法不僅有效的安排了畫面的前景與遠景的過渡,也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和縱深感,豐富了山水畫藝術的表現(xiàn)力。
王時敏的畫作,在筆墨圖式上學習宋元大家,融眾家之長,尤其對黃公望的山水畫進行深入研習,從而形成筆墨精妙、氣韻神逸、意境深遠的繪畫風格。其畫面顯現(xiàn)出溫潤而具有骨力,繁密之中見清流雅意的意趣。王時敏從學習傳統(tǒng)的繪畫藝術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是清初宮廷繪畫的正統(tǒng)派代表之一,他的繪畫藝術,對于清代繪畫,乃至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張瀟?。?992-),女,山西省孝義市,新疆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 2015級碩士,研究方向: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