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瓊
【摘要】新聞標題是新聞主要信息的濃縮與概括,是新聞的眼睛和靈魂,是傳遞新聞內(nèi)在神韻的要素。它不僅將新聞事實準確無誤地傳達給受眾,而且起著先聲奪人,溝通受眾,引導輿論的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新聞標題 時尚美 平實美
標題制作是一門藝術(shù)。精彩的標題往往可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增加新聞傳播的力度和有效度。同時,標題還反映出一種導向、角度和對新聞事件的理解與評價。隨著現(xiàn)代媒體傳播方式的多元化,讀者對新聞標題的信息含量及審美要求越來越高。信息量大、感染力強、具有時代特色的新聞標題將越來越受到眾人的歡迎。盧焱的《新聞美學初論》認為,新聞標題的審美具有內(nèi)在的美與外在的美,內(nèi)在的美主要是指它具有美的內(nèi)涵、美的基調(diào)、美的意境,而外在的美是形式的美、表達的美、形象的美,其中內(nèi)在美是新聞美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內(nèi)在美,外在美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好的新聞題目不僅內(nèi)容要美,而且表達形式也要美,是內(nèi)容美與形式美的統(tǒng)一。
語言作為信息傳遞的一種重要載體,對于信息的有效傳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不少的學者就新聞標題的審美做了許多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在眾多專家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僅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入手,分析新聞標題的審美特征。
一、妙用流行詞語,體現(xiàn)新聞標題的時尚美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思想意識的空前活躍,新事物、新觀念、新詞匯及其新用法大量涌現(xiàn),特別是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流行詞語快速流行。新聞標題中運用流行詞語,可體現(xiàn)出新聞的“新鮮”、“即時”,拉近與受眾的直接溝通,也可增強標題的親和力和趣味性,給人以新奇的感覺,看起來賞心,讀起來悅目。
例1:心向美景 人在囧途(《中國青年報》2012年10月10日)
“囧”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xiàn),本義是“光明”的意思,引申義為悲傷、無奈或者極為尷尬的心情。特別是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它被賦予更多的意義,并發(fā)展成為一種奇特的網(wǎng)絡文化。標題中的“囧”字形象地描繪了“十一”黃金周熱門旅游景點人滿為患的情景,表達出人們無奈的窘態(tài)及失望的情緒,十分傳神。
例2:刪博換號的孩子傷不起(《中國教育報》2012年12月22日)
“傷不起”是2011年度的流行語,展示了國人由于種種不如意而變得日益敏感的情緒和脆弱的神經(jīng)。標題中的“傷不起”折射出的是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困境,它期盼的是微時代家長與孩子的良性互動。
例3:“揚子社區(qū)行”傳遞“社會正能量” (《揚子晚報》2012年12月17日)
“正能量”本是物理學名詞,而今這個詞被廣泛運用于所有積極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給人力量的、充滿希望的人和事。標題中的“正能量”是褒揚《揚子晚報》為社區(qū)辦實事,為南京構(gòu)建和諧社區(qū)做出的重要貢獻,傳達出親民、愛民的媒體心聲。當下,“正能量”正在被廣泛使用,其詞義也逐漸被引申與深化。
另外還有一些流行詞,如 “虎媽”、“淘寶體”、“微電影”、“穿越”等也被大量運用。
二、借用古典詩句,體現(xiàn)新聞標題的詩意美
中國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學珍品,它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蘊含著豐富的愛國情懷,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用它來作新聞標題,既可以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又可以增強新聞的審美情趣和宣傳效果,使讀者得到美的陶冶及精神上的享受。從古典詩歌中吸取營養(yǎng),以此為標題能使標題像詩一樣多彩多姿,散發(fā)出濃濃的古典氣息,有形象,有意境,有文采,有韻味,有節(jié)奏。
例1:為有源頭活水來——教育部加強機關(guān)作風建設綜述(《中國教育報》2012年11月14日)
此標題直接引用宋代朱嘉《觀書有感》中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的名句,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文學韻味。它用精煉的文字,綜述了教育部加強機關(guān)作風建設的成功經(jīng)驗。運用此詩句,使新聞事實鮮活,有吸引力,并在意境上給人以美的感受。
例2:“借酒澆愁”愁更愁(《羊城晚報》2012年12月4日)
標題化用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中的句子“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借以說明白酒股集體下跌,釀酒板塊風聲鶴唳的嚴峻現(xiàn)實,用 “借酒澆愁”與文章主旨切合,貼切而又自然。二者天衣無縫,妙趣橫生,可謂高妙。
例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大河報》2012年9月24日)
標題直接引用劉禹錫《秋詞》中的“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中的前兩句,用此作標題傳遞出的是頑強奮斗,不屈不撓的精神。面對秋日的冷風,不再感嘆秋天的蕭瑟,而是贊美秋天的生機盎然,催人振奮,格調(diào)高朗。
例4: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飾(《大河報》2012年11月8日)
標題直接引用李白長詩《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中的兩句,突出了大河麗人秋季美容美體活動的主題思想,詩情畫意,引人入勝。
三、巧用口語詞,體現(xiàn)新聞標題的平實美
口語詞(包括方言成分)是在日??陬^交際中所使用的詞,一般具有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風格。如果新聞標題中恰當?shù)剡\用口語詞,可以使新聞內(nèi)容豐富生動,新鮮活潑,生動詼諧,別具韻味,貼近生活,貼近百姓,更容易引起受眾的興趣。
例1:菜價現(xiàn)在咋樣了(《光明日報》2013年1月18日)
標題通過老百姓日常的口語詞“咋樣了”,傳達出對菜價的關(guān)心,拉近了與普通百姓的距離,貼近生活,便于理解。
例2:高職生,別著急,慢慢來(《中國青年報》,2012年10月8日)
這個標題通過口語詞“別著急,慢慢來”,告訴高職生,要沉得住氣,等待時機,社會一定會有適合的舞臺。既有真誠的鼓勵,又有善意的提醒,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職生就業(yè)的壓力。
例3:不打車就凍著去!——“打車難”成“死結(jié)”?(《中國青年報》2013年1月9日)
標題用口語詞“凍著去”報道了連日來北京、天津、西安、南寧等多個城市上下班高峰時段“打車難”、部分出租車司機挑客、拒載、不打表高價宰客等現(xiàn)象,表達出對出租車行業(yè)亂象的焦慮以及對市民打車難的無奈情緒,準確地傳遞了信息,平實中見真情。
總之,新聞標題是新聞的眼睛,是人們了解信息的窗口,也可為新聞事實增加亮色。新聞標題的審美追求,應該是內(nèi)在美與外在美的統(tǒng)一。尤其是在詞語的運用上要盡可能做到時尚、詩意、平實,只有這樣,才能吸引讀者,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