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福昌
中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美不勝收的畫面,精彩的修辭手法,鮮明的感情色彩,具有個性的人物肖像等,這些作品具有豐富的美學內(nèi)容。如何使美學主體(學生)感知審美客體(作品)的自然美,從而逐漸深入地體會作品的神韻美,與作者發(fā)生感情的共鳴,在發(fā)現(xiàn)美的基礎上,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這就要求我們教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美學滲透。
一、在朗讀中顯示的自然美
1、富有魅力的范讀
教者可根據(jù)自身的條件范讀,因為朗讀技巧較好的范讀,能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并隨著教者聲情并茂的朗讀率先進入佳境,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美的感受。如果教者自身朗讀條件較差,可以請別人錄音,可借助錄帶,以彌補不足。
2、朗讀技巧的指導
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品中的自然美,朗讀指導是一個關鍵。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寫春天,贊美春天,發(fā)出:“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感想,從而激發(fā)了對生活的熱愛?;{(diào)是熱情,愉快的。我們應該用明朗、甜美的噪音去讀。在文章中雖然有山有水,有花有鳥,還有人,但是這些都不是具體的某一個人。我們在朗讀這一類型的散文時,完全可以用作者的感受為線索。
3、抓住關鍵詞語導讀
教者抓住關鍵詞語讀,能起到點撥、指導的作用,這樣的讀法能讓學生積極思維,深刻地體會作品的自然美。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第四自然段描寫春花圖上時,可以讓學生抓住“像”、“仿佛”,教者一邊讀,學生一邊想,想象初春時節(jié),繁花盛開的美麗景象,想到了通過擬人手法來寫春花的生動傳神。
二、 在課文分析中挖掘神韻美
當學生有審美感受,獲得了審美愉悅后,教者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也就是對審美對象的鑒別與評價的能力。它包括對審美對象的真、善、美的識別,對審美主體逐漸加深的理解,并能給予審美評價,得到新的領悟。
1、體會煉字的精妙
在朗讀中,學生已經(jīng)感知作品的語言美,那在課文分析中,就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美”。母語中有豐富的詞匯,有許多同義詞、近義詞。而當一個字在特定的語境中出現(xiàn),產(chǎn)生精美、簡潔的效果時,教者就應該讓學生體會煉字的精妙。
2、在欣賞修辭中細細品味
修辭手法除了讓學生感知音樂美、語言美外,還能通過欣賞進一步理解作品的主題。例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如“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毙蜗蟆⑸鷦?、具體地寫出紫藤蘿生長的繁茂?!白仙拇髼l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毙蜗蟆⑸鷦拥貙懗鲎咸偬}色彩上的特點?!爸皇巧钌顪\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卑鸦ǖ念伾珜懗扇说膭幼餍袨?,生動形象地寫出花的神態(tài)。“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卑鸦ǖ念伾珜懗扇说膭幼餍袨?,生動形象地寫出花色的耀眼與生機?!啊以陂_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nèi)氯?。”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寫出花開之鬧,突出花的勃勃生機。此外,還運用了通感的手法,紫藤蘿“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香氣似乎也是淡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闭{(diào)動溝通各種感覺,更真切,更完整,更具體地把作者的感受借文字傳達給了讀者。通過鑒賞,學生將無形化為有形,將抽象化為具體,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題:即通過對紫藤蘿花盛開的描述以及過去遭遇的回憶,告訴人們一個道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紫藤蘿花啟示作者由個人情感糾葛飛躍到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總之,美包含在文學作品中,教者必須在語文教學中調(diào)動各種因素,讓學生感知作品的自然美,帶領學生在字、詞、句、篇中徜徉,挖掘內(nèi)涵,體會作品的神韻美,從而在寫作中創(chuàng)造美。由此得知,語文教材中存在美,教學藝術中表現(xiàn)美、挖掘美,教者必須在教學中滲透美,讓學生在豐富的美學內(nèi)容中感受美,鑒賞美,得到美的享受,激起創(chuàng)造美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