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內容摘要:《檢察制度綱要》是新中國檢察理論研究的開山之作,作者是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李六如。在這本不足萬字的小冊子里,由共和國檢察機關初創(chuàng)時期的重要領導人權威地回答了:新中國檢察制度的類型,新中國檢察機關的性質、職能以及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和舊中國檢察制度的本質差別,強調檢察制度移植要結合我國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和經濟發(fā)展狀況?!稒z察制度綱要》不僅為后來的檢察基礎理論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更是對檢察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關鍵詞:《檢察制度綱要》 李六如 檢察理論研究
以當下的眼光,《檢察制度綱要》難以算得上是一本書,因為除去封面、封底,只有十八頁,不足一萬字,但這本小冊子卻可以稱得上是新中國檢察理論研究的開山之作,具有里程碑意義。故此,在去年底中國檢察文獻中心成立儀式上,這本書的精裝版被到會嘉賓視為珍品。
作者何人
《檢察制度綱要》的作者是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李六如。李老有著傳奇般的人生經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李六如與六十年的變遷》,以傳記體形式,洋洋30萬字詳述了李老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
李六如是清末知識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典型人物,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生于湖南平江,1895年進家塾、經館讀書,1908年入湖北新軍當兵,1909年與同盟會合作創(chuàng)辦報刊,1911年參加武昌起義,1913年赴日本留學,1918年明治大學畢業(yè)后回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農會,1921年經毛澤東、何叔衡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1930年調入中央蘇區(qū),1937年到延安任毛澤東辦公室秘書長。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羅榮桓為共和國第一任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經毛澤東主席提名,中央決定,任命李六如擔任最高人民檢察署副檢察長,協助羅榮桓檢察長工作。由于1950年羅榮桓又被任命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加之身體原因,最高人民檢察署的全面工作實際由李六如負責主持。李老1954年離任。
1967年文革中被迫害,1973年含恨離世,終年86歲。1980年中央為李老舉行追悼會,平反昭雪。
何以稱為開山之作
《檢察制度綱要》寫作于1950年,稱之為新中國檢察理論研究的開山之作,不僅在于創(chuàng)作年代,更在于,在這本雖不足萬字的小冊子里,由共和國檢察機關初創(chuàng)時期的重要領導人權威地回答了:從世界范圍看,新中國的檢察制度屬何種類型的檢察制度,新中國檢察機關的性質、職能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和舊中國檢察制度的本質差別,以及如何因時因地地發(fā)展我們的檢察制度。
新中國檢察制度創(chuàng)建之初,對檢察機關的性質、職能和在國家權力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還處于探索階段。甚至在第一次全國編制會議上,有人提出讓檢察機關“名存實亡”,只保留檢察機關名義,不單獨設立機構,也不配備專職干部。李六如從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抽出時間,搜集了大量的古今資料,仔細研究了法國、德國、英國、美國、意大利、日本和沙皇俄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檢察制度,以及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蘇聯的檢察制度,分析梳理各種制度的歷史淵源和優(yōu)劣,并把這些國家的檢察制度與新中國的檢察制度認真加以比較,在數萬字研究筆記的基礎上,提煉而成《檢察制度綱要》。
與當下諸多大部頭作品的文風不同,《檢察制度綱要》文字精煉,不拖泥帶水,不穿靴帶帽。沒有大段華麗排比的引言,開篇第一句即是:“雖有各種不同的檢察制度,但歸納起來,可根據階級本質不同的國家,分為下列三種類型:(1)資本主義各國的檢察;(2)社會主義蘇聯的檢察;(3)新民主主義各國與新中國的檢察。”之后,全書共分五個部分:一是檢察之起源及作用。二是資本主義各國的檢察。三是社會主義蘇聯的檢察。四是各新民主主義與新中國的檢察。五是對各種檢察制度之分析批判與說明。
李六如認為,私有制產生后,形成了剝削和被剝削對立階級,因而就有了國家。國家是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的有力武器,因為國家有軍隊、警察、法院和監(jiān)獄作為后盾。檢察機關產生于十四世紀的法國,在中國則始于清末光緒時代,屬于司法范疇,是保護國家行使法權的最有力武器。所以,無論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新民主主義國家都同樣有檢察機關,但由于階級社會性質不同,檢察機關形式雖同,本質和作用則有根本不同。
資本主義國家檢察機關主要是代表國家公訴,一般是法院的附屬機關。李六如在《檢察制度綱要》的第二部分中,分析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檢察機關的特點。他認為:法國的檢察組織最早,同其他資本主義各國比較,職權也最大。除刑事外,也有時對法院有監(jiān)督權與某些行政權。前者如,檢察官有權向初級審判官實行案件的審核;后者如,出版刊物須得檢察官許可等。英國檢察長通常是內閣閣員,無論政府機關和公民,都同樣有提起刑訴及告訴人身份出庭之權利。美國的檢察長除負責刑事檢舉之外,在最高法院得進行一切可能涉及聯邦利益的訴訟。聯邦檢察機關與各州檢察機關的職權不同,官職名稱也不盡同。沙俄時代的檢察機關有監(jiān)督地方政權機關之任務,但實際上,檢察機關毫無力量反對地方政權的專橫,故其結果也僅是參加刑事訴訟,有時參加民事訴訟,對法院判決有提出異議之權。其組織領導則是以兼任檢察總長的司法部長為檢察機關的首腦。法西斯時代的德國檢察是實施白色恐怖的重要工具,得在刑事案件中舉行不受管制的偵查,不受任何訴訟程序的拘束,不論任何人,檢察官均得拘押之,可不送司法機關審理。法西斯時代意大利的檢察機關雖設置于法院,在同樣權威很大。日本的檢察制度對舊中國檢察制度創(chuàng)建影響頗大,李六如認為,日本的檢察機關職權只限于刑事檢舉、偵查與公訴,但因與憲兵隊警察密切聯系,故常用非法手段,不經審判殘害人民。李六如將舊中國的檢察也歸為資本主義類型,并較為詳細介紹了從清末大理院改制到南京政府時期檢察機關的設置和職能。
關于蘇聯的檢察制度,李六如在《檢察制度綱要》第三部分“社會主義蘇聯的檢察”中單獨進行了闡釋。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后,蘇聯取消了檢察機關,檢察機關的法律監(jiān)督職權在中央主要由國家監(jiān)察人民委員部行使,在地方則由工農兵代表蘇維埃所選舉的司法委員行使。而刑事案件的偵查預審等職權,便責成蘇維埃所屬的偵查委員會執(zhí)行。1921年軍事共產結束,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需要有強大的革命法紀為保障。于是蘇聯頒布了刑民法、刑民訴訟法等各種法典,1922年建立了監(jiān)督國內法制的特別機關——檢察機關。但在1922年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上,關于檢察機關的組織原則和權力發(fā)生過激烈爭論,列寧堅決反對“兩重從屬制”,主張檢察機關應由上而下一重隸屬,對中央各部及各級政府的非法決議有抗議之權。斯大林堅持了列寧所主張的檢察機關組織原則,于1922年5月頒布《關于檢察監(jiān)督章程》,除刑事訴訟中的職權,檢察機關實行監(jiān)督一切政權機關、經濟機關、公共的及私人的團體和私人的一切行為之合法性。經過從1922年到1936年的過渡期,各加盟共和國的兩重隸屬制完全結束,蘇聯檢察機關的集中統一徹底實現。1936年斯大林憲法公布后,蘇聯檢察機關為法制而斗爭的特別地位更加提高,蘇聯總檢察長對于各部及其所屬機關公職人員以及蘇聯公民是否確切執(zhí)行法律,實行最高監(jiān)督。
李六如認為,新中國的檢察在本質上,迥異于資本主義與舊中國的檢察。在職權上也有很多差別,但也不全同于社會主義蘇聯的檢察,可以說是屬于蘇聯范圍的第三種類型。李老對于新中國檢察發(fā)展路徑的討論和判斷,無疑遠勝于對于各國檢察制度的知識性介紹。在《檢察制度綱要》的第五部分,他審時度勢地分析和闡釋了新中國檢察制度的定位和發(fā)展方向。李六如認為,資本主義各國檢察的主要任務,甚至可以說唯一任務就是關于刑事方面的檢察,而不是法律上的監(jiān)督機關,所以組織上也不是單獨系統,多在司法系統之下,成為法院的附屬機關。蘇聯的檢察機關則完全相反,雖然也有關于刑事偵查、檢舉、公訴這一點,但并不占主要地位,主要任務除鎮(zhèn)壓破壞分子,最重要最廣泛部分是在于法律監(jiān)督,例如對法院裁判,對內務人民委員部所管之勞動改造場所,對各級政府以及軍事交通機關之決議、命令,對公務人員及人民行為是否合法性都有過問、抗議、控告、公訴之權。因為它主要是為保障社會主義國家的法律嚴格實施,以鞏固蘇維埃政權,走向共產主義的道路。蘇聯檢察實行垂直領導的原因也在于此。
之所以說新中國的檢察屬于蘇聯的范圍,是因為我們的檢察職能也是法律監(jiān)督,而不是法院的附屬,不僅僅是刑事方面的檢舉、偵查和公訴。但新中國的檢察也有不同與蘇聯之處,李六如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問題值得研究:一是蘇聯已經消滅了剝削階級,而中國則是階級復雜的社會,因此,雖然法律監(jiān)督不應輕視,但刑事檢舉恐怕還占有相當重要地位。二是蘇聯檢察制度的健全經過了十六年的過程,干部又很強,而新中國的檢察制度剛才萌芽,加上干部數量和質量不夠,只能按部就班向著蘇聯方向漸進。三是一元垂直領導體制的建立即使在蘇聯也經歷了一段時期的發(fā)展過程,我們既不能右傾等待,也不能左傾急進。
文獻價值何在
捧卷在手,《檢察制度綱要》給今天讀者的最初印象可能是豎版繁體所帶來的閱讀不適。再看形式,又有鉛字排版所難免的版面粗陋。當然,引注也較為隨意,更好像是作者批注。研究方法和價值評判也有著當時鮮明的時代烙印。但所有這些都難掩《檢察制度綱要》的價值所在:既有理論上的,更有精神上的;既體現在共和國檢察創(chuàng)建之初,更彰顯于后世檢察制度的完善和發(fā)展。
學界認為,李六如是最早提出法律監(jiān)督這一概念的研究人員。《檢察制度綱要》在論及蘇聯檢察制度時,李老多次提及蘇聯檢察的法律監(jiān)督職能,同時還詳細列舉了體現法律監(jiān)督職能的具體法律法規(guī),并反復強調這是社會主義檢察區(qū)別于資本主義檢察的本質所在。特別是在第五部分“對各種檢察制度之分析批判與說明”中,李老集中闡釋了蘇聯檢察的“最重要最廣泛部分則是在于法律監(jiān)督”,并舉例加以說明。這對于新中國檢察機關的職能定位無疑起到引領性的作用。
此外,對于如何借鑒和移植蘇聯司法制度,李老的判斷也是客觀務實的。新中國成立后,廢除了國民黨政府的《六法全書》,開啟“以俄為師”模式。50年代初期,最高人民檢察署也邀請了幾位蘇聯專家來給檢察干部講課,李六如對蘇聯專家講學非常重視,但他也特別強調對蘇聯制度不能照搬,比如垂直領導和雙重領導,檢察長負責還是委員會民主集中制。李老認為,制度移植要結合歷史淵源、文化背景和經濟發(fā)展,這一指導思想在《檢察制度綱要》關于“新中國的檢察”中,有較為充分的體現,也為后來的研究者反復引用。
《檢察制度綱要》最有影響力的價值更在于精神層面。王桂五晚年在病塌上寫作了《檢察回憶錄及其他》,遺憾的是該書未及出版王老就去世了。其中有一篇題目是“李六如親自動筆”,說的就是《檢察制度綱要》背后鮮為后人知曉的往事。王老回憶,李六如副檢察長親自動筆起草文件,例如他著作《檢察制度》這本小冊子,(1950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署將李六如撰寫的《檢察制度綱要》,連同列寧的《論“兩重”從屬制與法制》以及蘇聯法學家維辛斯基介紹蘇聯檢察制度的文章,編印成《檢察制度》一書,作為參考資料,印發(fā)給各級檢察干部學習。)以及他在第一屆全國司法會議上所作的《人民檢察任務及工作報告大綱》,都是他自己親自動筆起草的,沒有假手于秘書。當時,他已是古稀之年,身體又不好,這種負責精神和踏實作風,是值得欽敬的。王老還說,李六如老人是一位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過來的老一輩知識分子,學的是孔孟之道,如果他不認真學習,是不可能了解近代各國檢察制度,并寫成著作的,在這一點上,李老堪稱楷模。
《檢察制度綱要》作為新中國檢察理論研究的開山之作,不僅為后來的檢察基礎理論研究提供了史料和參考,更重要的是——檢察文化的傳承,以及一代代檢察人信念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