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鄒蜜
閨蜜這個詞被濫用,女性特有的分享精神開創(chuàng)了一種經(jīng)濟模式,影視作品的黑化扭曲,“防火防盜防閨蜜”成了名言警句,還有人特地寫了一首同名歌曲風靡大小廣場……一切似乎都在向我們證明:女人間的友情不牢固。
閨蜜經(jīng)濟讓女人的友情變復雜
“女性經(jīng)濟”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有調(diào)查顯示,中國的女性一般主導了家庭消費的70%,無論家中女性的收入是否超過男性,但女性的消費能力是超過了的。這也難怪商場的1~3樓基本都是女性用品,甚至有的商家推出女性專屬購物商城。
所以,馬云成功后要感謝“那幫敗家娘們兒”。2014年天貓雙十一交易額571億元,2015年又創(chuàng)紀錄地達到912億元。他重新定義了“敗家娘們”一詞,把它與對家庭的關愛直接掛鉤:你們的瘋狂網(wǎng)購、分享購物鏈接,其實都是為了家人。
而從2015年起,移動購物領域占據(jù)線上領域大半壁江山:移動購物以64.1%的比例成為市場增長的主要驅(qū)動力,而這部分中,女性消費占有70.60%的絕對比例。想一想,每天2.8個小時乘以20億臺電腦和16小時乘以45億臺智能終端的消費力相比,后者是何等強大。手機社交網(wǎng)絡+購物的全新女性經(jīng)濟模式——閨蜜經(jīng)濟,也由此凸顯出來。
從原始社會結(jié)伴勞作到如今的習慣結(jié)伴逛街,女人喜歡群體類活動的本性沒有發(fā)生改變,尤其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釋放出高度黏性。只是目的從提高采摘效率和相互照應孩子,演變成增強逛街的快感與提高收獲。
閨蜜經(jīng)濟強調(diào)的是閨蜜之間相互交流的經(jīng)濟網(wǎng)絡。但它又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消費問題,以情感為紐帶、關系親密、信任度高,閨蜜往往會成為購買者的意見領袖,淘寶、蘑菇街、美麗說、聚美優(yōu)品,閨蜜拼團、閨蜜購物節(jié)……都利用了這點。但購物分享所產(chǎn)生的心理,卻又會不可避免地反作用于關系中。
有人將“買什么”也納入友情共同價值觀體系中進行考量。閨蜜圈里流行買個什么東西,人手一個,你沒有,就會產(chǎn)生兩種心理:“大家都買,我不買,豈不是很掉價?以后還怎么混圈子?!薄斑@個東西大家都買,看來是個好東西,我也要來一個,還能增加談資?!?/p>
而妒忌也隱藏于分享心理中,當大家都渴望“生活得像別人那樣美好”,主動提出分享要求的背后,往往是這樣的消費心理:“你這個口紅用起來不錯,我也要像你一樣,不能讓你專美在前?!?/p>
當閨蜜這個詞被濫用后,閨蜜關系被物化也是必然結(jié)果。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最令人尷尬的閨蜜之間的分享,當屬時常刷屏的朋友圈微商了。
閨蜜之間的體驗和分享更能給人以信賴感,圈里第一個生孩子的,就很容易成為一個令人信服的孕、嬰、幼產(chǎn)品“微商”;圈里最會化妝、經(jīng)常曬護膚品照片的,自然也會在挑選化妝品這件事上具有權(quán)威性。有友情的信任感為基礎,溝通門檻幾乎為零,閨蜜之間的強關聯(lián)又很容易建立口碑,制造病毒式傳播。閨蜜,不知道成就與養(yǎng)活了多少朋友圈微商。
但這種社群消費圈式經(jīng)濟模式,卻是以消耗信任度為前提的。如果說刷屏廣告你能忍,那你出于信任購買了她的面膜、用之后滿臉起紅斑卻投訴無門呢?那些上門推銷產(chǎn)品、不買說你不仗義、還要求你在朋友圈宣傳效果Po圖給好評的呢?你將她屏蔽,她跟你翻臉。用我們一貫罵某寶賣家的話來說,就是強買強賣、無良黑店。只有絕交。
作為除家庭成員以外與你關系最為親密(這種情感上的親密度遠超過伴侶)的人,基于兩人的強信任度產(chǎn)生的分享以及女人的強大購買力,足夠支撐一種新的經(jīng)濟模式的誕生。但如果這種模式一開始就是混亂、無序甚至無良的,它只會成為真?zhèn)伍|蜜的鑒別方法。
當閨蜜話題成為類型片和炒作選題
友情的價值除了直接轉(zhuǎn)化為現(xiàn)金,還能成為一種針對年輕女性觀眾而拍攝的“閨蜜片”。它們以講述女性間一起打拼奮斗為主線,穿插進友情的誤解、背叛和撕破臉,導演和編劇在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作初衷時,少不了這么一句:“讓觀眾思考友情到底該是什么樣?!?/p>
針對女性友情而拍攝的電影自然受到年輕女性受眾群的追捧,她們試圖在影視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談資。從2010年到現(xiàn)在,幾乎每年都有幾部相關影視劇誕生。而劇情中對友情設定的變化,也映射著現(xiàn)實里人們對“閨蜜”一詞情感色彩的改變:2013年以前,友情還是一起奮斗、偶有摩擦;2013年后,閨蜜就成了必須防范的對象、會偷你男人的地雷。
而國內(nèi)著名的天涯網(wǎng)站以爆料和八卦各種極品人士為賣點,極品閨蜜自然也在其中,不少人試圖用炒作當年“小月月”事件的手法,來炒作新一批寫手。2014年一篇名為《你用兩年時間打垮我,我用六年時間報復你》的故事,便是巔峰之作。
此外,在百度上,關于閨蜜+關鍵詞的搜索中,“閨蜜+劈腿”,有240多萬條;“出軌+閨蜜”有290萬條,還有226萬條關于教你如何防范男人被閨蜜撬走、及時發(fā)現(xiàn)假閨蜜的技術帖。
從人人都想要一個貼心閨蜜到人人都來吐槽“我的極品閨蜜”,我們終于回到友情分級的起點:不是所有熟人都該拉入閨蜜行列。至少,真正的閨蜜應該只有一兩個,而不是朋友圈里的一二十個。
“防火防盜防閨蜜”有科學道理?
本該是最具信任度的人際關系,為什么會變成全民話題?為什么閨蜜會和嫉妒、背叛牢牢捆綁在一起?
某研究團隊在對478名已經(jīng)訂婚或者結(jié)婚的異性戀女性中進行了4項研究,在每項研究中,測試者都會看到一組女性的照片,然后根據(jù)是否希望她們成為自己伴侶的朋友打分。結(jié)果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如果照片中的女性處在排卵期,那么參與者就更加希望她們與自己的伴侶保持距離。
還有一種說法是:男朋友和閨蜜容易走到一起,關鍵就在于她是你的閨蜜。我們很容易與觀點、性格、愛好相投的人走到一起,這意味著作為閨蜜的你們在性格、興趣愛好、個性特征、話題趨向、生活方式甚至連理想都極其相似。所以你喜歡的東西、你看上的男生,你的閨蜜也會喜歡(至少不會討厭)。而你看上的男生能夠成為你的男朋友,那他的性格可能與你互補,興趣愛好相似,并且能博得你喜愛。既然與你這樣,那與你的閨蜜在一起也就沒多大區(qū)別了。
人們更樂意看到閨蜜間脆弱的友情,這能為他們提供談資;而牢固深厚的女性友情讓男人們感受到威脅和挑戰(zhàn)。
“防火防盜防閨蜜”的說法之所以流行,也許和過去兩千年里“女人沒有偉大友情”的論調(diào)將女人們徹底洗腦一樣,細思極恐。
哪些人不該列入閨蜜名單?
1 .從小一起長大的。她更可能是發(fā)小或者老同學。
2 .長得比你好看,很喜歡帶著你去參加各種相親活動的人。
3 .你說什么都不會反對的人。真閨蜜會在你和一個渣男交往時用“絕交”逼你分手。
4 .常常和你去酒吧“釣魚”“打獵”的人,酒肉朋友的稱呼更適合。
5 .同事和同居室友。盡管你們相處時間最多、還知道了對方的一些秘密,但你們真的交心嗎?
其實就像某篇帖子的標題:《不要意淫了,其實大多數(shù)女人根本沒有真正的閨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