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檀上寬++王曉峰++馮立君
太祖遺詔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太祖朱元璋駕崩,隨后,遺詔馬上就被送達到各地藩王手中。遺詔確定由皇太孫繼承皇位,同時昭告天下,太祖葬禮期間大明臣民必須遵守的各項條款。其中,有這樣一條規(guī)定:“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p>
遺詔發(fā)布后,各地藩王是如何應對的,具體情況無從得知。但唯一例外的就是燕王,史書詳細記述了燕王此時的情況,從中可以略窺他與南京之間的博弈。正史《太宗實錄》做了如下記述: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不豫,遣中宮召上。已至淮安,太孫與齊泰等謀詐令人赍敕符令上歸國。及太祖太漸問左右燕王來未,凡三問無敢對者。
太祖崩。是夜即斂,七日而葬,皇太孫遂矯詔嗣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逾月始訃告諸王,且止毋奔喪。上聞訃哀毀幾絕,日南向慟哭。
按照這段記述,燕王是奉太祖的召喚,趕赴南京探望病情。朱元璋是想要讓在世的兒子中最年長的燕王即位,而不是讓皇太孫即位。但是,由于皇太孫的陰謀,燕王不得已中途返回北平?!短鎸嶄洝芳啊斗钐炀鸽y記》中也都記載了大致相同的內容。
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由于皇太孫的陰謀,太祖臨終前,沒能與燕王見面,太祖駕崩后一個月,朱允炆才公布遺詔。而且,遺詔是皇太孫與召授顧命輔佐皇太孫的兵部尚書齊泰偽造的,并非太祖本意。太祖朱元璋原本想讓燕王繼承皇位的,但是,齊泰等人陰謀矯詔,篡改太祖意圖,皇太孫才登上了帝位。或許是這個原因,太祖遺詔沒有被收錄到上述三本史書中。
實際上,遺詔的確是太祖所寫,遺詔中也明確由皇太孫繼承皇位。
16世紀初編纂的官方史書《大明會典》中全文收錄了太祖遺詔的內容,這表明太祖遺詔是官方認證無誤的事實。皇太孫繼承皇位、禁止藩王參加葬禮等也都是事實。這應該是朱元璋擔心舉行葬禮時發(fā)生不測而預先安排下的。從燕王奪權篡位至《大明會典》成書,歷經百余年,真相終于大白天下。
《太宗實錄》等書的記載,可以理解為站在燕王立場篡改史書的例證之一。史實就這樣被非常巧妙地篡改了。
禍起削藩
在各地藩王中,當數燕王對南京的威脅最大。這是因為燕王在在世諸王中年紀最長,又長期戍守北邊,在常年對蒙作戰(zhàn)的實際經驗中鍛煉出一身卓越的軍事才能。因此,建文帝斷然削藩,其首要目標當然就是燕王,奪其軍權、削其封地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關于削藩的順序,在建文集團內部出現(xiàn)了分歧。
齊泰建議直接對燕王下手,同是顧命大臣的黃子澄則認為,剪除燕王,首先要從其周邊實力較弱的藩王著手,先斷其羽翼,最后再滅燕王。黃子澄這樣考慮是顧忌燕王的軍事實力,同時,他覺得直接針對燕王,師出無名,假如是對付歷來不法的藩王,那就沒問題。最終,建文帝采納了黃子澄的意見。必須說,建文政權在這個決定上鑄成了大錯,為燕王起兵反叛提供了充分的準備時間。
建文帝即位僅兩個月后,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斷然實行了第一次削藩。首先被削藩的是周王朱橚,周王是太祖朱元璋第五子,素來行為不法。當然,最主要的原因不是這個,而在于他是燕王一母同胞的兄弟,燕王與周王同是碩妃所生。削除周王封地,正是按照黃子澄的建議,斬斷燕王手足。
以此為開端,建文政權連續(xù)展開削藩。同年十一月,齊王被削藩,第二年即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被削藩的是代王,四月是湘王,六月是岷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總共有五個藩王被剝奪王位。其中,最悲慘的當數湘王:他不屑于被官差抓捕,關閉王府大門,放火自焚,悲憤而死。削藩絕不是不會流血的。
南京政權不僅對燕王進行嚴密的監(jiān)視,同時,還密謀削弱他的軍事力量。南京政權最忌憚的就是燕王麾下的虎狼之師。燕王一手培養(yǎng)的護衛(wèi)部隊,跟隨他屢次出擊蒙古,出生入死,因而,燕王深受護衛(wèi)擁戴,在護衛(wèi)中威望甚高。有鑒于此,南京政權不可能放任其發(fā)展壯大,為防止削藩中發(fā)生意外,必須剝奪燕王的軍權。
建文元年三月,建文帝采納了齊泰、黃子澄的獻策,以強化邊防守備為名,命宋忠為都督,統(tǒng)率三萬大軍駐扎在北平以北的開平(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多倫縣附近)。而且,要從燕王護衛(wèi)中征選精兵編入宋忠麾下,旨在從根本上削弱燕王的軍事實力。對于皇帝的命令,燕王竟然沒有任何違背,將大部分護衛(wèi)部隊都給了宋忠。同時,南京政權還召還了燕王護衛(wèi)中任官職的大批指揮使回京,比如蒙古族的猛將關童等,大批優(yōu)秀將領從燕王手中被調回南京。南京政權不僅削減燕王的兵卒,而且選拔精兵勇將,想要從根本上瓦解燕王的軍事力量。
同月,建文帝還命徐凱為都督,率軍駐扎臨清(在今山東省),以耿瓛為都督駐軍山海關,與開平的宋忠遙相呼應,迅速對北平形成了牢固的三角包圍之勢。他們與北平城內的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聯(lián)手,厲兵秣馬,準備抓捕燕王。燕王面臨自受封北平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
燕王的應對
當然,面對南京政權步步緊逼的削藩政策,燕王絕不是束手待斃。當初,建文帝對周王削藩之際,燕王立即上書建文帝,為周王求情,而且,言辭極其恭敬卑微,以“至親之情”懇求建文帝不要重罰周王。
當然,燕王自己也知道上書不會起到任何作用,這只不過是他起兵計劃中的一環(huán),旨在為起兵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上書被駁回后,燕王立即稱病臥床,斷絕與外界的一切來往,以此蒙蔽南京政權的監(jiān)視耳目,借機閉門不出,暗中籌謀起兵大計。其間,他在北平附近招募青壯充實護衛(wèi),并在各地尋求奇人異士等,加緊起兵的準備。
燕王府原本使用的是元朝的宮殿,占地很大,周圍建有城墻堡壘,在王府的后院,由軍師道衍親自指揮,每天操練士兵。王府的地下設有秘密工場,日夜不停地打造兵器。為掩人耳目,在地表上建有建筑,周圍建有圍墻。而且,在王府后院飼養(yǎng)了很多鴨子和鳥,它們的叫聲足以掩蓋軍隊操練及打造兵器的聲音,只是有不雅之嫌。
建文元年正月,為祝賀新年,燕王派長史葛誠進京。長史是負責藩王府內長史司的官員,承擔對藩王的指導及總管王府政務的要職。燕王派深得自己信任的葛誠進京,表面上是為了慶祝新年,實際上是讓他伺機探聽南京政權的情況。
出乎意料的是,葛誠在建文帝召問之時,竟然背叛了燕王,將北平的情況和盤托出,并且約定,南京政權對燕王削藩時,愿做內應。葛誠大概是對陷入絕境的燕王失去信心了,為謀求自保而選擇投靠南京。葛誠返回北平復命時心神不定,燕王立即判斷出他已經投靠南京了。但燕王裝作不知,讓他繼續(xù)與南京聯(lián)絡,以免驚動南京方面的耳目。
面對南京政權的重重監(jiān)控,燕王決定派三個兒子進京,以此迷惑南京政權,為自己爭取時間。但這一決定很可能使自己的三個兒子被南京政權當作人質扣留軟禁,可以說,這是燕王孤注一擲的豪賭。而南京政權沒想到燕王如此應對,倉促之間確實有扣留他們的打算,然而,黃子澄怕因此會刺激燕王立即起兵反叛而反對扣留,最后,決定放還燕王的三個兒子返回北平。這是南京政權的又一次大失誤,而燕王自然是非常高興地歡迎三個兒子歸來。
盡管燕王費盡心思努力應對,但形勢并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峻。南京政權連續(xù)出招,一步步將燕王逼入絕境。
建文元年五月,北平布政司及按察司的官員被南京政權以接受燕王府賄賂的罪名判處流放或降職。緊接著,六月又以參與燕王謀反計劃為由,誅殺了燕王府護衛(wèi),燕王也因此受到重責。至此,南京政權抓捕燕王、削其封地只是時間問題了,建文帝的削藩詔書隨時都有可能送達北平。
就在此時,看似大勢已去的燕王演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一次騙局——裝瘋。在密切監(jiān)視著他的南京政權的眼皮底下,燕王突然以瘋子的形象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他時而在北平的大街上奔跑、喊叫,時而沖進民居搶東西吃等,做出各種怪異行為,有時甚至在大街上昏倒,一整天都不起來。燕王發(fā)瘋的消息迅速擴散,北平內外盡人皆知。
消息傳到南京,據說當時南京政權還真的信以為真,可見燕王的演技相當高超。但是,南京方面很快就識破了燕王逼真的演技,原來是葛誠暗中向南京告密。南京方面隨即密令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開始實施抓捕燕王的計劃。
決斷之時
然而,南京方面抓捕燕王的密令卻被了解內情的都指揮僉事(都指揮司的屬官)張信泄露給了燕王。一直以來,張信非常崇拜燕王,但在燕王與南京之間,他始終搖擺不定,難以抉擇,直到此刻,他最終決定站到燕王一方,向燕王坦白了建文帝的密令。
事已至此,燕王立即召來軍師道衍連同一眾親信,著手起兵事宜。起兵在即,王府內一片緊張的氛圍。在《明史紀事本末》的“燕王起兵”一節(jié)中,用非常具有戲劇性的描述記錄了這一時刻:
乃召僧道衍至謀事。適暴風雨,檐瓦墮,燕王心惡之,色不懌。道衍以為祥。王謾罵:“和尚妄,烏得祥!”道衍曰:“殿下不聞乎?‘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墜,天易黃屋耳!”王喜。
道衍的話當然是為了打消眾人心中的不安,但是,這樣惡劣的天氣,非要說它是好事,燕王心中不悅,于是馬上問道:
和尚妄,烏得祥!
面對燕王不滿的責問,道衍看起來毫不驚慌,從容不迫地做了如下回答:
殿下不聞乎?“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墜,天易黃屋耳!
據說,燕王聽聞道衍振振有詞的解釋,非常高興,一掃之前的不安,變得信心十足。
此時,南京方面對燕王削藩已進入倒計時,留給燕王的時間不多了。燕王命令護衛(wèi)指揮使朱能、張玉率領八百勇士防守王府,整個燕王府進入臨戰(zhàn)狀態(tài)。南京方面早已預先確定了進攻王府的日期。都指揮使謝貴統(tǒng)率北平內外所有衛(wèi)所的士卒,將燕王府團團包圍,切斷了王府通往外界的一切通道,意圖將燕王府一網打盡。
不久,建文帝剝奪燕王爵位、抓捕燕王府所有官員的詔書送到北平,并很快遞交給燕王。隨后張昺、謝貴等要求燕王府交出要抓捕的官員。燕王與朱能密謀以計取之,首先誘殺張昺、謝貴等人,只要南京朝廷兵馬群龍無首,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于是,燕王以交出獲罪官員為名,將兩人騙進府來。
建文元年七月四日,燕王以查驗、抓捕獲罪官員之名邀請張昺、謝貴前往燕王府。他們率領大隊人馬,戒備森嚴地來到了燕王府門前。在他們準備進入王府之前,門衛(wèi)以隨身衛(wèi)兵人數過多為由,只允許兩人進府。兩人竟沒有任何懷疑,按門衛(wèi)的要求只身進入王府。雖然現(xiàn)在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恐怕他們兩人早已認為,在南京政府的強大攻勢下,燕王已然無力反抗了。
宴飲在非常友好的氣氛中進行,此時,王府為他們兩人擺上了新鮮的西瓜。燕王一再邀請他們品嘗,燕王自己也拿起一塊西瓜,在放到嘴邊剛要吃的時候,突然一下子站了起來,對著兩人罵道:
今編戶齊民,兄弟宗族尚相恤,身為天子親屬,旦夕莫必其命??h官待我如此,天下何時不可為乎?
燕王說完,就將手里的西瓜猛地摔在地上,而這正是事先約定的信號。此時,隱藏在殿外的士卒一擁而上,將張、謝兩人擒下。
建文元年七月四日,燕王起兵。
第二天,燕王以道衍為軍師執(zhí)掌全軍,同時宣布否認建文帝年號,而繼續(xù)尊奉洪武年號。
之后,燕王向麾下將士發(fā)布誓師檄文,聲稱此次起兵并非謀反,而是因為當今皇帝年幼,為奸臣所蒙蔽,所以要誅殺奸臣,清君之側,實乃不得已而為之。
自此,太祖駕崩而失去控制的歷史齒輪再也無人可以阻擋它的轉動了。此次內亂前后歷時四年之久,史稱“靖難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