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雨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由此可見,讀是理解文章內容的一種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吸收、儲存、積累規(guī)范語言的主要途徑。那么,該怎樣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水平和朗讀能力呢?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有以下幾點教學體會。
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愛讀
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原動力。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產生“愛讀”的欲望,一要對學生的朗讀要求恰當,切忌要求過高,使學生“可望而不可及”,就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一般要按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分三步訓練,然后循序漸進,,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二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方面的進步并給予及時表揚和鼓勵。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不斷取得學習的優(yōu)良成績而受到獎勵是分不開的。因此,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作恰當?shù)囊?,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并給予熱烈的表揚和鼓勵,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三要教師采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方法。如:配樂朗誦、導讀、引讀、指名讀、自由讀、分組讀讀等等。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對朗讀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例如:《桂林山水》的結構嚴謹、脈絡清楚、語句優(yōu)美,文中語句淺顯易懂,在理解了文中重點詞語的情況下,在教學中教師就可采取導讀(即以讀代講)、分組讀的方法。又如《窮人》則是分角色讀的好教材。四要教師做好范讀具有強烈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它既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五要開展好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每個學期要有計劃地安排舉辦講故事、朗讀、演講比賽以及賽詩會等各種競賽活動,以此來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和能力。
二、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使學生會讀
朗讀是講究技巧的,既要講究正確性、流利性和感情性,又要講究聲音的輕、重、強、弱等方法,來強調一些情感的有效手段。學生在讀得正確流利的前提下,教師再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如果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的情況下,通過對課文的朗讀,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和朗讀水平。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了,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更加透徹。如:借語氣的強弱來表達人的喜怒哀樂;借語音的高低來表達高興、愉悅、明快的情態(tài);借語速的快慢來表達事情的急劇變化及年齡的不同和身份的不同等等。比如讀《少年閏土》第一段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所學朗讀知識來讀:“其間”前一部分就可以讓學生輕柔、抒情的語調來表現(xiàn)海邊夏夜的寧靜美;后一部分可讓學生以語速的慢快來表現(xiàn)閏土的機智勇敢。
三、啟發(fā)想象課文圖景,使學生善讀
語言文字對小學生來說,畢竟是抽象的,要想使學生真正理解內容,體會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往往需要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再造想象活動,使學生頭腦中產生與語言文字相對應的形象,把語言文字情景化、具體化、立體化。也就是說學生在朗讀課文的時候,要邊讀邊想象課文圖景,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藝術感受和作者情感發(fā)生共鳴。朗讀時,才會做到聲情并茂,繪聲繪色。這是對學生朗讀方面提出一個比較高的要求,必須在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例如在《月光曲》這篇課文中,筆者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用平緩、柔和的語調感情朗讀環(huán)境描寫的語句,并結合畫面,邊讀邊想象體會:圓月在升起,銀白色的月光多么迷人,那動人的琴聲以高山流水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這些景物描寫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的?!@樣邊讀邊想象,使學生其景、其人、其聲的漸漸入迷,達到了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目的。所以說,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加大學生朗讀訓練的力度,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從而不斷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和語文教學質量。(作者單位:江西省信豐縣油山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