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水良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蒙漢情深、民族團結(jié)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熱愛草原、熱愛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2.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課文所描寫的美妙畫面。
【學習難點】
聯(lián)系課文,說說對“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的理解和體會。
【教學流程】
一、直接導入,回顧三幅畫面
1.揭題: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老舍爺爺寫的《草原》,請大家把課題讀一遍——(生讀課題)
2.讀著課題,聯(lián)系昨天的教學內(nèi)容,此刻不經(jīng)意間,你的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哪幾幅畫面呢?
(生交流;師課件出示: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主客聯(lián)歡圖)
正因為如此,所以老舍爺爺情不自禁地發(fā)出了這樣的感嘆——(生:“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抓拍特寫照片
老舍爺爺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呢?答案就在課文中?,F(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如果你正跟著作者在草原上,看見了美麗的大草原,又目睹了蒙古人民的好客,你會抓拍怎樣的一張張讓你難忘的特寫照片?(生自讀課文,邊讀邊畫相關語句。)
三、品詞賞句,欣賞畫面之美
1.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拍攝的特寫照片。我相信,好的文字背后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你們也必定是通過文字的描述尋找到拍攝角度的,是嗎?所以,就請你用課文中的語句來描述你抓拍的那張照片。
2.生隨機交流,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相機引導點撥,重在關注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主要問題設計如下:真好,你拍下了這么美麗的一張照片!很顯然,你把鏡頭對準了。哪些描寫草原美景和草原人民的詞語從你的鏡頭中蹦了出來?你從這個畫面中欣賞到了什么?體味到了什么?你能把你欣賞到的內(nèi)容用你的朗讀讀出來嗎?
3.師小結(jié):你們瞧,栩栩如生的畫面背后是詞語和句子,詞語和句子的背后是栩栩如生的畫面,讓我們來齊讀這些美妙的畫面,就讓這些美妙的畫面在你的頭腦中擴散開來,再一次把你帶回到課文中的一幅幅畫面中去,讀——(師出示相應的畫面)
四、品讀感悟,品味人情之深
1.同學們,剛才我們抓拍了好多張美麗的照片,這么多照片中,你最欣賞、最感興趣的是哪一張呢?你能把理由和大家分享嗎?(生再讀課文)
2.讀后交流,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相機引導點撥。
(生交流:“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保?/p>
師:很顯然,你把鏡頭對準了草原,能說說你欣賞的原因嗎?這么美的畫面,讀來肯定很有味道,請根據(jù)我的提示,大家直接接讀,讀出草原的美。
師:碧綠的草地,潔白的羊群,再加上藍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生接讀上面一句話)
師: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軟綿綿,羊群就是綠毯上的大花,真美啊——(生接讀上面一句話)
師:欣賞著這一張照片,你覺得羊群在草原上還像什么呢?
(生交流:“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保?/p>
師:如果牛馬真的會回味,它們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
3.師小結(jié):你們瞧,文字的魅力就在這里,從一張張照片中,我們欣賞到了草原的美,同時也品味到了蒙漢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怪不得老舍爺爺在離開時會發(fā)出由衷的感嘆:“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
五、課堂練筆,升華民族情感
1.(欣賞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孩子們,請閉上眼睛,在心中再一次舉起相機???,在美麗的草原上,一群穿著各色衣裳的男女老少襟飄帶舞地疾馳而來。突然,你的閃光燈捕捉到了他們的特寫鏡頭。睜開眼瞧,(課件出示課本中的插圖)蒙古包外,有許多匹馬、許多輛車。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我們回敬,主人再舉杯,我們再回敬……請你把鏡頭聚焦到其中的一個畫面,拿起筆來寫一寫。(課件出示:蒙古包外,有的 ,有的 ,有的,大家 ,真是好不 。所以,雖然太陽偏西了,但是誰也不肯走。這真是?。?/p>
2.生在音樂聲中練筆,師巡視。生練筆后交流。
3.師小結(jié):同學們,老舍爺爺用如此美妙的筆觸描寫了草原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民,字里行間流露著對草原的熱愛之情,歌頌了各民族的團結(jié)以及蒙漢人民的友好情誼,讓我們在歌聲中回味草原的無限秀美、蒙漢人民的美好情誼。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柯橋區(qū)中國輕紡城小學)
責任編輯 楊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