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石
——他們是一群為聲音而生的人,也是一群為聲音而活的人。這樣的聲音儼然成為他們的生活乃至生命,為之奮斗、為之甘苦、為之獻身而不悔。
在繁星閃爍的歷史天幕上,他們永遠不是最大敷亮的那一顆,然而他們?nèi)紵?、努力發(fā)出的些微之光,至今閃耀著星輝、溫暖著你我。他們是一群為聲音而生的人,也是一群為聲音而活的人,他們可稱作配音人、朗誦人、播音人、說書人……他們以聲音示人,常把自己渺小于幕后;他們以聲音立身,常不求顯達于當世;他們以聲音為傲,揚名與否實不重要,露臉與否我不在乎,而這樣的聲音儼然成為他們的生活乃至生命,為之奮斗、為之甘苦、為之獻身而不悔。而這樣的生活即是他們留給世界最好的聲音、最美的面孔。
由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的“聲”字,便可見祖先對聲音的認識,形象而生動,充滿7創(chuàng)造的樂趣和詩意的美感。甲骨文之“聲”字,如同一幅畫,以形釋義,“中”為繩結(jié),表示懸吊;“廠”,即“石”,石磬;耳,為聽,表示傾聽石樂器的樂音。造字本義:音波,包括樂音、話語以及耳朵能辨別的所有聽覺信息。有的甲骨文加“支”,表示古人懸吊石磬,敲擊奏樂;加“口”(說話),明確聽覺來源。篆文將甲骨文懸掛的石磬寫成“穴”,表示石磬為有孔洞的石器,并省去“口”,突出“耳”?!墩f文》:聲,音也。《虞書》:聲依永律和聲。
聲音之于人類,有如一體之生命。失去聲音,交流將變得不再順暢;失去聲音,許多藝術(shù)將不復存在;失去聲音,生活將黯淡無光。
聲音為文字插上翅膀使其成為語言,更利于人類的交流溝通。王力先生說:“聲訓在漢代成為一種風尚?!甭曈柮妊坑谙惹兀驹从谠S慎的《說文解字》和劉熙的《釋名》。
自古以來,中國人總是對聲音格外敏感,為之動情,為之著迷,詠之嘆之,不吝贊詞。唐代詩人盧仝說:“五音六律十三徽,龍吟鶴響思庖羲。一彈流水一彈月,水月風生松樹枝?!贝笤娙税拙右赘菍懕M聲音之美、聲音之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樂聲、風聲、雨聲、泉聲、一切自然之聲,古人都力之神魂顛倒;而歌聲、人聲之美,語言、詩賦之妙,古人亦常詠之嘆之?!独献印吩唬骸按笾比羟?,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毙翖壖苍~云:“遐想后日蛾眉,兩山橫黛,談笑風生頰?!北R延讓詩云:“吟安一個宇,拈斷數(shù)莖須?!眲⒂礓徲醒裕骸捌钥梢悦靼僖猓Y可以役萬里?!北疚膶⒀刂鴼v史、人生、藝術(shù)的脈絡,為您揭秘曾經(jīng)神一般存在的“上譯人”,重溫那些離我們并不久遠的“聲音”背后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