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澤軍,男,瑤族,1977年9月生,廣西荔浦縣人,1996年7月參加工作,199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畢業(yè)于廣西廣播電視大學(xué)法學(xué)專業(yè),大學(xué)學(xué)歷。曾為內(nèi)刊《瞭望》文學(xué)報主編、《常春藤》文學(xué)雜志副主編、《開拓者與弄潮兒》文學(xué)報主編;現(xiàn)為中華詩詞學(xué)會學(xué)員、廣西詩詞學(xué)會理事、荔浦縣客家文化研究會秘書長、荔浦縣文學(xué)協(xié)會主席、荔浦縣詩詞協(xié)會會長、《荔浦詩詞》主編、《荔浦文藝》編委、荔浦縣蒲蘆瑤族鄉(xiāng)下龍海軍希望小學(xué)教師。文章散見國內(nèi)各級報刊。
美食是中國人的最愛,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還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中國人講究吃,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民以食為天嘛,誰不愛那一口?誰不想嘗遍天下美食?今天,我想給大家推薦的是安徽省銅陵市鳳凰山的三味美食。
提起安徽省銅陵縣境內(nèi)的鳳凰山,人們最先想起來的肯定是象征美好愛情的相思樹,被列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金牛洞古采礦遺址、還有那集觀賞、藥用價值于一身的鳳丹,似乎忘記了鳳凰山還有很多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要知道,中國人不僅講究吃,吃著吃著就吃出了一種文化,這不正說明中國人特別鐘愛飲食文化嗎?
鳳凰山位于安徽省銅陵縣順安鎮(zhèn)南部,是一處人杰地靈的好地方。這里不僅礦產(chǎn)資源豐富,而且山清水秀、風(fēng)景如畫,堪稱古銅都的世外桃源。來鳳凰山游玩的人,第一感覺就是這里的空氣特別清新,映入眼簾的是滿山的蒼翠碧綠,還有那一條充滿傳奇色彩、令人遐想的相思河,流淌著的是這里的村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進入鳳凰山銅礦美食一條街,導(dǎo)游會告訴你這里的“三味美食”(小刀面、老王頭鹵鴨、臭干子)堪稱一絕。來鳳凰山旅游,如果不親口品嘗一下這三味美食,不實地考察一下這三味美食是如何制作的,那就和你到北京沒逛長城、去云南沒到大理是一樣的遺憾。
如果您是早晨來到鳳凰山,您會看到這么一種奇特的現(xiàn)象:一輛接一輛的嶄新大巴緩緩駛?cè)氲V區(qū),從車上陸續(xù)走下來的人們,顧不上旅途辛勞,徑直朝街邊的面條店蜂擁而去。剛才還是門前冷落鞍馬稀,這會兒立刻就變得人頭攢動,嘈雜聲一片。人們紛紛手拿小碗依次在店門口的鹵鴨攤前排起了長隊,等候買他們最喜歡吃的鴨腸、鴨頭、鴨掌。買到的人,一個個喜形于色;買不到的,就開始找老板娘的麻煩,甚至不時會傳出吃老板娘“豆腐”的言語。而年輕漂亮的老板娘早已見怪不怪,白皙的臉上露出嫵媚的笑容,一個勁地陪著他們瞎扯,沒有絲毫的惱怒?;蛟S她是這樣想的,只要能把這些美食賣出去,她才不擔(dān)心被這些淳樸的礦工們挑逗或騷擾。
買到老王頭美味鹵鴨的人們,還不忘挑選幾塊鳳凰山的特色小吃“臭干子”。他們用筷子仔細地挑選著臭味濃郁的茶干,用滾燙的開水進行簡單的清洗,澆上面條店老板精心烹制的辣椒油,最后撒上一些碧綠的碎蔥花。有愛吃辣的,還要舀點當(dāng)?shù)厝俗约夷サ睦苯泛?。做完這些,一碗熱氣騰騰、香噴噴的鳳凰山小刀面就擺在了自己的面前。
吃完早點的人們,一個個陸續(xù)離去;接著,又有一些人陸續(xù)走進店里,重復(fù)著剛才人們所做的吃飯動作。鐵打的面條店,流水的吃飯人。這就是鳳凰山獨特的早晨,既有緊張的氣氛還夾雜著熱鬧非凡的場面。
如果您是第一次來鳳凰山旅游,在您親口品嘗了鳳凰山“三味美食”后,肯定特別有興趣想知道這些美食都是如何制作的吧?下面,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鳳凰山“三味美食”制作過程。
先說說 “臭干子”,鳳凰山的豆制品之所以要比銅陵其他地方的好吃,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有優(yōu)質(zhì)的水源和豆腐作坊對鹵水的精心調(diào)制、量的精確把握。如果您有幸進入這些簡陋的豆腐手工作坊,您仿佛覺得自己走進了另一個淳樸、原始的時代。在這里,除了磨豆腐的設(shè)備充滿著現(xiàn)代氣息外,其余的均為簡陋的純手工操作。在這里作業(yè)的一般都是作坊主的家人和親戚,他們相互間的配合可以說是非常的默契。制作豆腐干的整個過程,人們都是默默地在操作,那份嫻熟實在讓游人感嘆不已。制作好的豆腐干,還要被他們放進芝麻釀成的臭水里浸泡一段時間,然后撈出就成了聞著臭、吃著香的鳳凰山“臭干子”。
介紹完鳳凰山“臭干子”的制作過程,接下來我們就該去看看鳳凰山早點的主食“小刀面”是如何制作的。大約在上世紀(jì)80年代,鳳凰山人早上就流行吃“小刀面”。那時候,店家所下的“小刀面”幾乎都是靠人工和面,用搟面杖搟出來的。一般在凌晨三四點鐘左右,店家就起床和面、發(fā)酵。到四點多,店家開始揉面、搟面。如果您親臨現(xiàn)場,您會驚奇一團團柔軟的面餅怎么到了他們的手里就像著了魔力一樣,一會兒是圓的,一會兒就變?yōu)殚L形;一會兒是厚厚的,一會兒又變得薄如紙片。搟好面皮后,接下來就要看刀切的功夫了。鳳凰山“小刀面”之所以名揚天下,全在于刀切的最后一道工序上。切厚了,面下到鍋里,口感就不好;切太薄了,下到鍋里又容易斷。如果不是技術(shù)嫻熟的師傅,一般人還真不敢隨便下刀切面。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鳳凰山的“小刀面”之所以好吃,自然也是少不了有幾樣配料的。一個是“老王頭鹵鴨”,一個是“臭干子”,還有一個就是鳳凰山人用獨特秘方熬制的“辣椒油”。這三樣融合到一起,擺在你面前的才是一道正宗的人間美味。
來鳳凰山旅游的人們,切不可錯失鳳凰山的“三味美食”。坐在簡陋的店鋪里,賞著身邊的人來人往,聽著銅陵縣方言述說的趣聞,豈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吃完鳳凰山的“三味美食”,起身前往鳳凰山風(fēng)景區(qū),有“國色天香”的牡丹恭候您,有“傳奇愛情”的相思樹陪著您,那里將是花的海洋,那里將是美的化身。
來鳳凰山,一定有您的意外收獲。美麗的鳳凰山,淳樸的鳳凰山,隨時伸出熱情的雙手,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