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易
人活一世,不能總“無我”,亦不能總“有我”。我以為,“有我”為人,“無我”為出,人過則沉溺,出過則無味。恰到好處的人生,應是“有我”與“無我”恰到好處的平衡。
“有我”與“無我”本是一場博弈?!坝形摇眲t重視,則表現(xiàn),則多慮,大處多策劃多展示多幫助,小處則多算計多表演多謀人;“無我”則平靜,則閑適,則超然,大處多無為而治道法自然,小處則多怨天尤人破罐破摔。
常人進多“有我”,退多“無我”。風和日麗春和景明之時,人們常強化自我、表現(xiàn)自我、展示自我,以激昂文字指點江山,把酒臨風其喜洋洋,以致得意忘形,樂極生悲;淫雨霏霏連月不開之時,人們則常淡化自我、貶低自我,自以為與世人比皆弗如遠甚,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
圣人進多“無我”,退多“有我”。居廟堂之高時,多淡化自我、反省自我,體察天下人之疾苦,感同天下人之憂樂;處江湖之遠時,則多強化自我、展現(xiàn)自我,積極進取,不怨不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終守得峰回路轉。
十七少者,活著應“有我”。強烈的自我意識,促進著自我的完善與對夢想的追求?!坝形摇鄙倌甓嘧宰?,多自重。我的人生我做主,我不成大事,誰成大事?
七十老者,活著應“無我”。年過古稀,只有“無我”,才可與社會相融合,與自然相融合,才可“從心所欲不逾矩”。若是耄耋之年依舊事事必究、錙銖必較,怎能在洗凈塵世的鉛華后,將人生看得清明?
其實,“有我”與“無我”不過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境下面對世事的一種反射行為,它們并非完全對立不可調和。猶太智者有言:“人生來手皆握拳,走時手皆張開?!薄坝形摇迸c“無我”自有它們平衡的道理。
而知道什么時候握拳,什么時候放手,什么時候“有我”,什么時候“無我”,恰恰是一種活著的獨到藝術。
佳作點評
人生在世,“無我”還是“有我”的確是個難解的命題。而一個十七歲的少年能夠如此辯證、如此冷靜地參悟人生,實屬不易。文章開宗明義,亮明觀點:“恰到好處的人生,應是‘有我’與‘無我’恰到好處的平衡?!比缓髲某H伺c圣人、十七少者與七十老者角度,反復進行理性的辯證分析,思路清晰,收放自如。語言簡明,多處引經(jīng)據(jù)典,教材中的句子信手拈來,用得恰到好處。
(劉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