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鑒
深植于洛陽古都的《牡丹》雜志,是一本有著五十多年歷史的綜合性老刊物,一直堅持著鮮明的辦刊宗旨,有著明確的辦刊方向。它有著自己的特色,在數(shù)以百計的文學刊物中,頗具標識性。而2015年,又開辟了一個專門介紹外國文學的欄目“域外”,讓讀者眼前為之一亮。
《牡丹》雜志刊載的這些作品都是首次翻譯成中文,短則幾千字,多則兩萬余字,從不同題材、不同角度反應了俄國白銀時代的社會現(xiàn)實,有著不同的寫作風格,幾篇讀下來,讓我看到一個迥乎異常的小說大家奇崛深邃的思想和讓人難望項背的藝術造詣,有時讀著,忍不住拍案叫絕。
2015年,《牡丹》“域外”欄目一共推出五期阿爾志跋綏夫的中短篇小說,分別是《幸福》《血痕》《盧里耶醫(yī)生之罪》《深淵》《下級準尉戈洛洛博夫》,既讓這位沉寂已久的作家重放光芒,又讓讀者分享了來自域外的饕餮大餐。
牡丹雜志王小朋主編和特約編輯李坤是有眼光的。記得2015年1月12日,李坤的博客里貼出了一篇文章《阿爾志跋綏夫:一個長期被忽視的作家》,他這樣寫道:
“如果說一個作家值得我為之鳴不平的話,那阿爾志跋綏夫是首當其沖的。通過對比閱讀,我始終認為阿爾志跋綏夫的文學造詣及其天才性是在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福樓拜、果戈里等所謂大家之上的。別的不說,單就其長篇小說《絕境》《薩寧》和中篇小說《工人綏惠略夫》的文學水準而論,在世界文學史上能與之比肩者的確寥寥無幾。如果將《安娜·卡列寧娜》與《絕境》放在一起,只需讀幾段,便可一分高下。但阿爾志跋綏夫遠遠沒有托爾斯泰之輩幸運,他長期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他所得到的重視和聲譽,遠遠小于他本應該得到的。鑒于此,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做點什么,以使這座長期被埋沒的文學寶藏重見天日,從而讓更多的人獲益。”
這位著名的俄國作家,曾贏得魯迅先生的高度激賞,說他“是俄國新興文學的典型的代表作家中的一人”,“表現(xiàn)之深刻,到他卻算達了極致”。
發(fā)表在第2期的《幸?!?,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命運悲慘的妓女的生活,同時為我們解讀了幸福的真正內涵。妓女薩什卡鼻子突然爛掉,失去了賴以為生的美麗資本后的她,生活陷入困境,為了繼續(xù)茍活下去,這個不幸的女人不得不在寒冷的雪地里,接受一個變態(tài)狂的無情杖擊,以此獲得能使之繼以為生的五個盧布。而當她看到那五個金光閃閃的盧布時,想到將會享受到食物、溫暖、寧靜、伏特加,“突然全身充滿了一股巨大的輕松的快感”,“整個身心都充滿了光明的幸福的想要歡歌的感覺”,“而剛才對她那怪誕和極端令人厭惡的毆打,她已經忘記了?!毙≌f的筆觸直抵人性的底線,既寫出了小人物的悲劇命運,同時又揭示了人的渴求幸福的無意識本能。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沙皇俄國,專制統(tǒng)治強化,社會現(xiàn)實異常黑暗,革命浪潮洶涌澎湃。但阿氏卻獨辟蹊徑,他并沒有寫浩浩蕩蕩、風起云涌的革命運動,而是選取了1905年俄國革命失敗后一個小火車站站長與敵人戰(zhàn)斗、被抓、最后被槍決的片斷來寫。這就是發(fā)表在第4期上的《血痕》。火車站站長阿尼西莫夫因為脫離組織,沒有領袖,在迷惘而模糊的幻夢中戰(zhàn)斗,所以最后失去生命,血染大地。這是一曲革命者悲歌,也是阿氏一貫的無政府主義的觀念的寫照。本篇藝術風格秉承了他一貫的幽微的細節(jié)描寫和和心理刻畫,將革命者的心理轉變,寫得淋漓盡致。
人,有時活在一種虛妄的偉大與空無的迷夢里。阿爾志跋綏夫用思想的刀鋒,借一名渴望成為“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的盧里耶醫(yī)生,剖開了信仰的空洞。第6期發(fā)表的是他的另類寫法的小說《盧里耶醫(yī)生之罪》。該小說以第一人稱手法講述了獻身科學,不斷進行冒險試驗的盧里耶醫(yī)生,不斷遭遇人生的失敗,最終付出生命代價的故事。他在中非旅行時強行從一個部落里帶回一個年輕的黑人,并將其秘密囚禁于一個不為人知的僻靜的暖房進行“試驗”。而孤陋自閉的黑人開始如同信奉宗教一般崇拜他,后來卻在痛苦、厭倦和絕望之中,上吊自殺了。而這個想通過科學來實踐“科學、進步、光明和所有人的幸?!钡娜?,卻在毀滅別人的同時,也在毀滅自己。小說情節(jié)沒有太多戲劇性,只不過采用醫(yī)生手記的形式,輔以大量的心理描寫和細節(jié)刻畫來完成故事的敘述和主題的呈現(xiàn)。這樣的小說需要慢閱讀,需要在安靜中仔細品讀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那些文字背后蘊含的深意。
對人的內心的探索,思想的挖掘,一直是阿爾志跋綏夫作品的重要內容。人活在現(xiàn)實世界里,靈魂卻有一個巨大的深淵。一旦深陷,會產生怎樣的幻覺?第10期發(fā)表的《深淵》,對這個問題作了深度剖析。《深淵》是典型的心理小說,主人公卡姆斯基因為患病,瀕臨死亡,游走在現(xiàn)實與夢幻之間,由此變得脆弱、敏感、混沌、茫然、迷亂、恐懼、憂傷……頭腦中反復出現(xiàn)一系列幻影,在似夢非夢中,思考著生與死這個既簡單而又復雜的問題?;糜X或者病態(tài)中的思維,有著讀者無法想象的魔力。這樣的文字讀起來,有時如哲學,有時如讀心理學。小說雖然秉承了阿爾志跋綏夫一貫的寫作風格,但又有了意外的突破,這個被遮掩的作家,在文學道路上,是前行者,更是探索者。
活著還是死亡,這不僅僅是哈姆萊特思考的問題,也一直是哲學家和作家們思考的話題。第12期發(fā)表的《下級準尉戈洛洛博夫》是一場關于生命思考的小說。醫(yī)生索洛多夫尼科夫陰差陽錯地走進下級準尉戈洛洛博夫的房間,二人有一場并不愉快的談話,當醫(yī)生離開后沒多久戈洛洛博夫就自殺身亡了。下級準尉像一塊石頭,或者一枚炸彈,以最簡單也最沉痛的方式,喚起了人們對死亡的哲學思考。小說將生死挖得很深,最后又輕輕掩蓋。生活總是日復一日地簡單輪回,死者已矣,生者還將繼續(xù)活著。阿氏的筆是一臺挖掘機,掘下的坑,讓讀者見之驚駭,而掩卷之后帶給我們的思考卻比黑夜還沉重,比生死還駁雜。
阿爾志跋綏夫的筆觸之靜止細膩,思想之深邃幽妙,的確是難得一見的一流大師水平。他總能在不經意的書寫中,把握時代脈搏,攫住人物靈魂,帶著讀者走進一個迷離斑駁又深不可測的文學世界。
當然,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主編的水平,體現(xiàn)的是一本雜志的水平;一個主編的眼光,展現(xiàn)的是一本雜志的視野。雖然,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每一個成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我們也不可能關注到所有作家的作品,但有一點毫無疑問,編輯們總是在挖掘那些最優(yōu)秀的作家,他們希望將最好的作品帶給讀者,而從去年一年隆重推出的阿爾志跋綏夫的幾篇作品,可以看出編輯的審美和對小說的藝術眼光??梢赃@樣說,這一年,讓死去近百年的阿爾志跋綏夫重新活了過來,讓他在這塊他從未想象和來過的土地上大放光彩。我在想,如果作家泉下有知,一定會備感欣慰的。毫不溢美地說,《牡丹》因為開出“域外”,更見其雍容和華美。如此,更多的人才有機會領略到阿爾志跋綏夫的小說魅力,獲得更多的藝術享受。伴隨著西伯利亞的那股寒流,我們隱約聽到了文學的春天正從不遠處盈盈而至,那些繽紛和美好正緊跟2016年的腳步紛至沓來。
祝?!赌档ぁ?,祝福這朵艷麗的文學之花越開越好,開出國色,也開出異彩。讓我們在美好的閱讀中,欣賞異域的風景,靜享歲月的從容吧。
責任編輯 ? 婧 ?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