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亦莊亦諧,亦雅亦俗,在中國文化中雖為異數,卻是個人品位的象征。古人品茗論道,煮茶聽琴,為的是在裊裊幽香中揣摩世態(tài)炎涼,體味人生苦樂。自古至今,許多名人與茶結了緣,不僅寫有許多對茶吟詠稱道的詩章,還留下了煮茶品茗的趣事軼聞。
北宋詩人蘇軾,十分嗜茶,愛茶之情常見于詩行之中:“仙山靈草濕行云,洗溫香肌粉末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因為愛茶,才具有對茶獨特的感受?!般辶T巾冠快晚涼,睡余齒頰帶茶香”,“春濃睡足午窗明,想見新茶如潑乳”。蘇軾詠茶,總是那么繪聲繪色,情趣盎然。
在烹茶這一環(huán)節(jié),蘇軾以為“精品厭凡泉”,好茶必須配以好水,因此常常親自到釣石之旁汲取深潭活水?!盎钏€須活火烹”,所以他用于泡茶的滾水皆由“有焰方熾的炭火”煮沸。對煮水的器具和飲茶用具,蘇軾也很講究。在宜興,他設計了一種提梁式紫砂壺。后人為紀念他,把此種壺式命名為 “東坡壺”?!八娠L竹爐,提壺相呼”,即是蘇軾用此壺烹茗獨飲時的生動寫照。
蘇軾不只是烹茶、品茶,還親自栽種過茶。他貶謫黃州期間,經濟拮據,生活困頓。黃州一位書生馬正卿替他向官府請來一塊荒地,他親自耕種,以地上收獲稍濟“因匱乏食”之急。在這塊取名“東坡”的荒地上,他種了茶樹。有詩為證:“磋我五畝園,桑麥苦蒙翳。不令寸地閑,更乞茶子藝?!痹诹硪皇住斗N茶》詩中他這樣寫道:“松間旅生茶,已與松俱瘦。移栽白鶴嶺,土軟春雨后。彌旬得連陰,似許晚遂茂?!痹娨馐钦f,茶種在松樹間,生長瘦小但不易衰老;移植于土壤肥沃的白鶴嶺,連日春雨滋潤,便恢復生長,枝繁葉茂??梢娫娙擞诠畷r,已深諳茶樹習性。
蘇軾的一生,足跡遍及各地,從峨眉之巔到錢塘之濱,從宋遼邊境到嶺南海南。是長期的貶謫生活,為他提供了品嘗各地名茶的機會,也讓他在沉苦之時保有一腔向上飛揚的心襟,在貶謫之境不失敏銳深刻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正因如此,他的生命之茶才能不間斷地泡出詩意的芳香。
明清時期,文人茶事益發(fā)走向精美與精致,在茶事交往之余,鑒水、制茶,鐘情茶具。張岱就是鑒水、制茶的行家。他在紹興發(fā)現了禊泉,并提出了鑒別禊泉之水的方法,“取水入口,第撟舌舐腭,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咽者,是為禊泉。”同時,他悉心改制紹興的日鑄茶,創(chuàng)制出新品“蘭雪茶”。好茶還得水來配,他進而探究起沖泡之法,摸索中發(fā)現,“他泉瀹之,香氣不出,煮禊泉,投以小罐,則香太濃郁”。沖泡時“雜入茉莉,再三較量,用敞口瓷甌淡放之,候其冷,以旋滾湯沖瀉之”,則“色如竹籜方解,綠粉初勻。又如山窗初曙,透紙黎光。取清妃白傾向素瓷,真如百莖素蘭同雪濤并瀉也。雪芽得其色矣,未得其氣。”就這樣,蘭雪茶以其獨有的品質風靡茶市,禊泉也隨之聲名雀起。
好飲善飲茶者,古已有之?,F當代文學家中,也不乏其人。魯迅愛品茶,經常一邊構思寫作,一邊悠然品茗。他客居廣州時,曾說:“廣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談?!币虼?,當年廣州陶陶居、陸園、北園等茶居,都留下他的足跡。他對品茶有獨到見解,曾有一段著名妙論:“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首先就必須練功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感覺。”老舍是位飲茶迷,深得飲茶真趣。他以清茶為伴,文思如泉,創(chuàng)作《茶館》,成為飲茶文學名作。
散文泰斗秦牧從小接觸功夫茶,練就過硬的辨茶功夫。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秦牧與廣州各報總編在廣州一座干校,好飲茶的老總們突發(fā)奇想,要對各自所帶茶葉評出高低,便推舉秦牧作了評茶師。葉君健常與友人去茶館喝茶聊天,他曾說:“中國美好的東西太多,茶是其中突出的一種。它既高雅,又大眾化。中國人的生活,除柴、米、油、鹽、醬、醋以外,還必須有茶。”
在小說大家曹雪芹看來,喝茶的境界不在于喝茶本身,而在于怎樣喝,怎么品。再平常再凡俗的事,一旦用復雜精細的程序和器皿來表達,就有了意味和蘊涵?!都t樓夢》中,他借妙玉之口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一天,妙玉悄悄拉著寶釵、黛玉喝茶,沖茶用的水就大有講究?!斑@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卑褌€林妹妹唬得不好多話。寶玉細細吃了,果覺輕浮無比。所用的茶具,無一不是古董珍玩。論到喝茶,妙玉還刻薄地說:“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痹诓苎┣坌闹校炔璨辉诮饪?,而在辨味。
我雖對茶不是情有獨鐘,但也喝茶。記得有一次去嶗山,至嶗山道觀,瑞雪飄飄,銀妝素裹,觀內漢柏、唐榆、宋銀杏風味別致。來到暖氣盈盈的茶房坐定,擅長茶道的茶姐一邊講解,一邊動手泡茶。燙壺、涮茶具、去頭道茶水等等,很快,三道茶一一端到了面前。茶姐強調,茶是用來品的,一口干了,叫牛飲,不會有什么余味;喝茶的最佳方式是小口小口地啜飲,在喉嚨處停留一下,才真正能品出茶的味道。第一道茶初喝的時候帶有淡淡的苦味,再一回味就有絲絲香甜了;第二道茶有些生澀,但明顯有著青豆的沁香;第三道茶先說不清,后來一經提醒,口舌間就有小米鍋巴味了。
相傳嶗山茶原由丘處機、張三豐等來布道的道士自江南移植,親手培植而成,數百年為嶗山道觀之養(yǎng)生珍品。別致的嶗山茶味道來自“五極” :特定的產地、甘甜的泉水、上好的茶具、清靜的環(huán)境加上平靜的心態(tài)。品嶗山茶不僅僅因為它的清香,更因為它可使人超脫凡俗、平靜心境,讓人覺得遠離了喧囂、煩躁的社會生活,使人更容易悟出一些珍貴的人生道理,可謂寧靜致遠,回味無窮。
茶的透明、潤澤、剔透,使人冷靜,使人沉思,使人清醒與真實,使人歡喜與清明,使人有了超越現實生活的想象。喝茶可以調理浮躁心態(tài),讓心境從喧囂回歸安靜。反過來,懷著平靜心境烹香品茶,卻可以讓他人感到香醇四溢,這更是難得的一種境界??梢哉f,世俗生活中的裊裊茶香,昭示著不同的人生風景,演繹著不同的人生際遇。如果說人生是一杯茶,那么泡這杯茶飲這杯茶品這杯茶的人恰恰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