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廟堂之高有“兩會”,江湖之遠看Papi醬。她的公司估值3個億、拿下1200萬融資,首開新媒體廣告拍賣,入場還要交8000元的門票。一系列新聞讓業(yè)內人士看到能吸引廣泛眼球的內容的罕見價值。一個內容的黃金時代與創(chuàng)業(yè)時代似乎正在向我們走來。
在過去內容與渠道旗鼓相當的博弈年代,人們曾經對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做了深入討論。其實,這只是媒體發(fā)展不同階段各個運營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程度的現實反應而已?;ヂ摼W讓消費者與企業(yè)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信息越來越透明,溝通渠道越來越多,產品、內容本身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碎片化的媒介、渠道需要強勢的內容與產品來聚合、連接受眾、消費者。
3月,《京華時報》的一版“輕點、疼”的“污”廣告在引起廣泛討論的同時,也讓“惠裝”這家互聯網家裝公司進入了大眾視野,博得了大量眼球關注。這樣劍走偏鋒的話題營銷對惠裝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廣告主來說無疑是合適的,但對《京華時報》這樣的老牌報紙來說就有些尷尬了。曾幾何時,主流、權威還是像《京華時報》、《南方都市報》這樣的大報對外吸引注意的口號,如今,當“污”廣告接二連三出現在這樣的報紙版面時,再說主流、權威就顯得名不副實了。
人們總是以受眾媒介接觸習慣的改變來為平面媒體無可挽回的衰落找理由,卑以為,最根本的還是平面媒體無法提供獨一無二的內容來留住受眾。平面媒體上印刷的都是互聯網上唾手可得的內容,網民有什么理由再來花錢訂閱一份報紙呢。
當途牛、同程這樣的企業(yè)已不再滿足于節(jié)目冠名、貼片,開始為旅游目的地打造IP屬性的內容,試圖以內容本身刺激消費、拉動需求時,企業(yè)媒體化的趨勢在國內已不再只是專家茶余飯后的談資,對能聚攏目標受眾的內容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你還懷疑,這不是一個內容創(chuàng)業(yè)的黃金時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