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教育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要求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要不斷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目前,學校以及教師最關(guān)注的話題就是如何組織學生自覺參與到教學中,要想切實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只能是一種苦役,既影響學生思維的打開,也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此,教師應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關(guān)鍵詞】課堂中 組織 積極性 主動參與 數(shù)學學習活動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數(shù)學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活動,教師應充分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使他們?nèi)硇耐度氲綄W習活動中,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怎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呢?
一、創(chuàng)境激趣,激發(fā)學生想?yún)⑴c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只能是一種苦役,既影響學生思維的打開,也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動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fā)生的。尤其是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的情境,更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學生的參與愿望起著強烈的激發(fā)作用。
1.講故事,以情融之想?yún)⑴c
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把學生熟悉并喜歡的古代的數(shù)學故事引進課堂。如,我在教學“雞兔同籠”時,把有關(guān)“雞和兔”的知識編排在《雞兔同籠》的故事中,屏幕上依次出現(xiàn)雞、兔的樣子,學生不由自主地說出它們的特征,數(shù)出雞是2條腿,兔是4條腿,然后又讓學生扮演雞和兔走路。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雞兔同籠”這個問題,興致高昂地、自覺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活動中去。
2.布懸念,以疑激之想?yún)⑴c
設置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的懸念,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如,教學“小數(shù)的意義”時,在導入新課時,我利用學生到超市購買東西時看到的小數(shù),上面寫著15個6連加的算式,教師問:“誰能很快算出這道題的結(jié)果?”學生都搖頭,這時教師抓住時機說:“只要學會這節(jié)課的知識,同學們能快速計算出這道題的結(jié)果?!毙W生好奇心和爭勝心都比較強,都想在后面大展身手證明自己的聰明才智,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參與新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3.設比賽,以競引之想?yún)⑴c
利用兒童上進、好勝的心理,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如,在學習了100以內(nèi)的加減法后,再進行強化訓練比較枯燥,學生興致也不高。這時我就設計成分組比賽的形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立即高漲起來,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教師充分利用比賽這種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更新觀念,激勵學生敢參與
1.塑造新型的教師角色
教師要積極轉(zhuǎn)變角色,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與學生共同參與互動,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如:我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我說:“孩子們今天誰能幫幫老師”?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首先要知道什么?誰來說說?這時學生們你一句我一句,課堂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由衷地展現(xiàn)自己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現(xiàn)在的心理學和腦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可塑性非常強,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智慧能力。例如:我在教學百分數(shù)中的“選擇購物方案“時,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銷活動,在A商場打五折銷售,在B商場按“滿100減50元”的方式銷售。媽媽要買一條標價230元的這種品牌的裙子。
(1)在A、B兩個商場買,各應付多少錢?(2)選擇哪個商場更省錢? 我就讓我們班最不愛發(fā)言同學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他對這方面知識比較喜歡,所以一下子就把這道題給解決了。我及時表揚了他,自那以后這位學生每堂課都積極發(fā)言了。因此,教師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肯定、鼓勵。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從不同方面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特長,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促使他們大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三、嘗試探究,激起學生會參與
1.直觀操作,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參與
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其目的是借助直觀的活動來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并能用數(shù)學的語言、符號進行表達和交流。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如,我在教學 “圓的周長”時,讓學生通過“說一說”“量一量”“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既動口,又動手,多種感官協(xié)同活動。培養(yǎng)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自我學習,自行抽象、概括,這樣,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而且還學會了如何獲取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能力。
2.組織討論,鼓勵學生在交流中參與
學習金字塔理論表明,通過討論交流獲得的知識要比被動灌輸獲得的知識更有效,例如:我在教學小學數(shù)學總復習中的“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時,我先出示兩道題13×2×5和28×101-28讓學生嘗試算,并說明你能在1分鐘內(nèi)完成嗎?試試吧!這樣的鼓勵學生就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果然不出所料,學生不到一分鐘就完成了任務。同時叫學生邊展示邊說說自己是怎么算得這么快的?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機會促進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提供盡可能多的表現(xiàn)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
四、體驗成功,讓學生愛參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讓每個學生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蔽覀兘逃哪繕酥痪褪鞘姑恳粋€處于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追求成功是每名學生的學習愿望,體驗成功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形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動力,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和學習熱情。教學中,我常常多想辦法,創(chuàng)造機會讓每個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體驗成功,讓學生快樂學習,樂于學習,積極學習,勇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綜上所述,小學數(shù)學教學應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下,使學生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最終達到會參與、善參與以及愛參與的目的。同時,課堂中教學要突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