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群
摘 要:由于對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性認識不深,很多學生在翻譯時易犯錯,易出現“漢語歐化,英語漢化”的現象。本文擬通過分析范例譯文,指出在翻譯時,應當注意到中西方思維的差異性,避免死譯,錯譯的現象。
關鍵詞:思維差異;影響;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4--02
一、引言
不同民族有著各自迥異的定型化了思考問題的方式、特征及風格,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差異。和中英兩種語言打交道的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為了符合各自語言的習慣,使譯文和目的語意思基本對等,須考慮到這些差異性。
二、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之處
1.中國人傾向于順向式思維,西方人傾向于逆向式思維。
在英語中,敘述及說明事物時,通常順序是由小到大;而漢語則剛好相反:是由大到小。最典型的體現在地址的寫法上。例如:“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qū),鳳城五路,賽高街區(qū),7樓702室”翻譯成英語,應譯為“Room 702, Floor 7, Saigao Block, Fengcheng 5th Road, Weiyang District, Xi'an City, Shanxi Province, China”。
在原因和結果的表述上,中西方也存在差異。英語中是先給出結果,再補充其原因,而中國人的思維習慣一般是先因后果。如“ The first two must be equal for all who are being compared ,if any comparison in term of intelligence is to be made”。為了符合中國人說話的習慣,翻譯此句時,要先列原因,再得出結論。因此此句譯為“如果從智力方面進行比較的話,那么對于所有被比較者而言,前面兩個因素必須是一樣的。”比較恰當。
2.中國人習慣于把信息的重點放在句尾,西方人則習慣于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特別表現在進行強調的英語倒裝句中。
例如下句:“Gone are the days when we used foreign oil.”應譯為:“我們使用洋油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痹谶@句話里,強調的信息是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在漢語句子中是放到了句尾進行強調。而英語則相反,放到句首進行強調。再如下句“It gives me great pleasure to be able to come back to Yanan and personally extend my congratulations to you.”應譯為:“我能回到延安親自向你祝壽,使我萬分高興?!睗h語譯文中是把信息重點放在句尾,而英文中則是放在了句首。
3.中國人是以形象式思維為主,西方人則更善于抽象式思維。
英美民族善于抽象式思維,而漢民族以形象式思維為主,特別是英語中無實意的介詞使用得較普遍。在英譯漢時,為了符合漢語的習慣,我們需要適當地處理一下,把無實意的介詞譯為較為具體化的動詞。如:“This problem is beyond me.”應當譯為:“這問題我無法解決?!辈荒芩雷g為“這個問題超過了我?!?/p>
4.漢語中傾向于用主體式思維,英文中傾向于用客體式思維,表現為漢語中多用主動句,而英語中多用被動句。
中國人的思維都是偏重主體式思維,常用人做主語,喜歡用主動句,習慣于突出動作的施動者。而西方人邏輯思維較強,傾向于客體式思維,喜歡具體分析實物,尤其是在科研上,他們常用分析的實物、客觀現象做句子的主語,目的是客觀地體現具體事物,所以常見的英語句子是某事物發(fā)生了什么,而不說誰使某事物怎么樣了。如:“new source of energy must be found, and this will take time ”。譯為“我們必須找到新的能源,這需要時間?!贝司湓诜g成漢語時,為了符合中國人的習慣,要適當加上主語,突出主體。再如下例Not only politeness but an attitude of reverence is demanded in church.應譯作:在教堂,人們不僅要有禮貌,而且應該有一種虔誠的態(tài)度。在英語句子中是物做的物語,不需要突出動作的施動者。而翻譯成漢語時,為了符合漢語的習慣,要增加上動作的施動者“人們”。
三、中西方思維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1.思維方式不同,看待同一個東西,視角不同,表達也不同。例如,中國人常說的“您先請!”,在英語的表達卻是“After you !”。可以看出,對于同一舉動,同一意思,由于視角不同,漢語中用“先”表達的意思,英語中卻用“后”來表示了。所以在翻譯時,要根據中西方的思維差異進行適當的視角轉換。
2.思維方式不同,肯定否定的傳達方式有時也不盡相同。有時在一種語言中是肯定的形式,譯作另外一種語言時,可能需要用否定形式才能正確表達出來原意,反之亦然。如果不了解這種差異,可能會使譯文與原文要表達的意思相反。例如,“He is the last man to reach there.”這句如果譯為“他是去那里的最后一個人”就錯了,正確的譯文是“他絕不是會去那里的人?!庇⒄Z原句中并無否定詞,但譯作漢語時,要想正確表達出原文的意思,需譯成否定句才行。在中英文互譯的時候要注意到這些,要根據這兩種語言的特點,在這兩種思維中進行轉換。
3.思維的側重點不同,有時造成表達形式各異。由于英美國人注重形式邏輯思維,邏輯嚴密,其英語句子重形合,重語法結構,且常呈主從式;而中國人不太重視形式邏輯思維,只重意合,只要意思表達出來即可。例如,如果把“Mary didnt remember her mother who died when she was two years old.”譯作“瑪麗不記得她那在她兩歲時死去的母親了?!钡脑?,就不太符合漢語的邏輯了。正確的譯文應該是“瑪麗兩歲時喪母,所以不記得她?!痹谥杏⑽幕プg的時候,英文要重視句子的結構,不能犯語法錯誤,漢語要注意是否意思表達清楚了。
綜上所述,中西方的思維方式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中國人思維方式多是綜合式思維,注重主觀性,強調以人為本,表現在語言上就是喜歡用主動句,重意合,而且不太重視形式邏輯,邏輯通常體現在上下文中,邏輯詞用的并不多;而西方人的思維多是分析式思維,注重理性和客體意識,表現在語言上就是喜歡用被動句,重形合,邏輯詞用得較多,邏輯比較嚴密。
參考文獻:
[1]陳宏薇,李亞丹.新編漢英翻譯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2]卜佳.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及其對翻譯的影響[J].北方文學,2012.7.
[3]洪文娟.中西思維模式差異以及對翻譯的影響[J].北方文學旬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