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波
忘記了在什么地方得到一句話:“其實每一個今天,對于有生之年的我們來講,都是最年輕的日子?!闭f法新鮮,讓我總記著。我知道說這話的人,無非是變著法兒安慰和鼓勵人們,要懂得珍惜今天把握現(xiàn)在,學(xué)會以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
細(xì)想,人生還往往就是這樣呢,一種人生若用兩樣態(tài)度去看,就會看出好或壞兩種截然不同的境況來,影響著人生或喜或悲的走向。《菜根譚》中有幾句話,似乎道出了人生苦與樂的辯證法:“迷此樂境成苦海,如水凝為冰;悟則苦海為樂境,猶冰化作水??梢娙魳窡o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zhuǎn)念間耳?!蓖鈬骷覄t用迥然不同的比喻表達(dá)了同樣的思想:生活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哭,你對它笑,它也笑。樂觀和悲觀有什么不同?我們還可以舉出許多這樣的例證,如:有兩個旅行的人誤入大沙漠,烈日炙烤,口渴難耐。他們掏出水壺喝水,一搖,一壺快喝空了,一壺僅剩下半壺了,一個人沮喪地說:“唉呀,只剩下那半壺水了,怎么好呀!”而另一個樂觀的人卻高興地說:“我們還有半壺水呢,節(jié)省著,我們就能走出困境了?!痹偃纾河幸环?,一個人站在柵欄前,眼前出現(xiàn)無數(shù)星星,叫人看著這幅畫去任意想象。樂天派說,他站在草原上欣賞滿目星辰美麗夜色,心境一如這美麗的夜色,恬淡靜美……而悲觀者講,他害怕這地獄一般的黑夜,要去逃跑,而被魔鬼逮住當(dāng)頭一棒,眼冒金星……同一壺水,同一幅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態(tài)度去看待,雖都合乎情理,但得到的理解和給人的心情卻迥然不同!作為一種人生態(tài)度,一種處世哲學(xué),哪一種可取,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曾問我:“生活中,凡事他也學(xué)著去換個角度看問題,不知為什么,還是缺少快樂?”“缺少平常心?!蔽艺f。記不清什么時候讀過一段談“快樂”的文字,很有意味。大意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果你認(rèn)為高官、厚祿、巨款、出國、得獎才是快樂,那么你就不會有很多快樂,也許壓根就無法體會到快樂的滋味。如果你認(rèn)為快樂來自一頓豐盛的晚餐,田野的清新空氣,朋友的一次小聚,一杯酒或一晌小睡,那么快樂就會時時有,永遠(yuǎn)伴隨著你。西班牙諺語說:“干什么事,成什么人。”還應(yīng)加上一句:“是什么人,便有什么樂?!敝骷覘罱{這樣說過:假如是一個蘿卜,就力求做個水多肉脆的好蘿卜;假如是一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實實的包心好白菜。相反,一枝野菊花,硬是想成為牡丹,一條魚想異想天開地上天與鳥一起飛,那就只能是白費力氣,枉添煩惱了。所謂“煩惱皆因強出頭”,就是這個理。
既然生命是一段注定要走的路程,長短曲直無可選擇,那我們就去選擇一份行路的心情好了!帶著一份好心情上路,即便頭頂煙雨凄迷,腳下坎坷泥濘,眼里也依舊會風(fēng)景旖旎,心中也會一樣麗日晴空……
這樣的人生生命能不日日都是年輕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