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岡是遼寧省海洋與漁業(yè)廳質檢處副調研員,錦州市義縣稍戶營子鎮(zhèn)五臺溝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他和工作隊的同志們駐村后全力開展幫扶工作,為貧困群眾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33萬元,為特困家庭解決實際問題70多個,還發(fā)動同事、戰(zhàn)友、朋友和社會愛心人士共60多人投入到志愿扶貧中來。
做好扶貧工作,就要像雷鋒、郭明義那樣,樹立起為民奉獻的堅定志愿
我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曲成長起來的,雷鋒精神激勵著我從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成長為省直機關干部。郭明義的事跡廣泛宣傳后,跟著郭明義學雷鋒成為我堅定的人生追求。2014年7月,接到報名參加駐村扶貧工作隊的通知,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我覺得,參加扶貧工作是省直機關干部的責任和義務,個人能力是有限的,但只要每名機關干部都盡到自己的力量,就會形成志愿服務、扶貧脫困的強大洪流。我和工作隊的同志們到五臺溝村后,深入每戶村民家中走訪,為每個貧困戶建立詳細檔案,為貧困群眾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33萬元,為特困家庭解決就醫(yī)、子女就學就業(yè)、落實扶貧政策、實施危房改造等實際問題70多個,還發(fā)動同事、戰(zhàn)友、朋友和社會愛心人士共60多人投入到志愿扶貧中來。一年半以來,春節(jié)、元宵、中秋等節(jié)日我們都是與村民共同度過的。當看到一張張貧困村民的笑臉時,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郭明義“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幸福感,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做好駐村扶貧工作的決心。
做好扶貧工作,就要下真功、出真招,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五臺溝村地處偏遠山區(qū),自然條件差,貧困人口多,全村236戶中有204戶貧困戶。我們與全村群眾接力奮戰(zhàn),打響了扶貧脫困攻堅戰(zhàn)。改善基礎設施,改造河道、新修村路、建起兩個文化廣場,新建村部、村衛(wèi)生室,打灌溉井、修蓄水方塘。改變村容村貌,建起綠化帶,修建花壇,新建垃圾場,重修村口,立起了五臺溝村標石和刻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標語墻。轉變村民觀念,在村部設立電腦室、圖書室,購買農(nóng)業(yè)科技書籍,修建黨建和文化長廊,成立義務勞動先鋒隊以及秧歌隊、廣場舞隊、籃球隊。2015年,五臺溝村被評為錦州市“文明村鎮(zhèn)標兵”,村黨支部被評為錦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村民脫貧致富的信心明顯增強,許多人說,有黨的扶貧好政策,我們一定能過上幸福新生活。
做好扶貧工作,就要在“精準”上下功夫,做到真扶貧、真脫貧
我們感到,幫助貧困村甩掉貧困帽子,讓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不僅要解決一時、一事的困難,還要把持續(xù)增加農(nóng)民收入作為著力點,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功夫。我們針對五臺溝村山多地少的實際情況,引進企業(yè)投資860萬元,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山莊,開展鄉(xiāng)村旅游,每年為村民增加收入近百萬元。我們針對五臺溝村土地貧瘠、產(chǎn)品單一的實際情況,成立了種植養(yǎng)殖合作社,推廣雜糧新品種1200畝,增加水果栽種700畝,在2015年百年不遇的大旱情況下,種植收益每畝增加300元,生態(tài)養(yǎng)雞已初具規(guī)模。我們實施品牌經(jīng)營,申辦無公害產(chǎn)品認證,注冊“五臺溝”牌商標,推出特色雜糧、生態(tài)雞蛋、優(yōu)質水果等多種叫得響的產(chǎn)品,通過我的同事和戰(zhàn)友聯(lián)系,成功地銷售到北京、沈陽、大連等市場。我們促進勞務輸出,組織50名村民參加3個月的工程項目,每名村民收入1萬元以上。2015年,經(jīng)各級扶貧部門核查,五臺溝村95戶貧困戶實現(xiàn)了脫貧,2016年年底前將全部實現(xiàn)脫貧。
送去真情,帶回營養(yǎng)
駐村扶貧使我從鄉(xiāng)親們身上學到了太多的東西,也贏得了他們對我的真情實意。去年5月,遼寧電視臺到村里采訪,群眾以為我要離開了,400多名村民自發(fā)地在挽留我的請愿書上摁下了手印。這既是對我和工作隊同志們的肯定,同時也是巨大的鼓勵。我要繼續(xù)努力,像雷鋒那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像郭明義那樣,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投入到“跟著郭明義學雷鋒,精準扶貧見行動”主題活動中,在愛崗敬業(yè)、志愿服務、精準扶貧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讓群眾更多地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