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森
摘 要: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達國家,在其經濟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也經歷了霧霾的高發(fā)期,這段時期的特征是能源消費快速增長和煤炭在能源消費占用較高的比例,與中國現(xiàn)階段的能源消費特征相對一致。本文重點總結歸納美國的大氣污染的歷史問題,從能源結構與大氣污染關系進行深入的探討,進一步得到美國的治理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關鍵詞:美國;大氣污染;治理經驗;啟示;能源結構
一、前言
自2013年初開始,中國大面積的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霧霾頻發(fā)及其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健康的影響激起了全社會普遍的抱怨。從國際上看,霧霾的現(xiàn)象并不唯一,它的出現(xiàn)是中國經濟高增長,能源高消耗的伴生產物。因此,總結歸納發(fā)達國家,特別是美國這種最大的發(fā)達國家的大氣環(huán)境治理經驗,對中國從本質上厘清霧霾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從根源上杜絕霧霾的出現(xiàn)具有積極地意義。
二、美國環(huán)境的主要歷史問題—大氣污染
(一)大氣污染與能源使用具有密切的關系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燃料燃燒造成的大氣污染日益嚴重,合理的利用能源,消除能源利用帶來的大氣污染是當時美國的突出問題。在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和人口不斷增長的同時,工業(yè)在這些大城市也越來越集中,被排入大氣中的污染也越來越多并且更加集中,美國大氣污染情況也越發(fā)嚴重。數(shù)據(jù)顯示,20世紀70年代排入大氣中的污染物約為2億噸、平均每平方公里上空含有氣體約23噸。根據(jù)美國1970年城市大氣污染物來源分類統(tǒng)計,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的主要污染源是汽車尾氣,煙塵和硫氧化物的主要污染源是燃料燃燒,而這兩種污染源產生的污染物共占全部污染物的77%。
(二)能源結構的變化引起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變化
20世紀以來,美國的能源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石油在燃料構成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特別是1950年之后,石油和天然氣替代煤成為主要燃料。美國石油開采較早,消費量最大,1947年石油和天然氣在燃料構成中已與煤達到同等地位,各占能量總消費量的48%,到1970年石油和天然氣所占的比例已達到76%,而煤下降到20%。隨著能源的變化,石油的大量使用,城市大氣污染也普遍發(fā)生了變化,20世紀50年代以后,煙塵污染相對減少,而二氧化硫污染逐漸加劇,大氣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增多主要來自石油消費量的增長。隨著石油消費量的增長,燒煤和燒油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硫逐漸成為大氣中最主要的污染物。美國煤的消費量從1940年到1970年,每年大約維持在5億噸,而石油消費量由1940年的1.9億噸增加到1970年的7.7億噸;煙塵排放量由1940年2700萬噸下降為1970年的2500萬噸,減少8%,而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40年2200萬噸上升到1970年的3000多萬噸,增加36%.因此能源由以煤為主轉為石油為主后,加劇了二氧化硫污染。從1970年起大氣質量有所改善,到1974年粒狀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分別減少了29%,8%,12%和5%,只有氮氧化物增加了10%。
三、美國的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一)中國汽車尾氣治理的關鍵是油品的升級
汽車尾氣同樣是我國大氣污染的重要原因。當前我國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車尾氣對城市空氣的污染程度不斷增大,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將這一污染的程度進一步加深。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的油品質量確實較低,從長遠看政府有必要下定決心推動油品升級。與20世紀60、70年代相比,如今的技術十分成熟,不存在技術瓶頸,因此技術問題不是阻礙我國油品升級的關鍵,其關鍵是技術升級帶來的成本由誰來承擔。成本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煉油成本提升導致煉油企業(yè)對技術升級消極對待;二是消費者對于油價非常敏感,油品升級帶來的油價上升可能會遭到消費者抵觸。此外,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環(huán)境的治理是一個過程,因此還需要考慮高油品標準投入與治理其他城市污染源投入的邊際收益平衡,即同樣的資金投入提升油品質量與治理工業(yè)污染,哪個收益最大的問題。成品油升級的關鍵不在技術而在成本。
(二)完善的法律體系是政策得到執(zhí)行的保障
嚴格立法確定的環(huán)保標準,對美國治理洛杉磯光化學煙霧及五大湖污染事件起到了積極地作用。美國所制定的法律不僅明確界定了污染物的組成,還確定了行之有效的行為準則,有效的幫助美國改善了環(huán)境質量,中國應該積極完善相關法律的制定,并且鐵腕執(zhí)行,才能讓法律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與此同時,公民和環(huán)保組織的積極參與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輿論的監(jiān)督會給政府和企業(yè)更加明顯的壓力,因為這種輿論會迫使政府思考取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經濟增長。
(三)中國能源結構和美國能源結構的對比
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2012年煤炭提供了69%的一次能源和79%的電量,相比之下,石油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例就要小的多,這就決定了只解決汽車尾氣不能根治中國頻發(fā)的霧霾問題,而且中國正處在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程度不斷加深的過程中,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能源消費的迅速增加。對比美國來看,美國自從2007年,能源消費總量就一直保持下降趨勢。2011年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是2001年的兩倍多,十年間年均增長9.6%,并于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從能源結構的角度來看,2010年美國的能源結構中,石油消耗占37%,天然氣占25%,煤炭占21%,而2010年中國石油消耗占能源消耗總量的17.6%,天然氣占4.0%,煤炭占70.5%。因此,城市化和工業(yè)化不斷增長的能源消費和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才是霧霾天氣頻發(fā)的主要因素。
四、總結
洛杉磯從1943年第一次出現(xiàn)霧霾,到1970年《清潔空氣法》正式出臺,再到1990年一級空氣污染警報完全解除,歷時近半個世紀。霧霾的負外部性很強,長期不能得到治理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就環(huán)境成本來說,今天防治和治理某些形式的環(huán)境污染可能比為了更節(jié)省費用。同時,如果控制能源總量和調整能源結構這兩方面的目標都能順利實現(xiàn),將會對我國大氣污染乃至整個環(huán)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因為這才是我國霧霾現(xiàn)象頻發(fā)的根本原因。但是短期之內兩方面的目標實行起來都要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高速的經濟發(fā)展需要充足而廉價的能源,放棄煤炭采用更加清潔的能源必然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政府能否承擔經濟增速放緩或者發(fā)展成本增加帶來的后果,這就需要政府能夠下定決心,將目光放長遠些。(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經濟學院)
參考文獻:
[1] 徐華清,郭元.2012.中國能源發(fā)展的環(huán)境約束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
[2] 崔元貴.2009.資源約束下中國煉油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
[3] 林伯強.2013.解決霧霾天需要多渠道治理[R].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