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恐龍:為什么我不像小時候那樣天不怕地不怕了,坐個過山車都害怕得要命?
小南: 一方面因為你感知平衡的器官變得老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你擁有了更多,所以害怕失去。
對特定事物或場景有著非理性的害怕并不罕見,據(jù)統(tǒng)計,大約10%的成年人都患有某種程度的恐懼癥,比如恐高、恐水、暈血、密集恐懼癥、幽閉恐懼癥、牙醫(yī)恐懼癥等等。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yī)師學會的發(fā)言人布倫基倫(Paul Blenkiron)表示,大多數(shù)成年人的恐懼癥是在15到25歲之間形成的?!霸S多兒童的恐懼癥會在成長過程中消失,但那些一直持續(xù)到成年的,則很有可能伴隨患者一生?!?/p>
但恐高癥大概是一個特例:根據(jù)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院的榮譽教授古爾奈(Kevin Gournay),對高度的恐懼常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劇。這是因為恐高跟平衡感有關,“當人年紀變大時,負責平衡感的器官逐漸老化,所以你的脆弱感會加劇,覺得自己更容易受到身體上的傷害?!?/p>
另一方面,年齡的增長也會給恐高帶來一點理性的成分。當你成家立業(yè)之后,會深深感到活著就是一種責任,變得更加惜命怕死。這也會促使你更多地考慮墜落的風險,從而加劇恐高的癥狀。
不同類型的恐懼癥隨著年齡增長的變化情況不完全一樣,比如對黑暗、特定動物及昆蟲的恐懼多見于幼童,但多數(shù)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消失;社交恐懼癥多見于青少年;對密閉空間或者飛行之類情景的恐懼可能出現(xiàn)在童年,然后在20歲中后期重新出現(xiàn)。
古爾奈認為,某些恐懼癥的消失跟腎上腺素,也就是壓力激素分泌減少有關。當你進入恐懼狀態(tài)時,腎上腺素的釋放會帶來心跳加速和眩暈等癥狀,但隨著年紀漸長,你也許還是會感到害怕,但感受卻遠不如年輕時那么強烈了。
來自YouGov的一項2014年的調(diào)查也印證了這種趨勢:18-24歲人群中恐高的百分比是49%,到40-59歲年齡段就升高到61%,60歲及以上人群中則有64%的人恐高。對蜘蛛的恐懼趨勢變化則相反,低齡青年中有一大半人害怕蜘蛛(59%),比例幾乎是60歲以上老年人的兩倍(32%)。
古爾奈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健康恐懼癥,也就是對生病的極度憂慮在年輕人中更為常見,而且好笑的是,絕大多數(shù)因此前來咨詢的年輕人都健康苗條得要命?!按蟾湃松狭四昙o之后,才會慢慢順從疾病的痛苦,最終接受死亡?!?/p>
波士頓一家醫(yī)院2012年的研究表示,患有恐懼癥的女性端粒也較短。端粒與細胞衰老相關,可以理解為DNA的保護套,過短的端??赡芤馕吨缢ァ5孟⑹?,恐懼癥并不難以克服,主要的手段就是對癥下藥,怕什么補什么,循序漸進不要逃避。你最好忘掉過去的恐懼,也忘掉自己會對什么產(chǎn)生恐懼,把注意力放在當下,像一個正常人那樣行動。如此,恐懼情緒不需主觀壓抑就能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