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一夔
花好月圓中秋夜,靜靜看著籠罩著稀疏薄云的月亮爬上蒼穹,給靜謐的大地帶來幾份涼意。這使我聯(lián)想到千古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讓我想起偉大的詞作者——蘇軾。
關(guān)注蘇軾是因他的那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詞人對月宮仙境產(chǎn)生的向往和疑慮,寄寓著自己出世、人世的矛盾心理,同時一語道破詞人在官場中的掙扎和無奈,表達“伴君如伴虎”的心結(jié)。
以后再吟蘇軾的詞,體會到更深的意境。那一年,蘇軾被貶黃州,情緒低落,于是泛舟長江,觸景生情,寫下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的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而“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使我對詞人的印象改變了許多:詞人欽慕功成名就的周瑜,而自己空有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只能在赤壁上詠嘆;心事無人知曉,只能和江上升起的明月同飲一杯。詞人懷才不遇、無人相知的苦悶憂郁之情溢于言表。不知何時起,“把酒問青天”的東坡,也有了“一樽還酹江月”的孤寂與憂愁。放眼望去,似水的月光傾灑在酒杯中。傾盡杯中之月,一醉方休,詞人眼中凈是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目光深邃仿佛看透星際,越過皎月,射向最遙遠的夢想王國。原來“西北望,射天狼”,渴望馳騁沙場、建功立業(yè)的蘇軾,竟也有多愁的一面。
后來讀了他的《江城子》,我對蘇軾有了更加完整的看法——他原本就是個情種。慶歷六年,蘇軾與賢惠的王弗成親。十年后,王弗病故,蘇軾悲痛不已。又是一個十年,詞人為亡妻十年祭寫了首悼亡詩,首句便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時至中年,詞人那種共擔憂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彌篤,是一時一刻都不能消除的。詞中將“不思量”與“自難忘”并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tài)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了詞人內(nèi)心的真摯情感。十年祭辰,觸動人心,他又怎能“不思量”那聰慧明理的賢內(nèi)助呢?往事驀然回到心間,久蓄的情感潛流,又怎能不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難以遏制呢?蘇軾,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竟對妻子有這般繞指柔情、銘刻在心頭的思念!讀到“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時,我的兩行熱淚早已滾落下來——詞人想到愛妻華年早逝,感慨萬千,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凄涼。其實即便墳?zāi)菇谏磉?,隔著生死,就能話凄涼了嗎?這是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癡語、情語。詞人孤獨寂寞、凄涼無助又急于向人訴說的情感奔流,感人肺腑。何以想象,天不怕地不怕,曾寫道“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的豪邁的蘇軾,寂夜里,孤身只影佇立在山頭,壯年時兩鬢竟已飄著兩縷白發(fā)。這真是“欲語淚先流”,話不盡人間愁??!這孤寂的夜,靜得可怕,又靜得可憐!
“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边@是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對蘇軾的評價。我卻不以為然,倘若只讀“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或“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必定是極其樂觀、極其豪邁的——“憂患來臨,一笑置之”的。但若讀了“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或是“細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那感覺便不一樣了——活脫脫一個多愁善感的情種!
人皆言蘇軾一生豪邁狂放,立于乾坤之下,是詞壇頂尖人物,一世輝煌,可誰能看透,鮮花的殷紅,竟是灑下的血淚;太陽的背后,竟是凄涼傷感的多情夜?
教師點評
習作按時間順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地論述了對蘇軾的獨到見解一多愁、多情。文中旁征博引,蘇軾的詩詞信手拈來,準確貼切,既有力地論證了習作妁觀點,令人信服,同時又便文章平添了幾分內(nèi)涵與情感,令人心生感慨。
(付勝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