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芳,女,1985年3月生,山東威海人,漢,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德育原理方向。
如果說,人是萬事萬物的尺度,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就是力量,科學是第一生產(chǎn)力…… 那么哲學便是物質(zhì)世界所有客觀存在之所以然的那一份自然而然的“靈性”,一種與生俱來的生命“精神”!
無論是絢爛多彩的古希臘神話,還是西方基督宗教文化,再到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創(chuàng)始人柏拉圖理念論的開創(chuàng)性思想,無不潛移默化地印證著哲學的智慧腳步,猶如美人姣好脖頸上的那顆顆光華珍珠,一個個穿起了哲學精神促進文化發(fā)展的閃光時刻,映襯著人類文明的美好。
在希臘神話中,人類是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創(chuàng)造的。他從各種動物身上攝取了善的或惡的特性,比如獅子的勇猛、狗的忠誠、馬的勤勞、鷹的遠見等,把這些特性糅合在一起,往每一個人的胸膛里注入屬于他的那一部分,這樣一來,他們便能像動物一樣可以活動了。智慧女神雅典娜是普羅米修斯的朋友,她將神的具有活力的靈性吹進人們的口中,這樣人類具有了“靈性”(spirit),獲得了聰明和理智才成為真正的人。正是繼承了神的那部分靈性(spirit),才使得人類成為從根本上區(qū)別與動物。古希臘三哲從中借鑒吸收有益部分,構(gòu)造了核心哲學理論,成為后兩千多年西方教育思想的直接來源。
從詞源角度分析,SPIRIT來自拉丁語 spiritus,源自 spirare 呼吸,因為呼吸是生命的表現(xiàn),所以 spirit 就是“生命的氣息”;spirit在西方基督文化中,指向上帝、神、天使,代指超自然的存在;這個詞相對肉體而言,指精神、靈魂、心靈。
自柏拉圖“理念論”開始,西方哲學在何者第一性的問題上,便認為理念是世界的本源。所謂“理念”,柏拉圖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它們均出自動詞idein(看),本義指“看見的東西”即形狀,轉(zhuǎn)義為靈魂所見的東西,即聰明和理智所領(lǐng)悟的東西?!袄砟睢辈⒎菃渭兊某橄蟾拍?,而是超越于個別事物之外并且作為其存在之根據(jù)的實在。一類事物有一個理念,感覺到的事物是復雜多樣的,而理念是恒一,它是永恒不變并不斷自我完善的整體。
巧合的是,眾所周知,我們所關(guān)注的哲學,正是這樣一個對象,把世界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最大、最高、最普遍的思考。于是,從一定意義上講,哲學就是這樣一種“靈性”,這樣一種“精神”,一種唯靈魂所見、所悟、所動的本能,為神靈所賜予。
哲學是一種精神,一種反思自己的行為,感受自己的力量的精神。哲學的這種精神自人類誕生之日起,就早已潛伏在我們物質(zhì)對象化存在的身體內(nèi),不為我們察覺,抑或者,我們太習慣依賴它的存在,正如每日呼吸空氣般自然,自然到忘記它的存在。其實,我們的生活過程中,無處不哲學!古今中外,人們在不停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在關(guān)于超自然存在的力量方面有著相似或相近的認識。與西方所講的“spirit”相對應,中國稱為“性”。“性”是幻化天地之“道”,而作用與人身。中國古代文化瑰麗璀璨,貫穿其中的軸心內(nèi)核,可以歸結(jié)為“天人合一”亦可“道法自然”?!暗馈币蛔?,簡簡數(shù)筆,勾折之間,卻蘊藏著綿延不絕的思想,可意會,卻莫衷一是。若東西文化作比較交流,形象言之,或可將之比喻為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吹進人類口的活力神氣,這樣一來,對于不懂語言情境性的西方人來說,或許深遠難言的解釋一下子變得活靈活現(xiàn)起來。
“道”的學問,對于中國文化的影響,恰恰應證了老子“學不學,欲不欲”的思想,沒有刻意強調(diào),卻無師自通,無處不在,月印山河般,影射著人們的意識,指導著人們的行動。有話言,“道通天地有外形”,概念化的普遍抽象,來源并體現(xiàn)于現(xiàn)實的具體實在中,人們?nèi)粘I?、衣食住行、社會交往,一舉一動,一行一言,處處皆學問,處處皆道理,處處皆有哲。
哲學的精神或者稱“道”的精神,“靈性”的精神,以一種不特定的形式蘊藏在我們每個人的體內(nèi),扮演著靈魂伴侶的角色。通過它,我們每個個體不斷地反思著自己的行為,感受著人類智慧的力量。是哲學,指引著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航道,照亮人類科學前進的方向。在人類漫漫發(fā)展的歲月長河中,這是哲學真正存在的意義。
哲學,這位靈魂伴侶,它不是一個特定的對象,一種穩(wěn)固不替的關(guān)系,它攜伴著我們成長的不同境遇而呼應呈現(xiàn)。
哲學,這位靈魂伴侶,它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成長過程中有多少“驚訝”,便會召喚出同等的交流頻率。
哲學,這位靈魂伴侶,它是個善解人意的橋梁與引導者,當靈魂未回歸高階次之前,它累積著生命旅途中的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