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源
關鍵詞:攝影術;藝術性;新技術;陋習
[中圖分類號]:J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5--01
攝影于清末傳入中國,在民國時期開始有了較大程度的發(fā)展。但在發(fā)展之前也經歷了頗為尷尬的時期,這種尷尬在攝影術在西歐剛被發(fā)明出來的時候也出現(xiàn)過。一種新技術被發(fā)明出來往往會對就有的格局產生一些影響甚至破壞。在這中關頭,既有利益的代表者肯定會對新技術進行阻撓——無論是語言上還是行動上。攝影術所經歷的尷尬就來源于此。在這個大發(fā)展時期,與攝影關系看似不大的文人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諸如魯迅、蔡元培、劉半農等人在為中國的文化努力的同時也為攝影的理論構建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他們對于攝影術的肯定為攝影的藝術地位奠定了基礎。
民國時期的文化人首推魯迅先生,他一生之中涉獵廣泛,建樹豐碩。無論是在文學、歷史、哲學、美術乃至政治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研究。更重要的是他對于這些學問的研究讓他對于國民性有了深刻的認識,也通過文學的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他對于國民性的認識。魯迅先生對于攝影的認識便是基于這個思路,他的文章《論照相之類》描述了早期作為新科技的代表之一的攝影術初傳入中國時,國人對于這項新事物的態(tài)度,這些態(tài)度也體現(xiàn)了彼時彼刻國民素質的整體水平仍然處于一個相對低下的狀態(tài)。也間接地證明了,所謂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如果只是學習技術而沒有改造思想是不足的。文中不無諷刺的提到,在當?shù)?,許多愚昧的人不了解攝影的原理便妄加揣測賦予攝影種種充滿巫術色彩的解釋。這些解釋對于人們認識攝影增加了許多心理障礙。當人們逐漸習慣攝影這個事物的時候,原有的種種陋習又從攝影的渠道上反映出來,由攝影這個相對寫實的媒介把當時國人的種種缺點記錄了下來。
而另外一篇文章《從孩子的照相談起》則通過為兒童照相這種行為在中日的差別來反映了傳統(tǒng)對于新一代的影響和束縛。同一個小孩在不同國家的照相館 所受到的不同的拍攝方式及拍攝出來呈現(xiàn)的迥異的精神面貌來闡釋一個國家的文化的差異對于國民的潛移默化的。這一點在孩子身上尤其明顯,因為孩子是白紙,在他們身上所留下的所有痕跡都是明顯而深刻的。
清末的?;庶h領袖,被稱為康南海的康有為從審美情趣以及個人感受方面對攝影做出了自己的討論。在一部名為"攝影指南"的書里有康有為先生寫的序,在序言里,我們可以看出康先生對于攝影的理解。這些文字也成為我們考察那個時期攝影的理論水平的重要資料。文章里有些是作者對攝影作品的理解,如“風起云涌令人起壯游之念”;有些是對作品意境的分析“有倦鳥歸巢之勢”;有些是對攝影圖片的描述如“上則層云堆疊下則波光萬道極畫片之奇觀”。這些評價文辭優(yōu)美帶給人文學上的享受的同時,也讓人在攝影是否能作為一門藝術這個問題上持肯定的態(tài)度。
提倡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蔡元培先生,無論是在留德期間還是歸國后擔任教育部長時期都對攝影的藝術性表示了肯定,蔡先生在很多地方發(fā)表了自己對于攝影的見解,他認為“攝影本為科學上致用的工具,而取景傳神,參與美術家意匠者,乃與圖畫相等?!边@些論斷表明了作為美術教育的提倡者,蔡先生沒有拔高繪畫,貶低攝影,這在那個時代是彌足珍貴的,聯(lián)想到攝影發(fā)明之初歐洲在這個問題上的爭論,以及當今美術界對于攝影的價值的認識蔡先生彼時之見識可謂超前。在《美學的研究方法》一文中“如風景可攝影可入畫,我已經用美術的條件印證過,已經為作美術品了”。這是我國攝影史上首次正面的肯定攝影的藝術地位。蔡先生對于藝術的認識比較先進且聲望較高在當時無論是教育界還是政界都有重要影響力,其言論相對更容易被時人接受,他的肯定對于攝影的藝術價值至關重要。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的父親錢玄同是現(xiàn)代思想家、文字學家、著名文學理論家、語言學家。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原名夏,字中季,后改名玄同,字德潛,號疑古,自稱“疑古玄同”。他對于攝影的藝術價值不太認可,認為“凡愛攝影者比是低能兒”。在他的心目中攝影比較容易,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的,因此藝術價值比較低。持這種觀點的人在當時包括現(xiàn)在都不少。但同時,錢玄同在白話文運動中的戰(zhàn)友劉半農則有著完全相反的觀點。劉先生是我國著名詩人和翻譯家,也是一個攝影家。他不僅自己創(chuàng)作,同時對于攝影理論也頗有建樹。他出版了國內首部攝影理論書籍《半農談影》,他在書里駁斥了錢玄同等人對于攝影的鄙視言論,指出攝影可以分為寫實的及寫意的,毫無疑問寫實的相對來說美術價值相對較低,但是寫意攝影可以看做藝術家以照相機作為工具進行的主觀創(chuàng)作,與繪畫無異。而且劉先生也強調了攝影作品的民族特性,也就是說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審美趣味,預期對國外的攝影作品盲目模仿還不如拍出自己的特點來。這種思路十分重要,它已經開始意識到作品的風格的問題及民族性問題。應該說這些思路對于后來一些著名攝影家的攝影創(chuàng)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清末民初是中國近代一個比較混亂的時期,但因為著時代混亂政治力量對于文化的控制相對較弱,也誕生了一個文化相對自由的時期。在這個偉人迭出時期,攝影術也完成了它從一種新技術到一門藝術的華麗轉身,而這個轉身與那些文人的悉心關照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