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倩怡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9-0-02
一、影劇簡介
名稱:《新結婚時代》
導演:鄢頗
編?。和鹾{_
主演:劉若英、郭曉冬、梅婷、吳健
二、統(tǒng)觀全文——婚姻,何以幸,何以不幸?
那是一個春天的清晨,剛剛蘇醒的一抹陽光,穿過叢林和露珠灑落在少女的臉龐,她揉揉惺忪的睡眼,一個青澀而帥氣的王子正款款走來……這或許是每一個青春年少的女孩都做過的夢吧,從王子和公主的故事,到如今風靡的偶像劇,男生們總是像外星人一般有著神奇的力量,總能捉摸到女生變幻不定的心,體貼入微把女孩照顧得無微不至。再者,無論是童話故事還是偶像劇,它們的結局總是王子和公主歷盡千辛萬苦之后終于走到一起,過上了幸??鞓返纳?。然而,當男女主角走進婚姻的殿堂,他們以后是否就應該幸福美滿。
《新結婚時代》26集電視劇,用赤裸裸的現(xiàn)實,打破了我們的幻想。我們曾以為相愛就是全部,兩個真正相愛的人走到一起就會永遠幸福。當然,愛情是婚姻的基礎,然而,婚姻卻又不僅僅只是愛情。婚姻是把兩個毫無血緣關系的人拉扯到一起,一起生活,分享最親密的空間。不同的生活習慣、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等等,需要在兩個人的朝夕相處中磨合,必然擦出一次又一次的火花,我們需要接受這樣或那樣的挫折的存在,再學著去包容。而在我看來,最理想的婚姻,當是在步入教堂之前就了解到可能存在的問題,做好退一萬步的準備,為著那“難能可貴的優(yōu)點”而包容那一份“顯而易見的缺點”。
整部劇的核心點就應該是一份錯位婚姻給小兩口生活帶來的磕磕絆絆,在城鄉(xiāng)差異非常明顯的一個時代背景和地域背景之下,兩個人在生活方式,甚至是價值觀念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長時間的矛盾積累終于在小西母親去世那一刻爆發(fā),兩個愛得死去活來的人以兩個離婚證像生活低頭認輸。
然而,在我看來,這一段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確實為兩個人的愛情鋪下了不少絆腳石,但是真正絆倒他們的卻不是這婚姻的錯位。家庭治療的理論中,以薩爾瓦多·米紐為代表的“結構式家庭治療”理論指出,家庭子系統(tǒng)包括夫妻子系統(tǒng)、父母子系統(tǒng)以及同胞子系統(tǒng)三個系統(tǒng),而一個幸福的家庭,應是以夫妻子系統(tǒng)為基礎的。換言之,夫妻關系應該被看做一個家庭中的首要關系。帶著這樣的理論回到劇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男主角何建國的婚姻小家庭背后,永遠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生家庭,當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子系統(tǒng)又或是同胞子系統(tǒng)中的成員出現(xiàn)時,妻子便成了一個外人。他甚至可以為了村里一個不知道車上多少代才有血緣關系的人,就像妻子撒謊。然而劇中有一幕又給了我新的感悟,似乎是找到了這錯位婚姻下磕磕絆絆的解決辦法。那一幕,建國在埋怨將自家所有衣服一同扔到浴缸去洗的父親,怪他弄壞了自己的羊毛衫,語氣里滿是憤怒,而小西則在一邊幫著建國父親開脫,雖是無奈,卻都是理解的語氣。于是我便想,倘若兩個人能夠早早地“聯(lián)盟”在各自的家人面前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是不是就拉近了對方跟自己原生家庭的關系了?終歸是哪一個觀念吧,兩個人應該首先要更愛對方,再從里面分出來一小部分,再平均分成兩份給兩方的家人,兩個人結合之后,伴侶是第一,而兩方的家人,自然都是一樣的了,所以分予同等的愛。
三、人物分析:何建國——悲劇命運下的幸運兒
為什么說何建國的命運是悲劇的命運,首先一點,是他作為一個農(nóng)民的出身。并沒有要針對些什么,在這里也沒有歧視,只是非??陀^的一個看法,至少在那個時候的北京,是這個樣子的。有這么一種說法“你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而我卻生長在田地里”,匱乏的物質(zhì)基礎以及困難的生活環(huán)境確實對他的成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當然,我們也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貧窮并不代表悲劇的命運,只是他成長經(jīng)歷的一個小基礎而已。然而對他來說最大的一個影響其實又來自于大多數(shù)農(nóng)民在長期物質(zhì)匱乏狀態(tài)下價值觀的扭曲。例如重男輕女的思想,好面子、凡事找人撐排場的觀念,還有“你比我強幫一下會怎么樣”的理所當然等等。
第二點的悲劇,是他選擇了北京這個城市去發(fā)展,當然,也是源于他生長在距離北京比較近的農(nóng)村,所以也歸為命運的悲劇。北京人民對其他省份人民的排外,這是我的其中一個理解,另一點,就是思想還不夠成熟的北京城對農(nóng)民的不尊重,甚至是歧視,在那個時候還算比較嚴重。
第三點的悲劇,這一點或許是多數(shù)人都不愿意認同的,是建國抽簽作弊給他自己帶來的一生的愧疚。之所以把它歸到命運的悲劇,正正因為他的愧疚是自己造成的,而他的做法,又是性格使然,既然是性格的影響,自然與他的成長環(huán)境脫不了干系。
正是由于以上的種種悲劇,造就了他骨子里的自卑。
怎么說就是骨子里的自卑呢?不是他有多么靦腆內(nèi)向,而是他的敏感,每每身邊人提到農(nóng)村人時的敏感,例如小航丟了五百塊時他對小夏的激烈的反應。為什么著急?因為保姆是自己找來的,每一次都是妻子的娘家?guī)椭约杭胰嗣η懊?,好不容易自己可以在一件事情上爭一口氣,別又被搞砸了。另外,從人本主義的觀點來看,也可以理解為,從小的一種有條件積極關注(小的時候能幫著干活的孩子會受到稱贊,長大了是讀書號的孩子,畢業(yè)后是能掙到錢的、能幫著村里人解決困難的人)下形成的,害怕自己做不好一件事情之后就不再受關注,不再被愛的情感反應。那么,為什么生氣?是因為在他身邊的人面前,包括原生家庭的成員、妻子、岳父岳母以及他的上司,他都習慣性地把自己放在了最卑微的位置,而不是平等的成人角色的交流,長期壓抑的情緒終于在小夏這個自己找來的保姆面前找到了突破口,于是他與小夏之間的談話,便是有分尊卑高下的了。這樣一個例子里面又正正諷刺了他的一個缺點,他最敏感城市人對農(nóng)民的不尊重、不平等的對待,而在他的眼里,人就是有高低尊卑之分的,在小夏面前的“假威風”,又正正是他自卑到骨子里的象征。
是的,這正是第二點我想要談的建國的自卑,我們總是說,越是自卑的人,越是自負。因為內(nèi)心越是匱乏,就越是需要為自己虛張聲勢。表現(xiàn)在建國身上的或許不是自負,只是一種徹徹底底的虛張聲勢。我們以他與小西的相處為例,當他的原生家庭(包括同村的人)有需要幫忙的時候,他沒有辦法與小西首先進行平等的交流(當然,這里包括了之前提到的由于農(nóng)村人把父母關系、兒女關系看得比夫妻關系中的特殊性,當他的原生家庭成員出現(xiàn)時,他和妻子便不再是一個第一利益團體),而在小西有不同意見的時候,選擇了自以為的容忍和謙讓,為著這樣的一種卑微,他又過不去農(nóng)村家庭里面“夫為妻綱”的傳統(tǒng),所以才要在家人面前做出或者說出自己都認為過分的事情(扇小西耳光,說“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那么一大段下來,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人生中最大的悲劇,其實就是他才成長經(jīng)歷以及家庭包袱對他的婚姻乃至人生的影響。然而我們又說他是幸運的,正是這樣的一段婚姻,這樣的一個妻子,拯救了整個成長經(jīng)歷給他烙下的印記。
那么接下來就談談為什么說他是一個幸運兒吧。首先,不論如何,他得以在北京上學、工作、安家,比起他的同鄉(xiāng)比起他的家人,他就是幸運的。再者,他的幸運在于有這么一個妻子,縱使她被看作嬌生慣養(yǎng)、任性、脾氣不好,但是她一樣是出得了廳堂,進得了廚房,她不喜歡一次又一次得幫建國那些不知道隔了多少輩才有親戚關系的老鄉(xiāng),但她依舊會在大半夜冒著寒風就跑出大老遠去幫忙。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或許不用多說,在建國最終講出他心中的愧疚來源的時候,小西那體貼的諒解和切實可行的幫助就足以讓觀眾都溫暖。說到何建國是個幸運兒的最后一個證據(jù),我個人認為編劇和導演在這一塊的安排還是過于理想化,又或者說筆鋒轉得過于著急?男丁在農(nóng)民心目中的地位千百年來根深蒂固,別說老年人的性格可塑性那么低,縱使是一個普通年輕農(nóng)民要接受男女平等,甚至是沒有男丁傳宗接代這樣一個事實都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何況建國父親的形象一直被刻畫得那么傳統(tǒng)?當然,倘若撇開戲劇,純粹當作一個故事又或者說是案例來分析的話,何建國的的確確是幸運的。其父親思想的轉變在孩子一事必然只是一個代表,在雙方家庭的支持之下,這段婚姻的重新開始,必定就不僅僅是兩個人復婚那么簡單,而是兩個家庭的接納與包容。
因此,這里所說的何建國的幸運,不僅僅是挽回了一段婚姻,而是這段婚姻的挽回給他整個心理帶來的轉變的可能。當他與小西能夠成為他們家庭系統(tǒng)中的主要子系統(tǒng),當他把愧疚變成對哥哥一家的照顧,當他也能夠真正放下不平等,對他人與農(nóng)民的評價會淡化,內(nèi)心作為農(nóng)民的卑微會淡化,由幫助同鄉(xiāng)的事情所帶來的矛盾也就自然淡化,而這,也就是他最幸運之所在了。
四、啟發(fā)——生活,在自己的手里
對于這部劇,多數(shù)人的著重點在于婚姻的錯位,我卻認為那只是兩個人不懂婚姻相處之道的替罪羊而已。因此整部劇下來,最大的啟發(fā)是,婚姻,不在于兩個人的背景如何,而更重要的是兩個人如何去經(jīng)營。正如生活,不在于它原本的樣貌如何,而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