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伯伯
福爾摩斯作為咨詢偵探,有一個最著名的道具就是放大鏡(說煙斗的那個你走)。在《血字的研究》里,他就用這個放大鏡仔細觀察,給華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如今,放大鏡成為了現(xiàn)場勘查和物證鑒定中極為普通和常見的工具,更多的現(xiàn)代化設備讓物證鑒定變得更加簡單而且無誤,也極大地提高了破案率,還原了很多案件的真相。
因為本刊有法醫(yī)秦明和饅頭妖這樣的專業(yè)范兒作者介紹現(xiàn)代法醫(yī)鑒證的各種知識,所以咱今天就往回追溯一下,看看在連放大鏡都沒有的年代里,古人是怎么勘定現(xiàn)場,驗尸破案的。
驗尸規(guī)矩,一板一眼
中國是被公認為最早出現(xiàn)法醫(yī)鑒定學的國家,因為咱們宋代的時候出了一位了不起的“提刑官”宋慈,而他在1247年左右寫成了《洗冤集錄》這本世界第一部法醫(yī)學著作。
在這本著作中,著重講的是人命案件,所謂“獄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檢驗”。大辟就是死刑案,而這些案件是極其注重鑒證的。
在古代,檢驗命案的五大要件是尸、傷、病、物、蹤,也就是尸體、致命傷、病因、物證、證人。
尸首是命案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沒有尸首就很難定案,宋代有不少這樣的案例。
擔任尸體檢驗職務的一般是官方人員,在明清時期就設立了專門驗尸的衙役叫做“仵作”,待遇跟一般的●皂隸差不多。但因為跟尸體打交道,仵作被視為賤役,轉(zhuǎn)行了要三代以后的子孫才能參加科考——這跟咱們現(xiàn)在覺得法醫(yī)高大上的形象可差得很遠。而仵作們上任以后必須學習的專業(yè)教材,就是上頭說的那本《洗冤集錄》(不識字的話,衙門里還有專人講解)。
而仵作們的工作也是有很多規(guī)矩的,比如在明清時代,驗尸是有專門排場的——
首先場地上要燃燒一些除臭的草藥(如蒼術、皂角等),參與者都會口含一些姜片等。官員要到場監(jiān)督,正式入座以后仵作要磕頭請示,獲得允許再開始按照《洗冤集錄》里說明的順序一一檢驗,邊檢驗還得邊喝報各種傷口特征,然后填寫到專門的文件上。那就叫做“尸格”或者“尸單”,一式三份,還有蓋著騎縫章的●“堪合”。
這些尸單上的條目,會寫明肚腹、兩肋、兩脅等等部位,如果是致命傷,就會在相應的位置用朱筆打點。清代這樣的尸單是刑部題定的,非常正式。
驗尸完畢在場的原告被告證人仵作統(tǒng)統(tǒng)都要畫押,最后官員驗證蓋官印,這才算完畢。尸單不僅官府留檔,也會給苦主和被告家屬。
這些流程其實主要是為了確保斷案的公開、公正,同時也為了能夠?qū)⒁黄鹑嗣缸訑嗟们宄靼?。雖然后面驗尸的過程中被一些貪官污吏加入了很多“敲竹杠”的名目,但是就其每個環(huán)節(jié)來說,在當時的認知水平下其實是一個比較完善的流程。
現(xiàn)場勘查,重點在兇器
在調(diào)查殺人案的時候,官吏也會去像CSI一樣到現(xiàn)場去勘查,但是那個時候并沒有指紋、鞋印或者血型辨析等等。聰明認真的官吏會去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的線索,從常理和經(jīng)驗推斷案件的經(jīng)過,如果遇到庸吏貪官說不定就會忽略很多線索。但不論賢愚,在古代,現(xiàn)場勘查的最重要一點,是需要找到兇器。
“凡行兇器仗,索之少緩則奸囚之家藏匿移易,妝成疑獄可以免死,干系甚重?!彼未仍凇断丛┘洝防镆矎娬{(diào)在現(xiàn)場找到兇器的重要,因為兇器是最重要的物證。如果在現(xiàn)場延緩了尋找兇器的時間,沒有及時收集證據(jù),罪犯就會藏匿轉(zhuǎn)移,使得案件變成疑案懸案,從而無法定罪。
兇器成為最重要的物證,是因為有了兇器才能跟尸體的傷口比對,從而確認致命傷和致死原因。雖然古代的法制并不健全,但也還是需要證據(jù)來說話,尋找兇器其實是把握關鍵物證。這跟現(xiàn)在的法醫(yī)鑒證原則也是相通的。
這樣就牽涉到命案五大要件的又一個要素:傷。
驗傷看傷口,同樣要辨形
其實在我國古代的刑事勘查中,對于傷口的辨析已經(jīng)很全面了。宋慈的書中對于刀傷的形狀有詳細的描述,甚至還涉及尸體腐爛時的辨析方法,至于創(chuàng)口大小,寬窄、翻卷和抵抗傷等等,更是用豐富的刑事勘查經(jīng)驗給予了總結(jié)。
比如他強調(diào)在檢查尸體的傷口時,也要注意去看尸體穿著,因為衣物上的破處也可以佐證傷口。在檢驗時,要詳細記錄傷口的位置,不同位置的傷口記錄要求也不同,除了最基本的長、寬之外,還有更多的內(nèi)容。
如果是胸部,要記錄方向和深度,要看是否穿透;如果是腹部,要看有沒有穿透,有沒有臟器的損傷;如果是咽喉,要看看是否傷到頸骨和鎖骨,食道和氣管的情況等;如果是顱腦傷,要看看頭骨有沒有損害……
甚至于多處傷口要辨認出其中的致命傷,而有傷口卻并沒有當場導致死亡的,也要詳細記錄此后的死亡時間和傷口情況。
怎么樣?有沒有感覺和現(xiàn)代的法醫(yī)非常像?
雖然古代沒有照相機,也沒有存放尸體的冷庫,但為了忠實記錄這些情況,驗傷的官吏不但要用文字清楚地描述出傷口,要記錄下傷口尺寸,還要用紙和筆畫出兇器的形狀,以比對傷口。
而如果是得病死亡的,則需參考醫(yī)生的診斷和治療證據(jù),那些藥方和藥渣都是實證。
所以在有限的條件下,其實古代的斷案者都是想出了許多能盡可能留存證據(jù)的方法,這樣才會給案件的判斷和量刑提供依據(jù),力求公正。
人證口供,難以把握
最后來說說口供了。
在《九品芝麻官》里,周星星同學最后的那堂審案戲可真是非常精彩,雖然是搞笑片,卻也清楚地還原了古代斷案的尸、傷、病、物、蹤五大要件。其中包龍星揭穿街坊偽證的過程可以讓我們知道,在古代斷案過程的“蹤”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對于口供也是非常重視的。
在古代各路長官其實都兼有解決刑事案件的職責,雖然我們知道得多的是縣令干這個活兒,實際上地方官多少都管,甚至有時候駐地的武官也管一管。在發(fā)生命案的時候,官方就會派人在案發(fā)周圍查訪,采集口供,現(xiàn)代社會都是警察負責干這個了。
一般來說鄰居、親友都會成為重點,所有的筆錄會匯總,如果說的情況都是一致的,就會成為確證,直接上報。如果情況反映不一致,則會各自把記錄呈給斷案者,由他做出綜合判斷。
但這的確是古代斷案中很難把控的一個要素,因為現(xiàn)代社會對于筆錄和口供有著相當嚴格的要求,比如在保密和尊重隱私的情況下進行詢問,有律師陪伴進行訊問,還有錄音錄像進行存證。但是在古代沒有這些手段,而且貪官污吏為了從罪犯或者苦主身上撈錢,往往會捏造口供和串通做假證。要看破這些偽證,只能依靠斷案者的智慧和運氣了。
因此,這樣相比于不會說話的尸體和物證,口供倒成了古代斷案中最難以把握的一個因素。